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64节

  郭氏是君,决不能失去君的立场,对于税收和土地必须死死的把持住,狠狠打击偷税漏税的集团,否则下场会连黎庶都不如。

  郭鹏把军权财权政权等等一系列属于皇帝的权力全部都交给了他,自己只保留了一个专管教育的权力,他不能这点要求都不满足。

  现在他比较关心的事情除了尽快稳固他的地位和权势之外,就是那位已经出去开疆拓土的兄弟郭做的怎么样了。

  没人比他更在意他的兄弟能否站稳脚跟了,这是真的。

  要是他的这位兄弟不能站稳脚跟,岂不是说明郭鹏的分封政策有问题,难以推行吗?

  一旦这个政策难以推行,他不就是又要费心思对付自己的兄弟们了吗?

  郭琼虽然受封,但是还没走,显然也是有着观望局势的想法。

  阿啊,你可千万不要掉链子啊,你可一定要成功啊。

  怀着如此的期待,郭瑾认真的祈祷着他的兄弟马到功成。

  或许是郭瑾的祈祷有了效果,郭已经成功登陆印度大陆。

  途中虽然遇到海上风暴和险情,但还算是运气不错,命保住了,只是沉了几艘船,失去了一些粮草。

  他的登陆位置在印度的东南部,德干高原东部较为宽阔的沿海平原地区。

  发源自德干高原的数条河流从西向东汇入印度洋,给沿海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进一步使得这一代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登上这片土地之后,几乎是立刻的,那些跟随着船只在海上颠沛两月余的农业专家们就非常激动的告诉郭这里适合发展农业。

  假以时日,这里一定可以成为盛产粮食的沃土,一定可以填补他们的开拓进取所需,不需要朝廷长时间的输血。

  啊,我知道,我当然知道这里适合发展农业。

  但是,我来这里又不仅仅只是来发展农业的。

  我要的是建立属于我自己的国度啊。

  郭率领主力登陆之前,他们登陆的地方已经是魏帝国沿海商路的一个据点了,已经有海军士兵在这里建立小据点,管理小据点,并且随时等待着来自国内的商船靠岸、休整、补充。

  郭的抵达使这里的管理者兴奋不已,他们非常热情的向郭讲述这一带周围的情况,以及郭非常在意的土著人聚居点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一带有不少人居住,也有不少人已经把这些土地开垦了?”

  郭眼冒精光,很感兴趣的询问。

  “是的。”

  据点最高管理者、海军中层军官王海波向郭汇报:“周围这一带,方圆数十里之内,有十八个夷人聚落,咱们和其中三个交过手,把他们打了回去。

  他们似乎觉得咱们出现在这里对他们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当咱们把他们打回去之后,他们就改变了态度,十八个夷人部落开始选择和咱们贸易,用他们的农作物交换咱们的兵器,还有一些小玩意儿。”

  “他们都用些什么武器?”

  “木棍,石头,还有一些像是弓箭的东西,以及一些打猎用的猎犬都能被他们放到战场上,铁器也有,但是数量很少,质量很差,所以打起来完全不是咱们的对手,但是咱们人少,不便追击。”

  郭点了点头,又问道:“所以你和他们换了武器?”

  郭看向王海波。

  王海波挠了挠脑袋。

  “换啊,为什么不换?多一点粮食,咱们吃的也好一些,他们这里的粮食和咱们的差不多,能吃,不瞒公子,我实在是吃不管那些海货,咱们这里开垦的土地数量又实在有限。”

  “你不怕他们用换来的武器再攻打你们?”

  “也担心过,所以一开始留了心眼,只给了刀,没给弓弩,结果他们没用武器打咱们,倒是去打那些没和咱们换武器的部落了。”

  王海波似是嘲讽般的笑了笑:“然后打了败仗的部落也来和咱们换武器,换了之后接着再打,然后武器用光了接着再来换,换了再去打,特别有意思。

  打到后来,甚至还有几个夷人部落邀请咱们的人去帮他们打,帮他们指挥,打赢了就送我们财物和战俘,咱们还因此得到了不少嘉奖。”

第1456章.一千三百六十六 父亲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压力?

  拿到武器之后直接去打内战?

  这操作倒是新奇。

  不过柿子捡软的捏倒也是人之常情,郭也没有觉得特别奇怪。

  “这倒是有趣。”

  郭笑了:“不给弓弩是对的,弓弩是咱们最大的利器,只要他们的弓弩射程不如咱们,就只有挨打的份,对了,我来这里有什么目的你是知道的,对吧?”

  “是,下官知道。”

  王海波点了点头。

  “那就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周围的地形图也给我,你的据点暂时被我征用为大军驻地,我要把这一带的夷人全部扫平,然后就在这里附近筑城。”

  郭指了指脚下的这块土地:“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国家了,你现在帮我一把,之后我会给你回报。”

  王海波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

  这位公子不是来这里体验生活的,这位公子,是来这里建立国家的。

  建立一个属于他的国家,海外封国,从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种以前的大家族开枝散叶,让族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居住的味道在里面。

  只是隔得有点远就是了。

  从魏国直接到这种地方来,那可是好几个月的路程。

  皇帝陛下把他封在了这里,他能打下多大的土地,他就是多少土地的国君,或者说这片土地的皇帝,他打下来的土地上,他就是一切。

  这不比在洛阳做个闲散王爷要好?

