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607节

  “何人敢于这样做?简直不知死活!无论是谁,无论过去多久,陛下永远都是魏国的开国之君,永远将得到后人的敬仰!敢非议陛下者,就是在自寻死路!”

  “真的吗?”

  郭鹏不屑的笑了笑:“那些叫我罢官去职的官员的家人会说我的好话?那些被我砍了却没有诛连家人的犯官的家人会说我的好话?伯宁啊,你可别小看这群人。

  现在不至于,但是这个仇啊,他们会记住,一代一代传下去,为什么?因为我把他们打入深渊,我让他们不能再鱼肉百姓,不能奢侈度日,这多大的仇啊?他们能释怀?

  我禁锢他们三代人,可也就是三代人了,三代人之后,他们解除禁锢,重返民间、朝堂,不知多久,或许又有人能发达起来,他们会怎么看待我?”

  满宠张了张嘴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郭鹏说的的确是真的。

  他惩处那些犯官是何等残酷,动辄破家灭门诛族,动辄禁锢三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三代人的前途断绝,还有一群人被他逼着一辈子都只能吃盐水拌饭度日,凄凄惨惨。

  这些人但凡能活着把家族传承下去,能说他这个皇帝的好话?

  或许那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至少郭瑾和郭承志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论调出现的,因为他们都是郭鹏一手教导出来的。

  可是再往后的历代君主对于他这个开国皇帝只有画像上的和书本上的认知,又有几人会对他有什么感情呢?

  只要不涉及政治动乱,随便口嗨又有几人去管呢?

  黑朱元璋黑的最起劲的,反而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文人,多少流传后世的谣言都是明朝文人编出来的,满清其实还真没怎么使劲儿。

  出于政治目的,康熙还给个“冶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总评,官编《明史》还帮着掩盖了明朝藩王干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情。

  郭鹏压根儿就没有指望自己能被说什么好话,就算千百年以后自己所做的一切大白于天下,评价也绝对是两极分化。

  “我从没指望这群人能说我的好话,他们要是说我的好话那就有问题了,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肯定是干了什么让他们高兴的事情了,我能做吗?他们高兴,我就不高兴。”

  郭鹏大笑着说道:“伯宁,魏国的强盛,就是因为这群人不高兴,这群人要是高兴了,君臣和谐了,魏国一百年内必亡。”

  满宠十分感叹。

  “陛下,君臣之间,何以至此呢?”

  “伯宁,你知道我最爱看什么书吗?”

  郭鹏看着满宠。

  满宠摇了摇头。

  “韩非子,你知道我最喜欢韩非子之中的哪句话吗?”

  郭鹏大笑道:“上下一日百战。”

  满宠大惊。

  “陛下,臣……”

  “不必多说了伯宁,儒家学说是一门好学说,给君臣之间的关系披上一层纱,看上去朦朦胧胧的,似乎有点意思,可是那一层纱终究也就是一层纱,揭开那层纱,里头的那层东西一点都没有变过啊。”

  郭鹏握紧了满宠的手:“伯宁,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地方权不是真的权,中央权才是真的权,有机会就回去吧,你的才华应该在中央施展,但是你要注意啊,皇帝,是我一手教出来的。”

  望着郭鹏满脸意味深长的笑容,满宠深深的感叹。

  这位皇帝举世无双,空前,也可能绝后,任何一丁点事情都瞒不过他,做他的臣子,真的是太可怕了。

  所幸,他已经退位了,他的儿子,终究不是他。

  而且,满宠怎么可能不想回到中央呢?

  都快想疯了好吗?

  他是那么的有能力,那么的有才华,本就该把能力和才华放到帝国中央去使用,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不是一直在边境地区做这劳什子的救火队员。

  只是这救火队员做不好,谈何进入中央呢?

  皇帝让自己救火,是因为信任自己的能力,这是信任,多么难得的信任!

  没有这种信任,谈何回到中央做高官呢?

  信任啊!最重要的信任啊!

  没有信任,就算回到中央又如何?

  所以哪怕是持续在外苦干,满宠也要坚持,坚持拥有这一种可贵的信任。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一回,回到中央应该是稳了。

  延德朝没能办到的事情,兴元朝来办到应该也挺不错的,不是吗?

  那么多年克制欲望,坚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不是真的无欲无求,而是有更大的追求啊!

  满伯宁,雄心勃勃!

第1614章.一千五百三十四 这好像是咱们父子第一次单独相处吧?

  接下来一段日子,郭鹏留在了交州,一边等待儿子郭琼的到来,一边游览交州地方。

  这片颇具传奇色彩的土地,一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才真正因为靠海而焕发光彩。

  而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过真正的重视,一直都是传说中的【蛮荒之地】,流放者才会前往的地方。

  这对于这片土地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对于正在面临小冰河侵袭的魏帝国来说,提早开发交州地区使之成为重要生产基地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为此,郭鹏也投入巨资和大量兵力,长期在这里进行治安战。

  云州和交州的治安战是江南平定以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张辽在扬州收拾山越贼匪集团的那场战争结束之后,云州和交州的治安战就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现在李乾负责的云州治安战结束,太史慈和徐晃负责的交州治安战也已经步入后期。

  交州地方的那些汉朝的历史遗留问题,那些古越人的诸多势力的后裔们已经被魏军清剿的七七八八。

  郭鹏在位的后期,原先张辽的部下徐晃就逐渐接替了张辽曾经的职务,和太史慈的水军协作,担负起了交州治安战的重任,而原先的东南军区总负责人张辽只是挂个名。

  出于对张辽的保护,张辽已经被郭鹏实际上解除了军事实权,转而开始担负与罗马帝国官方进行交流的主要负责工作。

  罗马帝国的官方来人只要来了,首先就是去建邺城找张辽,通过张辽的介绍和保护前往洛阳。

  张辽自己都有点莫名其妙,觉得自己一个将军怎么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做起了外交工作。

