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33节

  “曹操和桥蕤不能动。”

  郭鹏缓缓摇头:“不仅是为了让程昱和田丰继续斗,也为了为父还能继续掌控局势,曹操是你母亲的兄长,桥蕤二女是为父的后妃,且都是寒门出身,不为士人所喜爱。

  他们两人再怎么样,对为父还是忠诚的,他们知道要想让子弟做官,就必须要站在为父身边,所以他们是为父手里可靠的棋子。

  换了别人就不一样了,审计之权和督查官员之权,必须要掌握在亲信手里,掌握在寒门出身的官员手里,不能交付士人,以便随时进行反腐,打击贪官污吏,也可以打击士人。”

  郭瑾点了点头。

  “儿子明白了,曹首辅和桥中丞不能动,那么……好像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了,这样做的话,已经可以起到均衡双方势力的作用了。”

  郭瑾看向了郭鹏。

  “还有吧。”

  郭鹏开口道:“你把吏部和礼部拿在手里,要让谁做尚书?如此重要的两个部,让谁来做尚书才合适,才能让为父放心?”

  这倒是把郭瑾给问住了。

  “儿子没想到这个事情,人选……儿子对朝中朝臣了解不多,这些事情只有父亲才能决断。”

  “不是让你回答具体人选,而是让你告诉为父哪些人比较合适,那些人可以进入选择范围之内。”

  “这……”

  郭瑾面露为难之色:“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事关尚书台和朝政大局,无论被程令君的人还是被田仆射的人掌握,都不能被接受,可是如今尚书台内游走于这两大集团之外的人不多……”

  “那就从外面找。”

  郭鹏开口道:“从尚书台之外,看看什么人最合适进入尚书台。”

  郭瑾皱眉苦思。

  “若是尚书台之外适合进入尚书台的人,无非是其他部门的官员,参谋台肯定不行,御史台也不行,内阁也不行,地方官吏的话,好像并没有太多拥有合适的资历……父亲见谅,儿子实在是说不准。”

  郭鹏点了点头。

  “接下来你最需要了解的是朝中官员的出身、派系还有政治倾向了,这对于你在未来选官和操纵朝政有很大的帮助,选派一个官员出任很重要的要害职位,就要对他有全方位的了解。

  首先是礼部尚书,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人物必然是德高望重,有名望的士人,这样不容易被田丰或者程昱影响。

  这个人要主持公府复试,所以必须要有大儒身份,学术水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样才能出任礼部尚书。”

  “父亲所言甚是。”

  郭瑾询问道:“可是这样的人,在尚书台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尤其还是士人,要能得到父亲信赖,这,真的有吗?”

  郭鹏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名字,交给了郭瑾。

  郭瑾一看就愣了。

  “许靖?父亲,许靖?就是那个汝南许靖?大军包围成都的时候试图翻墙投降的许靖?此人……此人怎么可以出任这样的职位?礼部尚书是国家的颜面,许靖怎么有资格?”

  郭瑾打心眼儿瞧不起这个首鼠两端贪生怕死之人,甚至觉得他不配被称作名士,更不配做官。

  甚至连许靖现在在做的太学教谕都不配让他去做。

  这种人教育学生,能教出什么学生?

  尽管在此之前,他的名声真的很大,也的确是名士,还曾经和许邵一起主持过月旦评,名满天下。

  “他为什么不可以?”

  郭鹏反问郭瑾。

  “因为他贪生怕死,背主求荣,没有气节,这样的人担任礼部尚书选拔出来的人也一定都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辈!”

  郭瑾自从听说了许靖的事情之后,就非常厌恶许靖。

  就和郭鹏厌恶崔琰一样。

  于是郭鹏笑了笑。

  “他的确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但是阿瑾,他名声大啊,而且他投降之后这些年,你可见过有人谈起他的背主求荣?就好像这件事情不存在一样,好像所有人都失忆了一样。”

  “好像……的确如此……”

  郭瑾不得不点头,因为这些年的确没有什么人说起过许靖背主求荣的事情,仿佛这件事情不存在。

  许靖在太学任职授课,传授学生五经要义,未曾参与朝政,但是与他往来的人一样多,根本没人提起过他过往的污点。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

  郭瑾摇头。

  郭鹏冷笑一声。

  “因为他身上曾有主持月旦评的光环,他曾经是被天下士人认同的宗师,被他点评的士人非常多,甚至眼下朝中还有曾经被他点评过而扬名的士人,在担任职位。

  否认他的道德,否认他的名士光环,抨击他,诋毁他,就是在和那些被他点评过的士人还有家族为敌,他们能出仕,靠的就是许靖的点评。

  现在否认许靖,诋毁许靖,不就是在和他们自己作对吗?不就是自毁根基自戳双目吗?这样的事情他们会做?他们会承认自己和许靖一样?”

