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84节

  “我会把太子留下监国,我若回不来,你们便扶太子登基。”

  郭鹏把手上的玉斧递给了郭嘉:“志才,公达,随我出征,为我出谋划策,奉孝,你留下来辅佐太子,若我回不来,则以你余生,辅佐太子治理好魏国。”

  戏忠和荀攸狠狠的咽了一口唾沫,然后把惊悚的眼神投向了郭嘉。

  郭嘉盯着郭鹏伸向自己的那把他最喜欢的玉斧,抿了抿嘴唇,然后面色平静的跪在了郭鹏面前,双手向前,接过了那把玉斧。

  “臣,郭嘉,谨遵圣命。”

  郭嘉就那么大大咧咧的接过了玉斧,吓得戏忠和荀攸大气不敢出一口。

  你……

  你是认真的吗?

  郭奉孝!

  郭嘉还就是认真的。

  郭鹏也是认真的。

  郭鹏把玉斧交给了郭嘉,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笑了好一阵子,才扶起了郭嘉。

  “奉孝,从我决定把你从阳翟老家带走的时候开始,你就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哈哈哈哈哈哈!”

  郭鹏狠狠地拍了拍郭嘉的肩膀,拍的啪啪作响。

  看到郭嘉一脸庄严肃穆的样子,郭鹏又是忍不住的大笑。

  “还真以为我回不来了?现在不是十年前了,我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了。”

  郭嘉面色严肃。

  “臣不做假设,臣只知道万事都有可能发生,臣只遵守陛下的命令,若陛下一去不回,臣当扶太子登基,稳定魏国,死守陛下留下的基业。”

  郭鹏的笑意慢慢敛去。

  戏忠和荀攸大为惊恐,以为郭鹏要发火杀人了。

  却没想到郭鹏只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居然认同了郭嘉的说法。

  “你说得对,皇帝是国家之本,太子也是国家之本,皇帝出征,必然是有危险的,谁也不敢真的保证皇帝就一点问题也不会出现,奉孝所言,深得我心。

  即使不是这一次,也会有下一次,即使没有下一次,也会有下下次,我终有一日要死,皇位终有一日要交给太子,奉孝,这把玉斧你拿着,拿好了,不准丢。”

  “臣,遵旨!”

  郭嘉字正腔圆。

  没有任何惊慌失措的样子。

  可戏忠和荀攸的确是被吓坏了。

  皇帝当着臣子的面说要扶太子登基……

  这真的不是在试探吗?

  这真的不是一道送命题吗?

  可郭嘉似乎回答出了满分的架势,郭鹏貌似也认为这是满分。

  这是……

  同为皇族的余裕吗?

  可是不管是不是皇族,这都很危险吧?

  如果郭鹏是汉武帝的话,郭嘉应该可以去给自己准备后事了吧?

  戏忠都觉得害怕,就更别说早已被吓破胆的荀攸了。

  这种事情又怎么是他们可以等闲视之的呢?

  可是郭嘉完全就像个没事人一样,还是照常做着自己的工作,为皇帝筹备御驾亲征北伐鲜卑的事情。

  皇帝御驾亲征是一件大事,更别说这场北伐的规模之宏大,完全超过了当初郭鹏亲自统领十万军队讨伐关西和汉中的战争。

  这场战争距离洛阳的直线距离接近三千里,是讨伐关西之战的三倍距离,因此一切后勤所需都要按照那场战斗的三倍来安排。

  这还是最基础的,稍微出点什么问题,投入直接翻倍也不是不可能。

  这场仗一打,也不知道会把魏帝国多年积累的财富打到什么地步。

  规模太庞大,庞大到了极点,庞大到了战争刚刚被皇帝提出了一个概念,整个朝廷就都开始抽调人手为这场战斗做准备了。

  各部门不仅要应付日常差事,还要从现在就开始为皇帝的御驾亲征北伐鲜卑做准备。

  大家的时间并不充裕,尤其是在这种人手本身就很缺乏的时候。

  曹操被迫把整个内阁全部投入了工作之中,自己都住在了内阁里,没日没夜的上传下达,沟通皇帝和尚书台。

  尚书台也忙成一锅粥,程昱和田丰纷纷感觉这是挽回印象分的大好时机,所以没有反对郭鹏御驾亲征的想法,也要竭尽全力处理这件事情,换取郭鹏对他们的改观。

  大批官员开始没日没夜的住在官衙里,睁眼就是工作,闭眼就是睡觉。

  似乎也想着集体挽回皇帝对他们的印象分,为这场必胜之战舔砖加瓦。

  如此一来,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他们说不定也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队晚一点动起来也无所谓,但是后勤补给却要在最开始就做好准备,该运送的现在就要开始了,不能拖延。

  全都部署到军队行军的预订路线之中,在军队行军的预定路线上的驿站里堆满粮草,堆满军需物资,以便军队随到随用。

  这是后勤部门的义务和责任。

  为了这场战争,皇帝早在数年前开始就在河北大地上储存军需物资,以冀州为主要储存基地。

  兵部官员们立刻奔赴河北,对冀州十郡的诸多军需仓库进行全面摸底。

  不只是冀州,并州和幽州也有这一类的仓库,此番行军作战,这一类的仓库也是要动用起来为后勤做保障的。

  他们手上拿着兵部历年来的统计数据,将会对照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摸排,但凡出了一点点问题,当地官员都很危险。

