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135节

云水宫,软禁钱宗处,这些天,钱宗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突然就被宁军拉出去砍了。

在历史上,灭国的皇室家族都活不过三年,何况他还是国主,能活过三年,就 是祖坟在冒青烟了。

可他估计祖坟上不会冒青烟,要是冒青烟,他也不会混到这个地步了。

门开了,一名太监进来道:“国主,乐安侯求见。”

钱宗抬起头来,苦笑一声,他是乐安侯,是我一个阶下之囚,还要求见?

“让他进来。”孙修走进房屋,看见钱宗的面容,大吃一惊。

钱宗他面容憔悴,形销骨立,连头发都全白了,可他才三十多岁啊!以前一百四十多斤的身体,现在只有一百出头了。

孙修心中有些怒气,对门口守卫的宁军道:“国主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竟敢虐待他?”

门口守卫的士兵大惊,慌忙单膝跪地道:“乐安侯,国主的饮食还如以前一样,我们并没有虐待他。

只是他自己吃不下,我们又不敢强行喂食。所以,他就这样了。”

钱宗沙哑着嗓子道:“我都这个样子了,还能吃得下吗?别在我这里演戏了,要杀就杀吧!

但我怎么说我也是国主,不能刀斧加身,给我一条白绫就行了。”

孙修挥手让人退下,走上前去,一揖到底。“见过国主。”

“怎么?不行?想不到你们连给我条白绫都不愿,那来一杯鹤顶红如何?”

孙修道:“国主多虑了,虽然国主犯下谋反之罪,但怎么说也是王爵,也是宁朝唯一的异姓王。

当年先国主臣服于宁太宗,太宗曾赐给钱家金书铁券,这是可以免罪的。所以,国主是不用担心的。”

钱宗有点懵逼,心想,当初的事,我知道,是两国僵持,为了不两败俱伤。

先祖退了一步,撤销帝号,改称南越国主。宁朝得了面子,才撤过绵江。

可我这个王可不是宁朝的王?是继承前陈朝的王爵啊!再说什么金书铁券?那是什么?我怎么会有那个玩意儿?

孙修知道钱宗有点懵,忙拿出一物道:“国主请看,这是我在云水宫内宫找到的。”

钱宗呆呆的拿过来,手中一沉,这是铁制的,是一个瓦状物体,上书三百多字。

维乾宁三十四年岁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

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

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钱宗看后,还是一脸懵,这么重要的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他仔细的看了看,觉得这字迹很熟悉,而且这铁上一点锈迹也没有。

按说一百多年了,总要留下一点岁月痕迹。可这东西怎么像新的一样?

钱宗对字画古玩很有研究,他一看这就是刚造出来的,还没有一天。

字他也看出来了,分明就是他面前的孙修所作,因为他的收藏中有两幅孙修的诗作。

他心中一动,这分明是假的,难道宁朝不想让我死?虽然是假的,要是宁朝认可了,这就是真的。

钱宗抬起头,看着孙修,孙修眨了眨眼。“国主,这个铁券的副本已在我朝的内库找到。所以,国主,请宽心。”

钱宗听孙修这么一说,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也松软下来。

有了这个,在南越百姓眼里看来,南越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归属宁朝,不然宁太宗怎么会赐金书铁券。

后来,只是历代国主不服皇命,致使宁军大军屡屡攻伐。所以,宁朝的战争是正义的,这不是灭国之战,这是剿灭叛乱。

这虽然将钱家的地位从南越国主变成了叛乱之臣,但有这金书铁券,总归是命保住了,自己的子孙也能活下去。

他也只得认命,“乐安侯,有劳了。不知要我怎么配合?”

孙修笑了,“五天后,皇上就会到来,我们来商议一下。”

“国主,这事,你应该这么办……。”

“可是天气也太冷了,我会受不了的。”

“冷也要坚持住,这可是关系到你的命。再说,我夜观天象,五天后应是晴天,天气不会太冷。”

“那好吧!可那个玩意,我可不能背。”

“想一想死去的南越士兵,背这个是小意思。”

“可我要是哭不出来怎么办?”

“你看一下现在的惨状,你就哭的出来了。”

说罢,拿出房内的铜镜。

钱宗一看自己枯槁的面容,不禁心中一酸,潸然泪下。

…………

商议好后,孙修满意了,“来人,国主怎么能住在这里,换一间好一点的地方。再让王后或什么嫔妃过来,服侍国主。”

“是,侯爷。”

孙修正要出门,钱宗道:“乐安侯,那铁券要做下旧,那个太新了,会让人看出来的。还有你那墨宝流传甚广,字迹也要改改或换一个人写。”

孙修一顿,讪讪的道:“时间紧,任务重,这东西早上才做出来,只是个样品。

真的还没来得及弄呢!你放心,我这就去弄,别人绝看不出来的。”

钱宗放心的点点头。

当然,为了把事坐实,他又让石书礼找了一个人,并让许兴亲自上场。

宁皇乘龙舟从运河而下,到达绵江,又横跨绵江,来到巨阙城。

在巨阙城的码头上,镇国公带着神策军军官,还有南越归顺的降臣,站在码头上接驾。

龙舟缓缓靠岸,宁皇从龙舟出来,后面是陪侍的两位阁臣,韦彦和张嗣成。

众人全部跪下,“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皇上。”

宁皇来到码头上,对镇国公道:“镇国公,二月多就将巨阙城拿下,你干的好啊!”

