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23节

  此之前,郭鹏下令给了平原郡太守陈纪,要求陈纪也按照自己的策略,招募流民进行屯田,自己这边会安排农作物的种子、农具和耕牛前来相助。

  陈纪是颍川陈氏的族人,名士,也是是郭鹏的同乡,郭鹏派人去与他交流,他表示很愿意协助郭鹏招募流民进行屯田,并且很快付诸行动。

  郭鹏又下令陈琳用华丽的词藻写公文,将自己的功绩和决心写出来,传播到可以传播到的郡县之中,让所有人都知道。

  陈琳的文笔实在是没话说,蔡邕如此喜爱词赋,看了陈琳写的文章,都觉得自己不如他。

  青州的局势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青州人都亲眼目睹了新任的青州刺史是如何行动,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的。

  他原本就有名士名将的名声,在青州一带名声并不小,现在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在青州的名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得到了地方黎庶和豪强士族的广泛信任。

  郭鹏在青州的权势稳步上升的时候,董卓在雒阳的权势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来没想着能踩在袁氏头上,可是这一踩上去,董卓发现这种滋味实在是太美妙了,谁能顶得住啊?

  所以踩上一只脚以后,就干脆把另外一只脚也给踩上了。

  当然董卓一个人办不到,是董卓身后的无数人推波助澜。

  他们扶着董卓踩在了袁氏的身上,看着董卓在袁氏的身上扭秧歌跳鬼步,而他们在底下拍手叫好,不仅叫好,还要给董卓锦上添花。

  他们觉得司空这个位置并不太符合董卓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地位。

  卢植和袁隗一个站着太傅一个站着太师,两人都是上公,虽然没有权力,但是名分上比董卓要高,是董卓的上官。

  “董公手握权柄,虎步雒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何能在太傅太师二人身前弯腰作揖呢?”

  有人就这样劝说董卓,让董卓不仅要在实际上,也要在名义上处于袁隗和卢植二人之上,成为真正的大汉第一臣,太保都不行。

  一开始董卓觉得这样太不谦虚了,不太好,但是后来这样全说的人多了,董卓就觉得也是。

  自己掌握政权,掌握军权,袁隗和卢植二人都是光杆司令,自己见了他们还要鞠躬作揖,有点不爽。

  于是周毖伍琼一群人开始翻阅典籍,寻找能配得上董卓今时今日的身份的职位,翻来覆去,发现了『相国』这个职位。

第201章.二百零一 袁隗不甘心

  相国古称相邦,入汉以后为避刘邦的讳,改称相国。

  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职位,并非是丞相的别称,和丞相是两个不同的职位,且地位权势都高于丞相。

  相国同时只能有一个,丞相同时可以有数个。

  汉初,只有萧何,曹参和吕产担任过相国,此后相国一职就被废除,东汉也没有设置。

  周毖伍琼等人觉得这个职位比较符合董卓天下第一的气质,于是建议董卓做相国,做万中无一的天下仅此一人的相国。

  董卓了解了一下相国这个职位的前世今生,感觉这个职位的确符合自己的气质。

  于是,就由心腹们一起写一份《表相国章》,以此来为董卓造势,促使董卓真的成为相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团结』的董卓身边的幕僚们也能得到很多好处。

  其实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董卓还是有些遗憾的。

  因为他派去辟召蔡邕的人回来告诉他,蔡邕已经被郭鹏抢先一步辟召走了,去青州了,没碰到。

  董卓觉得十分遗憾,觉得名声那么大的蔡邕居然不能为自己所用,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不过眼下自己有那么多幕僚,也不缺蔡邕一个。

