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82节

  益州和荆州还有扬州都差不多,主要的汉人人口集中的四川盆地内部,集中在成都附近,离成都越远的地方则汉人越少,甚至没有。

  南边设置的越郡和郡、永昌郡等等,感觉就像是设置来玩的一样。

  基本上全都是当地土著,被称作南蛮的存在,没有汉人人口,不交税,不纳贡。

  名义上属于益州属于大汉,实则就是蛮荒未开化之地,全都是原始丛林部落。

  刘焉没想着开发,刘璋要不是被郭鹏逼得没办法了,也不想开发的。

  这不是没办法吗?

  吴懿和吴班就带着一些军队南下,来到了越郡和郡,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南方开拓之旅和为刘璋续命的行动。

  自吴人之后,蜀人也不敢向北看了。

  不过该说不说,南中部族虽然蛮荒,但是物产丰富,资源丰富。

  树木,石料,矿产,野生动物,很多很多。

  人口也并不少,各大部族的人口看上去不多,但是真的集合起来,还真不少,至少对于急缺人手的刘璋来说,意义很大。

  如果吴懿和吴班做得不错的话,相当程度上是可以在南中得到很多可以用来发动战争的资源的。

  四川盆地之中的战争潜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现在必须要向南,向云贵高原进发,夺取当地的战争潜力。

  如果不能顺利从南中获取战争潜力的话,刘璋的政权就会真正的土崩瓦解,没有救了。

  而当此时,只有荆州刘表刘景升还维持着相当一部分意义上的军队。

  毕竟名义上荆州军队都是刘表的,不管将领不是荆州人,都是刘表的军队,刘表的指挥他们不能不听。

  当然做不做就是一回事了,做到什么地步则是另外一回事。

  唯一一支嫡系部队惨遭覆灭,刘表也有些怀疑,也有些猜测,但是没有证据。

  张允的确是阻止过了刘磐,是刘磐自己热血上涌不顾一切的去袭击魏军的,结果被魏军一顿毒打,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还把嫡系部队败光了。

  没了嫡系部队,刘表立刻就很没有安全感了。

  没有安全感是不行的,刘表需要安全感。

  刘表思来想去,决定想方设法的把刘磐曾经的旧部、南阳人黄忠叫到了身边。

  他任命黄忠担任镇北中郎将,驻守在襄阳,把襄阳的两万卫戍军队交给黄忠统领。

  很显然,刘表打算培养新的嫡系部队了。

  黄忠出身普通寒门家庭,没有士族出身,年龄也偏大,资历深厚,某种意义上和蔡氏蒯氏并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刘表看中了黄忠这样的出身和态度,于是增加了黄忠的兵权,让黄忠统领襄阳卫戍部队,以此增加他的安全感。

  蔡瑁也没有阻挠。

  他知道刘表很缺乏安全感,这个时候不给他一点安全感,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但是黄忠为人稳重,在军队里有勇名,带兵有一手,资历深厚,要是让他成了刘表的亲信掌兵,对于蔡瑁而言不是好事。

  蔡瑁就想着能不能稍微拉拢一下黄忠,别让黄忠变成他们整个荆州战略的绊脚石。

  蔡瑁一点都不想让荆州步上江东和益州的后尘,看着江东和益州的遭遇,蔡瑁都快被吓死了。

  不行不行,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荆州一定要完整的交给郭鹏,不能出现战乱!

  黄忠的确能干,所以才更不能变成敌人。

  蔡瑁于是到处托人打听黄忠的有关消息,想着能不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还真别说,真给找到了。

  黄忠的独生子黄叙身体不好,生病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名医可以治好,黄忠为此忧心忡忡,多方寻访名医,为黄叙诊治。

  现在黄叙的身体还是没有得到医治,黄忠情绪低落,蔡瑁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突破口。

  于是蔡瑁主动接近黄忠,向黄忠示好,表示愿意介绍名医给黄忠。

  这个时期,黄忠的心情很不好。

  北伐失败,失去了老领导,独子又不断生病,多方求医也没有个结果,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却又偏偏被委以重任,统兵两万镇守襄阳。

  人生的际遇让过了不惑之年的黄忠哭笑不得。

  结果蔡瑁在这个时候出现,主动提出要给黄忠的儿子介绍医生。

  黄忠对蔡瑁比较陌生,双方出身不同,没有来往,黄忠也不太想和他们走近。

  但是对方主动提出要介绍名医给自己,若能治好儿子的病,黄忠也就不在意谁是谁了。

  于是黄忠与蔡瑁往来,向蔡瑁询问他能介绍哪里的名医来医治他的儿子。

  蔡瑁神秘一笑。

  “汉升可曾听闻魏公郭鹏麾下大医,关内侯华元化?”

  “华元化?”

