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205节

确实也够猛的,渣土车的功率一般在360马力至400马力,如果更直观比较的话,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的功率接近180马力,这渣土车的功率是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的一倍还多。

卡车已经被重新改装,车头被厚厚的钢板围了起来,而放置高炮的车三边的档板已经去掉,为了士兵在车上方便活动,除车头方向外,三边还有活动的支撑板,高炮十字架直接固定在车上,下面还有一层防震垫,

火炮放列时卡车四周还有六个固定在地面的支撑架。

徐远山为了提高88高炮的作战机动性,直接用能载重30吨的渣土车作为88高炮载体和作战平台。以88高炮一千米的直瞄射击能足够秒杀所有坦克,也无须渣土车冲锋,但在战场上的作战效能与虎式坦克无异。

柴逢洲他们特种炮兵“78连”一建立就开始紧张训练,训练内容就是用这款88高炮进行平行射击,目标是坦克、炮兵阵地或碉堡,当然对步兵射击也是训练内容之一。

但最多还是以坦克目标为主,有正面射击、侧面射击和尾追射击的三种射击训练,其中侧射瞄准是最困难。

训练靶场一千米前方有一条直沟,沟里埋设有铁轨,铁轨上跑着一辆滑行车,滑行车上顶着一个坦克的侧影木板,训练十天后直接换上实弹进行射击。

这次不到一个月的训练,柴逢洲他们班操纵的这门88高炮实弹射击就超过百发,其中一半是夜间射击训练。

炮长、瞄准手,这两人是火炮灵魂人物,一个负责火炮诸元修正和指挥发射,一个负责计算诸元和瞄准目标,两人相互配合确保与指挥火炮达到预期效果,成功打击目标。

柴逢洲是一炮手,也就是这门火炮的瞄准手,瞄准手是火炮发射环节上最后一个关键人物,负责在瞄准装置上装定射击诸元,实施射击。

为什么说炮兵是陆军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柴逢洲虽然是高小毕业,但也常常觉得有颇多的困难,接到射击命令时,瞄准手就要快速准确地完成射击诸元装定,要知道瞄准镜上错一个密位,弹着点就可能偏差上百米,为了保证在最后一个环节上能够万无一失,柴逢洲吃了不少苦。

特别是在夜间开炮训练,高低机与方向机数十圈地转,几个目标射击下来,柴逢洲已是满头大汗。

好在上级这次体谅这支炮兵部队刚接触这款火炮的难处,夜间射击时,每门火炮配发了绿光引导瞄准器,就是把瞄准器固定在炮管上面,并用炮管直瞄方式进行校正,射击时通过调整高低机和方向机,当绿光光束射向目标时直接开炮即可。

炮手称为“绿光引导瞄准器”实际上全是徐远山从后世带来的大型镭射激光笔,民用商品的高档货,八百多元一套,全套带激光笔、充电电池和其它零配件。

紧张训练不到一个月,他们88高炮特种炮兵连就被带到东北,柴逢洲所在的“78连”分配在阜新方向配合步兵阻击部队作战。

柴逢洲的炮兵连,除了运载六门88高炮的大卡车外,另外还有七辆较小的四驱运输车,是负责运输炮弹和另外的人员。

3月19日,柴逢洲的炮兵连根据命令前往瓦子峪,建立炮兵阵地,按照要求每门火炮要准备三个炮位。

步兵部队派出一个排的战士帮助炮兵挖掘炮位,并负责保护他们这门火炮,这是一个超大的步兵排,差不多有150名战士。

特种炮兵的88高炮炮位与普通火炮直接放列不一样,是在半山坡上挖出一个大坑,这是因为88高炮和所载的大卡车体积过于庞大,容易暴露目标同时也易遭到日军火炮的反击,所以大卡车直接开到坑里,炮口向后指向坑外,支好支撑架好就可以把整座火炮和汽车伪装起来。

转移阵地时,把支撑架收起后,大卡车倒退出大坑开往另一个炮位即可。

这些步兵战士挖掘工事真是一把好手,柴逢洲听说他们许多人原来都是煤矿工人,一天后三个炮位的大坑就挖好了,还有坑前的道路也修平整,炮手们就开始给火炮伪装,而那个步兵排就在周围构筑防守阵地,将柴逢洲他们这门火炮用两道防线围了起来。

