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09节

  “曹某也是囊中羞涩,不知道二位可否……”

  曹操没把话说完,但是意思就是那个意思,不知道这两位能否稍微意思意思。

  但是王粲和戏忠只是稍微愣了一下,便顾左右而言他,谈起了天气问题,让曹操很尴尬。

  曹操才不是没钱,只是曹操的钱往往都不能顺利动用,需要经过家里夫人的允许才能用,这一点也是曹操经常被人嘲笑的地方。

  自己拿不到钱,还想空手套白狼?

  郭嘉只有一个。

  但是不管怎么说,曹操和郭嘉决定跟随皇帝的脚步组织海商队出海做生意赚钱的事情,还是很快传开了。

  基本上,曹操和郭嘉就是朝廷的政治风向标。

  很多次政治风暴以后,群臣都学乖了,逐渐意识到只要跟着曹操和郭嘉走,大体上就不会有事儿,有事儿也不一定会死掉。

  这一回也一样。

  当朝高官们除了少数几个特立独行的没有产业的穷光蛋,大多数都是有钱的,还不是一般二般的有钱,那是相当的有钱。

  搞海商队什么的,虽然耗资巨大,但也绝对不至于搞不起。

  看到曹操和郭嘉要干,又想起皇帝和罗马人签署的条约和巨大的贸易额度,在真金白银的诱惑下,不少人都紧随其后做出了跟着皇家海商队一起出海的决定。

  一大批人表示愿意跟着皇家海商队一起出海。

  还有一些犹犹豫豫不敢作出决定,还在摇摆。

  剩下来一批是纯粹不打算跟风的,他们觉得出海什么的过于虚无缥缈,没有谁真的赚钱之前,他们绝对不会贸然出海。

  郭鹏得知这个情况也不干预,也不强制,自顾自的组织皇家海商团队,根据罗马人的订单准备商品,然后命令皇家海商队尽快出发前往罗马去赚钱。

  这些人被皇帝坑怕了,不敢轻易相信皇帝的善意。

  但是只要有人赚的盆满钵满的回来了,哪怕不是全部都平安归来,他们也会立刻愤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跟着一起出海。

  本来这就是暴利行业,虽然容易血本无归,但真要赚钱的话,那也是大把大把的赚。

  撑死胆大、运气好的,饿死胆小、运气差的,这件事情就那么简单。

  郭嘉表示自己不知道怎么操作,所以就把钱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家里人,又从郭鹏那边雇佣皇家商队里的专业人士为自己服务,为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海商队伍,并且购置商品准备出发之类的。

  所以说有些事情还是要专业人士去做,专业人士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专业人士就这样去做了,还专门和罗马商人商量,开会研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

  开会开了三五天,一长列清单就被列了出来放在郭嘉面前。

  郭嘉看了一会儿,果断放弃不看了,让自己的妻子去看。

  这种事情,当真比行军打仗还要麻烦,他宁肯泡在军队里和士兵为伍,研究军事地图,策划战术战法,也比在这里捣鼓钱来得好。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郭嘉认为自己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专业的事情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做。

  他只要负责管那个专业的人才就好了。

  郭嘉的做法被很多决定跟着一起出去但是对海上贸易完全不懂的人效仿,他们纷纷雇佣专业人才为他们规划,为他们掌舵海商团队,然后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面对这样的局面,郭瑾有些不理解。

  “父亲,为什么父亲如此执着于外面的天下呢?难道父亲觉得我魏国土不够大,人口不够多吗?”