  董卓大跨步的向权力巅峰走去,每走一步都让袁隗感到心惊胆战,也让袁氏感到心惊胆战。

  十月底,《表相国章》由朝堂上的联名签署,提交给了皇帝,实际上也就是提交给了董卓自己。

  然后董卓惺惺作态的三次推却,群臣三次上表坚持,于是董卓『勉为其难』的选择了接受。

  永汉元年十一月初一,司空、前将军董卓正式接受了相国的职位,登上相位,成为大汉帝国建国以来的第四位相国,也是路子最野的一位相国。

  卢植无法忍耐,上表争辩,董卓大怒,但是顾及到卢植的弟子郭鹏与他之前的友善关系,以及郭鹏在外带兵的事实,只是宣布将卢植免官,赶出雒阳,并未加害。

  卢植被迫离开了雒阳,心灰意冷,转道北上,决定回老家散散心再说别的事情。

  自此,雒阳中央政府彻底落入了董卓的掌控之中。

  不过此时,董卓的行事风格还比较保守谨慎,遇到事情还晓得和尚书台以及幕僚商议。

  有部下在京城闹事的时候,他也会严厉惩处,并且依然没有给自己的部下加官进爵。

  他把高官厚禄全给了士人,所以董卓还有美名,还有士人愿意吹捧他,吹捧他的人里面不乏名士。

  不过董卓到底是西凉武人,原先有人压在头上,他还能控制约束自己,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制衡他了,他就开始逐渐显露原型。

  董卓在西凉长大,豪爽,有胆气,也有残忍暴躁的一面,遇事不喜欢拖泥带水,而喜欢用刑法立威。

  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

  然后又指使人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将其陪葬物品一扫而空。

  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故至雒阳,董卓非常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酒宴上有士人喝醉了酒,对他有言辞轻浮的地方,董卓大怒,立刻将其拖下去狠狠的揍了一顿,差点没将其打死。

  董卓礼贤下士的面纱逐渐被揭开,粗鲁、残忍的本性流露了出来,让他身边的人大吃一惊。

  原来,董卓也不是什么好鸟?

  雒阳城内宽松的氛围随着董卓的本性渐渐暴露而日渐收紧,甚至一去不复返。

  身居雒阳的曹操明显的感受到了这种氛围,开始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在当时随着郭鹏一起离开。

  现在待在雒阳城里,曹操感觉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尤其是当董卓派人要给曹操授官的时候,曹操有些心惊胆战,生怕自己什么地方惹得董卓不高兴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雒阳城的氛围不太对劲,对于连续遭遇了两次大型政治变故的曹操来说,他的嗅觉已经得到了磨练,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了。

  他决定逃跑。

  于是曹操改了姓名,换了装束,往自己脸上抹了黑乎乎的炭,假装自己是一个卖炭的老人,骗过了雒阳城门守卫,连夜逃跑,在此之后,曹操留在雒阳城内的家人才相继逃跑。

  曹操记起了郭鹏对他的交代,于是一出雒阳就沿着河往青州方向跑,都来不及亲自回家把事情告诉家人,只派人送了一封信。

  曹操逃跑之后,董卓曾派人去追,但是没追到,曹操本身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董卓也没多在意。

  但是这件事情让董卓有些不高兴,雒阳城内的政治氛围更加紧张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士人感到后悔,感到推动董卓上位而掀翻袁隗是错误的行为。

  袁隗再怎么有私心,好歹也是咱们士族自己人,关东人士,再怎么样也不会损害咱们的根本利益。

  而董卓呢?

  关西武人寒家子,边将出身,就喜欢打打杀杀,粗鲁,无礼,和咱们格格不入啊。

  于是他们开始产生了要推翻董卓,重新迎回袁隗上位执政的想法。

  不过别说他们想,袁隗自己何尝不想呢?

