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17节

  贸然增加一些律法、规定,看起来简单,只是白纸黑字,其实里头都是钱。

  没有健康的财政,玩不起中央集权。

  魏帝国的财政目前来看还是充裕的、健康的。

  郭鹏把税收抓的死死,还不断的开源,国库充裕,内库饱满,看起来是非常兴盛,但是谁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

  行政成本必须要压制,必须要控制,否则那么大的国土,迟早会把朝廷财政给拖垮了。

  郭魏帝国强势的中央集权已经让帝国的行政成本十分高昂,继续增加,就很危险了。

  郭鹏在延德十三年退位之前审视帝国财政支出的时候,发现用于官员薪俸支出和官员外出公干的公务费用已然成为了帝国财政支出的大头。

  直追军费。

  这是中央集权贯彻落实的情况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这期间也不知道有多少滥用公帑的事情,所以郭鹏把增强税务部门这件事情留给郭瑾去做,把税务部门打造为强力部门,紧抓税收不放松。

  否则这种程度的中央集权维持不了几代人,最多三代,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中央集权就将衰落下去。

  为了侵夺地方权力、贯彻中央意志,中央官吏的数量必须有所保障。

  必须要保证人数足够,才能随时外派地方办事,监督地方、打压地方。

  魏帝国的中央官吏数量远超秦汉,其中吏员规模更是庞大,远超先汉后汉两汉相加,大量中央吏员散步天下,奔波劳碌,为魏帝国的中央集权立下汗马功劳。

  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朝廷天文数字一般的薪俸、福利支出。

  早期创业时,由于官吏数量少,郭鹏还能给官吏比较不错的待遇,发一些福利等等。

  可是等到郭魏政权的官吏人数越来越多,吃皇粮的人数不断膨胀的时候,郭鹏就发觉财政上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倒不是说浪费公帑的情况多严重,而是本身客观存在的人数就是那么多,就算完全廉洁,一点公帑都不浪费,也轻松不到哪儿去。

  于是在延德四年五年之间,他顺应中央集权的潮流,顺手略微增加了一点中央官吏的福利,然后又顺手削减了地方官吏的福利。

  他对州级、郡级大部分官吏的福利进行缩减。

  采取不动上层不动底层,专门逮着中间层往死里怼的方式,削减官员薪俸支出,尤其是州级官吏的薪俸福利。

  这是有道理的。

  中央官吏是魏帝国中央集权的基本盘,削减他们的福利,打击面太广,也容易直接对中央朝廷造成威胁、冲击,他们的抗议会更加直接的带来压力,所以不能轻动。

  地方基层,县乡村三级的小官小吏,他们是直接负责办事的办事人员,是承接中央意志贯彻落实的直接责任者。

  削减他们的福利,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降低地方行政效率,也容易造成更大规模的腐败。

  中间层级的官僚们,郡级和州级官吏,他们的数量挺多,福利挺好,但是由于被中央部门侵夺权力,所以做的事情反而不多。

  对于一些胸无大志只想混吃等死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妙。

  可是对于帝国财政而言,花那么多钱养一个闲人,有意思吗?

  削减他们的福利,对于帝国行政局面来说影响相对最小,不会影响行政大局。

  也容易促使他们发现混吃等死不是长久之道,刺激他们,让他们知道不能当咸鱼,必须往上走,从而刺激这一层级的阶层流动,让这一层级始终无法稳定下来。

  而他们的抗议和反对对帝国的威胁和压力也是最小的。

  因为平时就不怎么负责,抗议起来那也是相对的软弱无力,好欺负。

  所以郭鹏暗中下手削减州级和郡级大部分被侵夺职权的官吏的福利,只有少数特殊群体如警察群体没有被削减福利,着实给帝国节省了一笔开支。

  他们当然不满,但是无可奈何,只能走一条路削尖了脑袋表现自己,往中央挤。

  一般而言,一个帝国的财政支出有三大用途养兵维稳、养官行政还有养皇家。

  这其中,只有养官的费用可以稍微马虎一点,其他两项是万万不能动的。

  若要对官员维持高压力,就要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变相的加大养官支出,这种成本对于一个帝国而言,是十分沉重且并不十分需要的。

  在大兴土木兴修水利、道路工程的当下,在力主发展经济建设当地的当下,魏帝国的财政支出已经接近饱和的状态,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都要小心翼翼的判断、计算。

  更别说郭瑾还要把自己的几个弟弟送去海外,并且持续数年不间断地给他们输血,帮他们站稳脚跟创立基业。

  一旦推行这样的官员考核计划,就必然会无限度提升行政成本,一下子让国库不堪重负。

  办成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很美好,实则会让帝国的财政不堪重负,维持不了太久这样的局面,就算有日本的白银和黄金输入,也是一样。

  帝国办不到。

  所以郭承志的想法注定不能得到实现。

  当家难,当一个大家更难,郭承志现在不明白,以后当了皇帝就会明白捉襟见肘的苦楚了,别看皇帝富有四海,真要办起事来,多少钱都不够用。

  于是郭鹏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你会觉得办一件事情很简单,且只能看到好的结果,等将来你再看,你就会发现这里头全是问题,承志,治理国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还要多学习。”

  郭承志有些失落。

  他没能解决问题,没能为郭鹏分忧,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学习还是不到位。

  可是他不知道,有些事情,无论怎么学习都是无法解决掉的。

  成熟的从政者,比如郭某人和诸葛亮都很清楚这种事情是难以解决的,提出来归提出来,是否要解决是另外的事情。

  诸葛亮心里很明白解决这种问题的难度所在,他这样说,是在向郭鹏表示,他已经充分领会到了执政这件事情的根本。

  他是一个成熟的从政者了。

  他不再稚嫩了。

  郭鹏很高兴,虽然他无法解决官僚,但是他得到了一个成熟的诸葛亮,这个诸葛亮将会给魏帝国带来极其重要的帮助。

  “孔明,你成长了。”

  “全赖太上皇的信任和期待。”

  “这是你自己的优秀所致,与我的关系并不大,你自己可以成长到这个地步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所以,你在北庭都护府还有什么没有办完的事情要交代吗?”