“这全是皇上运筹帷幄,士兵奋勇冲杀,微臣只是有些微功而已。”

宁皇见镇国公很谦虚,没有恃功而骄,非常满意。“你的功劳,我会记住的。”

镇国公陪着宁皇接见众将,到了一个将领处,就将他的战功向宁皇通报一下。

宁皇一个个接见神策军各位将领,都说了几句话,鼓励他们。

侍看到孙修时,“没想到,镇国公给我的战报中,你为战功第一。看来,你不愧为是冠军侯的儿子。”

孙修道:“我只是出了几个主意,都没上战场,镇国公有些谬赞了。”

宁皇笑了笑,“谦虚了。”

第228章 钱宗憋屈之极

后面是的两位阁臣,韦彦是一脸微笑,用眼色询问了一下孙修,意思是一切可曾安排好。。

孙修微微的点了点头。韦彦笑了,看着孙修,就像老丈人看女婿一样。

张嗣成也是一脸微笑,但孙修从眼中看到,他心中可不是那么平静的。

孙修知道,一定是王望舒和他的事传到了这老丈人耳中。

孙修有点委屈,这能怪我吗?是她天天缠着我的,我为了防着她,把我小妾,都接过来了。

可她还是不顾脸面天天往我那跑,她是王家小姐,身份高,底下人也挡不住呀!

宁皇来到南越降臣处,那些降臣又全部跪下了,屁股朝天。宁皇有些鄙夷,谁见了这些背叛之人,心里都有些不舒服。

但宁皇还是面色如常,面带微笑,一个个将他们扶了起来。

“各位爱卿能审时度势,不跟随钱家造反,朕甚是欣慰。特别是崔家,能大义灭亲,真乃明理之家啊!”

崔平听后大哭,“臣屡屡规劝钱宗不要搞什么北伐!

可他不听吾等忠言,收留钦犯,坚决要北伐,臣等劝不住啊!还要皇上派出大军,前来拨乱反正。”

后面的降臣都大哭起来,也说他们劝不住。

后面的宁军众将,听的都直翻白眼,这太无耻了。要不是我们兵临城下,你会反水。

只有内阁那二个老狐狸,温声安慰,言语中都是钱宗不好,你们都是忠臣,我们都已知晓。

众人互相飙了一番演技之后,迎宁皇进了巨阙城直奔云水宫而去。

在路上,许多百姓都被赶了出来,迎接宁皇。特别是那些官员,文人,那些还忠于南越之人,都被投降派逼了出来,跟在宁皇后面。

许兴也在其中,不过他也不是死忠之人,他搞不好是高层之中,第一个倒向宁朝的。

他可不像崔平那样,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命,他是为了华族的前途。

宁皇到了云水宫门口,众人就看到钱宗一头白发,跪在地上。冬天,上身赤裸,背上绑着荆条,浑身发抖。

不过还好,孙修估计的不错,今天是晴天。不然今天折腾一下。肯定要受风寒,躺床上个把月。

那些还忠于南越之人,看到钱宗的模样,心中悲哀。没想到,宁朝竟然如此羞辱国主。

心中还有些埋怨钱宗,作为南越国主,怎能如此让人羞辱?这让历代国主情何以堪?你就应该与国同休!

钱宗见了宁皇,忙磕头道:“罪臣钱宗参见皇上。”

宁皇也开始了表演,他连忙上前,将钱宗身上的荆条全部拿下,并脱下身上的裘皮盖在他身上。

温言抚慰道:“钱王何故如此?既然你有金书铁券,就可免其罪。”

铁宗想起五天前憔悴的模样,又想起今天上身赤裸,负荆请罪。马上心中悲苦,又跪下了,大哭起来。

那哭的,真是捶胸顿足,椎心泣血,让人看了无不悲从心来。

孙修看着他的模样,有些懵。这好像有点过了啊!这哭的,好像我们都在欺负他!

不过,确实是我们在欺负他,那这就是他的本色演出了。

“皇上,我该死啊!我南越本在一百年前,就已臣服于宁朝。

无奈我钱家不遵皇命,蒙蔽百姓,划江而治。

宁朝为了不让百姓受战火荼毒,屡次规劝,劝南越重回宁朝,无奈我钱家皆不应允。

致使皇上震怒,举天兵而南下,一举灭了我钱家,这是我钱家应得之罪,何敢让皇上免罪?”

说吧,磕头如捣蒜。

宁皇大声道:“当年宁太宗与你钱宗先祖有约定,你先祖将南越归于宁朝,我太宗皇帝让你钱家永镇南越,并赐金书铁券。

可你们钱家后代,后代竟然撕毁约定,蒙蔽百姓,想划江而治,致使朕不得不出兵。

但钱家不仁,朕却不能不义,赐给钱家的金书铁券朕还是要认的。”

钱宗哭的更大声了,好像是因为宁皇的仁慈,感到钱家行为而羞愧。

首节上一节135/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