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158节

哎!侯爷说的没错,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

有些商人脑子比较活,市场中我是来不及了。市场外的地,我总能买吧!

可一打听,靠近市场的地已经全部让人收购了,他们又来迟了,还是格局小啦!

三天后,市场上已是人山人海,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孙修还搞了一个剪彩仪式,孙修和许兴一人一把剪刀,一人一刀,剪下了一朵大红花,表示巨阙批发市场开业了。

市场开业,众人一拥而入,进入各家店铺,洽谈生意,店铺再来个限时降价大促销。

那群商人见自己要进的货,不但比平时价格低,还另外降价了。

这种好事可不能等,不到一天,货就卖空了,让店铺老板嘴都笑歪了,心里是又高兴又懊悔。

高兴的是货被一扫而空,发了大财。懊悔的是,自己还是谨慎了些,货进少了。

王望舒也发财了,市场外车马行的运输马车,已被人订购一空。货仓也被租赁,全都装满了,客栈也全都住满了人。

这些可都是永久产权啊!只要市场在,这就是一个不断滚动的印钞机。

其余的大商人见市场这么好,全部涌到孙修面前,纷纷要求开发第二批。

这时,孙修见批发市场生意这么好,那后一批的租金可要好好谈谈了。

在厅中,孙修道::“各位,市场生意红火,应各位商人的要求,下一批商铺可以销售了。不过,这租金嘛!可就贵一些了。”

“侯爷,这我们懂。请问多少钱一间?”

孙修笑了笑,“店铺租期三年,我们不出价,以拍卖的形式租出店面。不过不是大家常见的拍卖,是暗标。

地段上已经标上了数字,大家将出的价格装在信封里,信封上标下你想租的店面数字。

这就是标书,一人只能一次投标。然后,由我们拆开,价高者得。”

大家一听,无不暗骂孙修阴险,这样一来,谁要得标,就不敢不出高价。

你要是出低了,别人牙一咬,出了高价,你想再加价也不行,这店铺就是别人的了。

但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谁叫你格局小呢?机会放在你面前,你还以为别人是在忽悠你,还是夫妻组团忽悠。

经过开标后,下一批的店铺全都租出去了。得到的租金让许兴有点头晕,他有钱了。

以后还有第三期,第四期,这市场就是一个聚宝盆啊!

收到钱后,孙修的一系列计划就能启动了。

首先是俸禄,宁朝的俸禄并不高,甚至还有点低。高官都有各自来钱的方法,可低级官员,要是家中不补贴的话,日子过的还是很艰难的。

这就造成了官员贪污者甚多,因为钱不够花啊!

所以,治国先治官,不整顿吏治,怎能治南越。

孙修先在南越二州采取试点,官员的俸禄还是那么多。

但另外的钱却多了,谓之炭敬,冰敬。有了这些钱,加上俸禄,就会让官员过上体面的日子。

但这钱也不是好拿的,拿了这些钱,就要廉洁奉公,不得贪污受贿,鱼肉百姓。

为此,巡抚衙门三年一评比,如果政绩不好,就得调任,

还在各府,各县都加派了人员,负责监督,还另有专人,负责巡视。

如果你拿了奖金,还贪污受贿的,必严惩不贷。

后面就是教育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官府拿出一部分钱,付给村中的秀才或童生。

让他们免费教孩童认字,不要教什么圣人文章,只要能通读,抄写朝廷推广的启蒙书籍即可。

为了节约经费,纸是最差的,笔也不是毛笔,是铅笔。这样不但好写,还便宜。

这样下去,只要一代人,南越新成长的一代,几乎都能识字了。

这些措施实行后,南越二州经济蒸蒸日上,百姓素质也大为提高。

第263章陆新城

搞定了民事上的,孙修终于腾出了手,可以考虑西川的事情了。因为,征南将军曾宣都五天一次前来催促了。

他找来大量西川的资料,仔细再在府中研究。

新任征南将军曾宣早就急着团团转,陆新城的防务力量一天比一天提高。

朝廷也没有让他出动大军,可只靠小部队根本攻不下来,朝廷还不时催促拿下陆新城。

这让他无计可施,你让我不出动大部队,只能出动一万人的部队。

这现在陆新城加强了防御力量,一万人是根本拿不下来的。

朝廷也知道他的为难之处,派下了乐安侯协助。

可一想到乐安侯孙修,曾宣就气的牙痒痒。因为,孙修自从来到南越后,就呆在繁华的巨阙城。

不是搞什么商会,就是搞什么批发市场,生意做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他难道不知朝廷给他的任务中,还有协助攻下陆新城的任务吗?

曾宣一边看着陆新城不断加强了防务,一边看着后方孙修大把捞钱,心里那个气啊?

孙修的军衔是总督,节制水军。和曾宣的军衔是同级,但曾宣节制十万南方军,顶多比孙修高半级。

但要是孙修加上乐安侯的爵位,搞不好反能压曾宣半级。

所以,他也不敢去催促了,只是不断的派人去请安。

那意思是,侯爷,您老人家休息好了没有,钱赚够了没有?陆新城还在等着您老人家呢?

