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77节

  挖水道肯定是要挖,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利用前人修缮过的运河工程还有自然水道,以此最大限度的缩减成本。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吴国和越国都曾经北上争霸,所以当时他们也明白江南的交通劣势,于是开凿水利工程和运河。

  现在江南地区也是有着春秋时期的先人开凿而后人维护的古老运河。

  通过这部分运河,把杭州湾地区和长江联系在一起,在通过长江水道把江南淮南联系在一起,再通过淮河把淮南淮北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直通中原腹地,进一步对接洛阳和河北。

  这巨大的工程从延德六年左右就确定要进行了。

  延德六年开始,魏帝国进行了大运河修缮的初步勘探工作。

  延德七年,具体的方案提交皇帝审核,郭鹏召集御前会议商讨,确定实施。

  延德七年下半年,大运河工程开始全面推进,南北两路同时进行。

  借助北伐俘虏的大量鲜卑、乌丸人的人力,以及延德九年平叛缴获的财力、物力,大运河工程进入了高速铺开的进程。

  尽管郭鹏俘获了人数超过百万的鲜卑人和乌丸人,但是他们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修缮蜀道之类的,工程量巨大,死亡率高,摊到大运河工程上,人数略显不足。

  于是郭鹏只好下令征发运河沿途周边地区的民夫,以村乡为单位,发起动员诏令,获得大量人力,一起推进大运河的修缮。

  挖掘新的水道,拓宽、整修古老运河与自然水道,商讨运河走向,测绘一切数据,以及实时反馈给中央政府等等。

  延德九年因为叛乱的发生,工程稍微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也不大,地方民兵的活跃限制了豪强叛军的活动范围,他们始终没能进犯到大运河工程区。

  所以工程区的那些乌丸人和鲜卑人自然也没有逃跑的希望,整个工程保护的还是很好的。

  叛乱平息之后,郭鹏手上又多了一批劳动力,这批劳动力被全部投入了大运河的工程之中。

  为此,他专门设置了一个运河公署,任命南书房侍读诸葛瑾和庞统分别担任运河公署的正副负责人。

  运河公署直接对他负责,由他负责协调处理一切,一切都要让他知道。

  皇帝直接负责运河公署,可见皇帝对运河的重视程度,人们只当皇帝重视运河是为了沟通南北交通,以便于更好的控制南方,但是对于皇帝提出的什么气候严寒粮食减产之类的,群臣大多数认为这是笑谈。

  粮食怎么会说减产就减产呢?

  气候怎么会说变就变呢?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古已有之,所谓气候变迁,不过是无法确定的推测罢了。

  尽管是皇帝,这种话依然不能让群臣信,大部分人都觉得皇帝在危言耸听,说这样的话肯定背后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哪怕是支持他的,也把这种事情视作政治投机。

  并没有人相信小冰河和粮食减产的未来真的会到来。

  随着魏帝国不断开发江南领土和推广江南屯垦,魏帝国每年的粮食产量还是在不断上涨的,丝毫看不到下降的趋势,就和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一样。

  郭鹏就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相信商朝时期黄河流域还能跑大象,到处都是热带树林,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还是猛兽的乐园。

  要不然豫州的【豫】字为什么旁边有个大象呢?

  而且晋代最高峰也就统治两千万多一点的人口,渡河南下以后对北方更是没有顾忌的资格和必要了。

  和如今魏帝国直奔八千万的人口不是一个数量级别,双方要面对的局面完全不同。

  有些事情没法儿说,但是真的到了粮食减产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而要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准备,魏帝国就真的要面临大自然的降维打击了。

  这种规模的人口,会死很多人的。

第1354章.一千二百六十四 犁庭扫穴政策

  人多力量大。

  人多才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才能创造大的工程项目,才能解决大的问题,很多事情都要靠人多去解决,这是真理。

  但是在这个生产力底下的时代,人多和饥荒、大瘟疫往往是绑定在一起的。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规律就是温暖时期积蓄的大量人口在寒冷时期养不活,草原下大雪冻死牛羊马,他们活不下去了,必须要寻找出路。