  “原来如此。”

  郭瑾点了点头。

  “还不止如此,他们不仅不会旁人诋毁许靖,和自己的后代都不会允许,至少不会允许他们公开批评许靖。

  大家心里都知道许靖有才无德,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但是,谁也不会说出来,这样的事情只会被他们埋藏在心底。”

  郭瑾对士人的无耻和卑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好一群无耻之徒。”

  “就是因为他们足够无耻,所以才能走到今日,与咱们父子同朝争斗,不够无耻的人都已经死了,活不到现在。”

  郭鹏开口道:“所以,我们才要选择许靖来做这个礼部尚书,让他来负责人才的选拔,让他继续负责给士人们评价。

  虽然他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但是,谁让他有名气呢?这样的人,就算成为了礼部尚书,也不会得到人心。

  士人一边鄙视他,一边却又不得不与他合作,不得不恭维他,那种感觉,就像是吃下自己最不愿意去吃的东西,如此,岂不美哉?”

  郭鹏脸上的笑容非常恶劣。

  看到郭鹏脸上的笑容,再根据郭鹏之前的言论,郭瑾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可以成为皇帝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他也意识到许靖是个对于皇帝来说完美的人选。

  对于任何士人来说,这都是个大杀器。

  反正你们选的人,你们自己受着,郭某人还真不信有人会选择跟随许靖,或者拉拢许靖给自己增加势力。

  许靖能坐稳这个位置的唯一原因就是郭某人的认同。

  很好,现在,礼部的问题解决了,不仅能解决了,还能好好的恶心一下那群不要脸的士人。

  我看你们到底要不要通过许靖来做官,我倒要看看在你们眼里做官重要还是脸面重要。

  对,我就是在侮辱你们,我就是在嘲讽你们。

  你们打我啊。

  有本事打我啊!

  屎啦你们!

  郭某人就是如此嚣张。

  然后,就是吏部的问题了。

  比起礼部还能放放嘴炮的环节,吏部则是实打实的权力部门。

  程昱因为做了吏部尚书而被称作【天官】,很显然,这是大家一致认同的事情。

  吏部尚书的权力很大,几乎可以左右朝廷争斗的局面,被任何一个实权大佬所掌握,都能让他在尚书台内部占有绝对优势。

  程昱就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权力才把田丰折磨的要死要活,逼的他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击。

  现在,这个权力不能交给程昱,也不能交给田丰,那么又该给谁呢?

  郭瑾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然后,郭鹏给出了标准答案。

  现任河东郡太守,徐州人,张昭。

第1001章.一千零一十一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

  徐州人,张昭?

  郭鹏给出的这个答案让郭瑾有些疑惑。

  “父亲,让这位张府君去做吏部尚书?这……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吧?张府君好像没有在尚书台任职的经历啊。”

  郭鹏摇了摇头,抓着郭瑾的手缓缓开口。

  “阿瑾,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一样,在朝中都是弱势群体,没有靠山,唯一可能算做靠山的,就是为父。

  因为为父的提拔,他们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没有为父的提拔,他们根本无法在朝中立足,朝中兖州人、青州人和冀州人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人数多,而且地位噶,所以优势也大,因为跟随为父时间长,所以占据的职位也很高,权力也很大。

  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因为投降时间短,所以资历浅薄,根本不能和青兖冀三州的人抗衡,现在朝中主要的权力职位,那些正官,都是谁在做?

  都是兖州人,青州人,或者是冀州人在做,连豫州人都要打下手,就更别说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了,抛开糜竺不说,最高的一人,是鲁肃。

  但是鲁肃远在边疆做刺史,地位的确高,可是他不能左右朝政,不能干预中央局势,所以鲁肃不是关键,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少。”

  郭鹏这样一说,郭瑾也想起来了。

  当年的论才大典,就有很多从荆州赶来的士子参加,当时那批人里,就有很多徐州人,还有豫州人,也有一些荆州人。

  可以说那群人因为投效时间短,所以地位普遍很低,人数却并不少。

  他们广泛存在于尚书台内外的中低层职位上,洛阳城外的基层官员,县级长官和郡级佐吏,做牛做马,劳累不堪。

  因为长期被青兖冀三州的人压制地位难以提升,这些人对青兖冀三州的人可没什么好感。

  地域上的区别和投靠时间上的区别让他们之间泾渭分明,互相分得很清楚。

  张昭,徐州名士,当年投靠郭鹏的时候,就是他牵头,被郭鹏辟召进入将军府。

  然后他跟在郭鹏身边办事,西征关西的时候随军出征,后来担任过政务所官员,做过两任县令。

  最后接替董昭担任了河东郡太守,升职到了两千石,一度是很晚投靠郭鹏的【后进生】们的楷模。

  不过后来这个风头就被鲁肃给抢走了。

  鲁肃率先做了州刺史,三千五百石的职位,超过张昭一大截子。

  不过张昭也没有口出怨言,老老实实的办事,老老实实的做官,也注意约束家人,不让家人乱来,不经营商业,族人恪守耕读传家的家训。

  一整个家族都在老老实实的经营田产,从地里刨食吃。

  张昭投靠郭鹏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到今年已经四十九岁,实在不能算一个年轻官员。

首节上一节633/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