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第14节

其实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人们对于茶的研究,也是经过时间一步步演变的。

在当时,古人虽然天天喝茶,但却没有找到茶叶最好的喝法,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直到明朝时期,炒茶才真正流行起来。

因为大家喝茶喝了这么多年了,逐渐找到了茶叶的真正精髓。

那就是不用往里面添加过多的配料,让茶水的味道和口感变得混乱。

只需要追求茶叶原有的特质香气和滋味就足够了!

往里面添加任何一种配料,都是对茶叶原本香气和味道的破坏!

使茶叶失去了原有的天然和纯真!

“炒茶法的确要好好学习一下。”

“再不济,我自己还得喝呢!”

李恪在‘茶’这棵大树上写下了炒茶叶三个字。

唐朝那种煮茶,虽然他没喝过,但仅仅看往茶水里添加的东西,就已经能想象到那黑暗料理般的味道了。

他穿越过去之后肯定是要喝茶的,但如果是煮茶的话,那他宁愿喝白开水。

所以,哪怕他不做茶叶的生意,就算自己喝,也得把炒茶叶给弄出来。

况且,古人的口味也不是不能改变的。

唐朝人喜欢喝煮茶,那是因为当时人们对茶的研究还没有后世那么深!

相当于在茶道这条路上走偏了。

而只要他将炒茶叶给弄出来了,并且让唐朝人喝到那不添加任何配料,直接用开水冲泡的茶水之后,他相信唐朝人的口味会变的。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那淡淡的清香和茶叶最初的味道,这不比那堪比黑暗料理的煮茶香啊?

人是有味觉的,人的味觉是能分辨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的。

有了炒茶和煮茶的鲜明对比,唐朝人的饮茶文化和习惯,是肯定会改变的!

而一旦他将唐朝人的饮茶习惯和口味改变过来了,那将意味着,他会在茶叶上赚到巨额的财富!

炒茶法肯定是他的独门技术,大家要买茶叶,那只能在他这里买!

说的夸张一点,他相当于能垄断大半个茶叶市场!

在饮茶文化和人数远超现代的古代,垄断大半个茶叶市场,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可想而知!

而且,古代往海外卖的最好的商品里,就包含茶叶!

毕竟在古代,世界上其它地方实在没什么好的饮品。

华夏的茶叶就成了当时最畅销的饮品。

所以炒茶法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改善饮品的口味,还能赚得大量的财富!

讨论到现在,关于‘食’方面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已经都说了一遍了。

李恪检查复盘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

结果还真给他找到了一条遗漏的。

“炒茶都弄出来了,炒菜怎么能少呢?”

“唐朝时期由于铁的冶炼技术不够先进,所以铁锅很少,一般都是用陶罐做菜。”

“而且食用油的炼制也很难,食用油少就无法普及炒菜。”

“楼主穿越过去之后,可以利用先进的冶铁技术,大大提升铁的产量,让大家买得起铁锅。”

“再加上食用油产量的增加,让大唐老百姓吃上炒菜也是可以的!”

看到这条遗漏的回复,李恪顿时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认同之色。

像现代,谁家没有锅啊?

但在唐朝,有铁锅的人家还是很少很少的。

因为唐朝的冶铁技术很落后,本就产量不高的铁,基本都用于造兵器和农具了。

用来做铁锅?

那太浪费了!

他都觉得,唐朝人之所以没弄出炒茶来,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没铁锅!

而且唐朝时期,食用油的产量也很少,价格同样不便宜。

所以这也是炒菜在唐朝没有普及开的最根本的两个原因。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却是小事一桩。

他本就打算做食用油的生意,所以食用油的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是肯定的。

而他过去之后炼钢炼铁那也是肯定的,铁的产量绝对会暴增!

到时候,像现代一样,家家户户都有铁锅也不稀奇!

这样大唐老百姓也能吃到好吃的炒菜了!

“把炒菜加上!”

李恪在食的这一页,写下了‘炒菜’二字。

写完之后,他看着‘衣食住行用’这五大分类,此时已经整理分类了两个了。

即便才整理分类完两个大分类,但他已经发现了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能量。

他现在就像是在给穿越之后的自己浇筑金身!

掌握的必需品越多,他的金身就越纯粹,越坚固!

等到金身完全浇筑完毕,那他穿越过去之后,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从而不让历史重演!

PS: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鲜花还差700+加更,评价票还差200+加更!

第二十二章 建筑材料!解决就业!

历史上,他于34岁时,被长孙无忌陷害身亡了。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李恪只是一个亲王,自身并没有什么势力和影响力。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只要他不造反,哪怕犯点其它的事,都能安然无恙。

因为有李世民这个爹能保他!

而且也没人敢对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的皇子动什么歪心思。

但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登基当皇帝了。

李恪是杨妃生的,李治是长孙皇后生的,二人虽说是兄弟,但也没那么亲。

所以长孙无忌陷害他的话,李治并不会因为他而得罪长孙无忌这个舅舅!

换句话说,李治并不会像李世民那样保他!

等于是他失去了靠山,而长孙无忌作为当时的最大权臣,对付他一个失去靠山的亲王,还不是有手就行?

既然已经知道了历史上会发生的事,也知道了他原本最后的命运。

那他这一次自然不会重蹈覆辙,在穿越之前,他一定要给自己浇筑出金身来!

他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不需要别人当靠山,也不需要别人来保他。

他自己就是最大的靠山,没人敢决定他的命运!

“还得继续努力!”

李恪心中很清楚,金身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利用这两个月时间努力奋斗出来的!

接下来的时间,他还是不能放松,得抓紧时间准备一切有用的东西。

“说到住的话,其实就是改善住房结构和条件。”

“古代的居住条件其实很差,大多是木板加茅草,再糊上一层泥,密封性和光线都很差,雨天动不动就漏雨!”

“是的,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差不多就是木质结构的房屋,墙体基本都是石头和夯土!”

“可能只有皇宫,才能用上烧制出来的砖瓦。”

“当时已经有烧制砖瓦的技术了,但因为技术不太成熟,而且成本太高,砖瓦只有皇室贵族修建房屋时能用一用了。”

“缺燃料啊,唐朝那会儿又不会利用煤炭来烧窑,全用木材的话,怕是还没烧多少砖瓦,树都被砍完了!”

“老百姓烧柴要木材,烧砖瓦也要木材,树就那么多,肯定是不够用的。”

“所以楼主穿越过去之后,利用煤炭作为燃料,然后大量烧制砖瓦,做建筑材料的生意也很有搞头!”

“建一般的房子,砖瓦结构就足够了,如果建大房子,那还得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钢材和水泥也得弄出来!”

“结构扎实了,那光线也得保证啊,可以把玻璃烧制出来,用作窗户!”

“不管是用砖瓦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闭性上肯定比之前要好很多倍。”

“而且相比木质结构的更安全,不容易失火,况且刮风下雨都不怕。”

“只要价格便宜,这些建筑材料肯定会大受欢迎!”

大家将话题转到了关于‘住’的上面来了。

讲实话,古代的居住条件相比起现代,真的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在古代,受限于建筑原材料加工技术和成本的缘故,很多房屋都是最简单的木头加茅草,然后再糊上一层泥。

这就是当时主流老百姓们所居住的房屋。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中语文书里就有这首诗。

这首诗就充分的形容了当时的居住环境和水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句诗中的‘茅’指的就是盖在屋顶遮挡阳光和雨水的茅草。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一下雨屋顶就开始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的不停往下漏。

连杜甫这位和李白合称为‘李杜’的大诗人居住的房屋都是这种条件。

那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所居住的房屋条件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首节上一节1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