  但是看起来张辽的转职现在还是挺成功的,至少已经很久没有朝臣上表要求郭鹏把张辽调离东南,让他回朝赋闲。

  中生代将领徐晃接替了张辽的实权,与海军总帅太史慈一起对交州地方割据势力发动打击,深入深山老林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犁庭扫穴级别的小型战争。

  郭鹏开发交州的意志是坚决的,是坚决不允许任何势力插手交州,妨碍他的全盘计划的。

  随着交州治安战的进行,交州屯田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胜利,尤其是红河平原,也就是交趾郡这一带,屯田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数十万人口级别的屯田工作全面展开,不断地储存粮食,交州已经具备了相当数量的存粮,足以支撑三万级别的魏军在交州奋战。

  郭鹏还抽空接见了太史慈和徐晃,勉励了两人,表彰了他们的战斗,一样,前往军营与士兵们一起吃了一顿饭,亮了相,在云州做过的事情,在交州也做了。

  剩下的就是他难得有了闲情逸致,找到了一处沿海的阳光沙滩,带着家人们一起在阳光沙滩上做烧烤,吃海鲜,算是小小的玩乐了一阵,全了自己的一个念想。

  郭鹏在交州停留到了四月上旬,等来了三儿子郭琼和庞大的船队。

  他看到郭琼的时候,发现三儿子好像挺失落的。

  和当初郭离开前虽有不舍但也有一种美好向往的感觉不同,郭琼只有不舍,没有什么对未来的向往。

  看到郭鹏和曹兰的时候,他眼圈都红了,把曹兰看的眼泪汪汪,直接上去和儿子拥抱了。

  郭鹏站在一边叹息。

  他对孩子们进行了良好的精英教育,教他们文武艺,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也学习军事本领,让他们一个一个的都能掌握生存下去的必须知识储备。

  也有人帮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征战沙场,加上母国对他们至少三年持续不断的援助,他们想要在外面立足,并不是难事。

  可是这个计划唯一不曾考虑到的,就是他们的自主意愿。

  郭是个要强的孩子,郭鹏看出来了,所以第一个就把他送走,让他去开创自己的未来,他除了不舍,还有一点海阔天空般的洒脱。

  但是郭琼就是个闲散的孩子。

  郭鹏不怎么关注除了郭瑾之外的孩子,这是他作为父亲的严重失职,简直就是人间之屑。

  在他为数不多的对其他孩子们的了解之中,郭琼是最没有胜负欲望最不喜欢出头的那个。

  郭瑾和郭琼走得比较近,通过郭瑾的一些描述,郭鹏间接地了解自己的三儿子打小就不争不抢,一派佛系作风,不知道是哪里养成的。

  或许是因为他从来就不关注其他的孩子,对于他们的成长历程完全不曾了解,更别提心路历程,所以他不能理解郭琼的想法。

  也根本没那个心思去了解每个孩子。

  无论是婚姻,还是未来,这样的人生大事,都是他出于国家安全稳定和民族未来的想法做出的独断,根本不曾考虑过孩子们的自主意愿。

  一派封建家长的独断作风。

  当然,这对他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年轻人只看自己意愿,不注重未来和利益,硬是要什么爱情,可几十年过后,又有几对白头偕老?

  所以与其爱的要死要活,还不如让他独断专行,好歹对皇家是有益处的。

  当初这个政策对外公布的时候,据他所知,除了最先知道的郭之外,其他几个孩子好像都提出过异议,表示自己根本不愿意离开魏国去开创什么自己的国家之类的。

  住在洛阳多舒服?

  住在皇宫里锦衣玉食岁月静好,多舒服?

  为什么一定要离开?

  好几个孩子都通过他们的母亲传达出了他们的不愿,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好像就是郭琼,好几次和曹兰提起自己不愿意离开,似乎也私下里找过郭瑾,但是都没有结果。

  因为这是郭鹏,他的父亲定下的基本国策。

  他的儿子,要成为民族向外探索的前驱,引导整个民族向外看,走出去,走上未曾设想的道路。

  至于他们本身的意志,完全不重要,可以忽略不计。

  必须要走,不走不行。

  要怪,就怪你们是我的儿子,而我又当了皇帝。

  怎么,锦衣玉食享受得,出海建国就承受不得?

  要走也是走,不要走也是走!

  郭出海之后,一切都成为定居,孩子们被郭鹏强制安排去学习建立一个国家必备的知识,开始填鸭式帝王教育学,打算来一阵恶补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横竖还有好几年时间,多学学,将来用得上。

  郭在印度发展的不错,不断地开疆拓土扩大势力,逐渐展露出了郭某人当年的风范,这让郭某人一度非常得意。

  可是看着郭琼和母亲抱在一起泪水涟涟的场面,郭鹏忽然间感觉到自己好像太独断专行了。

  这个策略肯定是没有错的,指导思想肯定也是没有错的,走出去是绝对没有错的,这是绝对可行的策略,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在国策之下,个人的自主意愿其实是无足轻重的。

  中国的皇室子弟们要是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王公贵族高官显贵们的子弟要是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就没有那么多和亲公主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了。

  不只是中国,整个世界范围内任何政权体制下,这群统治阶层的子弟绝大部分都是要献祭自由的。

  所以郭鹏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孩子们是否愿意这个变量考虑进去。

首节上一节160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