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215节

帐中,众人大哗,“什么?津东府防线不是休哥的万骑队守的吗?

“是啊!休哥也是一员悍将,一万骑还围不住五千步兵?”

“不能这样啊!骑兵不能调,本来这次出征就少了五万兵马了。

再抽骑兵,我们这面就没有了兵力优势了。到时两个方向用兵,哪个方向都形不成绝对优势?这就打成了消耗战了。”

第351章 左贤王决定隐忍

左朔方王挥挥手,让帐中众将安静,“左贤王,这是怎么了?按道理,大都应该不会下这样的命令的?”

“休哥兵败,所属万骑几乎全军覆没。”

“什么?”众将吃惊的声音几乎将大帐震飞。

“朝山府也被宁军攻占,粮食,马匹,牲畜等都被劫掠殆尽。”

“这不可能?一万骑对五千步兵,这样的兵力,别说休哥了。

就是我的刚能走路的儿子指挥,也不会全军覆没的。”

“是啊!就是休哥脑子发热,用骑兵攻城,也不会打成这样?”

“就是打输了,他们是骑兵,难道还不会跑吗?想全歼骑兵有多困难,大家都是知道的。”

北宫望道:“左贤王,是不是津东府的宁军有了援兵?”

左贤王铁青着脸道:“是的,宁军通过海军将冠军骑兵调过去了。

然后,步兵出城诱使休哥攻击,冠军骑兵绕后,将他们压到清东河边歼灭,休哥自己也阵亡了。”

众将沉默了,原来休哥是这样玩的。想一想,自己看见五千步兵脱离了城池,而我手中有一万骑兵,我会不会集中兵力攻击?结果,当然是肯定的。

帐中沉默良久,右朔方王道:“没办法了,津东府防线崩溃,那里几个府都会遭到宁军扫荡,损失太大了。

而且军中还有许多士兵是那里的人,要是不增援,士气也没了。”

左贤王又长叹一声,“如果增援了津东府,我们的兵力就不足以击破宁军防线了。

那他们在西川的军队,就能从容的攻击锦官城,锦官城一破,西川就完了。

到时华族一统,国力大增,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哎!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左贤王想了想,对两位谋士道:“两位先生不知有何办法?能解决我的困局?”

文格嘿嘿一笑,环顾四周。

左贤王明白了,“你们都下去吧!”

众将下去后,只留下数人,都是左贤王的心腹。左右朔方王和另一个军师

“要想解困,是有个办法,就不知道左贤王愿不愿去干。”

“什么办法?”

“以战事胶着为由,拒绝大都的调兵令不就行了,大都还有二万精骑呢?

如果大可汗真的抽空了大都的兵马,那我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三位王爷眼前一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机会。

“左贤王,可以试试,相对于攻打宁朝来说,这个机会才是重要的。”

北宫望讽刺道:“文格,你也太小看大可汗了。应该是他想到这个方面,所以他舍近求远,不从大都调兵,而从我们这里调了。”

三位王爷听了,觉得有理,眼神又黯淡起来。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这样会让王爷的心思暴露,让大可汗警觉起来,所以还是要隐忍为好。”

左贤王道:“北宫先生说的有理,还是要忍下去。

让大都尉领怯薛军出发吧!反正兵力都不足了,就大方一点吧! 再给他调一个万骑队。”

翌日,右都督高虎率领士兵严阵以待,准备和凉军大战一通。

可一天后,凉军竟然没有出兵,只是游骑增多了,让宁军夜不收损失巨大。

这让高虎觉得是津东府那边已经发动,说不定还大获全胜。

他连忙派出全部夜不收,一定要侦察出凉军部队调动的情况。

在战场外的广大区域,不时有凉军游骑和宁军夜不收在战斗。

经过夜不收的战斗,一个小队终于冲破了游骑的遮断,发现了怯薛军的调动。

“右都督,发现怯薛军已经向北调动,其后还有一个万骑队,”

“好啊!看来津东府那边是大胜,要不然也不会调怯薛军了。

凉军调走了那么多的骑兵,如果我们还是守不住,那我就会自刎当场。当然,在此之前,我先要把你们先杀了。”

众将大笑,“要是真那样,不劳都督动手,我们自己动手。”

怯薛军一人三马,马不离鞍,一天百多里。不到十天,就以急行军来到津东府城。

宁军早已抢了个盆满钵满,就抢来的东西,用运输船运回宁朝。

冠军骑兵也退回岛上,开始休整。陆战队还是坚守在津东府城,看来在清东河没有结冰之前,他们是不会走的了,

清东河没有结冰,海军舰队就会一直在那游曳,舰上的大炮就会一直保护陆战队。

凉朝两条防线,南攻北守,都陷入了僵持。

锦官城已经被宁军围上了,老规矩,还是围三阙一战术。

北方边境已经稳定的消息传到这里。孙修立刻印刷了大量劝降传单,用床弩射入城中。

这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城池,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是真的,还悲哀的认为守城已经没有用处了,没有了北方的牵制,锦官城一定会被攻占的。

