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97节

  “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却还没做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总是千头万绪,这就是为政之艰难,为父对你说的已经够多了,接下来的事情,你要自己学习,自己体会,自己去做。”

  郭鹏松开了手,决定让郭瑾体会更加广阔的世界和为政之艰难。

  “下一阶段,为父打算继续推进科举考试,与此同时,加强国内治理和各大工程的办理,接下来,就要把最后一个用兵点结束掉。”

  “父亲所说的,是西域?”

  “对,是西域,确保丝绸之路畅通,直接和贵霜国安息国乃至大秦国进行贸易,省去那些西域小国层层抽成,为我魏赚取更高的利益,以此增加国库收入,为之后的各大工程筹措足够的工程款项。”

  “可,该用什么理由开战呢?我魏王道之师,总不能毫无理由就开战,西域诸小国对于我魏也算是恭敬,奉我为宗主,我若无理攻灭其国,恐难以服众。”

  郭瑾提出了忧虑。

  郭鹏点了点头。

  “无理灭其国,的确是难以服众,但是阿瑾,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伐之国,又何患无理呢?”

  “父亲的意思是?”

  “想要讨伐西域,理由什么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什么时候准备好了,我们什么时候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讨伐西域了,主动权在我,不在西域。”

  郭鹏把手握成拳:“我强,他弱,我要打他,他就不能与我说理,就算理在他,也拦不住我找借口打他,只要我愿意,只要我想,借口,理由,什么都是浮云,这种境界,不是什么人都能体会到的。”

  郭瑾则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境界。

  “父亲的意思,儿子明白了,这种境界,的确不是什么人都能体会到的,只有父亲这等圣君才能体会到。”

  郭鹏咧嘴笑了笑。

  “所以,阿瑾,你去凉州吧,县令也不用做了,这一仗,你来做统帅,你就跟在子孝身边,把这仗打完,子孝懂我,会配合你。”

  郭瑾愣住了。

  打仗?

  还是他做统帅?

  郭鹏在开玩笑?

  “父亲……这……”

  “你去过东北,但是没有用公开身份,所以没立下什么功劳,现在你再去一次西北,以统帅的身份统军,用公开身份打一场胜仗,等这一次你回来,为父给你升升官,河南尹,然后,首阳山讲武堂也交给你来管理。”

  “父亲,我从没有带过兵,而且这一切也……”

  郭鹏伸手阻挡了郭瑾想要继续说下去的想法。

  “你终究是要接过为父手里的一切的,一口气全接下,你受不了,下面的人也不服你,你管不好,会出事情,魏国就要出大问题。

  所以,一点一点的给你,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的熟悉,逐渐的掌握,逐渐的也让人们习惯你的存在,然后你去拉拢人心,去提升名望,获取人望,明白吗?”

  郭瑾咬住了自己的嘴唇,少顷,点了点头。

  “儿子明白了,父亲所说的,儿子都会照着做,儿子绝不让父亲感到失望!”

  郭鹏笑了笑,没说什么。

  在他看来,权力的交接不该是突然的,不能是突如其来的。

  老皇帝死了,权力才一口气转移到新皇帝手里,那新皇帝很难立刻就把持住权力,很容易造成新皇帝和所谓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争斗,引发皇位交替初期的政治斗争。

  这不利于国家稳定,更会损伤老皇帝留下的政策的平稳运行,于国而言绝对不是好事。

  政策需要平稳运行,国家政策更是如此,不能因为政治斗争而损害到有利于国家的政策的运行,从而导致一个好的政策被政治所拖累。

  所以郭鹏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也不打算留什么辅政大臣来当搅屎棍。

  这就对郭瑾各方面的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所以他更属意于缓缓地一点一点的把自己手里的权力交给郭瑾,让他熟悉,让他慢慢掌握,让他逐渐成为一个有权力的人,并且熟悉这样的感觉和身份地位。

  然后,等他成为皇帝,一切也都水到渠成,没有波澜。

  臣子们都习惯了郭瑾走向前台而郭鹏退向后台,习惯了郭瑾对他们发号施令而非郭鹏亲自来做,等真的到了那一天,权力交接会变得十分平稳。

  那个时候,自己大概也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是郭鹏心中最理想的状态。

  他不能一直做皇帝,一直做皇帝,一日百战,白天黑夜不断的战斗,会大大的消耗他的精力,大大的减少他的寿命。

  他已经感受到了精力的逐渐不济,感受到了身体素质各方面的下滑,常年征战给他带来的好身体和强悍的身体素质已经给撑不了几年了,岁月终究不饶人。

  做皇帝,做一个掌握大权还想做很多大事的皇帝,真的太累了。

  而且他逐渐发现,其实到了目前这个地步,他做不做皇帝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活着。

  他活着就是一个象征,就是一面旗帜。

  只要他活着,他的威望就不会消失,威望不消失,天下人心目中他就一直是那个说一不二的天下至尊,则他是否还坐在皇帝位上就不是很重要。

  他的政策会继续执行,他的目标会继续前进。

  他已经强大到了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无视他的地步,只要他活着,即使他不是皇帝,他也能凭借余威推动帝国发展。

