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37节

  家族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容易,血脉人口也就百多人,你一口气干掉一半,谁知道你下一口气是不是就要灭掉我们的宗族了?

  江东士族对孙策极其反感,也相当惧怕。

  而起因就在陆氏,那么自然的,在周瑜看来,破局点也在陆氏。

  陆氏在损失了一般的宗族人口之后,现在作为陆氏掌门人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少年,名为陆议,表字伯言,年仅十五岁,接掌陆氏家族的一切话语权。

  周瑜得知,陆议不是陆康的孩子,而是陆康的从孙,从小丧父,就跟随陆康生活,由陆康负责抚养和教导,与自己的孩子们养在一起。

  陆康被孙策干掉的那一年,陆康的儿子陆绩年龄小,不能担负家族重任,于是家族重任就被临危受命给了从辈份上矮了陆绩一辈、但是年龄要大上五六岁的陆议。

  庐江一战,几乎把陆氏的族人精华都给摧毁殆尽,留下来一大堆老弱妇孺。

  陆氏族人之中能撑起门面的男丁,居然只剩下一个少年陆议。

  可见那一战对陆氏的伤害有多大。

  此时此刻,陆氏衰败的根本就不能被称作吴四姓之一了,往日的声望还在,可实际上,已经没什么人看重陆氏了。

  陆氏的祖业家产什么的也被不少人趁火打劫夺走,少年陆议竭尽全力也只能保证剩余族人们的温饱,难以保全祖业。

  沦落到这个地步,陆氏不憎恨孙氏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周瑜发现了破局的机会。

  贵为吴四姓之一,却在家族败落之后被豪强士族们欺凌,被谋夺家业,对于陆氏来说,不憎恨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可能比起干脆的孙策,陆氏对那些下黑手的家伙更为憎恨,孙策毕竟是打仗,而那些家伙则是趁火打劫,欺负老弱妇孺。

  那么,这个时候能真正帮到陆氏的,反而就是掌握了政权和军权的孙氏,孙策。

  投靠孙氏,与孙氏和解,孙氏会利用军队的强制力帮助陆氏夺回家业,重振吴四姓的声威,等陆议和陆绩成长起来,授予官职,就能重新复兴家族,完成先人的期待。

  而与此同时,孙氏和陆氏和解,也将为孙吴政权的本地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外释放强烈的信号。

  我都能和血海深仇的陆氏和解,更何况是你们呢?

  或许局面就这样打开了,孙吴政权才能真正的得到江东本地人的承认,开始建立扎实的统治基础。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难道不是吗?

  周瑜是这样思考的,所以周瑜亲自去拜见陆议的时候,是怀着诚心诚意而去的。

  陆议没有拒绝周瑜的会面建议,他在家中迎接了周瑜。

  当周瑜见到陆氏家宅破败萧索的模样的时候,便深知陆氏的处境不妙,看到陆氏的女人孩子身上衣服都有补丁,且多为布衣的时候,便知道自己的成功率很高。

  少年陆议在周瑜眼里是个温润的少年,礼数周全,言谈举止透露出良好的教养。

  看来这几年的离乱和世态炎凉没有将他的心智摧毁,逆境之中依然保证自己的整洁与礼数,坚韧顽强,脸上看不到任何衰败的神色,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可以看出这个少年的不平凡。

  在陆氏男丁几乎全灭的境况之中撑起了一家子妇孺的生计,这个少年又谈何容易呢?

  “这些年,伯言并不容易。”

  周瑜坐在陆议身前,两人隔着一张案几,面对面看着。

  “拜吴公所赐,这些年,陆氏的确不容易。”

  陆议一开口就显得很不友善。

  周瑜苦笑了几声。

  “当年的事情,吴公也是奉命行事,袁公路要求吴公那样做,身为部下,难道可以违抗袁公路的命令吗?只能说当时是各为其主,并非是出自本意,伯言想必能明白。”

  “明白,乱世当头,谁不明白?”

  陆议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说道:“那么将军此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替吴公确认一下陆氏如今的处境吗?”

  “也是有这个想法,所以,我带来了一些米粮,酒肉,还有绢布。”

  看着陆议的表情,周瑜笑道:“伯言不要回绝,要多为家中妇孺着想。”

  陆议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多谢将军好意。”

  “除此之外。”

  周瑜笑道:“吴公这些年来不断的反思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发现自己当初的作为有很多欠考虑的地方,深感不妥,所以希望可以做一些补偿,让陆氏恢复往日的声望。”

  陆议皱起了眉头。

  “陆氏往日的声望?”

  “对,陆氏往日的声望。”

  周瑜的面容严肃了起来:“吴公今年二十三岁了,不过还没有娶妻,我听闻陆氏还有几位尚未许配人家的女儿,今天,是来和伯言商议一下,是否可以促成孙陆两家的姻亲之好。”

  陆议相当吃惊,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周瑜。

  “将军,您是认真的吗?不是在拿陆氏开玩笑?”

  “这是当然的,我不可能拿陆氏和孙氏的姻亲之好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周瑜给了陆议准确的回复,而这个回复让陆议觉得十分荒唐。

  让差点毁了陆氏的仇人做陆氏的女婿。

  陆氏到了这个地步吗?

  “伯言,我知道这很难,但是,这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周瑜低声道:“陆氏已经到了很危险的时候了,这个时候,能帮助且愿意帮助陆氏的,只有孙氏,孙氏愿意帮助陆氏夺回属于陆氏的基业,夺回属于陆氏的一切。”

  周瑜的声音不断地在陆议的脑海里回响。

  夺回陆氏的一切?

