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85节

  综合考量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黄祖的建议,刘表下令黄祖的儿子黄射为平南中郎将,率兵到江陵会合刘表,然后由刘表这里集合一支部队,两军合一,一起南下荆南四郡,讨伐蛮族人、山越贼人等等,以获取更多的人口资源。

  在来自北方强权的威压之下,益州和荆州都不约而同的做出了一样的决断。

  既然向北开拓的道路已经基本上走不通了,那么就应该调转方向,向南进击,去讨伐蛮族和贼人,获取更多的资源,以弥补之前战争的损失,再额外的积累,以备不时之需。

  反正无论是刘璋还是刘表都根本不打算投降郭鹏,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不敢说称帝了,但是土皇帝的割据地位绝不相让!

  比起荆州和益州好歹还是比较安稳的状态,江东就真的是炼狱修罗场了。

  天天都有战斗,天天都有人死,流民难民遍地都是,一开始稳定的秩序不服存在,除了吴郡就没有几个安稳的地方。

  周瑜竭尽全力,保住了吴郡作为吴国的大本营,然后吴景和孙静两方面军队分别在会稽郡和丹阳郡和叛军作战,周瑜自己坐镇中央,保证中央的安全,同时将吴郡内部的离心势力一个一个的拔除。

  和外部有联系的,试图联合外人一起攻击孙吴政权的,周瑜都毫不犹豫的出兵打击,夷灭其家族了。

  在这样铁血的打击之下,吴郡才算是勉强安定下来。

第628章.六百三十七 苦苦支撑的周瑜

  周瑜将从吴郡土豪手里夺来的人口和物资放到了军队里,逐渐在吴郡凑了两万军队。

  然后派人加紧训练,打算尽快练出一支可以打仗的队伍,把这些军队派上用场,为此甚至不惜牺牲一定程度的生产。

  为了尽快获取粮食积累粮秣,周瑜也开始学习郭鹏搞屯田。

  之前是出于拉拢豪强和士族的原因不敢搞屯田,现在不怕了,你们要我死,我也要你们死,咱们看看谁先死。

  一声令下就开始在吴郡搞屯田,军屯和民屯一起上马,因为男人都要当兵,所以民屯甚至是老弱妇孺在当主力。

  可想而知这里头到底有多么艰难了。

  但是没办法,为了可以得到粮秣,维持军队,周瑜已经不惜一切了。

  依靠屯田,只要可以坚持一到两年,就能积累足够的粮食,就能至少和豪强山越联军正面抗衡,甚至更远一点距离的出征,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都不能派兵远征,因为粮食跟不上。

  联合起来推举首领共同作战的豪强山越联合军已经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开始联合作战。

  他们集中兵力和吴军打战略决战,面对面抗衡,学会了使用军阵。

  经过大规模战争的历练,他们的战斗力也在提高,吴军渐渐不能用大规模军阵配合度上的优势打败这些叛军,各位老将的仗打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为难。

  贾诩还得到命令,说把一些魏军使用过的武器送到江南去交给这些家伙,比如各类强弩之类的,加强他们的攻击力。

  有了魏军部分装备的支援,叛军屡屡在战场上和吴军打的不相上下,一群吴军的功勋老将算是吃够了苦头,战局也没有好转。

  以往这些叛军都是各自作战,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一朝联合,人数之多超乎吴军的想象,战斗力也超乎吴军的想象。

  周瑜咱是没有办法到前线来帮忙,他还在整顿内政,同时还负责教导孙权处理内政,培养孙权的能力,想着孙权要是成长起来了,自己也能轻松许多,不用那么累了。

  在周瑜看来,孙权是很聪明的。

  十五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县令,在幕僚们的帮助下,做的也还算是不错,展现出了治国理政的能力。

  因此,孙权受到了孙策的青睐,处处提拔关注着孙权。

  孙策想着把自己的弟弟扶持为宗室重臣,将来可以扶持自己的儿子稳定局面,把吴国的基业传承下去。

  因为他的儿子出生的比较晚,成长起来需要时间,万一自己活不了那么长,这段时间依靠孙权就能很好的度过。

  谁曾想他的寿命远远比他所想的还要短,他的儿子才出生不到两年,他就没有未来了,所构想的未来政治架构难以执行,那样的情况下,难道要让年仅一岁多的儿子成为吴国之主?