  不过这些物资实在是太多了。

  真的太多了。

  粮食,豆类,酱类,还有食盐,都是意想不到的多。

  而且肉类也是惊人的多。

  比如学习那些草原部落制作的风干牛肉,一仓库一仓库的风干牛肉,动辄千斤,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据说都是皇帝从北边买来的牛,还有皇帝自己在草原上蓄养的肉牛,专门为了吃肉蓄养的,不用来耕种。

  比如说那些腌肉,基本上都是猪肉,用大量的盐腌制之后,据说那些猪肉可以放置很久都不会坏。

  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放置着,哪怕过个两三年拿出来,只要把表面一层看上去不好看的部分切掉,里面都能露出色泽艳丽的红色的漂亮的肉。

  那都还可以吃。

  味道也的确是不错。

第1068章.一千零七十八 你们后勤不要停下来啊!

  说起来,猪肉长期以来都挺不受人们的待见的。

  虽然猪肉很早以前就已经在人们的食谱当中了,但是搞不对饲养方法和烹饪方法,那做出来的猪肉就是一股子腥臊之气,难以下咽。

  所以郭某人占据地方发展势力之后,一边推广饲养鸡鸭鹅之类,也注意推广饲养肉猪。

  而在饲养肉猪的时候,特别注意除了种猪之外其他的公猪要骟掉这一点。

  郭鹏下令把这样的方法推广到民间,让一些掌握相关技艺的人深入民间传授方法,帮助养猪农户办事,于是饲养出来的猪吃起来才没有那么多异味,长肉还很快,又肥又壮。

  很长时间之后,因为猪的繁殖速度快,饲养起来数量也很大,军队里官府里以及民间大量饲养肉猪,所以猪肉的价格很快就能和大规模饲养防治蝗虫的鸭肉相比较了。

  一样的便宜,且味道也好了不少。

  铁锅开始普及之后,猪肉的做法也有了很多改良,于是猪肉开始风靡于世,各种猪肉菜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专门负责郭某人饮食的御厨们在郭某人的指示下,用酱油和糖为郭某人还原了一道品相还不错的砂锅红烧肉,让郭某人再次找到了灵魂深处的记忆味道。

  不得不说,猪肉就是香,若非太过油腻而不符合郭某人的饮食规划,郭某人是真的很愿意每餐都不离开猪肉的。

  可惜,为了健身,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郭某人只是偶尔才吃这样的美味。

  不过这样的美味既然出现了,郭某人也很愿意【与民同乐】,于是这道菜很快也就从宫里传到了宫外。

  洛阳城的酒肆最先推出了这道【宫廷菜】,引起整个洛阳城对这道菜的追捧,然后各大有条件的富豪之家纷纷跟上,把红烧肉当做自家招牌菜招待客人,以此为骄傲。

  一时间,【洛阳肉贵】。

  所以发展到如今,不只是底层人们,达官显贵也有很多喜欢吃猪肉的,各自还让自家的厨子折腾新菜式,以此跟上吃猪肉的潮流。

  所以很快,鸭肉和猪肉一起成为了魏人的主要肉食来源。

  郭某人很注意在食品方面进行一些革新,所以很快就推广了用盐腌肉或者风干肉熏肉之类的方式来增加肉类的储藏时间,给军队更多改善伙食的方法。

  而这样的方法成熟之后,也被运用到了战略储存方面。

  郭某人给军队储存了大量的肉类,用于未来的远距离北伐战争。

  现在,这种方式体现出了巨大的功效,大量腌肉为魏军的北伐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和油水需求,看着满仓库满仓库的腌肉,负责统计的官员们纷纷为此感到十分的震撼。

  不只是腌制和风干的肉类,鲜肉也有很多。

  按照并州和幽州方面的统计,皇帝在蓄养大规模战马的同时,也在大规模放养草原羊,数量达三十余万。

  为的就是将来行军打仗的时候,让羊群和军队一起走,随时吃随时杀,吃鲜肉,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油脂。

  这也是仿照游牧民族的行军习惯,军队走着,战马跟着,牛羊群也跟着,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放牧到哪里,极大地减少了后勤压力。

  这帮游牧人就用这样的方式增强了他们自己的后勤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稳占上风。

  没错,这三十多万只羊要是全部投入这场战争,跟着军队走,就真的是给后勤人员减轻了太大的压力了。

  行走的口粮,不用多少人力物力去运输,太方便了。

  负责后勤的兵部得知此事,大为惊喜。

  有如此丰沛的食物储备,又如何担心这场仗打不赢呢?

  皇帝总是这样,在战争发生之前,就已经为士兵们奠定了胜局。

  当人们还在为战争结果苦苦思虑的时候,皇帝早已认定这一战一定可以获得胜利。

  大量腌制风干的肉类加入了魏军的食谱之中,大量行走的鲜肉也加入了魏军的食谱之中,而大量的米面自然也是魏军前进不可或缺的主食。

  光吃肉,郭某人可是真的负担不起二十万军队的需求,算上米面差不多可以。

  魏军远征的话,也基本上不吃煮好的米饭,而是吃大烙饼。

  把米粮磨成面,制作成香香的大烙饼带在身上,好吃,扛饿,还便于携带。

  反正大家都是一人双马,携带军需物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

首节上一节684/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