22日,连长派人来叫炮长和柴逢洲去勘查周围地形,这是炮兵部队必须要做的基本工作。这样步兵部队呼叫火力支持时会立即知道方位,88高炮这次主要是用直瞄火力支持阻击线的步兵部队,但同时也能对远距离的步兵实施支援,88高炮最远射击距离是14公里。

连里的弹药运输车各卸下一车炮弹后,又去后方准备再拉一车,这次阻击战中,依托奇观山的瓦子峪必须死守,这里的步兵和炮兵总兵力超过了一万人,所以运输车拼命从后方把粮食和弹药拉上来。

只要瓦子峪和对面的小塔子能守住,就算日军从中间的河西镇冲过去,这两处地方的解放军部队同样能威胁日军的后卫部队。

勘查地形的时候,柴逢洲还见到几支部队往西南方向去,据说是步兵师的侦察连前出三十公里对日军骚扰作战,现在侦察连一个连的兵力就有六、七百人,已经是以前的一个营兵力。

这次因为有许多煤矿工人参军,就连柴逢洲的炮兵连也增加了45人,算是炮兵连的警卫部队,平时也帮助运送炮弹。

炮兵部队用两天时间把周围十公里范围的地形仔细进行勘查,西南方向已经传来了枪炮声,按照上级敌情通报这次前来进攻的日军有两个师团五万人。

柴逢洲是前年参加解放军的,那时候听说解放军两个师才能对付日军一个师团,而两年后解放军已经有实力用一个师对付日军一个师团了。除日军战斗力下降外,解放军火力得到加强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正常情况下解放军步兵师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有42门,这还不算82迫击炮和40火箭筒。

这次阻击战名义上只有一个步兵师,不算后面的装甲师和另外加强的八个88高炮特种炮兵连,还有一个炮兵师和一个107火箭炮师。光是这两个炮兵师的105榴弹炮、150加农炮、107火箭炮就超过两百门,整个阜新战场一百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有三百门。

25日,解放军阻击阵地前方出现日军的步兵和坦克,日军现在对坦克的使用,依然是把坦克按照小队或中队分到各个步兵联队,配合步兵进攻的作战方式。

而解放军刚装备坦克就立即用集群方式。

战斗从炮战开始,日军这次进攻也拥有超过一百五十门的火炮,有75山炮、野炮,有新式的96式150榴弹炮,还有美式的105榴弹炮。

炮战先是日军75火炮轰击解放军阻击阵地,然后遭到解放军105榴弹炮的反击,接着日军美式105榴弹炮和96式150榴弹炮向解放军炮兵阵地开火,解放军空军战机在攻击日军炮兵阵地时向地面炮兵部队通报日军炮兵阵地位置。

事实上,解放军炮兵的无人机已经发现日军的炮兵阵地了,解放军最后的炮火攻击除150加农炮外,还有107火箭炮师第一次发射,齐射的火箭弹直接把日军炮兵阵地覆盖了。

15日这一天炮战,日军损失了76门火炮,占了所有火炮的一半,解放军炮兵部队损失的火炮仅是个位数。这也是因为日军没有想到解放军一出手就不留余地,直接用107火箭炮洗地,日军炮兵为防空袭和解放军炮兵反击,火炮放列间隔较大,但糟不住飞来的密密麻麻火箭弹。

虽然107火箭炮每门只是12管发射筒,但全师一轮开火就接近1500发,就相当在短时间内有几百门火炮齐射。

因为日军火炮处于下风,所以当天白天日军步兵没有发起进攻。

解放军所有88高炮都没有参与炮战,但88高炮特种炮兵连接到命令,日军步兵在夜间发起进攻可能性很大,除了小塔子和瓦子峪的88高炮特种炮兵连准备外,阻击阵地中间的河西镇附近,另外有三个88高炮特种炮兵连悄悄进入地势较高一些的炮兵阵地,这些阵地的炮位同样是一个大坑,运载大卡车开进去后刚好把88高炮露出半截子。

为了防止日军夜间进攻,每过二十分钟有三发照明弹打在阻击阵地前五百米的上空,解放军因为兵员充足,第一批八千多名战士就进入了阵地,事实上防守阵地的兵员还是疏松,平均十米的距离才有一名战士,这样的阻击战能最大程度减低敌人火炮造成的伤亡。