  那只能说孙策的脑袋坏掉了。

  所以孙策只能把残破的江山托付给十六岁的弟弟孙权,希望孙权能撑起一片天,这份基业就交给孙权罢了。

  不过在孙策的心里,他恐怕也是不相信孙权能把这片天给撑起来的。

  孙权才十六岁,对于他而言压力太大了,孙策也知道,但是他别无选择。

  直系血亲里,只有孙权这个选择,他疼爱的亲生弟弟,不给他,还给谁呢?

  其它的那些亲戚吗?

  没有一个人是有孙权这样的能力的。

  那些人要么鲁莽,要么过于没有野心,鲁莽的会导致国家灭亡,没有野心的估计到时候郭鹏来了就直接投降了。

  孙策别无选择。

  所以在周瑜看来,若是换个时局,孙权是真的可以维持住局面的,真的可以稳定这个江山,然后一步一步将其夯实。

  可是现在的时局,似乎已经不让孙权有这个可能了,周瑜也很难有这个可能了。

  强敌在北,之所以不南下,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一旦准备好,必然南下,而在准备好之前,北边强敌是不会允许吴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的。

  吴国无法继续发展的,根本做不到的,就算周瑜可以将所有的山越乱贼还有造反豪强一起消灭掉,吴国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因为山越集团和造反豪强一旦被消灭掉了,那么郭魏政权必然亲自下场,现在不过是在拖着吴国,给自己争取准备的时间,要是吴国都开始战备了,郭鹏怎么会当作自己看不到?

  张文远绝对不会看不见的,张文远一定会出兵南下直捣吴郡。

  所以周瑜也知道,平定了叛乱的那一天,就是吴国的死期,就是吴国结束国祚的那一天。

  教导孙权处理政务的时候,周瑜心中何尝没有凄凉呢?

  到时候,对于他们而言,最好的下场又是什么呢?

  周瑜还在坚持,坚持的原因,就是对孙策的承诺,他承诺过,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会攻取二郡,会保护好孙权,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承诺,周瑜估计已经撑不住了。

  “仲兄,会稽和丹阳的叛乱,咱们可以平定吗?”

  孙权处理了一份军务之后,看着接下来第二份的内容是增加兵甲的请求,不由得向周瑜询问出了心中的担忧和疑惑。

  说老实话,直到现在,孙权依然不能接受孙策已死,而自己成为孙吴国君的事实。

  不过因为没有皇帝了,所以连名义上的孙吴国君的头衔都不像是真的,他们的上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无聊的象征性行动罢了,没有任何意义。

  朝廷不在了,新的朝廷还没有出现,不知道该怎么上表,怎么讨封赏。

  虽然这个时候孙吴政权内的人们也没有那个心思就是了。

  但是话虽如此,一个基本的架构还是要起来的,周瑜竭尽全力的拉起了这个架构,使得它看上去非常的不错。

  也仅此而已。

  “会的。”

  面对少年孙权的疑惑,周瑜给的是一个绝对准确性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

  “真的吗?”

  孙权再问。

  “真的,一定可以,这是我对伯符的承诺。”

  周瑜笑了笑:“仲谋,你要记住,吴国是你的兄长留给你的,你要守住它。”

  孙权不是说不想守住它,孙权想,他是真的想,但是,他觉得他总是要有办法去做才可以。

  每天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出现一块大石头从天而降的画面,使得他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睡眠。

  耳边有些时候会出现很多人惊恐的喊叫声,落水声,绝望之中的求救声,充斥在他的耳边。

  孙权不知道该怎么才能遗忘掉那样的经历,该怎么才能别再听到那样的声音。

  周瑜又何尝不想忘掉?

