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82节

几天后,孙修出使南越,准备册封钱宗为南越国主。

一路无语,来到南越,云水宫中,孙修宣布了宁朝的册封,册封钱宗为南越国主。

这其实,只是一个形式,宁朝对南越,西川用兵多年,也没攻下来。

那两国也有点受不了,降低了国号,不称帝,改为国主。这也就是给宁朝一个面子,不希望两败俱伤。

宁朝看他降低国号,有了面子,也就罢了兵。关键是,宁朝也打不下来。

要是打的下来,别说国主。你就是称自己为县令,也没用。

许兴在大典上看到了孙修,也是一愣,这才明白,当初的孙青就是孙修,怪不得那次过后,就找不到他了。

钱宗登基大典过后,宴请孙修。南越重臣都全部前来。

许兴看见孙修,就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自己同意了族群论,不然也不会在宁朝的走私下视若无睹。

可这乐安侯化作孙青,以暴力的方法,强迫我接受,使我浑浑噩噩了好几天。

还生了场大病?一想起这事,心里就不舒服。

于是,走身道:“乐安侯,你作为宁朝第一才子,初来南越,不知对我南越俊才,有何想法?”

孙修看着许兴,知道他为上次的事对我有所芥蒂。哈哈一笑道:“这位是许兴许大夫吧!”

许兴冷冷的道:“正是。”

“南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才俊之士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

“比之宁朝如何?”许兴又道。

这时,所有的人,都看着孙修怎么回答。你要说比不上,这不免有些自傲,让南越众人有些不快。

你要说比宁朝强,你是宁朝人,说了这话,不免有失国体。

你要说同等,又让人觉得你有些敷衍,让人觉得有些不尊重他们。

孙修思考了片刻,“其实才俊是到处都有,但许大夫不能用比,这等说法。

就像许大夫,十八中举人解元。二十一中会元,状元。连中三元,这在我华族史上,只有区区六位。

这样一比,我宁朝自是不如。可是要以诗词来说,我的诗词双绝可不是浪得虚名。”

众人议论起来。

孙修又道:“又比如军队,我宁朝冠军骑兵,威震五国,骑兵正面冲击,谁人敢当。就是凉朝的铁浮屠也得退让三分。

可要论重步兵,还是贵国的铁甲军为最,阵前巍然不动,必是南越铁甲。这句话,也是无人敢反驳。”

姜渊听到宁朝使臣说起铁甲军,也是连连点头。阵前巍然不动,必是南越铁甲,说的好啊!

可许兴又说了一句,“要是冠军骑兵对上南越铁甲,谁胜谁负?”

众人又看向孙修,特别是姜渊,他对去年,那一队精锐铁甲军,被冠军骑兵一冲即亡的事,还是有点耿耿于怀。

“这就看地形,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铁甲军自是不如冠军骑兵。

但在南越丘陵众多,水网密布的地形上,骑兵不能发挥,那肯定是铁甲军为优。”

姜渊点点头,在南越这地面上,我们铁甲军就是第一。再看看孙修,觉得这使臣看的越来越顺眼了。

“这也说回到许大夫的问题上了,才俊之士,各有各的特长,是不能比的。圣人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所以,不要说比什么才俊之士,要看能不能将才俊之人用到地方,要不,才俊之士再多也是枉然。”

众人皆认为有理。

石书礼看出来,许兴有些想刁难乐安侯,打圆场道,“说的好啊!大家敬乐安侯一杯。”

喝完一杯后,钱宗对下面使了个眼色,有人起身道:“乐安侯,你们宁朝这些年,军力连连增长,不知这是对付谁?”

孙修知道,这是钱宗想从我嘴中探一下风,看宁朝的国策对南越有没有变化。

“我们华族虽说一分三,但血脉相连,怎么会同室操戈呢?

军力增长,只是用来对付凉朝。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你看,我们增长的都是骑兵,好像骑兵在南越的用处不太大吧?”

又有一人道:“可你们步军的战力也在提高,披甲率迅速提升,这让我们很是忧虑。”

哈哈哈,孙修大笑道:“我们在前方,阻挡凉朝,当然要整备兵甲。

你的意思是为了你们的忧虑,我们只能光着身子去打仗啦。

你们要记清楚,我们败了,你以为你们南越会有什么好处吗?”

那个尴尬的退下。

“我知道,你们看我宁朝军力日盛。是忧虑这些兵马是对付南越的吧?”

孙修环顾四周,四周南越群臣不语,意思是,就是这样。

“我可以给你们个定心丸,只要你们不对我宁朝有所企图,我宁朝绝不会攻打同族之国。”

众人一愣,又议论起来。

钱宗道:“乐安侯,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宁皇的意思?”

大殿中都静了下来,默默的看着孙修。

孙修淡然一笑,“我是使臣,我说的话,都代表着宁皇。”

众臣心里一松,孙修作为使臣,公开的说,这是宁皇的意思,那可能是真的。

钱宗心中大喜,他最忧虑的就是宁朝打过来,自己又不得军心,生怕自己成为南越最后一位国主。

现在宁朝使臣发话了,让他心中大慰。但心中还是有点不安,向石书礼使了个眼色。

石书礼道:“乐安侯,不知这句话能否写进国书中?我们不怕宁朝……,呵呵。只是有个见证,见证我们宁南友好!”