  要么自相残杀,要么舍命南侵。

  温暖时期,很少有北方游牧、渔猎政权的领导者会产生入主中原的政治目标和野望,寒冷期则不然。

  就算为了活下去也要往南走。

  中原帝国则由于零度等温线南移而导致北方边境粮食供应量不足,无法动员大规模军队抵抗反击游牧骑兵南下,往往居于劣势。

  游牧骑兵则由于高机动型和后勤补给的灵活性居于优势,来去如风,让中原帝国头疼不已。

  大军出征后勤绝对是第一要素,中原帝国规模庞大的军队则更需要大规模后勤作为依仗。

  没有后勤,没有粮食,万事皆休。

  所以郭鹏无比重视这一切。

  他深知,以魏帝国如今扩张的领土北境以及人口规模来看,不修大运河,不修大驰道,不搞海运,未来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当然,提前把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一扫而空也是一个办法。

  所以郭鹏在建立漠州和平州的建制之后,也在漠州和平州安排了驻扎当地的骑兵,两个州各有一支万人骑兵队活动。

  漠州的万人骑兵队由原黑山降将张燕率领,平州的万人骑兵队则由原辽东太守田豫率领。

  主要威胁力量被扫平之后,这两支骑兵万人队的任务就是不断的游猎,不断地探索边境,寻找土著蛮夷的居所,然后直接灭杀。

  发现一个部落,灭杀一个部落,壮女和壮男能带回则带回,不能带回的老弱病残和幼童全部抹杀,纵火焚烧当地,毁灭一切。

  这是郭鹏给漠州以及平州下达的【犁庭扫穴】长期政策。

  这个政策只要魏帝国还存在就要继续进行。

  对于漠州和平州两地,犁庭扫穴的军事政策要延续到永远,永远都不能停息。

  漠州地区辖地广大,几乎是能看到的大草原全都被划入漠州的范围,兵锋所到之处,就是疆土。

  如此广大的大草原,除了鲜卑之外,必然还有诸多杂胡生存。

  虽然鲜卑作为一个政权实体被消灭了,但是郭鹏认为肯定还有很多杂胡部落生活在大草原上没有被找到,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日后成长起来变成巨大的威胁。

  鲜卑当初也只是匈奴的奴隶部落罢了,在汉政府打击匈奴的过程之中获得了喘息之机,最终成长为匈奴帝国2.0,闹得东汉帝国的后半生鸡犬不宁。

  郭鹏在御前军事会议上认为,鲜卑没了,鬼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鲜卑,所以戒备是必须的,是不能减少的。

  犁庭扫穴政策务必要贯彻落实,直到永远。

  所以漠州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就一直没停过。

  郭鹏也因此打造了一支仿照游牧骑兵生活方式而建成的骑兵。

  以牛羊马为基础补给,不需要额外的后勤,大规模游猎草原。

  大军行动的时候,除了本身携带的肉干之外,还有大群牛羊马随行,就按照游牧骑兵的生活方式,一次出击常常有数月之久,不需要额外的后勤补给。

  发现一个部落消灭一个部落,斩杀老幼病残,壮女壮男能掳掠多少就掳掠多少,以此断绝草原部族对未来的魏帝国的威胁,顺便训练精锐善战的强悍骑兵。

  平州也是一样。

  平州如今的探索范围已经跨越黑龙江,进入外东北,抵达了东边海岸线,并且登陆了库页岛进行巡查,还发现了生活在这里的部分土著蛮族。

  按照郭鹏犁庭扫穴的政策安排,这些土著蛮族遭到了帝国游猎骑兵的无情猎杀,只要发现聚居点就进行摧毁,不给他们生存的机会。

  要是发现大规模的有政权形成倾向的部族,更会出动千人规模的游猎骑兵,对他们发起灭绝性打击。

  游猎骑兵一般是以百人队为行动单位的,每一队安排一个百夫长率领,深入原始丛林深处,探索未开发的领地,猎杀群居于此的蛮族,扩充帝国对边疆地区的了解。

  这样规模的犁庭扫穴政策也成为魏帝国在后战争时代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延德九年大规模平叛战争结束以后,皇权史无前例的登临顶峰,魏帝国也真正进入了天下无敌的状态之中。