  诸葛亮的心脏开始了加速跳动。

  “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需要交代。”

  “可以,我会派人回去传递消息给皇帝,然后给你安排一个继任者,你与他做好职位交接,然后你就可以回洛阳了,皇帝身边,需要你的存在,孔明,不要忘记我对你的期待。”

  郭鹏走到诸葛亮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诸葛亮愣了片刻,然后整顿自己的仪表,端正自己的衣冠,极为认真严肃的向郭鹏行君臣之礼。

  “臣,诸葛亮,永不敢忘。”

  其他人说这话,或许是场面话,敷衍的态度居多。

  诸葛亮说这句话,是他真的想要说这句话,既然他说出了口,他就会真的照着做。

  于是郭鹏笑了,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

  “朝廷那么多部门,你觉得你自己最适合什么部门?”

  “这……”

  诸葛亮觉得郭鹏未免对他过于优待了,这种事情难倒也是能看着他得心思去选择的吗?

  “太上皇,臣以为,什么地方有空缺,臣就往什么地方去,中央官署的职位之紧俏,臣也是有所耳闻,不敢劳烦太上皇为臣破例。”

  诸葛亮十分谦虚、谨慎。

第1537章.一千四百五十七 魏帝国十分需要的宝贵财富

  诸葛亮如此谦虚谨慎,郭鹏自然高兴。

  但是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对于特殊的人才,朝廷自然有特殊的待遇。

  “寻常官吏是如此,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调入洛阳,还是会有一些特殊优待和安排的,立下功劳政绩亮眼的也有优待,主动要求前往荒凉边地为官的,更能得到优先提拔。”

  “还能如此?”

  诸葛亮有些吃惊。

  “当然,世人都知洛阳好,全都往洛阳跑,边境苦寒之地难道就不需要官员了吗?一个个的都喜欢繁华之地,厌恶苦寒之地,朝廷当然要有区别的对待。

  你这一类主动愿意前往苦寒地区治理地方并且做出政绩的官员,是优先提拔的第一队列,有待遇优厚的要紧职位,是紧着你们这些人挑选,然后才能轮到其他人。”

  “臣闻所未闻……”

  “嗯,我打算马上就和皇帝说,然后让皇帝把这个规矩对外公布,这个规矩其实一直都有,只是不曾对外正式公布罢了,所以有些人不知道,这不怪他们。”

  郭鹏微微的笑了笑。

  诸葛亮的心里顿时充斥着异样的情绪。

  这……是真的?

  的确是真的。

  但是诸葛亮脸皮薄,始终不好意思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位,所以到头来也不肯说,郭鹏只能让郭瑾自行斟酌了。

  什么人该动一动,什么人可以保留,那是郭瑾该去考虑的事情。

  谈完了这些事情,郭鹏又和诸葛亮谈起了安息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问题。

  而让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诸葛亮对这件事情也有了了解。

  “臣常常会去各地的城池巡查,巡视市集,观看商贸状况,随机调整施政,大约两月之前,臣发现,往来贸易的安息客商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这在往年是不正常的。

  于是臣安排通译接触那些还在进行交易的安息客商,得知安息和娄摩发生战争,娄摩国节节胜利,安息国节节溃败,臣料想如此一来,安息国客商必然减少,大幅降低,乃至于完全不来。”

  一旁旁听的郭承志感到惊讶。

  郭鹏一路走来安排帝国西陲的官僚们所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而做准备,其他官僚尚且不知道不关注此事,诸葛亮居然关注到并且有所了解。

  果然,此人很不一般。

  郭承志有了如此的想法。

  郭鹏也感到些许意外,但是并不觉得惊奇,以诸葛亮的缜密作风,得知这样的事情并且做出预判并不难。

  “得知这件事情之后,臣便不断的搜集情报,准备写奏表递给陛下,让陛下知道这件事情并且早做准备,不曾想太上皇已经知道了,那么陛下那边……”

  “嗯,皇帝也是知道的,我知道的应该比你要早一点,我还知道安息国的国都已经被娄摩人攻克,安息皇帝受伤逃跑,安息国危如累卵,所以你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郭鹏的话让诸葛亮眉头紧锁,大为担忧。

  “如此一来,西域三府,还有凉州、雍州都要出问题了,太上皇,您……应该已经有了对策吧?”

  诸葛亮本来非常担忧,可是忽然想到郭鹏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不可能不对此做出反应,他能说出来,就代表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郭鹏点了点头。

  “应对之策算不上,只是做出些许亡羊补牢之事,能让损失降低一些,但是损失一定会有,所以孔明,你这一次回去,搞不好还会受到一些朝臣的攻讦。”

  “臣……太上皇,您是否觉得臣提出这样的策略是有问题的?”

首节上一节141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