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节

  士人们竭力打击武将,将武将的地位压低,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并不是说武将就真的没有出路,除非大汉天下无敌,否则还是需要武将,走武将的道路,然后再寻求转型,未尝不可。

  小时顽劣不堪,长大了终究还是会觉醒的,曹操不就是这样吗?

  现在在顿丘令位置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郭鹏已然成为了自己人,曹氏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郭鹏身上,对郭鹏的态度本就尊敬,现在则是用对待国宝的方式对待郭鹏。

  进门有人迎接,离开有人相送,过来玩就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临走了还有东西相送,大车小车跟着走,推都推不掉。

  绢布,粮食,肉,油,鱼,梨子,葡萄,应有尽有。

  不知为何,每次来到曹氏看到那些笑脸相迎的曹家人,郭鹏脑海中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舔狗』二字。

  他们想要从自己身上追求的东西显然不少。

  但是舔狗舔到最后到底是应有尽有还是一无所有,这个,真的要看运气。

  不过郭鹏已经和他们绑在了一起,自己好,也就是曹家好,曹家好,也就是自己好。

  至于曹兰,订亲之前还经常能看到,出于礼数,订亲之后倒是见不到人了。

  郭鹏常常表示自己思念曹兰,想见她,送些礼物给她,不过曹氏总是一脸笑意的接下礼物,说因为礼数什么的,订亲之后男女要避嫌不好相见,他们会代为相送,若是思念,可以书信往来。

  郭鹏觉得好笑,但是觉得也有道理,而且现在定了亲,关系确定,跑不掉,谁想无缘由反悔都要被乡亲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大抵是某位曹氏内房高手领悟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样的道理,所以想用『距离产生美』的定律增加郭鹏对曹兰的思念,绑定郭鹏。

  他们还怕郭鹏跑了。

第11章.十一 不拿自己当外人的郭鹏

  为了让曹氏感到放心,郭鹏也就配合他们一下,和曹兰开始了书信往来。

  郭鹏倒也不担心作伪,曹兰的字迹郭鹏是认得的,娟秀的小字像足了曹兰的性情,颇惹人怜爱。

  郭鹏三岁开始练字,练的是汉代主流的隶书,和他最熟悉的楷书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但是郭鹏也知道,楷书也就是在汉末魏初时期开始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楷书大家就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钟繇,也就是灭掉蜀汉的钟会他爹。

  郭鹏练过七八年的软笔书法,主要就是楷书方面,对书法颇有些心得。

  现在改练汉隶,还是最为正统的汉末士人的练习方法,自然觉得亲切,练着练着也就习惯了。

  这年头练书法都要用竹简来练习,书写载体的主流就是竹简。

  所谓的蔡侯纸他的确见过,但是说实话,不仅昂贵,而且质地很不好,远远不如竹简那么相对而言的经济实惠好用。

  一个全社会性质的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取而代之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纸取代竹简绢布等成为中国文人的主要书写原料还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的纸还要到宋朝。

  现在的纸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取代竹简和绢布,尽管在徐州的某些地方,造纸已经成为了一种规模不小的产业。

  郭鹏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练习书法,也就练习书法的时候可以全身性的投入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而不用考虑太多关于未来的事情。

  闲暇时分,郭鹏也会在练习汉隶之余练一练自己最熟悉的楷书,不过练习材料有限,竹简也不是可以无限量供应的。

  所以他甚至采用将一些厚实的竹简一切为二,变成四面,借此来练字。

  后来因为这样做实在是费钱,大量竹简写完之后还无法重复利用。

  于是郭鹏便决定带着自己的五个心腹跟班小弟在家里的别院开辟了一个造纸作坊,用大量废弃的竹简作为原材料,制造竹纸。

  郭鹏选择的竹纸的制造工艺是明朝的造纸工艺,记载于《天工开物》之上,郭鹏带着自己的私人班底在郭氏的一间小别院里面秘密进行。

  从他九岁开始,捣鼓了半年左右,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弄出了一批可以用来书写的竹纸。