  在郭瑾看来,眼下魏帝国的领土扩张已经达到了极致,帝国极壁已经成功,他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固父亲打下的江山。

  将来他做皇帝以后,政策一定是保守型政策,而不是开拓进取型政策,魏帝国需要的是消化现有领土,打造稳固的基本盘,而不是继续开拓。

  继续开拓,帝国管控不住,一旦军事衰弱,那些所谓的国土就会瞬间失去。

  郭鹏摇了摇头。

  “阿瑾,你记住,要想让魏国更长久的存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走出去,不管用什么方式,走出去,走的越远,探索的世界越大,赚得越多,魏国就能存在的越长久。”

  郭瑾不明所以。

  “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如果你的子孙也这样问你,你就这样回答,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无论如何都要走出去,赚钱,赚更多更多的钱,只要钱足够多,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郭鹏拍了拍郭瑾的肩膀,把这个朴素但是十分有用的道理告诉了郭瑾,让他记住。

  就算不明白,也要记住。

  然后传给后世子孙。

  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很多的大道理,比如中国古人,对很多要做的事情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全赖经验堆积。

  有些时候,经验堆积自然也是很有效果的,否则中国古代科学也谈不上发展,虽然这种发展非常有限度。

  把中国的科学发展从公元三世纪一路拉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如此长的时间段里,中国取得的科学成就也不如二十世纪下半叶取得的科学成就要大。

  不只是中国,时代往回拉,从公元三世纪到工业革命以前,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科学成就也不如工业革命以后的科学成就大。

  但是人类也在生存,也在极其缓慢的进行科学积累,只是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任何质的变化。

  有些事情,不用明白,也能做。

  魏帝国这边因为打通了和罗马帝国的联络,所以正在进行内部的调整。

  而罗马使节那边,则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对魏帝国的全新了解。

  他们需要在魏帝国外交官的带领下,首先对洛阳城进行熟悉。

  延德十一年的如今,洛阳城早已摆脱了二十年前的破碎和荒芜,早已重新发展成为了比当年的洛阳还要雄壮的天下第一城。

  根据延德十年的统计,洛阳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万,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型城池。

  且城内道路皆为石板,修缮了足够的排水渠道,甚至还有地下排水工程。

  当初重建洛阳城的时候,郭鹏就下令要修缮足够的排水渠道和地下排水工程,将城内积水通过各种渠道排出城外,汇入河流之中。

  主持洛阳城重建的荀攸和枣祗专门狠抓了这个工程,盯得很死,所以十数年来,洛阳城内没有出现过水涝灾害。

  枣祗更是许下誓言,说只要不出现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洛阳城绝无水涝灾害的风险。

  在这样的前提下,洛阳城内始终是干净整洁的,不会出现那种下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就尘土飞扬的情况。

  连最外层的外城都是如此。

  这就让罗马大使玛努尔很是赞叹。

第1393章.一千三百零三 辛毗能理解玛努尔的疑惑

  罗马大使玛努尔是卡拉卡拉身边的亲信。

  此番出于信任被派遣为驻魏帝国大使,力求更多地了解魏帝国,并且发展两国商贸事业。

  而越是了解这个庞大的帝国,他就越感到吃惊。

  他走在坚硬且整洁的石板路上,看着那些形状规整一看就是经过切割和加工的石板,忍不住的询问身边陪同的外交部尚书辛毗。

  “这样的石板,铺设那么庞大的一座城市,需要多少钱和多少时间呢?”

  通译把玛努尔的询问翻译给辛毗听,辛毗听后笑了笑,满脸自豪。

  “钱和时间并不是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想不想,愿不愿意,以及是否需要,只要陛下有需要,我们作为臣子的当然要去办到。

  更何况,洛阳是帝都,全城铺设石板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是行走方便的必要,也有其他的一些必要,必须要这样做,现在不是很好吗?下雨不泥泞,刮风不起尘土,多好。”

  辛毗乐呵呵的说道。

  “那么是只有洛阳这一座城市是这样的吗?”

