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96节

  郭鹏集合了麾下最优秀的核心团队,决定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阅卷。

  同样,这一次得要得到六个圈圈以上的人,才能被留下来进入魏公府。

  不知道这一次能留下多少人。

第646章.六百五十五 郭鹏乐于选拔愿意听话办事的人

  之前郭鹏所授意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实际。

  那些假大空的讨论国家政策的,甚至和现行政策相违背的,已经被筛掉了。

  现在留下来的,都是讲实际的,而从讲实际的人里面选出有才能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了,这些人其实全部录取也没有问题,安排去一些部门跑腿办事都是可以的。

  以现在郭鹏麾下各部门缺人手的情况来说,这些人全部填补进来也未必够。

  所以郭鹏还规定,这批入选卷里,得到四个圈圈以上的就能被提拔上来,进入各部门做办事吏员,跑腿办事。

  哪些可以重点培养,哪些只能做基层办事吏员,这是要区分一下的。

  复审正式开始,郭鹏也算是头一回做了考官才会做的事情,恍惚间,还有些莫名其妙的怀念。

  拿起一卷竹简,摊开来一看,看到了一笔不错的小字,顿时点了点头。

  这就和人和人之间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外貌一样,在未能互相见面的时候,字,就是人的面,所以才有见字如面的说法。

  虽然说字和人品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这并不妨碍以貌取人的真理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一印象,永远来自于表象,并将深刻的影响到未来,第一印象不好,未来想要处好,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这笔字写得漂亮,就容易让人舒心,郭鹏欣赏他的字,看着他的文章,也会相对愉快一些。

  这份答卷其实写的挺一般,各种回答都挺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三道算术题答对了一道,显然是对数学没怎么上心的。

  不过胜在实际,对大的战略问题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是赞同现行政策,认为照着现行政策执行就可以了。

  看了他的答卷,郭鹏认定这是一个萧规曹随的保守派士子,未来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听话的办事官员。

  选拔大才固然重要,但是郭鹏也知道,大才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大才就是没有大才,硬生生造是造不出来的。

  而且一个帝国的运转,靠的不仅仅是大才,更是千千万万的基层小吏和执行力度。

  郭鹏麾下的行政团队拥有独步天下的执行力度,这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否则就算他拥有最强的人才团体,制定出最棒的政策,但是执行不了,那又怎么办呢?

  若是只重视高级人才,却不重视基层人才,到时候整一堆天才大师在中央政府里制定政策,等需要落实了,却由一堆囊虫蠢材来执行。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军队,能不失败吗?

  制定正确的切合实际的政策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执行。

  将政策从中央执行到地方,从天才策划师们的脑袋瓜子里的条文变成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这更重要。

  所以在郭鹏看来,选拔大才是一方面的,打造一个善于执行乐于执行的执行团队,才是最重要的。

  深入到乡村之中,直接和每一户百姓交流,将国家的意志传达,从土地上体现出国家的意志,这就是最强的执行力。

  所以,郭鹏很乐意为这种善于执行乐于执行的人才行方便,给他画一个圈。

  发现大才的确不容易,多数都是平庸的一板一眼的没什么特色的普通士子,但是郭鹏乐于选拔愿意听话办事的人。

  所以见到符合心意的,就画一个圈。

  每画一个圈,未来的政府里就会多出一个老老实实办事的人。

  至于那些从言辞之中就能感觉到傲气,对于基层工作体现出不切实际的态度的人,他果断画三角予以斥退。

  一边阅卷,郭鹏还一边把自己批阅完的答卷交到郭瑾手上,让他看看自己选拔人才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个是圈,那个就是三角。

  以后,他或许也会做这样的事情。

  看了一圈,没找到什么合心意的人才,郭鹏有些意兴阑珊,忽然间拿起一份竹简,展开一看,被这份答卷的特殊之处给吸引住了。

  首先,这份答卷是比较少有的三道数学题目全都答对了的答卷,对于三道数学题还给了比较详细的解答过程,然后,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上回答得很扎实,没有出挑。

  在战略性问题上,清一色赞同现行政策,并且表示自己见识很少,并没有资格对国家大事发表评论,所以不做评论。

  对于这样的态度和人,郭鹏十分欣赏。

  数学不错,能从中看出逻辑思维,很好,而且学识基础扎实,更可贵的是看得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没有贸然对国家大事发表评论。

  这样对自己有清晰认识的人,知道进退,知道好歹,学识还不错,很有培养一下的价值。

  于是郭鹏毫不犹豫的把这份答卷画了一个圈,又看了一遍,就把这份答卷递给了身边的郭嘉,让他也看看。

  “这份答卷是看到目前我觉得最好,奉孝,你也看看,之后就按这个标准来选。”

  “是。”

  郭嘉一看这是郭鹏看好的答卷,顿时来了兴趣,接过来一看,发觉这份答卷果然做的很好,于是也给这份答卷画了一个圈。

  接着郭嘉也把这份答卷推荐给了身边的田丰,示意这是郭鹏看好的答卷,田丰点了点头,接过来一看,感觉的确是不错,他是很看好郭鹏的眼光的,于是点点头,画了一个圈。

  郭鹏将一切尽收眼底,很满意的勾起嘴角。

  团队对自己的服从度还是很高的。

  这比选拔人才还要重要。

  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部下们对自己的服从度,这是郭鹏越来越喜欢做的事情。

  可以想象,未来,他的部下们的日子并不会太好过。

  因为他强悍,也多疑多思,更善于判断。

  六天时间,高层核心团队挤出时间进行人才的评断,最终选出了五十六名得到了六个圈圈以上的士子进入魏公府。

  整个三百二十六份答卷里,只有十七个人没有得到四个圈圈,被排除在外,剩下来的三百零九个人全都被选上了。

第647章.六百五十六 给徐州人长脸

  这一场论才大典,进入魏公府的只有五十六人。

  剩下的都会被分配到其他各个部门,比如尚书台,比如参谋台,还有国相府之类的地方,包括他们的下辖部门,进行观政学习。

  一段时间之后,再安排到地方基层政府去学习,接触普通民众,了解民生疾苦和农业生产的不易。

  最后才是择优调回中央,调到郭鹏身边,或者升职到其他的郡县办事。

  这套流程从郭鹏开始培养自家子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培养郭鹏的小伙伴们的时候,像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一些子弟,还有郭氏子弟。