终于有一天,曾宣忍不住了,他可是新任征南将军,朝廷派下的第一个任务自己都完不成,那以后让朝廷怎么看他?

于是,他亲自出马,往巨阙城而去,来到巨阙城,来不及休息,直奔孙修府上而去。

孙修正在考虑陆新城的问题,关雷来报,征南将军来访。孙修知道,曾宣等不了了。

“见过,曾大将军。”

曾宣忙回礼,“乐安侯,大家都是同级,不必如此。”

两人寒暄了几句以后,曾宣忍不住了,“乐安侯,我们都是军人,也就不再绕来绕去了。

你什么时候能考虑一下陆新城的问题啊?这可是朝廷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你可得拉兄弟一把啊!”

孙修指着自己的黑眼圈道:“这是什么?这是黑眼圈,都是为了你的事。”

曾宣一愣道:“难道侯爷有了主意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是朝廷不让你出动大军?”

“是啊!陆新城现在有一万士兵了。陆新城又建在地势险要之处,大型攻城器械又上不去。

他们凭着城墙、地形,起码能抵抗十万军队。朝廷只能让我出动一万军队,这怎么可能?”

“朝廷才攻下南越,军费紧张,而且不愿与西川发生大规模冲突,一万人的战斗规模朝廷经费还能撑得住。”

“可这就让我为难了?”

“可是你没有抓住重点,朝廷为什么要拿下陆新城,那里又不是什么战略要地?”

“为了盐,陆新县有大量的盐矿,占领了陆新县,就会让西川没有食盐供应。”

“盐生产有三种办法,一为海盐,我们宁朝就是海盐。二为湖盐,西厦就是,三为井矿盐,西川深处内陆,只有这一个办法。

如果,我们派人将井矿摧毁,那不就等于将西川的食盐供应切断了。”

曾宣一拍大腿,“对啊!只要摧毁他们的矿井,陆新城攻不攻也是一样。”

可又一想道:“可那里肯定是防备森严,设有军队,小部队是摧毁不了的。可大部队进不去啊?有陆新城挡着呢?”

“我查过南越资料,历史上还有一条路能绕过陆新城进入陆新县内。

只是一场地震,将此路摧毁。只要我们打通这条路,就能派出小部队扮作私盐贩子,摧毁盐井。”

“那就只能试试了。”

“我已经派人去查看了,要不了多久,他们应该会回来的。我们现在谈谈路打通了,以后该怎么办?”

商谈一番后,曾宣满意的回去了。孙修也通知王望舒,调集大量的海盐,准备发财。

一段时间后,常绪回来了,“侯爷,在一个叫鹰嘴崖处,两山之间因为地龙翻身,裂开了一个五十步的口子,两边都是绝壁,根本无法通行。”

“可以用缆绳拉出一道索桥,不就行了。”

“不可能,太远了,绳索根本抛不过去。”

“去火器局,调一门虎蹲炮,让他们派三名炮手,随你们前去。”

“侯爷,这能虎蹲炮能架索桥?”

“去了,你就知道了。”

鹰嘴崖,虎蹲炮已架好,随着炮响,绳钩被火药推了出去,钩住了对面的树木。

常绪拉了拉,见已牢靠。让人顺着绳索爬了过去,又连续几炮。在两边人的工作下,索桥终于建了起来。

剩下的路,就好走多了,顺利的来到了陆新县。这条路虽然打通了,但只能供小部队通行,大部队是不行的。

孙修见路已打通,现在还缺的就是一个带路党。

他翻遍了原南越刑部的卷宗。他找到了他需要的人。

孙修带着关家兄弟,来到了巨阙城大牢。牢头慌忙上前道:“参见乐安侯。”

“带我去耿齐的牢房。”

牢头一惊,“侯爷,那是重犯,见他干什么?”

“这你不用管,带路就是了。”

牢头见此情况,带着孙修来到了牢房深处。

“侯爷,这人就是了。”

关雷道:“把钥匙给我,你出去。”

牢头出去后,关电守住了门口。

关雷打开牢门,护卫着孙修进入牢中。

孙修进入牢中,见一络腮胡大汉侧卧在稻草中,他蓬头垢面,身上满是鞭打的伤痕,看来他被别人没少用刑。

“耿齐。”

络腮胡头也不回,“是不是要杀我了,反正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给你个机会,帮我一个忙,如果办成了,你的罪一笔勾销。”

耿齐回过头,他看见面前有一个身着蟒袍的人,“你是……。”

“乐安侯孙修。”

耿齐吃了一惊,“一个侯爷?你说要将我的罪一笔勾销?”

“不错,我看了你的卷宗,你是一个私盐贩子,出没于两国之间,对陆新县地形非常熟悉。只要你帮我一个忙,你的罪就一笔勾销。”

首节上一节158/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