  眼看着董卓的权势一天比一天稳固,一天比一天专横,袁隗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忧虑,也越来越心有不甘。

  他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错误,总结一下这些天来的得失,思考正确的对策,考量各种计划的可能性,最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在十一月的某一日,袁隗喊来了袁基和袁术。

  “董卓原本只是我们袁氏圈养的一条恶犬,现在居然反客为主踩在我们头上,这是绝对不能忍耐的事情,一时失势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要有所作为。”

  袁基和袁术立刻紧张的看着袁隗。

  “董卓手握兵权,亲信已经稳固掌握军队,我们已经错失了从雒阳内部击败董卓的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外部入手。”

  袁隗这样一说,袁术和袁基顿时有些疑惑。

  “叔父,该如何从外部入手?”

  袁术连忙询问。

  “有办法,但是行动要快,不能让董卓反应过来。”

  袁隗轻声道:“你们立刻去联系能在董卓面前说上话的咱们家的故吏,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是否因为董卓的粗鲁行为而感到后悔。

  如果是的话,就联合他们,让他们向董卓进言,董卓刚刚成为相国,应该很想收拢天下人心,让天下人承认他,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封官员。

  甚至要分封一些不与自己合作的官员彰显自己的度量大,让他把可靠的人全部封到地方上,然后由这些人组成联盟,打出讨伐董卓的旗号。

  这样一来,就能使董卓感到害怕,趁他忙于应付外部之际,咱们再从内部响应,里应外合,擒拿董卓!”

第202章.二百零二 席卷天下的风暴

  知道袁隗打算做这样的事情,袁术和袁基在一开始都是不赞成的。

  袁基担心事情若发生了,会让袁隗的处境十分危险。

  袁隗摆摆手不这样认为。

  “我为董卓举主,董卓无论如何不敢杀我,这是天下最大的道理,董卓读过书,不敢违背,他若要违背,也要看看自己的身后会不会有祸患,他不敢的。”

  汉末政治的潜规则,故吏对举主的义务明明白白,袁隗据此认为董卓无论如何不敢杀自己,否则就是自绝于天下。

  以董卓的水平,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否则他整个家族都很危险了。

  正如董卓夺权没有伤害袁氏一样,袁隗把权力夺回来的话,最多废掉董卓,也不会夷灭董卓的整个家族。

  袁隗的话让袁基和袁术十分认同,顿时觉得这一招很有意义,于是立刻按照袁隗的想法去安排。

  袁隗又安排袁术离开雒阳,想让袁术作为讨董的发起者,率领各地诸侯向京师进军。

  之所以不选择袁基,是因为袁基是嫡长子,务必要和自己一起稳住董卓,逃了一个袁术不碍事,要是逃了袁基,董卓立刻就会警觉。

  要争取时间,给大家争取起兵的时间。

  其后,在十分诡异的氛围之下,袁氏开始暗中联系士人,探他们的口风。

  这一试探,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这些人纷纷向袁隗表示后悔,表示自己被董卓迷惑了,没有看穿他的真面目等等。

  袁隗十分想发火,但是现在需要争取到大家的合作,所以他也就一副既往不咎的样子,争取他们的暗中合作。

  并且这样一来,袁隗看出了董卓强横之下的虚弱,在政治方面的跛脚,一旦露出本性,立刻就会被那些野心家给抛弃。

  袁隗觉得自己的计划一定可以顺利掀翻董卓,夺回本该属于袁氏的荣耀和权力。

  这个计划在士人之中悄悄流传,很快便流传到了荀氏士子的耳朵里,荀氏在朝中的族人司空荀爽和黄门侍郎荀攸都知道了这个事情。

  荀爽有些犹豫,荀攸则是坚决反对。

  “叔祖,这种事情难道不荒谬吗?”

  “此话怎讲?”

  荀爽看向了素来以聪敏睿智著称的荀攸。

  荀攸缓缓说道:“董卓祸乱雒阳,若要除掉董卓,难道不应该在雒阳之内将他除掉吗?大将军招募外兵对付宦官我就十分不赞同,这是乱天下的举措,现在好不容易稳住天下,太傅又要做和大将军一样的事情!”

  荀爽想了想,觉得荀攸说的有道理。

首节上一节123/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