  帝国能走到哪一步,全看他能多活几年。

  他活的越久,帝国就能前进的越久。

  所以,适当的时候,他就会退下来,把皇位交给郭瑾。

  其他权力都可以不要,只要保持临淄营的权力就可以,让临淄营成为他的眼睛,继续监视整个帝国。

  除此之外,他就能多休息,多养生,多健身,修身养性,多活几年,最好活成一个老怪物,老祖宗。

  活着看到魏帝国顺着他的期待继续走下去。

  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要给郭瑾充分的时间和历练去熟悉权力,掌握权力,行使权力。

  等他足以接掌权力并且巩固权力的时候,就是郭鹏退位,把皇位让给郭瑾的时候了。

  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第1232章.一千一百四十二 忘的真快啊

  延德八年四月下旬,郭鹏得知了得知南中讨伐战争大获全胜的消息。

  乐进和法正按照他的命令打了配合,在大量先期准备之下,轻轻松松收拾掉了南中的离心势力。

  以雍为代表的顽固势力被魏军一扫而空,数万南中军队被消灭、俘获。

  南中各大家族遭到魏军血洗,南中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魏国官吏大举进入南中,为南中重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一个更符合魏帝国中央利益的社会秩序。

  传说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没有发生,孟获的确存在,但是很快就被张杀掉了。

  郭鹏不是另一个时空里的诸葛丞相。

  他没有外力威胁,不需要北伐,而且有足够的时间整顿南中,也不需要通过拉拢南中本地人来获取他们的支持。

  所以所有南中本地豪强和话事人都是障碍物,要被全部扫灭,干掉,斩草除根。

  他们的存在会让魏帝国建设基层政权的行动受到强烈的阻碍,这不符合魏帝国的利益。

  魏国官员要在南中丈量土地,统计人口,然后推进开发,发展生产,接着就是永恒的主题征税。

  所以这些人势必要被一扫而空。

  曾经,汉帝国需要他们作为自己统治的触角,去更好的统治那些需要统治的人,降低行政成本,但是魏帝国并不需要,魏帝国的立国模式和汉帝国不一样。

  他们都是时代的垃圾。

  乐进等人很顺利的把越郡、郡和益州郡掌握在手。

  但是在最后一个永昌郡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烦。

  法正上表给郭鹏,讲述永昌郡百多万外族人口难以统治的事实,并且阐述了自己【徐徐图之、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战术思想。

  骤然攻灭难度很大,徐徐图之分割包围逐个歼灭才有意义。

  这些异族人留在永昌郡到底也是个麻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造反作乱,与其留着到时候成为祸患,还不如现在趁着大军都在,干脆把他们讨平算了。

  法正打算发挥一下自己的谋略,好好儿的在永昌郡秀一把。

  这就等于需要延长这一战的时间,增加很多额外的物资支出,增加方方面面的投入,这不是他能决定的,这需要皇帝的允许和认同。

  郭鹏看了法正的计划,觉得法正的计划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虽然多花一点钱和时间,但是只要法正可以成功,他现在还真不担心了。

  未来南中四郡的建设和蜀道大动脉的建设,就有足够的劳动力了。

  于是郭鹏允许了法正的计划。

  他很愿意推动法正的成功,让他立功,然后把他叫到中央来,叫到身边来。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既不理想,也不浪漫,只看中权势和地位,还能使用各种计谋,能运筹帷幄,有军事天分。

  他愿意干脏活儿,敢于干脏活儿,对于郭鹏来说,找一个愿意且干预干脏活儿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的中央朝廷里的开国功臣们已经被他架空的差不多了。

  各派大佬都被他挖空了根基,正是他引入外援扩充实力防止这些又有开国之功又有威望的人重新具备权势的时候。

  引入一些没有开国之功但是很有才华的人抢占这些地位,比起让这些开国功臣占有,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法正被郭鹏预约了。

  还有诸葛亮,还有司马懿,还有鲁肃。

  这些没有开国之功,但是却很有才华的人们,都是郭鹏预约的工具人。

  他们的出现,会极大地充实郭鹏退位之后郭瑾的第二代权力班子,能确保第二代权力核心的平稳运行。

  至于更以后的事情,郭鹏就没有细细想过了。

  那太过于遥远了,郭鹏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

  不能看到的人,他是无法安排的,不能预见到的事情,他自然也无法控制。

  他只能竭尽全力,为未来保驾护航。

  批准南中方面军的作战任务,以成就法正的赫赫威名。

  完成这个安排之后,郭鹏又下诏,主持朝廷进行了御街夸官和皇帝赐宴两项重大的政治活动,打算为刚刚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官身的一千二百名举士庆贺。

  按照郭鹏的规定,文举前三人和武举前三人都可以享受到御街夸官的待遇,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能亲自得到皇帝的接见。

  近距离接见问话的那种。

  魏帝国独一无二的权势滔天的唯一君主郭某人的接见,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仕途上有所进步的人来说,都是无法等闲视之的。

  所以除了曹植这个从小就没少见过郭鹏的人除外,其余五人,全都各种激动难耐。

  三名武举士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黎庶出身,参军学了文化知识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天赋,然后进入首阳山讲武堂学习深造,获取更多的知识,然后在考试中一举成名。

  全赖郭鹏的提拔和赏识和培养,他们才有今日,对于见到皇帝表达感激之情,他们已经激动的难以自抑。

  对于马谡和蒋琬来说,其实心境的变化还挺有趣的。

首节上一节79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