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209节

说不定,一晚上的战果,自己损失的比敌人还要多。

二、是营养,这个年代,营养不足,大部分士兵都有夜盲症,一到晚上,两眼一抹黑,你叫他打仗,他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

说不定,双方打了一晚,才发现自己打错人了。

但陆战队这两样全都有,他们有着和玄武营同样的训练,装备也丝毫不差,自已还有农场,肉食蔬菜不缺。

辛正志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不能夜战,此战后,他们陆战队也能像玄武营一样,名震天下。

清东河上,舰队进入攻击阵位,大炮扬起,对着凉军大营就是一顿输出。

顿时大营火光冲天,受惊的士兵、战马到处乱窜,营中的秩序全都乱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炮击后,一个信号冲天而起,舰队炮击停止,以免误伤了自己人。

这时,陆战队的攻击开始了,他们排成队列,人手一把斩马刀,冲入了凉军大营。

营中的凉军刚受到炮击,惊魂未定,又遭到了陆战队的攻击,那雪亮的刀光,如墙推进,当者,人马俱碎,

现在,不管右朔方王阿古怎样约束,都不可能让凉军镇定下来,凉军已经彻底崩溃了。

辛正志见敌军已经崩溃,下令全军追击。陆战队开始解散队列,以连尉为首,开始四处追杀。

几名连尉率领着他们的队伍直驱中军大营,他们将虎蹲炮集中,对着凉军还未崩溃的阿古亲兵营就是一阵输出。

亲卫营能挡住刀,能挡住箭,可对大炮这种热兵器,也是无可奈何,

亲兵队长焦急的道‘:‘右朔方王,撤吧!其余的部队都乱了,再不撤,我们就要被包围了。’

阿古见势已无法挽回,自己的亲兵营也挡不住了,宁军后续部队正在不断的杀过来。

再不走,自己可就要被俘虏了,那可是凉朝第一个被俘虏的王级将领了。

阿古咬断钢牙,牙中蹦出一句。‘撤。’

亲兵队长松了一口气,留下断后的人,凉军中军大营也撤退了。

这下,凉军全军崩溃,宁军在凉军大营中全力追杀。

天亮了,打扫了战场,共缴获战马三千匹,武器铠甲不计其数,重要的是攻城器械全被宁军烧毁。俘虏凉军四千人,击杀一万人。

这战果,比北方军十年的战果还多,陆战队在舰队的配合下,一战闻名天下。

战后,凉朝大可汗怒了,当殿就要斩杀右朔方王阿古。

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还有左朔方王连忙求情。

大可汗查干巴拉这才勉强压住了怒气,他也知道,阿古是不能杀的,杀了他,他的部族会朝廷不满的。

而且,这次战败也不全是他的过错,谁会知道,宁军的海军竟然有那么强大的威力,半个时辰的炮击,就让四万人全数崩溃。

‘看在众王求情的份上,暂且饶了你。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拉下去,抽五十鞭子。’

阿古抹了抹额头的汗,‘谢大可汗。’

阿古被卫兵拉下去后,大可汗道:‘现在,出现在津东府的部队完全打乱了我们的作战计划。

他们在津东府盯着,让朕如鲠在喉,必须要将他们逐下海,解决我们双线作战的困扰。大家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右贤王道:‘大可汗,如果想攻下津东府城,就先要解决宁军舰队。

可我们根本没这方面的经验,盲目派兵,万一再败一场,秋季的攻势可就要偃旗息鼓了。’

‘那你怎么说?’

‘津东府的敌军没有骑兵,只要我们派出骑兵远远的监视他们,他们应该是不敢出城的。

万一他们要出城,只要离开了舰炮的射程,一些步兵焉能抵挡我朝的铁骑。

到了冬季,清东河结冰,宁军舰队也就不能支援津东府城了。那时,他们一定会撤兵的。’

众人想了想,皆认为右贤王说的很有道理,不能让这些宁朝的小部队,耽误征伐宁朝的大事。

听到众人的劝谏,大可汗查干巴拉压下了心中的怒气,从北部边境抽出一万骑,在津东府周围游曳,将宁军堵在津东府城。

陆战队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入玉京城,让朝中群臣精神为之大振。

本来,这几天战场传来的消息都不好,西川方面,两条战线都处于僵持之中。

北线神策军还在攻打石剑关,南线南方军被三城防线阻拦。

相持达数月之久,从春季打到了夏季。神策军还好,对着石剑关猛攻。

虽然没有攻破,但石剑关已摇摇欲坠,看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攻下了。

但乐安侯率领的南方军,就让人困惑了,歼灭了西川水军,登陆锦川平原。

一路上,摧枯拉朽,直达三城防线。这一切行动,如行云流水一般。

可就在这时,部队停住了,只是开始攻了几下,后来就在宜宁城下,两月间,一步未动。

这下,就让天下人看不懂了。朝中,也有些人阴阳怪气说,乐安侯太年轻了。

以前他获得的战功,都是在别人麾下,没有当过一把手。

现在,统领南线战事,立刻就看出了他的短板,估计以前的战功也是他冒领的吧!