  “不是这样的。”

  辛毗连连摇头:“最早,延德元年之前是这样的,后来,这十多年下来,基本上每个州每个郡每个县的县城都铺设了石板路,不说全部吧,至少主干道是铺上了石板路的。

  陛下很注重城池整洁、干净,陛下认为,发生瘟疫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池很脏,人们把屎尿都往街上泼,以至于整个城池都肮脏不堪,气味难闻,修石板路只是陛下一整套要求里的其中一环。”

  “瘟疫?这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

  玛努尔不明白瘟疫的意思,通译想了一会儿,用【很多人同时染病并且很快死亡】这样的意思解释了一下瘟疫的含义。

  玛努尔于是大惊失色。

  “我们国家也有瘟疫,很多人感染了一样的病症,我们却拿那种病症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坐视人们死去。”

  辛毗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果然,你们那里也有,我魏也有,一旦发生瘟疫,根本来不及找到诊治的办法,人就已经死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隔离,并不知道病从何而来,又要怎么治疗。

  然后皇帝陛下提出,生活的城池肮脏,乱吃生的食物,乱喝生的水,这是瘟疫出现的重要原因,皇帝陛下于是下令从很多方面整治我们的城池和习惯,这些年,瘟疫的规模小多了。”

  辛毗不无感慨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和陛下所做的事情有多少关联,但是,瘟疫的确是改善了不少,魏永,你把前些年发生的大瘟疫和他说说。”

  辛毗让翻译官魏永把自己的意思复述一遍,然后讲一讲前汉乱世发生的大瘟疫。

  魏永把辛毗的话翻译一遍,然后又开始讲述汉末乱世的时候,一些州郡发生几千几万成群结队的死于瘟疫的凄惨过往。

  那个时候一染病就是成百上千人的人一起染病,不知道病从什么地方来,也不知道怎么治疗、康复,最后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大部分人都死光了。

  人死光了,瘟疫也就结束了,一把火烧光这些尸体,就代表着这场瘟疫危机已经度过,谁也不知道下一场危机什么时候到来。

  可是就算到来,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细菌病毒,也观测不到,除了预防和隔离,其他都是无解,靠运气。

  玛努尔越听越觉得不是滋味。

  因为他的家乡也曾遭遇这样恐怖疾病的袭击,也是几乎是人死的一干二净,他还是运气爆棚才躲过一劫,没想到魏帝国在二十年前也发生过一样的事情。

  “我的家乡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罗马很多地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现在呢?现在魏国还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玛努尔继续询问。

  辛毗点了点头。

  “有,但是规模小多了,陛下认为针对瘟疫,没有办法治疗的话,唯一的方式就是隔离,火速隔离,用最快的速度在瘟疫发生之初就把病人隔离,这是唯一可以应对瘟疫的手段。”

  “这个我们也知道,要把病人和健康人分隔开来,但是这需要很多时间,这段时间里,病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控制,最后酿成惨剧,总是要死很多人。”

  玛努尔感到疑惑:“你们是怎么做的?”

  “只要应对得当,不会死很多人,这是肯定的。”

  辛毗开口道:“我参与过很多次陛下应对瘟疫发生的会议,得知的情况是,陛下会把瘟疫发生的一切征兆和可能性都写下来。

  写在一张纸上,派人送到全国任何一个有人居住有官员管理的村庄里,村庄里的村长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把这张纸上的全部内容全部背下来。

  陛下的要求是倒背如流,一个字都不能记错,记错了就要挨罚,然后认真的观察,一旦发现有征兆,立刻把病人隔离。

  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然后立刻隔离,控制人口流动,不让人外出,把问题控制住,接着立刻上报乡县,视情况而定看看要不要继续上报,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

  玛努尔不解的看着通译官魏永。

  “你所说的村长是什么?”

  “是我魏最低一级的官员,管理一个村庄几十户或者一百多户人家,直接管理二百人到五百人左右,也有更多的,这样一个官员。”

  魏永慢慢说道:“这样的村庄大约十多个组成一个乡,许多乡再组成县,再往上是郡,州,等于是五层分级,层层管理,层层分权。”

  “皇帝陛下的官府直接管理最底下的人?是直接纳税给皇帝陛下吗?”

首节上一节909/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