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17节

  而另一边,他又听说贵霜国发生了内乱,所以已经不可能干预大宛战争的事情,觉得很高兴。

  如此一来,魏军需要对付的对手只有两个,两个愚蠢的地区性强国、魏帝国面前的蕞尔小国。

  郭瑾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向将军们询问对策,将军们的意见相当统一。

  一面继续攻城,一面正面击溃康居援军,用康居士兵的脑袋震慑城中大宛军队的抵抗意志,让他们失去继续抵抗下去的决心,由此攻破这座防御十分坚固的中亚坚城。

  郭瑾又询问谁能用少于康居援军的军队击溃康居援军,因为主力军队要用来围城攻打。

  于是除了曹仁之外的将军们又纷纷站起来争着请战。

  其中张飞的嗓门最大。

  “从精绝国到大宛国,所有的仗都让给你们打了,围城的位置也让给你们了,这最后一战,还不让我打啊?我让的够多了吧!”

  这倒也是,四面围城攻打贵山城的任务都交给其他将军了,张飞还是没捞到打仗的位置。

  眼看着张飞红着眼睛要吃人的样子,郭瑾忍俊不禁。

  和他老爹一样,郭瑾也非常喜欢张飞这个直性子的勇猛将军,尤其张飞打仗还颇有点章法,有点小聪明,和一般的莽夫还真的不一样。

  于是郭瑾下定了决心。

  “既然如此,这一仗就交给张将军去打好了,张将军,这仗该怎么打,你可有想法?”

  “想法?嘿嘿,殿下,不是我说,世上敌人千千万,老张没见到的敌人多了去了,以前也没和康居国的军队交过手,这次正好去看看康居国的军队怎么样,不好收拾那就见好就收,好收拾,老张直接打到康居国收拾他们去!”

  张飞夸下了海口。

  郭瑾大笑,摇了摇头,开口道:“康居国是大国,国力不弱,根据咱们的情报显示,康居国能和安息、贵霜鼎足而立,并非是一支军队就能消灭的,所以还是谨慎为上,张将军不可轻敌。”

  “殿下尽管放心,老张打仗二十年,全靠小心二字。”

  张飞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乐呵呵的领了兵符去调兵了。

  侦测到康居援军加上其他大宛国地方援军差不多三万之数,多为骑兵,所以郭瑾调给了张飞两万人的骑兵,让张飞用两万人迎战三万援军。

  基本上只要能做到阻敌,不让敌人前进,那就足够了,这是基础要求。

  但是因为这是魏军,百战百胜的魏军,而且还是装备了骑兵神器的骑兵,要是不能进一步取得战果,给人的感觉就和战败了一样。

  所以张飞觉得,到底还是应该打个漂亮仗,打的漂漂亮亮的,舒舒服服的。

  他派人去调查,得知康居人的军队没有魏国骑兵一样的骑兵装备,便稍微放松了一些。

  突破大宛人的防线进入大宛国境之后,就是一片坦途,非常适合骑兵作战,尤其适合战马奔腾,所以在张飞看来,收拾康居人果断还是要用魏国成熟的大骑兵战术。

  把阻击康居援兵的任务交给张飞之后,郭瑾并非毫无担忧,他也担心张飞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

  曹仁看出了他的担忧,宽慰他说张飞是宿将,非常擅长使用骑兵,要是这都能战败,魏军应该立刻退兵,并且向郭鹏请求增援,再大举入侵大宛,并且寻求一战消灭康居的方式。

  如此强大的国家和军队处在中亚地区对于魏国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郭瑾只能点了点头。

  “今时今日,才能体会领兵作战是一件多么繁琐且高要求的事情,还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能统领数万军队出征的将军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子孝叔,我小觑天下英雄豪杰多矣。”

  郭瑾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如此的感悟。

  “能有如此感触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理解行军作战之苦,对殿下以后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行军作战到底不是什么好事,耗费甚大,未必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古人常常说兵者,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曹仁继续宽慰郭瑾。

  郭瑾笑着点了点头。

  “好吧,那就继续下去吧,不过这贵山城还真是有点坚固,攻打起来居然如此不易。”

  郭瑾对于快十天都没有攻破贵山城这件事情感到不满。

  “毕竟是几十万人口国家的都城,几十万人口在我魏也能算是一座不错的郡城了,攻打起来当然不容易,而且城中守军很多,食水想必也是足够的,尽管现在被截断,但是十多天还是不能让他们耗尽食水的。”

  曹仁抚摸着自己的胡子:“一个月的时间能把这座城池攻下来就算不错了,然后,要是张将军那边更快一点取得战果,让城中的大宛人绝望,攻取城池应该更加容易一点。”

  郭瑾叹了口气。

  “我本以为年节前可以结束大战的,现在看起来还有的打,也不知这一战让多少人家连年节都过不好。”

  “但是这一战打赢了,对整个魏国都有好处,我朝西部边陲就有了非常稳固的据点,可以据守,整个西域都能得以保全,本身这里还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从河西运粮,陛下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力主攻克大宛。”

  曹仁如此解释。

  郭瑾觉得也对。

  不过郭瑾本以为真的要等一个月才能最终分出胜负,结果才过了五天,张飞那边就传来了好消息。

第1264章.一千一百七十四 自古以来

  张飞把康居的三万援军打到全军覆没,还把康居主将的脑袋给砍了,连带军旗一起送了过来。

  感情张飞过去花了几天,派人送消息回来花了几天,打仗就用了一天。

  对此,魏军诸将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郭瑾于是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大家都是这样看待的,那么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

