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98节

  没有了关系网络,没有了官官相护相互提拔推荐,在察举制度大行其是的时代,就等于给他们这群人定下了死缓。

  他们重建关系网络的时间,足以让外州士人和寒门子弟在郭鹏的麾下站稳脚跟,瓜分权势,将颍川士人挤出权力的核心。

  郭鹏的权力核心可一点都不欢迎这些后来者。

  颍川士人到底还是错误的估计了郭鹏对荀的不满,现在把荀的地位转交给陈纪,大概已经算是看在籍贯相同的份上留面子了。

  要是不留面子,郭鹏完全可以把这些后来者全部挤出权力核心。

  走?

  你们走到哪里去?

  走的掉吗?

  郭鹏就是那么的强势。

  面对一个空前强势的权力者,陈纪觉得无力。

  想必其他的各大家族也不会觉得很高兴。

  估计现在荀氏一定非常担忧,非常害怕,觉得郭鹏可能会对付他们,甚至会发动政治清洗。

  陈纪觉得政治清洗不至于,荀氏虽然没了权力,但是名望还在,陈纪也会竭尽全力保护荀氏,但是真正的破局之所在,还是在荀氏自己。

  在荀攸。

  要荀道歉、服软,估计是不可能的。

  陈纪明白荀,了解荀,知道这个外柔内刚的男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坚持。

  原则问题上,荀绝对不会妥协,也不会服软。

  所以,唯一可以改变这一切的,就是荀攸了。

  看似平庸,实则精明不已,善于趋利避害的荀攸。

  眼下,荀攸就是荀氏家族的救命稻草,是荀氏家族回到权力核心的唯一希望。

  陈纪现在急切地盼望荀攸赶快赶到邺城,在郭鹏麾下谋个一官半职,重新捡起荀氏家族危险的命运,避免荀氏被郭鹏抛弃。

  郭鹏麾下人才济济,绝对不缺一个荀氏。

  但是荀氏不能失去郭鹏。

  文若啊,文若啊,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信念,值得吗?

  身处于情绪高涨的欢庆宴会之上,陈纪深深地叹息。

  而此时,身处于门庭冷落的车骑将军府,荀面无表情的埋头处理『公务』,处理一些似是而非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甚至就不是事情。

  荀的支持者们也是一样,统统都被安排处理这些小事,这些算不上事情的事情,随便一个小吏就能解决的事情。

  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专制的铁拳打在身上是多么疼痛的一件事情,也体会到了自己一时嘴快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那场瓜分权力的盛宴他们没有资格去参加,而要在这个注定备受冷落的官府里度过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有几个人甚至暗暗落泪。

  还有些人则把埋怨的眼神投向了荀。

  荀还是面无表情的处理公务,不为所动,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过一样,仿佛他还是郭鹏的重臣,为他鞍前马后跑前跑后,到处巡查,和程昱一起撑起五州政务的时候。

  那个时候,荀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

  那个时候,郭鹏对他也很好,嘘寒问暖,经常有赏赐,往往荀很劳累的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就会面带喜色的带他去看郭鹏赏赐的用具、食物和饮料,每一次都很有心。

  荀为此十分感动,发誓要为郭鹏处理好政务,绝对不让在前线征战的郭鹏为后勤而感到烦恼。

  为此,荀加班加点的工作,长期性的不回家,甚至连小儿子小女儿都快不认识他这个父亲了。

  可是荀依然觉得很快乐,因为他在做正确的事情,为他选择的人做正确的事情。

  但是仿佛是一夕之间,一切就变了。

  郭鹏从始至终没有对他说过一句狠话,还给他升职加薪,让他做了政务所的一把手。

  可惜,是汉车骑将军府里的政务所一把手。

  一个几乎没有必要存在的官署,一个几乎可以定性为政治流放地的官署。

  荀被流放了。

  往日的欢声笑语就像不存在一样,说翻脸就翻脸,说不见就不见,郭鹏成功的用冷暴力和权力将荀剥夺的一无所有。

  关怀没有了,赏赐没有了,冷冰冰的俸禄不存在任何的人情味儿,曾经让他感到庆幸的来自郭鹏的人情味儿,消失的无影无踪。

  荀也不知道是心痛还是心不痛,总觉得自己已经麻木了。

  一切就像是幻象一样,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就像是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梦一样。

  我错了吗?

  荀很认真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我没错。

  我是汉臣,我想要维护汉室,维护天子,维护这个时代,我没错。

  开启分封的先例,必然造成野心的泛滥,这个天下眼看着就要产生大的分裂,但是那群人却不自知,还在欢庆,还在互相吹捧,还要胁迫郭鹏走到更高的位置上。

  那是归路吗?

  那是绝路啊!

  是绝路啊你们明不明白?