解放军的阻击战也是以火力为主,为了预防前面阻击阵地被日军突破,解放军还准备了多支有装甲车、步兵的反击队伍。

果然,晚上9时刚过,阻击阵地一千米外就出现日军步兵的士兵和坦克,同样为防止解放军炮击日军进攻队伍也分得很散开,两个步兵联队六千多名士兵和上百辆坦克分成六路进攻,宽度超三公里。

确认日军要进攻,天上炸开更多的照明弹,同时解放军有部分105榴弹炮朝着日军较为密集的队形处开炮。天空始终有多架解放军802夜击攻击机在监视日军的进攻,甚至有夜击攻击机朝着日军密集队形上面投下集束炸弹。

到处是炸弹或炮弹爆炸闪耀的火光,到处是爆炸声。

柴逢洲可不管这些,左前方八百米左右的地方有日军的一个进攻集团,其中也有不少的坦克。

柴逢洲训练时,就听到教官强调,特种炮兵实际上是反坦克炮兵,坦克是他们要攻击的最主要目标,可惜夜晚里虽然有照明弹,但移动的坦克还是有些模糊。

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虽然正面装甲厚度达79毫米(这比日本89中型坦克装甲只有17毫米厚多了),不过最高时速仅是25公里,所以才被称为步兵坦克。

夜间行驶时,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的速度更慢了。

柴逢洲没有使用绿光照射器,因为不时有照明弹升空炸开,绿光的光束几乎没有痕迹,不过在多发照明弹光亮帮助下,他还是瞄准了一辆坦克。

“轰”的一声,一发88炮弹就飞了过去,却在坦克前面飞过后炸开,柴逢洲提前量留多了。

不过他也没气馁,训练时教官都说过侧面用十发炮弹敲掉一辆坦克也正常,训练时他们炮连的最好成绩也是两发命中目标,……那还是白天。

送弹的二炮手已经把炮弹送进炮膛,这次柴逢洲把提前量减少了一半,他还是很有信心,因为这时日军坦克的速度还不到训练时目标速度的三分之一。

“轰”的一声,炮弹飞出了炮管,紧接射击的目标爆出一团火花,……命中了。

和柴逢洲这门火炮一样,其它88高炮也是揪着日军坦克打,实在找不到坦克,就朝人堆里打,也不管是三人还是四人聚集在一起。

日军真想不到解放军的反坦克炮如此犀利,因为现在多数使用的37毫米反坦克炮都是五百米以内才开炮的,而且日本人试过,就算两百米的距离,37毫米反坦克炮发射的炮弹都被玛蒂尔达2重型坦克弹开。

可现在离对方阵地还有七、八百米,这些重型坦克还有89式中型坦克接二连三被对方击爆了,他们还不知道已经损失了二十七辆坦克。

但不停有坦克被击中起火,很多日本基层军官非常不理解,八嘎,这不对头啊。

因为是夜间进攻,都处是炮弹爆炸的火光,还有对方的重机枪连续射击,日本最高指挥官也不知道有多少损失,所以没有人命令停止进攻。

等日军进攻到四、五百米的时候,有士兵支起掷弹筒想要发射榴弹,这时解放军不仅88高炮急速射击,那种装有四联高射机枪的装甲车也出现在阵地后方,四条喷着火舌的机枪把子弹洒向日军进攻的队形,还有阵地上爆发的枪声,彻底把日军打退下去……

阵地后面更远的地方,一百二十门107火箭炮已经严阵以待,如果日军要发动“板载”冲锋,如雨的火箭弹就会覆盖下来。

25日晚日军的第一波进攻,两个小时还没有攻到解放军阵地三百米,丢下超过两千三百具尸体,和三十一辆熊熊燃烧的坦克退了下去。

四个小时后,超过八百名的日军想趁照明弹交接的黑暗摸到阵地前,却中了解放军的埋伏,直接被放倒两百多人,剩余的六百人又被八辆装甲车反击追杀,最终只有两百人回到两公里外的出发阵地。

进攻受阻后,日军在解放军阵地前面两公里的地方开始挖掘堑壕,如果没有掩体,天亮后不仅会遭对方的炮击,还有空中飞机的袭击。

这一夜西线阻击阵地双方步兵才首次交手,日本阵亡近三千人,就让日军军官意识到对面解放军强大,他们还不知道,解放军这一夜的伤亡仅是三百余人,牺牲68人,而且80%是还没有懂得利用地形的新兵。