  老实说,康居国的骑兵还是不错的,装备也好,防御也好,都挺不错的,奈何遇到了全副武装的魏军骑兵。

  在魏军骑兵的冲锋之下,康居骑兵被无情地撕裂,一次遭遇战就被打懵了,主将都被杀了。

  于是张飞觉得还没打过瘾,询问郭瑾有没有打到康居国本土上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他可以带兵去打前锋。

  估计如果康居军队都是这副德行的话,他能狠狠的教训一下康居国,让康居国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顺便还能让康居国做个藩属国什么的。

  郭瑾高兴之余赶快把张飞往回叫。

  康居军队打不过魏军,但是人家国土面积大,人口多,能动员的力量也多,真要打起来,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打怂他们的。

  现在干掉他们两万人,算是狠狠的教训和警告,让他们不要参与到这件事情来。

  真要打,也要到大宛国故地被魏帝国完全掌控恢复生产可以提供军需为止。

  那个时候才有向康居国讨要说法的基础。

  现在能把大宛国打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康居国,以警告和索要赔偿为主,暂且保持和平。

  之后,郭瑾决定把康居主将的脑袋和康居军队的战旗一起丢到贵山城里面,告诉城内军民,康居援军已经全军覆没,他们期待的援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此,则促成了贵山城军队士气的崩溃。

  大宛王知道已经没有人可以救他了,于是十分恐惧的请求投降,求魏军饶他一命,他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结果消息刚传出去,城内就发生了兵变。

  一些贵族出身的将军联起手来发挥了传统技能杀国王,把大宛王给杀了。

  这就和当年李广利遇到的情况一样,大宛贵族再次发动兵变,杀了国王,向魏军请降,请求魏军罢兵,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大宛国的政体是汉人难以想象的,王只是一个群体代表而已,在大宛贵族看来,换国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年汉军征讨大宛,大宛贵族就联合起来杀了国王,汉军立了新的国王,等汉军走后一年,大宛贵族觉得新国王过于谄媚汉国,又把这个新国王杀了,另立一个更新的国王。

  有种贵族民主的感觉。

  换国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杀了,请罪,再换。

  反正应该也会和之前一样,对吧?

  不一样。

  魏帝国是非常标准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最忌讳的就是以下犯上,还是连续多次。

  大宛国这种存在对于魏帝国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郭瑾更加生气,砸碎了手里的茶碗,怒吼着要魏军发动总攻。

  十二月三十,魏军发动总攻。

  猛火油罐、巨石块和震天雷不要钱的往城里面扔,一口气扔了两个时辰,然后才是全军总攻。

  城中大宛守军早已方寸大乱,面对魏军不要命的终极总攻,终于败下阵来。

  城池被攻破,城门被打开,魏军鱼贯而入,和城内残余的大宛军队进行巷战,并且一举推进到了大宛王宫之内。

  其后,郭瑾以【以臣弑君,大逆不道】的罪名,宣布将城中所有大宛贵族、将军诛灭全族,展开了一场针对大宛上层贵族的全方位屠戮。

  大宛王是魏帝国的藩属国君主,是魏天子册封的君主,要杀要换也是魏天子决定,怎能由你们这群臣属乱来?

  这是藐视上下尊卑,这是十恶不赦之罪!

  之后的结果自然是确定的。

  大宛贵族、将军和官僚被尽数杀绝。

  相当一部分军队军官也被处决。

  城内有文化能识字的人几乎被杀绝,所有财富都被剥夺,只有部分姿色不错的女子和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得以幸存。

  之后,郭瑾让曹仁负责指挥,将军队散出去,分别攻取大宛国内剩余的城池和堡垒,一切标准按照魏军的惯例来

  将一切军事力量荡平,官面力量荡平,上层统治阶级全部消灭,只留下底层善于生产也只会生产的工具人。

  从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两个层面上一起抹掉这些国家存在的事实和根基,将他们彻底灭国,连复国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罪恶的文化杀手郭某人在这种事情上贯彻落实了他的专制之心。

  不仅要从政权层面消灭对手,还要从文化层面毁灭对手,让他们想复国都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字怎么写。

  这些国度永远只存在于魏帝国的史书记载里。

  文字,民俗,诗歌,还有宗教,全部都被毁灭。

  任何书面记载、明文记载、特色建筑、特色风俗,除却少部分有价值的被当做战利品送回洛阳,其他的都会被魏军一把火烧光。

  这块土地上从此只有工具人,没有了文化,更不存在文明。

  文明的证据或许只能在那些战利品和魏帝国官方史书上找到。

  对于这种军功,官方史书肯定是要大肆宣扬一下的。

  整个国家、社会都被完整的摧毁了。

  但是不要紧,魏帝国在国内的战争之中磨练出了相当优秀的统治手段,非常善于治理这些不被看作人的工具人。

  很快,一套完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汉文化规则会完整的复制粘贴到这里来。

  从此,汉文化就是这里的【自古以来】。

  这对于工具人们自然是幸运的。

  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不把他们当做人的统治阶层,迎来了一个愿意把他们当做人的统治阶层。

  所谓两害相权去取其轻,这些工具人们自然会知道选择谁比较好。

  大宛国至此覆灭,连一丢丢存在的痕迹都没有了。

首节上一节81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