  比如曹昂,先在郭鹏身边跑腿熟悉政务,然后放到地方上做村长,一段时间以后升职做了乡长。

  在乡长的任期内,曹昂遇上了郭鹏南征袁术战役,作为后勤部队的一份子率领全乡壮丁运送粮草,立了功劳,现在已经被提拔为县令。

  曹操还是教子有方的,曹昂自己接受的教育也不错。

  在县令任上遵照郭鹏的政策,率领民众恢复废弃的荒地,开垦为良田,修缮水利,提高了粮食产量,安定了民生,治下县域的人口出生和粮食产量增长位居全郡第一。

  身为郭鹏麾下重臣、正妻曹氏的亲生兄长曹操曹孟德的儿子,曹昂可谓是出身名门,就算是躺着不动都有大好前程。

  尽管如此,曹昂却依旧勤勤恳恳做官做事,亲自带着部属进入乡间,查看粮食作物的生长情况,可谓十分勤勉,官声极佳。

  现在曹昂算是青年干吏当中非常出彩的一位,经常被郭鹏树为典型予以表扬,每一次表扬都会让曹操面上有光,十分开心。

  有了这样的典型,郭鹏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比较顺利的往下推行,逐渐形成了一个从基层到高层的培养体系,这个体系逐渐地完善,成型。

  自然,为了表现对士人子弟的照顾,士人子弟不用下乡,被征辟之后,在中央实习一阵子,直接到县里面做办事吏员,等于比寒门出身的人起步高了两级。

  对此,寒门士子们不满意,但是哪怕是出身如曹昂也却不敢多言,士人子弟依旧充满了骄傲和自信。

  不过这仅限于身处原籍的士人们。

  像诸葛亮和石韬孟建这种流离失所的破落士族还有徐庶这种寒门子弟,他们的处境可一点都不好,就指着这次论才大典翻身,有个职位做就不错了,还敢挑三拣四?

  他们只能十分焦急的等待着最终的放榜结果

  魏公府的消息是一个月之后,会在魏公府门前将入选名单用一块大木板写好,然后公布,士子们可以自己过来查阅,找到自己的名字。

  若是找得到,就带上名帖,来魏公府报道,接受魏公府的安排,听候差遣。

  现在整个邺城都十分关注这件事情,关注度甚至盖过了即将登基成为大汉皇帝的刘健。

  正式公开前两天,当着郭鹏和一群臣属的面,糊名被拆掉,入选士子的姓名表字出身籍贯终于大白于天下。

  虽然没有具体的排名规矩,但是按照郭某人的恶趣味,还是将前十名给评选了出来,打算到时候将前十名的名字公布,好好的给他们扬扬名,来一个御街夸官,向士人们宣扬论才大典的意义,为论才大典进一步常态化奠定舆论基础。

  御街夸官的威风,是无数文人士子所梦寐以求的,那场面,那感觉,足以让经历过的人一生难忘,没经历过的做梦都想经历。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是要这样,利用人的虚荣心,将这场论才大典给常态化,以达到和举孝廉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取而代之。

  被选择出来的名字一个一个的揭露出来,某某州某某郡某某人,一个接一个的把名字念了出来。

  郭鹏也没听着有几个熟悉的名字。

  前十名之外,郭鹏就听着一个豫州颍川郡的石韬广元,其他的名字都没听到,也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在前十名之列。

  每听着一个颍川人,陈纪的脸上就露出一些喜色,要是他熟悉的大姓子弟,就更加高兴。

  荀攸则喜怒不形于色,虽然看不出表情,不过从他的眼神里,郭鹏还是能读出一些东西。

  显然,颍川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某些事情,又因为荀的不配合,使得颍川人急欲在这场论才大典里推出更多的子弟来到郭鹏身边,试图在未来的关键时刻争取到从龙之功。

  这次论才大典选中的颍川人数量的确不少,大概二十多个,但是郭鹏觉得按照陈纪和荀攸的想法,这个数字大概并不令他们感到满意。

  令人瞩目的前十名就要开始公布了。

  官员们心里都清楚,郭鹏特意排了个前十名,很显然就是为了着重培养这十个人,这十个人估计会在未来取得不小的成就。

  这里头郭鹏不太熟悉的名字还是占了大多数。

  熟悉的名字里,算一个第十名,豫州汝南郡的孟建公威,还有第七名的同样来自颍川郡,但是却不为陈纪和荀攸所知道的一个姓徐的士子,还有一个第三名,荆州零陵郡出身的士子刘巴。

  陈纪和荀攸对那个徐姓士子有点陌生。

  徐庶,字元直。

  颍川郡有姓徐的士族人家吗?

  陈纪和荀攸都没想到。

  难不成是寒门?

  两人有些疑惑。

  除此之外,前十名里有一个郭氏子弟,排在第五名,名为郭勋,年方二十,是郭氏后生里比较不错的年轻人,郭鹏打算大力培养。

  然后就是来自兖州和冀州的几名士子,一名姓田的士子,名为田勇,是田丰的族人,排在第二名,田丰听闻,脸上流露出了喜色。

首节上一节396/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