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193节

  秦邵记得前世有野史描述严嵩私生活很严谨,一生只有一位老妻相伴,且对妻子很是温柔体贴。

  “且我在顺天府有内线,那人说顺天府尹前日夜间去了杨廷和府上,我担心那帮人想将这事情按下!真是太龌龊了!草菅人命,藏污纳垢,我不见则已,见了自然会鸣不平!”

  秦邵听了呆愣半晌。

  这严嵩的侦查能力也太牛逼了!

  通过细致末端小细节竟然将毛玉那么隐私的老底揭翻了天。

  这毛玉遇到严嵩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秦公子,张先生,文章我已经写好了,只是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发?”

  严嵩有些迟疑地问道。

  “这……”

  张璁听得也义愤填膺,他也算是耿直之人。

  只是这些日子跟着秦邵,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事也不像之前那么毛躁。

  “当然可以发,本来我们就已经连载,哪有做一半有始无终的道理?只是发的要有技巧,咱们一步步来,借助那朱氏之口还有万花楼的姐儿,让民众猜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你们放心,料一步步的放,他们越捂这事越有趣!”

  秦邵冷笑道。

  “大公子,你是说……”

  严嵩不由自主跟着张璁喊秦邵为大公子。

  听了秦邵的暗示,内心不禁狂喜,这大公子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真是知己!知己!

  他那些稿子就是那样写的!

  张璁则早已竖起大拇指,哈哈大笑起来,他早就想看热闹了!

  对于如今的新闻人张璁来说,没有什么比制造一个大新闻更让人兴奋。

  ……

  第二日。

  《京华小报》新一刊新发。

  “上京活埋棺材女子案有最新进展,朱氏女竟然是官员小妾!”

  “上京活埋棺材女子案有最新进展,朱氏女竟然是官员小妾!”

  一大早,上京的大街小巷就传来报童的声音。

  特别是前往办公地上职的官员门毕竟路段,报童的声音最为响亮。

  要知道那些人,看着一本正经,很多可是《京华小报》的铁杆粉丝。

  很快不少小厮模样的人过来买报,这些人基本都是那些官老爷带的小厮。

  上京的茶坊、酒楼各种店铺门口也逐渐聚集了不少人,小报就像早餐一样,成为了每七天三次购买观看不可或缺的东西。

  人的习惯一旦培养起来,如果没有了,内心就会空唠唠的。

  “什么?那被活埋的朱氏竟然是官员家的小妾?”

  “是的,不是有人采访那朱氏了吗?当时她不吭声,估计是不敢说,后来也支支吾吾的,说是在帽儿胡同那边住,家里老爷是当官的,再问就很害怕不敢言语了!”

  “帽儿胡同?帽儿胡同我熟悉,我有一亲戚就在那边住,确实有三位官员在那个胡同住,我那亲戚在户部供职,那边还有两个官员,一个是吏部,还有一个在国子监当值。”

  “不会是你家那亲戚吧?”

  “去你的,怎么瞎说呢!我亲戚家可没姓朱的小妾,人家家和睦着呢!”

  “那应该是另外两个其中的一家,哪家小妾多、主母厉害?”

  “国子监那家,家里夫人听说是个母老虎,那老爷是个妻管严,家里一个小妾也没有。”

  那人压低声音说道。

  “那就是在吏部当值的那个!”

  “吏部那个是什么官员?”

  “听说是个给事中!我们知道就行,可别跟别人说。”

  “我哪是出去乱说之人呀!我嘴巴很严的,绝对不会说出去,就咱们两个知道。”

  ……

  不到半天功夫,上京已经流传开了。

  被活埋小妾朱氏是吏部给事中毛玉的小妾,他们家在帽儿胡同住。

  “哎哟!那铁定是当家的人干的,不然那小妾不会不敢说!”

  “会不会是那家夫人干的,这女人争风吃醋,也是常用的,你们不记得先帝的时候,就有一诰命夫人毒害了一小妾吗?皇上好像将她的诰命身份给扯了,还让那位大人跟那毒妇和离了!”

  “我觉得不会是当家夫人干的!你别忘了那事出来的时候,人家苦主可是找到自己老爷倾诉了,老爷气愤之下报官了!这朱氏却不敢吭声,听说去了顺天府也是一直哭泣。”

  “那毛大人听说人挺耿直的,不会干那种事吧?”

  “谁知道呀!知人知面不知心!很多人表面冠冕堂皇,谁知道私下做什么龌龊事儿!”

  “你不知道吧?那毛大人可是爱逛窑子的主,我先前去就见过他两次,听说是常客,不过去的时间都是很隐秘的。还有他的爱好很特别的。”

  “什么爱好特别?”

  “就是那方面,你不知道看着斯斯文文的一人,那方面可……那里的姐儿听说都不愿意接他的生意,每次出大价钱,妈妈才会让人过去!”