  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魏帝国和魏军找不到可以形成威胁的对手。

  在这样的状态之下,皇帝郭鹏下达了最终的裁军命令。

  这一次,魏帝国从西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和东北方面军四个方向展开最后的裁军行动。

  最终裁除军队七万一千三百二十九人,保留陆军精锐三十万整,和海军三万人。

  裁掉的七万一千三百二十九名士兵全部散入地方,进入云州、交州、平州、漠州和西域等地区,担任地方基层官员和军事教官,建立魏帝国的基层政权,以此成为魏帝国在当地的统治基石。

  剩下最后三十三万精中选精的、在二十年战火磨炼之中存续下来的精锐中的精锐,将成为偌大的魏帝国的军事基石。

  本来郭鹏是打算只保留二十万的,但是后来一看国家领土扩张太大,二十万种子不够用,就咬咬牙,保留了三十万陆军和三万海军。

  一波大裁军之后,郭鹏手中有钱有物,完全以军官的水准精练这最后的三十三万魏军精锐,用他们搭建了魏军的骨架和精神。

  之后随着广泛的义务兵制度在地方的推行和执行,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应征入伍,组成了魏军的血肉身躯。

  三十三万魏军精锐除了驻扎在中央京畿地区的十八万卫军精锐之外,全都分布在各地。

  原有的大营建制被完全取消,更换为了新的大营建制。

  漠州设狼居胥山大营,驻守一万骑兵,夏侯的驻地和漠州的行政中心就设在这里,坐镇北疆。

  平州则在扶余国故地新筑长春城,平州刺史府就设置在这里,这里也设置了长春大营,军队就在这里,也驻守一万骑兵。

  云州设永昌大营,在永昌大营驻军两万。

  交州交趾郡设交趾大营,驻军一万,看守南大门。

  西域三个都护府,北庭,安南,镇西,北庭和安南各设置一个大营,驻军一万,镇西都护府设置一个大营,驻军两万。

  海军则在朝鲜、青州、扬州、交州和台湾岛设五个主要海军基地,分别驻守部分海军船只、士兵。

  剩下三万精锐则广泛的安排在了内地的各战略要地、矿产重地、粮仓重地、大运河要冲等地区,不以大营为编制。

  魏军编制在郭鹏这一波大裁军之后也进行了更新换代。

  仿照战国时先例,把【军】定为最高战术单位,一军下辖五千作战部队,统领军级单位的都是将军。

  军下面有【师】,一般一个军设两个师,各辖两千五百作战部队。

  师下就是营,一师辖五营,一个营为五百人的作战部队。

  营下还有队,一营辖五队,一队为一百人的作战部队。

  以此形成规范,将早期和全面战争时期略显混乱和并不完整的军队层级彻底规范,打散,重组,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改组。

  这次改组就在延德十年进行,标志着魏军进入了新时代。

第1355章.一千二百六十五 太史慈兵进交州

  新时代开启之后,郭鹏借鉴并且改进的西汉式样的兵役制度全面开启。

  帝国开始面向全国所有家庭单位进行募兵,要求他们服兵役,以十万为单位的新兵们纷纷进入各地的练兵大营,进行比民兵训练更加专业的正规军训练。

  而漠州和平州往往也会因为特殊的情况而成为帝国新兵的练兵场。

  新兵们往往会被大批量派往漠州和平州,执行犁庭扫穴政策,满世界寻找当地部族,见到就杀,见血,没有废话。

  过去是漠州和平州,现在交州眼看这就要被纳入中央管制之中,交州之地也有大量当地土著蛮人,在开发交州的过程中不见血是不可能的。

首节上一节87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