  造价很低,原材料都很好弄,虽然纸面泛黄,但是书写起来十分舒服,没有不适的感觉。

  不过郭鹏十分严厉的不允许金木水火土五人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他们一个字都不准对外说。

  这个事情连郭单都不清楚,他平时忙于公务,的确没什么功夫来关心郭鹏的私生活。

  郭鹏可是很清楚这项工艺大规模铺开之后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种怎样的冲击。

  至少在他拥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之前,这个事情不能公开,不能让除了自己和金木水火土五人之外的第七人知道。

  连郭单都不能告诉。

  这个秘密必须要死死攥在手里藏在心里,直到自己有足够的权势和地位之后,再一口气把这个事情做到位,直接把中国带入用纸时代。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让人们都用上纸,这毫无疑问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和量产问题就好了,一点都不难。

  现在高调公开自己能大规模造纸纯属找死。

  必须要等拥有足够的权势和地位,在强大的军队力量的保护之下,用绝对的力量予以公开推行,这样才有效果,才能保证这个技术的初衷。

  眼下,郭鹏只允许自己私人使用,少少的使用一些,当作废物利用,一切都在郭氏庄园里面进行,用完就烧,或者擦屁股,很是隐秘。

  寻常的书信往来当然是用竹简,很少使用绢布或者帛,给曹兰写的二十多份书信也全部都是竹简写就,上面讲述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还有就是自己对她的思念。

  讲道理,写情书这种事情,郭鹏还算是挺熟练的。

  这倒不是说自己写,郭鹏早就脱离这样的低级趣味了。

  只是因为文笔好,字写得漂亮,所以上辈子上学的时候经常有人拜托他帮忙写情书,不仅赚到了零花钱,还锻炼了说肉麻话和假话空话大话的能耐。

  经常性的一篇假大空的情书文章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然后就轻而易举的赚到了小钱钱和小零食。

  接着他不断的开拓新客户维系老客户,吃香的喝甜的,这段经历让郭鹏很早就深刻的意识到读书改变命运和知识就是财富的道理。

  古人说情话的本领一点也不低,平行比较起来丝毫不弱于现代人,也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今人才会玩情书说情话。

  但是这等本领局限于读书人的群体之中。

  古代中国识字率长期不超过百分之一,而其中绝大部分在该追求爱情的时候都在削尖了脑袋寒窗苦读考科举,所以会写情书会说情话还有那个闲工夫这样去做的人比较少,以至于一些不错的情书情诗还能被流传下来。

  这就显得郭鹏写情书讲情话的能耐超凡脱俗。

  反正郭鹏写的情书说的情话总是能叫情窦初开的曹小妹两颊泛红眼含春水,忍不住的畅想着三年以后,自己会是如何的幸福。

  她是真的觉得很幸福,很开心,能和自己的心上人结为连理。

  而这一切的背后所发生的事情,她一概不知,或许她也根本不想知道,她只想依偎心上人的怀里度过一生,那就够了。

  尽管这样也并不容易。

  乱世即将到来,有远见的人已经或多或少的察觉到了一些征兆,没远见的人还在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

  郭鹏是属于明确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人,所以他做的更多,更刻意。

  以前不是曹家人还不好说什么,现在关系确定了,郭鹏也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而且他越不拿自己当外人曹家人越高兴。

  就像看到曹仁带着曹纯偷偷跑出去玩却不认真读书习字的时候,郭鹏就非常生气。

  于是,他拎着一根棍子把曹仁和曹纯从前院打到后院,怒斥他们有书可读却不认真读书,简直是不孝!