  黄忠有些惊讶:“当然听说过,华侯提领大医馆为天下人治病的事情谁都知道,以医道封爵,可谓是第一人啊。”

  “没错,只要汉升愿意,我可以送汉升之子去邺城,请华元化亲自出手,为汉升之子诊治。”

  “当真?”

  黄忠惊讶地看着蔡瑁。

  “当真。”

  蔡瑁点了点头。

  黄忠顿时大喜。

  华佗元化,那可是医道封爵的第一人,当初郭鹏表他为关内侯的事情,还在天下间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风波。

  若不是紧随其后就是袁术称帝,瞬间抢了头版头条,估计华佗还要更加有名气一点。

  其实这个事情对郭鹏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随手为之,不过这个故事还真的是蛮有意思的。

第624章.六百三十三 华佗封爵记

  郭鹏和华佗认识,那是在郭鹏平定吕布之乱之后没有多久的时候。

  郭鹏成为青兖二州之主,可郭单生病日久,病情逐渐加重,很多名医来看了,都束手无策,郭鹏衣服都不换,在郭单床边侍奉三天,十分担忧。

  紧接着,老丈人曹嵩向郭鹏推荐了华佗。

  华佗是他的老乡,也是沛国谯县人,是当地一个士族家庭出身的士族子弟。

  身为士族子弟,华佗也有着士族子弟该有的生活,认字,读书,生活优渥,没有吃不上饭的忧虑,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兼通数经。

  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做了医生。

  医生的地位在古中国一直比较尴尬。

  尤其是在汉末那个强调战功和重视农桑的时代,医术跟其他杂技一样,是方技,属于贱业,做医生的人被看做是不事农桑的蠹虫,很受鄙视。

  士农工商,这个等级排位真的不是说着玩玩的,农民虽然被欺负,很惨,但是事实上,从事贱业的人比农民更惨。

  虽然人们离不开医生,但是不妨碍儒门士人们鄙视医生。

  儒家士人们连搞法律的郭某人家族都视作二等家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也没什么是做不到的。

  华佗学了医术,做了医生,没有走家族为他准备好的路,做了一名游医,四处行医,兼济天下。

  多么高尚的情操,对吧?

  可实际并非如此。

  华佗很后悔,非常后悔。

  在给郭单治病的过程之中,郭鹏与他交谈,他多次显露出对于自己从医的后悔之意,并且体现出强烈的想要入仕途的意愿,很多次。

  郭鹏觉得这和自己的印象里那个悬壶济世的伟大医者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华佗就向郭鹏讲了自己的故事。

  郭鹏听完之后,忽然意识到,华佗的故事经历,可以描述为『相信了读书无用论的傻子高中毕业之后不上大学偏偏去学技术,以为自己可以靠技术一鸣惊人,结果因为没有学历而处处碰壁,被社会人鄙视到尘埃里才追悔莫及』这样一个故事。

  华佗是有可以入仕的机会的,学成之后,他可以走家族的路子举孝廉,然后入仕,可他不愿意。

  做了官以后就不能行医,这个事情华佗明白。

  他沉迷于医术,难以自拔,不愿意为了做官而抛弃医术。

  家人拼命反对,甚至到了要和他割裂关系的地步。

  可年轻人的心性就是这样,叛逆。

  你越反对,我越要和你对着干!哪怕与天下为敌,我乐意!我命由我不由天!

  出身优渥没吃过苦头的年轻的华佗充满了叛逆的中二思想。

  然后离家出走,游医四方,发誓要用医术闯出一片天地,万古流芳,让自己家人好好看看,他们瞧不起的医术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他的确是万古流芳了,这不假,因为他真的有医学天赋,医术真的很强。

  可是,在当时,他没有在传统意义上用医术闯出一片天地。

  一边,他被达官贵人们需要,一边,在治疗的时候得不到任何尊重。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把诊金丢在地上让他捡走,嘲笑他,鄙视他,甚至不让他走正门,只能走偏门暗门。

  对医者的鄙视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连一个普普通通种田的老农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嘲笑华佗。

  干什么不好?

  偏偏学医?

  他一个士族子弟出身的人何曾受到这样的侮辱?

  他不信邪,他不愿意回到那个不支持自己的家族里让人嘲笑,撞上了南墙那就把南墙拆了继续撞,撞到死,他就不信他不能出人头地!

  他真的没有出人头地。

  他不可能出人头地。

  他怀疑过,他动摇过,但是依然怀着微末的愿望,坚持了下去。

  等年轻的热血终于凉了,看清社会现实的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愚蠢的错误。

  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要走小道。

  他后悔了。

  却来不及了。

  家族因为社会动乱而烟消云散,他成了一个幸运的存活者,却没有依靠了。

  出身优越,却因为自己走错了路而长期被轻视嘲讽得不到尊重,夹缝之中的华佗走的无比艰难,让他的性格逐渐变得乖戾,戾气十足。

首节上一节382/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