第342章 请百姓自己评判

朝中有些御史上书弹劾孙修,要求将孙修撤下,另换一员大将。

说的人多了,让宁皇也感觉自己好像用错了人。

好在韦彦,张嗣成,金怀昌等人力挺孙修,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的理由,压下了众人的非议。

谁知两月一过,南方军突然动了,一动就连克三城,冲到了锦官城下。

顺便还把从石牌关撤下来的守军,吃掉了一部分。关键是三城几乎都是招降,军队几乎就没有损失。

这一战,让玉京城中的嘴炮之人,通通闭上了嘴。一时间,乐安侯名将之名传遍天下。

消化了西川的消息,又从凉朝传来了捷报,海军在津东府一战,配合五千陆战队大败四万凉军,击杀一万,俘虏四千。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的头都嗡嗡的叫,整个玉京城都炸了。

建国以来,就只有十几年前,沙河一役中杀敌二万能媲美了。

那场胜利,虽说杀敌两万,但自己也伤亡三万,那是一场惨胜。

要不是冠军侯孙敌舍命一击,谁胜谁败,还不知道呢!

可这次,五千陆战队伤亡不到一千,就杀敌一万,俘虏四千。这可是一比十的大胜啊?什么时候凉朝的战斗力这么差了?

这不光是朝中,就连百姓也认为应该是海军吹牛吹大了。

就连巨阙旬报的玉京城总编,孙修的大舅子张羽,都觉得海军吹的有些过了,为了降低影响,也对海军的捷报压下不报。

毕竟,自己的妹夫可是挂着海军都督的衔啊!

但御史却来劲了,弹劾海军提督莫商,陆战队提督辛正志,要将他们撤职查办。

当然,这种事肯定会扯到孙修身上。弹劾他治军不严,致使海军冒领军功。

一时,群魔乱舞,让海军的名头都烂到了底。

直到运输船将津东府一战中,将海军的缴获和俘虏的士兵亮在众人面前,那些御史才闭上了嘴。

这时,巨阙旬报在张羽的指挥下,连发号外,将海军的这次大胜大肆宣扬,并在报上还讽刺了都察院。

讽刺都察院嘴炮第一,没有证据,就对前方士兵大肆污蔑。

顺便也扯到柏良平身上,说他尸素餐位,玩忽职守,致使都察院已经沦为党争部门。

本来,都察院身为清流,一向掌握着舆论的话语权。

就连皇帝,有时他们为了博取清名,也敢弹劾一下。

至于下面的内阁,各部尚书,也要对都察院也要礼让三分。

再往下,都察院的人更是不在乎了,就是一个七品御史,也能在四品官面前摆一摆威风。

可自从巨阙旬报开办以后,都察院的话语权就不是一手遮天了,至少有另一个让人发声的渠道了。

加上看不惯都察院的官员暗中推动,巨阙旬报已与都察院那些清流,在话语权方面已经分庭抗礼了。

都察院在海军的事上没有调查,就武断的认为海军冒功。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证明他们错了。有了这个机会,张若带领的巨阙旬报怎会放过呢?

在巨阙旬报的宣传下,官员、百姓都对那些清流表示了不满,也对清流们的平时所说的话有了怀疑。

巨阙旬报抓住机会,派出大特约记者,守在都察院门口。

只要出来一个御史,就一大批人冲了上去,就问他对此次弹劾乐安侯,海军两位提督有何看法。

这让御史们怎么说?承认他们弄错了,没有证据就弹劾。可这会让他们名声扫地。

不承认吧!更不行了,事情的真相就摆在眼前,不可狡辩。

所以,个个闭口不言。

可不说话,让记者怎么写稿?没有稿子,哪来的稿费?

有一个天才记者想出了办法,自己写了一份稿子,大意是说左都御史和乐安侯有积怨。

见乐安侯战事不顺,就让手下御史弹劾,要将政敌拉下马来。

至于海军,也是如此,乐安侯是海军总督,总管海军。海军出事了,自然也要拉上他。

反正这次都察院弄出来的大乌龙,都是柏良平为了私怨而引起的。

写好后,就在街上找了几个御史,在他们面前读一番,问他们是不是真的?如果他们忍不住反驳了,就可以采访了。

你为什么不同意?里面哪里写错了?你认为的事实是怎样的?

要是还不说,就把自己写的稿子发出去,后面加上,据记者以此消息向几位御史证实,御史皆闭口不言,但也没有反对,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天,那几位御史看到报纸,气的是三尸神暴跳,恨不得要冲进报馆,把那位记者拖出来揍一顿。

吴涛看了报纸,也是摇头,指着最后一句对那几位道:‘别去了,你去了也没用。他又没说这事是真的,只是让百姓自己评论。’

几位御史仔细看最后一句,’御史皆闭口不言,但也没有反对,这说明了什么?’

看了之后,几人面面相觑,‘吴大人,他确实没说此事是真的。

但每一句话都说是我们心虚,给别人的印象,就说这件事是真的。’

‘那你们要怎么办?’

‘他是民,我们是官,我们还封不了一家报馆了?’

‘封报馆?巨阙旬报谁不知道是乐安侯的产业?顺天府尹是老好人,也是个怂官,他是不会、也不敢动手的。

兵马司,若是别人,他们倒是敢动手,可乐安侯是他们的老长官,你认为他们会干吗?

再往上告,六部尚书,甚至内阁都有乐安侯的人,你怎么告?’

‘可这样,柏大人会误会我们的。’

‘放心,我会和柏大人说的。这几天我们都呆在衙门里吧!省的又闹出什么事?’

‘哎!也只有如此了。’

首节上一节209/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