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我却埋头搞GDP 第170节

“这还差不多。”得到结果的张飞,总算是放开手臂。

铁匠老张一溜烟跑没了影儿。

他可再也不想跟这几个强壮至极的统领们站在一起。

压力太大。

他这老胳膊老腿,可是经不住几个统领的折腾。

还想留着命抱孙子呢。

……

连续几天,刘昱听取老儒生汇报各项工作进度。

他没让那个老儒生闲着。

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但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能识文断字的家伙,必须往死里薅。

刘昱吩咐老儒生汇报整理各个管事们汇报上来的工作进度。

然后吩咐对方记好回复,把各种命令再传达到管事那面去。

有了老儒生做那些传达的整理和传达的琐碎工作。

让他的工作量瞬间下降。

终于有些领导的模样。

“那个……刘县令,之前可是跟老朽说好,只在这里待上一年。”站在刘府大院中的老儒生说道。

“到时候一定要说话算话,放老朽离开。”

“放心。”坐在石桌旁的刘昱确凿说道:“我刘某人说话算话,绝不食言。”

他在心中补一句,到时候你自己不想离开,可不怨我。

“对了,我在唐海县内,选出一些头脑灵活的青壮,让他们跟随在你身旁。”刘昱拍手,从大院外面进来二十个年轻人。

“言传身教。”

“白天的时候,让他们跟你处理政务。”

“晚上吃过饭,你教他们写字读书,传播儒家之道。”

“让儒家文化,在幽州这片蛮荒的土地上开花散叶。”

“这个……”老儒生有些迟疑,但想到能传授幽州青壮儒家文化,自然是好的。

在儒道中略有心得的他,凭生所愿,便是尽量让天下人,都学习儒道。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追求。

不过白天行政务,晚上还要教授写字读书,实在有些劳累,不知道身体吃不吃的消。

刘昱给带队的铁蛋一个眼神,对方赶紧跪拜在地,带着其他青壮们,高喊拜见先生。

然后整齐喊出刘昱早就教授给他们的话语。

“恳请先生教我等识文断字,以弘扬儒家文化!”

“跟随先生学而时习之!”

如此场景,让老儒生心中所有的顾虑当场崩塌。

在并州被流放那么长时间,他从来都没见过如此上进的年轻人。

那一句出自论语中的话语,调动开来他那老迈的血液。

如同野火燎原一般,把他的理智当场烧到半分不剩。

被发配那么久,很久都没有人找他求文解惑。

眼前的场景,让他老泪纵横。

终于,又有人找他学习传道。

怎一个激动了得。

“快快请起。”老儒生泪眼婆娑,俯身去扶跪拜在地的年轻人。

然而,他那老迈的力量,却不足以扶起身体强壮的青壮。

“您不答应,我们就不起来!”铁蛋带头高喊出声。

“我们一定要跟着您学习儒家文化!!”

二十个青壮嘹亮的声音,让老儒生心中再起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答应,老朽答应!”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伯……咳咳咳!”

“是我这个老伯的门生。”

老儒生一激动差点把他的表字说出,幸亏还不算特老迈,反应过来的他佯装咳嗽,灵机一动换个说法掩盖过去。

转头偷偷瞥了一眼那年轻县令,发现对方正在低头饮茶,并未发现不妥,才放下心来。

却不知道,低头喝茶的刘昱,眯起的眼睛中目光烁烁。

并州朔方,流放,朝中得罪人,年龄,伯……喈。

这几个信息组合起来,让他心中浮现一个人名。

蔡邕。

一切都刚好能对的上。

这老人趁着黄巾之乱,从朔方偷偷溜回,如果不是半路追随流民,被徐晃带到中山,说不定还真跑回到泰山郡去。

不过,现在已经到了他的地盘上,自然不能让这个精通文学,书法,音律的儒学大师溜走。

对待如此名士,自然不能用抡语,得更换儒道,既来之,则安之。

“从今天晚上开始,老朽正式教你们识文断字。”

回过头的老儒生,脸色一正,变得严肃无比。

“学习儒道艰苦异常,老朽希望你们不要半途而废。”

第163章 种麦不种粟,是何道理?

“我等定当谨记先生教诲!”

铁蛋带着青壮们再次叩首,郑重喊到。

能够有如此学习的机会,可是县令大人给他们最好的优待。

在这个时候,穷苦普通人根本就没读书的机会。

书都在世家豪门的控制中。

那些所谓的寒门子弟,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只是不在朝堂权力中而已。

寒门子弟指的可不是他们这种,连饭都快吃不上的农民。

能够读书意味着可以朝上发展,是最好改变命运的机会。

获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二十个青壮们激动万分。

也更加感激刘昱。

看着那些青壮们脸上溢于言表的兴奋表情,还有蔡邕那恍如隔世一般的激动,刘昱偷偷微笑开来。

教完这二十个,还有两百个。

教完两百个,还有两千个。

看你这老儒生,怎么面对跪在你面前,哭天喊地要学习的孩子。

不教就不起来。

到时候你还能走的了?

绝对在一声声的‘先生’中,迷失了自我。

“走,我们到城外去看看。”

刘昱带着老儒生,前往城外。

蔡邕还有些不愿意离开。

看着那些目光盯在他身上的青壮,便主动建议到:“不如现在就把他们带上。”

“也让他们能够熟悉一些政务。”

“好。”刘昱点头,估计是蔡邕在并州那面憋坏,见到学生激动的很。

估计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展传道授业解惑。

带上他们来到城外。

旷野上新来的百姓们还在猛干,挥动着手中各种农具,尽力开拓土地。

刘昱巡视一圈,把所有开拓的土地情况看在眼中。

田地的情况大致有数。

他吩咐身后跟随的蔡邕记载,哪里区分成上田,哪里区分成中田,还有下田。

全部让对方仔细记录,田地的品相不同,用来耕种不同的农作物。

“农作物还需要种许多种?”捧着书本记载的蔡邕,有些不解。

“当然。”刘昱转身跟对方略做解释:“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做主食的,做辅食的,还有作为蔬菜的,作为调料的。”

“这些都要区分开来。”

“争取把田地的肥力,利用到极致。”

蔡邕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些从前都是他在朝中做官,不曾听闻过的事情。

就算是主管天下钱粮的大司农,怕是也不知道这般详细的东西。

但他却从那年轻的行动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治理天下的方法。

说不定,眼前的年轻人能够开拓出一种跟从前完全不同的道路!

蔡邕突然觉得心中一阵悸动。

平生所学,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

但他之前的遭遇证明,行不通!

首节上一节170/6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