不过,那些没有受伤的新兵会迅速成长起来的。

天亮后看到阵地前面铺满日军士兵的尸体,老兵还没有感觉到什么,新兵可是士气大振。为什么说解放军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像眼前这种情况,今后新兵肯定越胜越勇。

也是经过25日晚日军在阜新、北镇、盘山全线进攻的失败,26日,日本大本营的石原莞尔才察觉出,解放军布置在阜新、北镇及盘山一线的兵力不少于十万人。

那么,土共解放军真有图谋锦州一线五十万日军的企图吗?

实际上,通过黄克诚和徐远山的整军,这一线能作战的兵力已经有三十万人,而且日军进攻开始后,所有部队轮番上阵地实战锻炼。

按照原制定的计划,他们把这里卡死就好,真正大规模运动歼灭日军的,还是沈阳的附近。

27日,林彪成功实施第一次围点打援,在沈阳西边,用三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在五个炮兵师,其中还有两百门装载在渣土车上的88高炮配合下,围住了从通辽南下的七万日军。

第二百八十七章林彪的战术亮点

锦州与沈阳的拦截阻击线,原计划是要实施弹性防御的,即在三十公里的纵深防线中用装甲部队突击切割日军部队而加以消灭。

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3月26日,徐远山乘车到北镇附近的指挥部,是黄克诚联系他回来商量的。

“估计不能实施弹性防御了。”见到徐远山到来,黄克诚直接说出要商议的问题,“据刚成立的基层政府的干部反映,得到解放的东北百姓强烈要求帮助解放军防守,要人出人,要物资出物资,构筑工事的材料不够就先拆大门,后拆房子,唯一希望我军能守住防线,不让日军冲过来。”

对于百姓这些反应,徐远山在阜新就遇到过,已经有不少百姓上阵地帮助修工事,而且西线目前登记报名参加解放军的这几天已经超过五万人,只能暂时放到新兵训练部队里。原时空东北解放战争的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东北野战军以兵力薄弱且缺乏火力的部队能坚守住,就是有东北老百姓帮助的原因。

徐远山也赞同黄克诚的看法:“守住就更好,消灭日军也不在于一时,装甲部队无法在纵深实施反击,可以瞅机会朝南突击反击,并把战线往前推,而且只要我们把这里卡死,这几十万日军迟早都是翁中之鳖。”

实际上,守住阻击防线意义也是重大,会给东北老百姓带来信心,黄克诚也是想到了这点。

黄克诚说道:“那就这样定下来,一线阵地继续加固,后面再修一道防线,火炮沿线布防,88反坦克火炮先撤下来,敌人进攻后再运上去,还能出其不意,如果日军要进攻,就让他们在阵地前尸横遍野。”

徐远山有过多次上战场作战经验,知道弹药充足、火力强大时,以逸待劳反而能杀伤日军更多的有生力量。

这样的坚守,阻击部队就更稳,毕竟任务单一、弹药不缺、兵员无忧,更何况这次阻击战指挥员是解放军中出了名的全面而稳定的黄克诚,徐远山自己也能够脱身离开去忙别的事情。

所以,徐远山说道:“让日军自动送到我军炮口下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我判断如果沈阳方向我军打好的话,日本高层就会让锦州日军向沈阳拼命回援,那就把阻击阵地修更加坚固,陷阱弄更多,下次我过来再带三百门火炮过来,让日军在我们阵地前和炮口下送命,好过我们去攻坚。”

两人商量好后,黄克诚立即下令部队发动群众构筑坚固的阻击防线,而且再次增加一线阵地的兵力。

在战场上,听着枪炮声新兵更能快速成长。

好家伙,到26日下午,就有超过五十万人的东北老百姓自带工具到前沿阵地来帮助构筑工事,而且新兵也陆续进入阵地,直接把战场当成训练场地。

而准备固守瓦子峪的柴逢洲所在的特种炮兵“第78连”也被撤了下去,通过25日晚战斗后,炮兵指挥员经过总结分析,析认为装在大卡车上的88高炮机动性强,无须留在阵地上,那样还要担心遭到日军炮击的风险,只要防线上多修一些坑形炮位,需要时直接把88高炮连开上去就可以立即战斗。