  郭鹏攻克汉中,分设汉中上庸两郡的消息传来,已经让周瑜知道,郭鹏已经没有人可以遏制了,郭鹏也正式完善了南部防线,开始打造前进基地,一旦前进基地打造完成,就是他出兵南下的时候。

  到那个时候,郭鹏将无人能挡。

  刘表能挡住吗?

  刘璋能挡住吗?

  他周公瑾能挡住吗?

  挡不住的。

  刘表和刘璋那边都传来消息,说刘表和刘璋都开始了开拓南部领土的步伐,准备不能向北,就向南开拓,向南将南部广大的未开发的区域开拓出来,掳掠一些人口资源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周瑜还是挺羡慕他们的,因为他们至少能向南进取。

  而他办不到,他只能困守在这里,应付着山越豪强联军的连番猛攻。

  此时此刻,郭鹏又在干什么呢?

  周瑜忽然间想到了这个问题。

  此刻此刻,是六月中旬,郭鹏率军抵达了雒阳,在雒阳稍稍停留,观察雒阳的重建工作,以及雒阳周边的屯田工作。

第629章.六百三十八 咱们要让新的雒阳城比旧的还要好

  雒阳附近的屯田工作是新任河南尹、雒阳典农中郎将枣祗负责的。

  枣祗是跟随郭鹏很久的老臣了,上谷郡时代就跟着郭鹏,属于元从集团的元老,资历深厚。

  之前一直都在为郭鹏建设地方,筹备屯田的事情,品级一直都是二千石,雒阳拿下之后,郭鹏想到了枣祗,于是将枣祗任命为河南尹。

  也算是给了他该有的地位。

  枣祗长于屯田,在郭鹏麾下十余年,没做别的事情,到了一个地方就从零开始安排屯田,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整顿好了屯田的事情,然后再等着被调职到其他地方安排屯田。

  谁让他是最早在郭鹏麾下搞屯田的官员呢?

  一直在屯田,从未被超越,郭鹏麾下没有谁比枣祗更擅长搞屯田的事情,满宠为了更好的屯田,还特意写信向枣祗请教,枣祗也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事情比屯田更加重要。

  屯田是生命线,是产粮食的,人都要吃粮食,上到皇帝下到升斗小民,哪一个不要吃粮食?

  所以这就是全天下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

  枣祗做得很愉快,很有劲儿,看着荒芜的土地被平整一新,一茬儿一茬儿的农作物在土地上茂盛的成长,对于枣祗来说,就是最让他感到愉快的事情,他非常高兴。

  人们有饭吃,生活有奔头,脸上能看得到笑容,而不是逃难之时的惶恐与迷茫,这对于亲身经历了那一段黑暗时代的枣祗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亲身经历过那一段黑暗时代的人有很多,枣祗只是其中一人,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段时间的惶恐不安和迷茫,对于眼下的有希望有未来有奔头的生活才会无比的珍惜。

  体会过战乱,才知道和平的可贵,枣祗喜欢和平,厌恶战乱。

  所以他无比信赖郭鹏,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郭鹏,只要他能给自己带来最珍贵的和平与日常。

  郭鹏当然也很信任枣祗。

  从上谷郡时代就和自己一起创业到如今的元从集团的老臣,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搬,如此这般的臣子,来多少要多少。

  在雒阳周边,郭鹏随着枣祗一起视察一些新近建立起来的屯田村、乡,视察恢复过来的耕地,看着正在辛勤劳作筹备收获夏粮的屯田民,还亲自下地查看庄稼的长势。

  做了一番姿态,郭鹏收拾收拾,和枣祗还有一群在村乡里有名望的老人一起席地而坐,吃了一顿简单的麦饭。

首节上一节385/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