  “靠,不会吧!他在朝堂上那可是义正严词,那嘴巴叫一个厉害,我还以为谦谦君子,竟然口味那么重……”

  “算了,别出去说,让人知道了!”

  “这顺天府接了案,好像也无声无息了!不会是不管了吧?”

  “谁知道,那毛大人又不是一般小老百姓,听说跟杨首辅走得可近,他的位置可是杨首辅举荐的。这自古就是官官相护!”

  一时之间,吏部给事中毛玉虐待活埋自家小妾的消息甚上尘嚣。

第213章 老臣有罪

  第二天,朝堂上也议论纷纷。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上书弹劾毛玉生活不检点,残害自家小妾,枉为父母官。

  甚至将早些年毛玉骂刘瑾、张彩之言也搬了出来,骂鄙人奸佞小人、残害百姓,自己却做得更龌龊,说他连刘瑾、张彩都不如。

  那两人是明着坏,毛玉这是暗着恶心,比明坏之人更可怕。

  作为朝廷给事中,自己带头带坏官员名声,罪大恶极云云……

  他那信件中还有一些万花楼姐儿的倾诉画押之词,听说有个姐儿还残了,本来要告毛玉,结果被顺天府尹压了下来。

  这位小官也没人知道是哪个,反正弹劾信落到了皇上朱厚照手里。

  朱厚照还让内官当场宣读那姐儿的哭诉信儿,诉说那毛玉的变态行径,语言之详尽,行为之恶心,听的一众大臣面红心跳,臊得不行!

  朱厚照将座椅拍得啪啪直响,大骂官员门自己不检点自省,还冠冕堂皇要求他人。

  这种人就是官员中的败类,之所以那么反对京察,就是担心自己恶行暴露!

  自身行得正,何必怕别人检验?

  尽管这样,还是有官员出来为毛玉说话,说毛玉只是私生活,对朝廷之心还是忠诚的,巴拉巴拉壹大堆。

  朱厚照就盯着那人直看,那人声音越来越低。

  最后还是杨廷和出面,说毛玉私德败坏,但因为跟万花楼的姐儿属于买卖关系,交易出现问题,应该赔付钱。

  建议罚毛玉300两银子赔付姐儿,好安排她以后生活。

  至于差点害死自己的妾室,根据大明律:丈夫打死谋害妾室,打一百板子,发配三年。

  这事儿就此了结。

  接下来的几天朱厚照又跟那些大臣们讨论京察问题,那些官员纵然还是有人反驳甚至上书,态度却不敢再那么强硬。

  讨论京察问题的时候,朱厚照又拿出豫省巡按使毛伯温的第二次奏疏:建议朝廷严加管理宗室,让宗室子弟参加科考,避免在社会上无所事事,荒废人生,且骚扰普通民众。

  京察之事,众人反对;

  这宗室科考之事,想想也是折腾那些宗室,跟他们这些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于他们又何干?

  且不少官员对这件事其实报着看笑话的态度,那些宗室养尊处优惯了,愿意吃苦参加科考才怪呢!

  科考可是要多年寒窗苦读的,那些宗室没个几代根本在这事情上翻不了身。

  还有那些人不少只知道寻欢作乐、问道,就是报名,他们也考不上!

  如果再跟先前一样反对宗室参加考试,那皇上就会继续提京察之事。

  两件提议都通过不了,以朱厚照那二百五的性格,不一定又干什么!

  两者权衡了一番,众人通过了让宗室参加考试的决议。

  反正通过了一件,至于另一件京察的事情也好反对。

  接下来就是讨论让哪些宗室人员参加。

  如今宗室的困难就是一些远支的俸禄太低,不够养家,让这些人参加就行,反正也都是废材。

  谁知道朱厚照竟然提议,只要藩王想参加也行,科考面前,人人公平,谁想参加都可以。

  考上之后,如果想选择科考功名,就撤销分封待遇,享受功名待遇。

  当然,如果不愿意要科考功名,还可以继续选择自己的宗室待遇。

  这个提议一出,众人都想笑出声!

  藩王是傻子才会愿意报名,万一考上个举人,就撤销藩王几万顷的土地和那些高福利,去当个乡间小地主。

  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政令就是实施下去,最后也是一纸空文!

  别说藩王,就是郡王很多说不定都不愿意参加!

  “算了,藩王参加科举不现实,干脆从郡王开始,内阁拟定一下,礼部下达到各地藩王,让其组织宗室青年子弟参加科考!”

  朱厚照直接说道。

  “皇上,老臣有个疑问!”

  杨廷和突然出声。

  “额?首辅有何疑问,请说!”

  朱厚照似乎很惊异,但脸上却无惊异的表情。

  “宗室子弟一旦科考成功,皇上是想如何分配官职?太祖制……”

  杨廷和问道。

  他这一问题直击中地,很多人醒悟过来,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是的,如果真有宗室成员科考成功,是不是就要跟他们争夺这朝堂职位了。

首节上一节193/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