孙修考虑了一下,“可以,但我们签约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之国。

你不可对我朝禁运,比如云铁,茶叶,剿丝等。因为这样,可不符两国兄弟之谊。”

钱宗正要答应,中书令咳嗽了一声,钱宗醒悟过来,茶叶,剿丝就算了,可这云铁可是战略物资呀。

南越靠着云铁才能造出冠绝天下的铠甲。如果让宁朝得到了,要是宁朝一翻脸,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书令道:“此事,我们要商议商议。”

孙修笑笑。

于是,宴会继续,南越众位大臣纷纷敬酒,让孙修大醉而归。

第140章宁南友好,万古长青

翌日,云水宫,明光殿。

钱宗召集众位大臣开始会商,有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待中,尚书省的尚书令,这是南越文官的三大重臣。

还有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许兴,中书侍郎石书礼等其他文官。

武将有水军都督余公保,步军都督徐如丰,还有铁甲军统领姜渊。

中书令先道:“国主,我觉得此事可行,但一定要签国书。如此,才可以开通贸易。”

步军都督反对道:“剿丝,茶叶可以,云铁决不能卖。

如果他们有了和我们相同的铠甲,宁朝要是翻脸,我们的压力会大大增加。”

姜渊也非常同意。

石书礼道:“徐都督,乐安侯不是说了吗。那些军备是对付凉朝的。

你也知道,凉朝自从十数年前一场大战,被冠军骑兵斩杀大将,败退而回。

过了十几年,他们的军力已经恢复过来了, 还有所增加,宁朝要云铁是对付凉朝的,徐都督紧张什么?”

“你脑子不好吧?宁朝说的话你也信?”徐如丰怒道。

“反正我也是不同意,云铁绝不能卖。”姜渊道。

门下省的侍中,和尚书省的尚书令觉得可以卖。这样可以让百姓能获得好处,还能大大的增加朝廷的收入,当然自己家族的收入也会增加。

石书礼又道:“要是我们不同意出售云铁,你们认为这国书乐安侯会签吗?”

大家愣住了,你要卖云铁,就有国书在,宁朝签定了国书,为了信誉,总要有些顾忌。

不签,人家可是一点顾忌都没有,说出兵就出兵。到时,战争一起,是输是赢还不好说。

钱宗也有些为难,文官同意,可武将反对,他又有些优柔寡断,没有什么主见。于是,又问了水军都督余公保。

余公保早就被石书礼以女色所收买,昨天又是春风一度后,便答应了石书礼。

“国主,我觉得可以卖,他们签下了国书,应该不会反悔的,他们总要顾及一下信誉嘛。

所以,我认宁朝要签定国书,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集中兵力,对付凉朝。”

“你……。信誉值几个钱?而且,北方边境只是小打小闹。”徐如丰有些急。

他虽然和余公保有些不和,但同是武将,他觉得余公保会支持他的观点,没想到……。

钱宗又问了许兴,“许大夫,你觉得如何?”

徐如丰和姜渊眼前一亮,对啊!许大夫多谋善断,应该会知晓宁朝的阴谋。

许兴沉默了一下,慢慢的道:“我也觉得可以卖。”

姜渊失声道:“许大夫,你说什么?他们有了云铁铠甲。要是他们反悔?我们的压力?你可想而知。”

许兴道:“凉朝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宁朝的北方边境压力也是很大的。

万一宁朝边境失守,凉朝大兵南下,我们有可能会沦为奴隶。姜统领,那种情况下,你会去宁朝支援吗?”

“我……。”

“你当然不会去,钱甲军在平原上是打不过凉朝的铁浮屠的。那不如把云铁卖给宁朝,这样还能给国库增加收入。”

徐如丰和姜渊头有点晕,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钱宗看武将不说话了,当即拍板,签国书,开展贸易。

请来了孙修,准备签订宁南友好条约。

孙修道:“国书可以签,但我们宁朝要声明,你们要是对我宁朝有企图,此约作废,这句话也得写上,我们可不愿背后被人捅刀子。”

“那是当然,宁南友好,万古长青,谁要毁约,天下共唾之。”石书礼一脸正气的道。

钱宗点点头,马上让人拟约,生怕孙修过后就不认账了。

中书侍郎石书礼亲自书写,片刻一挥而就,送于孙修,钱宗。两人看过以后,鉴上自己的名字。

孙修盖章,钱宗用玺,互换以后,又是如此这般,一人一份收好,此约成立,双方都满意的笑了。

钱宗笑了,是因为他终于解决了边患,从此,他再也不会发现,一觉醒来,自己的国都被宁朝包围的水泄不通了。

孙修也笑了,一是,有了云铁,就能造出更加坚硬,更加有韧性的铠甲,能增加军力。

二是,南越上当了,对宁朝有不轨的企图,就毁约。这句话就是伏笔,等时机一到,把林江拧出来。

你窝藏宁朝谋反钦犯,你还说对我们没有企图,搞不好上次的林家谋反事件,就是你们南越国搞起来的。

首节上一节82/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