有人认为是假的,是宁军的心理攻势,北方两国决不会任由宁朝吞并西川的。

现在,朝中分为两派,一派是投降派,投降派以左相为首。一方是主战派,以车骑将军童源为主。

双方吵成一团,国君刘余本也不是明君,只是一个庸碌之辈。对此情景,也是无可奈何。

直到双方妥协,是降是战,还是等到冬季再决定。冬季一到,宁军还不退兵,就说明北方两国没有冲破宁朝的防线。

那宁军又有了一年时间攻打锦官城了,但城中粮食不够,只能维持大半年的城中需要。

时间已到,不用宁军攻城,锦官城就成了一座死城。

于是,双方都有了默契,宁军没有攻城,西川军也乖乖的呆在城里,静等北方的消息。

锦官城还在僵持,可西川各地都在举行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这让士绅都惶惶不可终日。

而宁军对此也不是不管不顾,宁军也是派了谷政去剿匪,可他只管军事,不管民事。

意思就是,我只管剿匪,收回失地。至于你们被老百姓奔走的田地,这个可不归我管。

这让西川的豪绅们一阵哀嚎,本来就被天道军杀了一批,这些豪绅们以为归降了宁朝,以他们为后盾,就能组织还乡团。

威逼那些百姓,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第352章 皮球一样的西川士绅

结果谷政来了个一推二六五,根本都不理他们,像皮球一样将他们踢的出去。

没有宁军威慑,他要是敢还乡收回田地,肯定会被发动起来分了田地的百姓给锤死。

百姓的心中的意思,地都分到我手上了,要想拿回去,除非从我身上跨过去。

西川的士绅见谷政根本都不理他们,又来到锦官城下,向镇国公、乐安侯哭诉,求他们派兵送他们还乡。

同样这两人也是以军政分开,不能参与政事为由,将皮球踢到玉京城。

这些人为了田地,马不停蹄的又来到玉京城向内阁哭诉。

首辅程泰知道西川快要攻下了,为了拉拢西川的士绅,扩大自己的势力。

当即向宁皇上书,要宁皇下旨催促镇国公、乐安侯派兵剿灭天道军,送士绅回乡。

宁皇这时已经收到了孙修的密信,他对孙修的政策非常认同。

西川的土地兼并已达极致,如果不趁改朝换代时解决,以后这个毒疮迟早要破的。那时,倒霉的就是宁朝了。

但宁高祖说过,朕与士大夫共天下,对这些士绅的要求可不能明着拒绝。

他要拖时间,让那个天道军来一场土地革命。自己在出兵收割成果。

于是,他也玩起了踢皮球,一脚踢到内阁,张嗣成身为宁皇的心腹,孙修的岳丈,当然明白要怎么办。

在他和程泰的交锋中联合韦彦压住了他,以行政程序为由,又踢到了都督府。

意思是内阁已经同意了,可派兵不归内阁管,要去找都督府。

都督府两位都督都不在,府里只有个总督留守,总督以内阁与都督府是平级单位,没有权利命令都督府派兵,又踢了回去。

内阁又踢回宁皇,要宁皇下旨命令都督府派兵。

宁皇写了圣旨,送去都督府,总督这才盖上调兵印鉴。

派了一个老兵,一匹瘦马,慢悠悠的将命令传到西川。

经过一番折腾,等命令送到西川,时间已过去二月有余。

镇国公收到了命令,他也故作为难,现在正是攻城关键之时,如果抽兵,万一敌军反攻事情可就不妙了。

于是要等,等到锦官城攻克之后才能派兵。

士绅们拿着圣旨逼迫镇国公发兵,镇国公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话,将他们堵了回去。

一来二去,冬天快要到了,经过几个月的分田地打土豪的运动,西川的土地已被重新分了一遍。

当然,耿齐按照孙修的命令,罪大恶极土豪当然是一刀两断,罪行轻的,只收走土地,名声比较好的土绅则秋毫无犯。

这样既铲除了西川的毒瘤,又留下了西川的士绅精英,让西川有了重新发展的人才。

孙修见天道军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于是故意为士绅们向镇国公求情。

不用抽调围城兵力,自己愿率谷政那一支兵马去剿匪。

这时,镇国公当着士绅的面说了,“乐安侯,你虽然战功卓著,但也不要骄傲。

天道军纵横西川多年,西川屡次派兵剿灭,都未成功,只得招安。

现在经过休养生息,趁我军讨代西川,又残害士人。

他们从锦川州流窜到汉中州,兵力越打越多,现在已达三万。你只带一万人不免太过轻敌。”

孙修单膝下跪道:“镇国公,士绅们即以归顺我朝,就是我宁朝百姓。匪徒劫掠他们,我们当剿灭为好。

末将愿立下军令状,率一万兵马,将天道军剿灭,还我朗朗乾坤。”

孙修的义正词严的话,让西川士绅们感动的痛哭流涕。

首节上一节215/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