  孙氏愿意帮助陆氏?

  只是想要结为姻亲?

  很快,陆议就明白了,孙氏所想要的并不是一个女人那么简单,孙氏想要的,是一门千金买马骨的生意。

  这马骨要是买成了,孙氏在江东的局面就彻底打开了,陆氏也能随之获得大量的好处,可以在孙氏的扶持下夺回属于陆氏的一切,保住这岌岌可危的家业和一大家子妇孺。

  陆家已经到了需要十五岁的陆议来掌舵的时刻了,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照理来说,陆议并不想反对,完全从家族的角度出发,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

  有孙氏的帮忙,就能拿回本该属于陆氏的但是后来被抢夺的那一切,也能重新回到江东的舞台中央,重新回到吴四姓的首席,而不是继续在这里待着,小心翼翼的舔伤口。

  但是,造成这一切的,不正是孙策本人吗?

第547章.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来找我谈婚事的

  陆康为了让陆议和陆绩活下来,想尽办法把他们从庐江送回吴郡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陆议一生都不会忘记。

  五十多口族人的性命就这样算了吗?

  陆议的内心,有两个声音正在激烈的交锋。

  他知道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是不会被陆家的妇孺们反对的,自己就是事实上的陆家家主,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无比的纠结。

  “能否容我思虑一些时候?”

  陆议艰难的向周瑜提出了请求。

  周瑜点头应允了。

  这在周瑜看来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先兆。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家主终于扛不住了。

  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没有强大的实力或者说是强大的靠山,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家族,是无法生存的。

  乱世当头,兵祸连结,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可以活得很好,孙策不能,周瑜也不能。

  但是在概率上来说,他们生存下去的几率毫无疑问是更大的。

  正因为如此,靠拢孙氏对于陆氏来说才更加重要。

  这个家族的名望和现状实在是太沉重,沉重到了这个十五岁的少年难以承受的地步。

  可他却不得不承受。

  他没有办法立刻说服自己无视掉陆康和五十多名族人的死亡,与孙策结成姻亲。

  那样的话,对于那些死去的叔伯族亲来说,难道不是太残忍了一点吗?

  陆议深深的疑惑着,担忧着,却又被沉重的现实压得直不起腰来。

  其他家十五岁的士族少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而他却在三年前就不得不早早的担负起了家族的重任,过早的品味到了世态炎凉和人间冷暖。

  少年陆议,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主了,小心翼翼的带着奄奄一息的陆氏前进,一边前进,一边舔舐伤口。

  尽管对于这世间的一切他还不是那么的了解,对于人情世故他还不能完全视若无睹。

  当晚,陆议失眠了,第二天一早,顾徽来了。

  顾徽是顾雍的同母胞弟,长陆议十岁,顾雍当初跟着郭鹏去江北闯荡,顾徽则留了下来侍奉母亲。

  后来顾雍经常写信回来,也托人带一些江北的特产回来,所以顾家人都知道顾雍过得很好,在郭鹏麾下得到了重用。

  这一次顾雍写信回来告诉顾家人,说他被调任为庐江太守,妻子陆氏记挂家人,所以写信来询问,所以顾徽主动将陆氏的信件和一些黄金带来交给陆议。

  “这些黄金是……”

  “是陆夫人托人给你带来的,陆夫人知道你一个人操持家业不容易,所以特意带来了一些黄金给你应急用。”

  顾徽将一小盒沉甸甸的黄金条递给了陆议,陆议把盒子打开,看着盒子里沉甸甸的金条,默然无语。

  顾徽又把信件给陆议看,陆议看了以后忍不住在顾徽面前垂泪。

  “这些年若不是长姐和顾氏时常接济,陆氏真的撑不下来。”

  顾徽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陆氏这些年的情况确实非常不好,家中男丁几乎死光,留下陆议和陆绩两个独苗和一群妇孺,连个能说上话的人都没有,家业不断的被侵夺。

  顾氏看在往年的情份上出手相助,勉强为陆氏保住了祖地和祖宅,没让陆氏流落街头成为笑柄,对此,陆议一直非常感谢。

  除了顾氏时不时出手接济一下,也就是身在郭鹏麾下的顾雍和他的妻子陆氏记挂着陆氏。

  给顾氏带礼品的时候不忘给陆氏来一份,顾雍还拿自己的俸禄托人接济陆氏,算是仁至义尽了。

  “现在好一些了,兄长被魏公调任到了庐江担任郡守,距离江东很近,日后或许可以多多接济你们一些,无论如何,总要帮着陆氏把香火传下去,否则我又如何能安心呢?”

  说老实话,顾徽很佩服陆议,小小年纪担负起一大家子妇孺的生计,硬着头皮学习和外人打交道,屡次受挫,屡次被折辱,依然能坚持下来。

  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顾氏家中长辈都这样认为,所以才顶着巨大的压力出手相助,为陆氏保住了一定的基业。

  陆议垂泪不止,好一会儿才忍住了泪水,擦了擦眼角,开口问道:“顾君,你方才说,元叹兄长调任为庐江太守了?”

  “是的,兄长调任为庐江太守了,现在已经到任,若是你想的话,不如渡江前去庐江看看兄长和长嫂。”

  顾徽如此建议。

首节上一节33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