  看着正在有条不紊的登陆上岸安营扎寨的军队,王海波咽了口唾沫。

  自己这三百多号人就能把这方圆五里的小据点经营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里的土著夷人的战斗力实在是一言难尽。

  所以,如果郭这一万人的军队稍微发挥的正常一点……估计一百个夷人部落都不够他收拾的。

  “时间紧迫,我带来的这些船只还要返回去重新帮我运送粮草和军械来,我所剩余的粮草只够我支撑三个月的,船队回来最快最快也要四个月,所以我必须要以战养战。

  要是不能尽快夺取足够的粮食度日的话,这支军队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这些夷人别的不值得我在意,但是粮食还是需要的,王海波,你就给我带带路好了。”

  王海波点了点头。

  “是!下官明白!”

  郭的行动很快,三两天就完成了军队大营,建造了一个简易版本的大本营,给军队准备了一个过得去的驻地。

  选择的驻地位置地势较高,不容易被发大水影响到

  王海波解释,这一带离海边近,大部分是平原,地势较低,降水颇多,不做好防水准备的话,很容易就给水淹了。

  根据王海波数次轮转接近一年的驻扎经验来看,这一带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越往海边走地势越低,越往西去则地势越高,周围几条河流都是西东走向。

  所以驻军也好,筑城也罢,一定要选择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城池也要做好内部排水和外部排水工作,需要好好的设计设计。

  不然一场大雨就能把城池给淹了。

  郭听他这么一说,赶快让还没有扬帆起航回去的船只带信回魏国,告诉郭鹏,给他派一些靠谱的建筑专家来。

  建筑专家不到位,他实在是不敢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建造的一座城池对于他的西蜀公国来说意义重大,不能随随便便拍脑瓜。

  他不像郭瑾,跟随郭鹏身边学习多年,掌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本领,堪称郭氏家族里的懂哥。

  但是他在治蝗一线辛勤的工作过,深深地了解一个专业人士对农业生产的帮助有多大。

  所以郭特别尊重专业的、懂技术的人才,认为专业的懂技术的人才才是一切。

  于是在航海的时候,他非常尊重航海方面的专家,虚心请教,在行军和安营扎寨的时候,又特别注意请教那些随他而来的带兵军官。

  郭鹏为了更方便他掌握军队,交给他的军队里没有军司马以上的中级军官,全都是军司马一级别的中下层军官,全体军司马直接向郭本人负责,听从郭本人的号令。

  对于这样的安排,郭还是高兴且放心的。

  他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虽然读过兵书,接受过军事教育,也在首阳山讲武堂历练过,但是终究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辈,论及实战经验,完全不如这批东南兵团里厮杀出来的军司马。

  他们可都是真刀真枪和山越贼人干出来的军功,一个个手上至少有十个首级的功劳,都是刀口舔血的强悍军人。

  和山越贼人在深山老林里互相杀戮,拼死交战,一点一点的把数量超过百万的山越贼人彻底荡平,为扬州增加了超过百万的人口,这份功劳之大,足以让东南兵团的每一名士兵都获得美好的生活。

  在他们面前,郭觉得自己除了身份高贵一点,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所以他非常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召集大家一起开一个军事会议,然后商讨要做的事情。

  不过虽然是听取意见,可是郭牢记着郭鹏交给他的驭下之道。

  必须要自己做出决断。

  无论怎么愿意广开言路,怎么发扬民主风格,最后的决断权,必须自己掌握在手。

  必须要自己做出决断才可以,否则,必然会大权旁落。

  这些军队受到魏军军法的束缚,本身纪律良好,知道一切行动听指挥,郭需要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但是决断必须自己做出。

  不能交给别人做出决断。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郭就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但是在最终做出决断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做决断,并且不允许任何人有异议。

  如此树立自己的威望。

  并且军事行动进行时,就算自己不懂兵事,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家伙,也不能不随军一起征战。

  他出发之前,郭鹏抱着他告诉过他为父最早上战场的时候也是个纸上谈兵之辈,数次战场历险之后才得到了宝贵的战斗经验,战斗经验必须要自己去经历才能拥有。

  听,是听不会的。

  去冒险吧,去经历险阻吧,跨越无数的艰难险阻,你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上。

  当时他心潮澎湃,觉得自己也可以走上郭鹏的道路,成为一代开国君主。

  但是当他真的看到黑压压一片一万人的军队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震惊了。

  一万人,有那么多吗?

  排列在一起,一眼望不到头,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不足以形容。

  他听说魏帝国随时可以动员起一百多万军队作战,就觉得一万人不过尔尔。

  可是当一万人站在面前的时候,他才明白兵法上所谓的【万兵驱驰】到底是什么道理。

  一万人,恐怖如斯!

  一万人,拥有山崩海啸一般的力量,任何一座城池面对一万人军队的攻击的时候,都不敢说自己一定可以抵抗住,一定可以完好无损。

  带领一万人作战,掌握这一万人的生死,拥有一切的抉择权,为他们的生命负责……好沉重的压力!

  父亲他……一直都是承担这样的压力走到皇帝的位置上的吗?

  不,不止如此,父亲打天下的时候,手上军队几乎达到六十万,战后不断裁军才裁到了三十万的规模。

  父亲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压力?

  父亲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压力之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首节上一节964/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