  荀强忍着心中的悲愤,继续做着自己手上那些鸡毛蒜皮的一看就没有任何价值的小事情。

第482章.四百八十二 荀,你可真是奢侈

  稍晚些时候,官署里的人都离开了,只留下荀一个人坐在这里,荀在这里坐到了深夜,才缓缓归去。

  归去的时候,一名老仆,一辆马车,仅此而已。

  什么都不剩了。

  放弃一名能力极强的王佐之才,在郭鹏看来一点都不可惜。

  政治上的事情,能说可惜吗?

  不能。

  不和我一条心,杀了你都不为过,现在这样,是给面子的,看在荀氏过往的声望上,给了一点面子。

  别以为郭某人会顾念旧情,郭某人要是有那么顾念旧情,就不会把袁术算计的明明白白。

  郭鹏看着欢庆的群臣诸将,心中充斥着种种情感,但是最终,还是得意的情感比较多一点。

  他知道,荀氏不会因为一个荀而放弃在自己麾下重新取得一定话语权的尝试,他们还会继续努力。

  荀攸,这个比荀更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会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觉呢?

  但是毫无疑问,荀攸要是敢为荀说一句话,或者说任何一个敢为荀说话的人,就会去陪伴荀。

  政治上的事情都搞不懂,站队都不会站,还能指望你做什么?

  郭鹏反正是希望荀攸真的如同史书上写的那么聪明。

  于是就在魏国建立带来的新鲜感还没有消退,而狂喜的段煨和张济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封公的时候,荀攸千里迢迢,跨越了半个中国,从江南来到了河北。

  五年前,荀攸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荆州避难,一待就是五年,期间经历了荆州和益州的战乱。

  他见识了刘表的无耻和无能,也见识了刘璋的软弱和无能,对这两个占领地盘最大、军队最多的汉室宗亲是彻底失望了。

  于是这五年来,荀攸是根本没有想过要在刘璋或者刘表手下做事,当然,他也没想过南下交州就是了。

  他一直都在期待着中原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会不会出现一位能够扫平战乱的人物,将和平重新夺回来。

  然后他等到了。

  五年时间,郭鹏做到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超过了荀攸的期待太多太多。

  甚至他觉得自己这个时候过去是不是已经晚了,是不是已经不能建功立业并且成为郭鹏身边重要的一号人物了。

  等好不容易渡过了黄河,距离邺城已经不是很远的时候,荀攸意识到,某种意义上自己来得有点晚,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自己来的刚刚好,不早也不晚。

  郭鹏封公,建立魏公国,大封群臣诸将,给他们魏公国的官职军职,但是漏掉了一个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人物郭鹏的行政系统里的二把手,荀。

  荀氏来信里说的很明白,荀站错了队伍,得罪了郭鹏,在该表态的时候不表态,不和郭鹏一条心,所以不再被郭鹏当作自己人,而是被当作了敌人。

  事实证明,做郭鹏的敌人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

  有官职有地位有俸禄有事儿干,就是无关紧要的边缘人。

  荀被郭鹏毫不犹豫的从权力核心内赶了出去。

  郭鹏毫不犹豫的把荀氏的代表赶了出去,荀氏一时间危如累卵。

  荀攸此来,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荀氏,为了一大批颍川士人的野望。

  于是荀攸明白了自己貌似是赶上了一个特殊时期,一个非常不妙的特殊时期。

  自己来,是来止损的。

  那个小了自己七岁的叔父会犯这种政治上的错误,可真是不应该。

  如果换作荀攸,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种错误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时局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还看不清楚未来的走向吗?

  但是不得不说,荀攸挺佩服这位小叔父的。

  因为他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是真君子,从来不说违心的假话,不做违心的事,说什么就是什么,私下里和公开场合也是一模一样,不是两面人。

  荀攸一直都觉得荀这样的人出现在这个世道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的。

  而且还偏偏出现在荀氏,出现在这个累世高门之家,成为它的一份子。

  学足了本事,带着自己做人的本分投入了仕途,一直都在坚持着某些事情,面对时光的流逝,面对大势的转变,不为所动,坚持本心。

  天下到了这个地步,大势到了这个地步,过去已经不可能再回来了,大家都开始为了生存而努力拼搏,可荀,还是在为自己的本心而活,活成了他自己。

  多少人都戴着面具苟且求生啊,这不丢人,真的,这不丢人。

  荀,你可真是奢侈。

  荀攸无奈的摇了摇头。

  兴平三年八月二十,荀攸抵达了新生的魏国国都,邺城。

  抵达的第一时间,荀攸哪儿也没去,径直去魏公府上递了拜帖,然后就站在魏公府门口,无视了来来往往的官吏、将军和士兵,以及负责营造宫室的匠人们。

  郭鹏当时正在召集参谋台的参谋们联合商讨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北伐南匈奴的战略计划。

  对于南匈奴,郭鹏是势在必得,必须要剿灭南匈奴,重新占据并州,恢复并州段的长城防线。

  然后才是幽州,收拾幽州的各部杂胡,乃至于那个自立在辽东的辽东王公孙度。

首节上一节298/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