  他用『不孝』来怒斥曹仁和曹纯,说他们的父亲曹炽为了让他们有书可以读而在京城打拼做官,而他们却浪费光阴斗鸡走狗,完全不将父辈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放在眼里,这是不孝的行为。

  因为郭鹏在孩子群里有威望,而且曹仁和曹纯一直都很听郭鹏的话,被骂了也不敢还嘴,被揍了也不敢还手,老老实实的跟着郭鹏一起读书识字。

  读不进去经书就读兵书,反正就要跟着郭鹏一起读。

  曹胤发现郭鹏发火居然比他自己发火还要有效果,便拜托郭鹏对其他一些曹家子弟也上上心,比如曹洪和曹德之类的。

  夏侯家也有长辈来拜托郭鹏,说能不能带着夏侯家的一些子弟也读读书什么的。

  郭鹏则表示年龄比自己大的不好下手,只能规劝,曹仁和曹纯年龄都比自己小,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他只能尽力而为。

  他也是这样去做的,曹洪和曹德年龄比他小,平素也跟在他屁股后面跑,他的劝说就比较有效果。

  夏侯渊虽然年龄比较大,不过夏侯渊也很佩服郭鹏的胆气,所以多少也听进去了一些。

  至于夏侯,只比曹操小一岁,没等家中长辈劝他努力进学读书,他就自己个儿打包行李跑去顿丘找曹操去了。

  他和曹操走得很近。

  他是个『热爱学习』和『尊师重道』的人,或者说就是比较讲义气。

  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有人羞辱夏侯的老师,他就一怒之下把那个人给杀了,犯了杀人罪,后来是曹操拜托曹嵩出面帮他摆平了这件事情,免于牢狱之灾,此后他就和曹操非常友好。

  郭鹏也不在意,这种事情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的好与不好也不是曹家能强求的。

  而且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去雒阳了,这个时候正是老老实实读书的时候,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挑。

  也就在这个时候,曹嵩在在雒阳听说了郭鹏在家乡凿冰捕鱼供奉给继母的事情在雒阳各大家族内传的很开,广受好评,顿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他花了不少钱,打通了尚书台的关系,将郭鹏的名字报了上去,借着,又靠着和中常侍吕强之间的关系,捐了一些钱,给郭鹏扫除了宦官方面的障碍。

  郭鹏进入太学成为童子郎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第12章.十二 出发去雒阳

  东汉帝国的太学从来都是官员子弟成长的温床。

  平民子弟要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游历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几岁二十岁就可以在太学学习。

  太学主要面对的是高官子弟,皇亲国戚子弟,勋贵子弟。

  早期,东汉初年,太学还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势力庞大,太学生的素质也每况愈下。

  到了汉末,尤其是党锢之祸数年来,士族子弟很多都不会进入太学,他们并不稀罕太学,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比太学更加优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对他们来说,太学的师资还不如他们的族学,所以自然不会去太学。

  学成之后加冠成亲,二十岁前到月旦评求个评价扬个名,然后大家互相串联一下举个孝廉,就可以去雒阳做官开启仕途之路了。

  当然,不是说没有士族子弟会进入太学学习,而是很少。

  至于那些个高官勋贵子弟,他们根本不想着努力学习,大多数人只是去点卯,签个到表示自己来过,然后『饱食而退』。

  这四个字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嘲讽那些汉末魏初的太学生的,真的是相当的生动形象。

  日上三竿爬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到太学学堂点个卯,然后等着吃免费提供的午饭,吃完午饭就走了,就去撒欢了。

  祖先拼死拼活挣来的功绩给他们提供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却只培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

  白瞎了太学里十四博士的优良设置和那么好的教学条件。

  郭鹏认为太学里的教学条件哪怕放到现代都是非常不错的了,除了没有现代器具之外,能学到的东西真心不少,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学。

  太学里的自由度比现在的大学还要高,所以真的是非常考验个人意志和品格。

  权贵子弟当然就自甘堕落了,可是同样的机会送到郭鹏手中,郭鹏不会浪费。

  别说太学学习的机会,在此之前,他也不曾浪费过光阴。

  他努力的读书,努力地将所学到的所见到的融合在一起,不断的精进自己,为了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努力学习武艺,甚至跟着曹仁曹洪他们一起学习骑马和马上战斗的本领。

  不说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至少,要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首节上一节8/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