几十万老百姓在解放军基层军官的指导下帮助修工事,而旁边还不时响起新兵训练的射击枪声,加上阵地后面放列的几百门火炮,这阵势也样日军士兵胆寒,直到27日日军都没有发起进攻。

攻什么攻啊?对面防守的解放军兵力比进攻的日军还多一倍,炮兵多了两倍以上,还有天上几十架飞机不怀好意在盘旋,只要日军士兵稍微有点破绽,就会有飞机俯冲下来投弹和扫射。

南线这边把进攻的日军镇住了,沈阳西边却开始爆发大战,这是林彪指挥部队实施的围点打援。

而且还是一台连三戏。

原时空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无论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还是最后的辽沈战役,围点打援是林彪使用最多的战术,甚至把国民党军队都打麻木了,就连十几公里外的友军被围,死活都不会再去救援,最后只是在锦州、沈阳、长春这几个大城市死守。

而现时空,在徐远山帮助下,用两年时间修练内功的解放军,一出场就采用绝对优势兵力与日军作战,很多时候是5:1以上的兵力比例,全是压着日军打,围点打援的战例不是没有但确实很少,所以林彪的这手绝活还没有让日军有深刻印象。

后世军迷一致公认林彪与粟裕是解放军大兵团作战指挥的唯二军神,但这两人究竟谁更强一些始终在军迷中有争论,实际上就是因为没有可比性。

因为林彪、粟裕都是战功卓著、善于思考的优秀将领,两人指挥风格与战果也不完全相同,更多是历史条件和战争环境造就的。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一致有“林彪战术稍强,而粟裕战略稍强”的看法。

依据就是林彪在东北指挥作战时候,曾大力推广他总结出来的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组一队。

东北野战军作为当时解放军中战斗最强的野战军与此也有联系,该野战军三个王牌军38军、39军、40军成为抗美援朝首发的三大主力,也奠定了这三个军是全国范围最强的部队。

而淮海战役,却是粟裕提出来的,前两次都被中央否决了,因为没有人能看好。而粟裕不仅提出淮海战役的设想,还把淮海战役指挥打赢了,六十万解放军全歼八十万国民党军队,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林彪战术指挥高超,也是他在不断学习和总结中成长的,有人评价林彪的作战指挥风格时,觉得他特别精于算计、持重缜密,善打巧仗、一般不喜欢冒险。

这也不全对,林彪打仗不是不敢冒险,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博弈,冒险有时是避不开的。塔山阻击战,一旦定下决心,林彪照样敢于弄险,他的那句“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说明关键时候林彪照样敢打硬仗狠仗。

现时空东北战役于3月15日统一发起,林彪的第一野战集团军、徐向前的第二野战集团军、刘伯承的第三野战集团军加上杨靖宇的第六野战集团军第1军共七十万余人,同时在沈阳至大连的东北工业核心区动手,面对分散在各处不到十万人的日军,轻而易举就达到战役目的。

实际上,参战部队还不到一半,这也是日本大本营根据各地反馈认为解放军仅有三十万人的缘故。

这一片工业区里也有许多矿山,超过一百万的矿工得到解救,因为现在土共不需要采矿生产,所以早计划将这些矿工转化成解放军战士。

所以,15日起各个部队都开始扩军,这是土共军队指挥官最喜欢办的事情,当年红军就流行扩红的习惯。

对于扩军,林彪也同样喜欢,但他同样知道扩军过快会影响战斗力,所以他把扩军数量少的两个装甲师、五个炮兵师,加上三个按照1:1扩编的步兵师抽出来准备打援。

这次东北战役解放军有五个装甲师,负责阻击锦州日军北上的黄克诚部分配一个装甲师;准备在大连方向和朝鲜方向作战的徐向前部分配一个装甲师;沈阳北边准备前往四平方向刘伯承杨靖宇部分配一个装甲师。

最后两个装甲师就分配在沈阳周围作战的林彪部。

林彪抽调出打援部队后,剩下兵力把沈阳团团围住,这些包围沈阳的部队可以按照1:2比例扩编,说白了包围沈阳部队就是做样子,既完成围点任务,还能进行整编军队。

首节上一节205/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