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道士 第139节

李正项一脸的呆滞,两眼无神,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而李高远,却是一路无声。

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心思。

钟文一路也是无声,走在众人的身后。

当众人来到厅堂后,厅堂里已是被下人们点起了不少的油灯,把整个若大的厅堂,照得通亮。

同时,下人们还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一张矮桌子,以及一些胡凳,暂放于厅堂的中央。

估计,这些下人们得到了指示,准备待那些大夫过来会诊吧。

钟文被请了坐在一边,众人也相应的落了坐。

没过多久,一大批的大夫,被一名管事的带了进来。

“辛苦各位了。”

李辅成向着前来的大夫行了礼,表示主人家的意思。大夫们也客气的回应后,开始给李正项把脉确诊。

这次被请来的大夫,有着五位,加上原来的三位,总计八位大夫,至于医术如何,不好说。

但能在郧乡开医馆或坐堂的大夫,绝对有几把刷子的,至于刷子多还是少,就看今日了。

“你觉得如何?有见过这种脉象吗?可知道李郎君所患何病症?”

原先的一位大夫向着刚把完脉的大夫问道。

他心中的急切,不亚于李府上上下下的人。

至于他为何如此的急切,在钟文想来,估计也想知道这病患原由吧。

可钟文却是不知道,李家在郧乡,可谓是大户,而且,所有来到郧乡的新官吏,都得过来拜会。

毕竟,李高远曾经也是前朝的官吏。

虽说是前朝的官吏,可这门生可不少,而且,他的门生,如今已经在朝廷各处为官为吏,真要是不好好拜会一番,别说李高远的门生不答应,估计就是当地的一些吏员也不太可能答应啊。

虽说李家的人现在无官无职,可人家能量也是不能小看的。

更别说这些大夫了,他们可不敢随意得罪这李家。

第一百七十七章 离开

夜开始渐渐深了。

大夫们还在商议着什么,就连一些大夫,都开始从他们自己家中,搬来了许多的医书。

不管是夜深也好,还是如何。

他们估计非得查找出李正项的病因是为何,更或者想找到这病症的所在。

而李府上上下下,基本没有哪个人的脸色是好的。

或许,这其中,脸色稍好的,也就只有钟文他自己了。

事情,是他搞出来的。

而如今,好像是一个事外之人一样,静静的依靠在门边,看着这些大夫们在商议。

说实话,他钟文也只能看出李正项全身的灰暗之气,能诊出他这七震七颤之脉,却是说不出病因,同样也不知道李正项得了什么病。

至于治好,钟文根本无法。

目前,只能看这些大夫们能否找到病因所在了。

其实,钟文知晓李高远的心思。

从李高远看他的目光之中,就能看出,李高远是想求钟文帮着医治。

能首先看出自己孙儿身体有问题之人,那必然是有些手段的,他李高远相信他的好友李道陵,而现在,也开始把这份相信,转嫁至他李道陵的弟子身上来了。

可是,事与愿违。

钟文他也只会看,却是不会治的。

夜越来越深,厅堂中的大夫们,还在继续着。

而钟文,却是向李高远他们告辞睡去了。

在这个时候,钟文的行径着实有些不合适,可他钟文留在这里,也只能当作一个看客罢了,什么都帮不了。

况且,这病,钟文真的也是束手无策。

回到厢房后。

钟文打着坐,静了静心。

“看来,明天自己还是离开吧,省得给李家添麻烦。”

钟文有着自己的想法。

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治好李正项,就连病因都查找不出来。

除了能看到李正项周身布满的灰暗之气,所有的一切,他都不知晓。

更别提什么治病救人了。

真要论治病救人,自己估计连那些常年治病的大夫都不如,自己留在这里,也是徒添麻烦。

第二日清晨。

“李老居士,九首要远行了,此次多谢李老居士留宿,等九首回去之后,定会向师傅禀报。”

钟文打天亮开始之后,就收拾好了一切,向着李高远他们一家辞行。

“九首道长,你怎么能走呢?我孙儿的病因,到现在都还未找查出来,九首道长,请你留下来救一救正项吧。”

李高远看见钟文背着包袱过来向他辞行,心中又奇怪又惊呀。

钟文把他孙子的病说了,到现在却还没找到原由,他这个做祖父的,哪里会不担忧。

可今日瞧见钟文要辞行,这哪里是他愿意放钟文走的。

“恕九首无能为力,九首虽能瞧出李小居士的病来,但却无法救治。而九首虽跟师傅所学多年,论医术,却是远不如这些大夫们。李老居士,非九首不愿救治李小居士,而是超越了九首的能力之外了。”

钟文心中很是歉意,向着李高远行了行礼,以示自己的无能为力。

或许,这本就是钟文心中之意。

身为道士,又为医者,却是不能治病救人,心中泛起无边的落寞。

钟文虽是见多了死人,可这普通的人,钟文还是心怀善意的。

而且,李道陵在钟文跟他学医术之时,就曾告诫过他。

医者,心要善。

医者,心要仁。

医者,心要德。

医者,心要怀着天下之病人。

可如今,一个即将要死的病人就在他的眼前,他却是无法。

不管其原因的种种,他钟文终究还是一个医者。

只是可惜了,他钟文虽为医者,却是没学到家,着实丢了医者之名。

“这……”

李高远听着钟文所说的话,看着钟文脸上挂着的那份落寞,他的那颗心,也开始沉了下去。

“李老居士,九首虽无法医治李小居士,不过,九首曾听闻有一人,医术奇高,如李老居士能寻得此人,说不定李小居士所患之病,能得到医治。”

钟文突然想到,唐朝最有名的医者来。

如果,李高远他们能寻到此人,说不定能把李正项的病治好也是说不定的。

“九首道长,此人是为何人?”

李高远听后,心中急切,疾呼道。

“此人行医天下,救治平民百姓,民间百姓常称呼他为神医,他就是孙思邈。”

钟文想着前世所知仅知道的一些名医来,而这位孙思邈,首当其冲,好像,正是唐朝初时期的人物。

话说孙思邈,可谓是中医史上的一代大家了。

而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到现在为止,中医界还一直在使用着,历经千年而不缀,可谓是一部医学史上的临床百科全书了。

可中医的难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成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有所成,而孙思邈,那至少学了几十年,治病几十年,经验之丰富,钟文相信,只要孙思邈过来,一定能找出问题所在的。

不过,就此时的钟文,学了几年医,却是无法成为一名好大夫,更别说什么一代医学大家了。

“孙思邈孙神医,此人我到是听说过,但却从未见过。而且,孙神医的行踪飘忽不定,我又能去哪里找得见他啊。”

李高远听了钟文的话后,心中寄望的那个期望,随之又掉落了下来。

钟文的这个主意,并非上策。

孙思邈之名,他李高远早有耳闻,可真要如钟文所说,能寻得这位神医过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可是,知道孙思邈其名的人,基本也都知道,他的行踪根本很难寻找得到的。

“李老居士,据我所知,孙思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终南山附近行医,你们只需在终南山附近寻找,定能寻到的。”

钟文依着自己对孙思邈仅有的这点记忆,把自己所知道孙思邈的行踪告知了李高远。

至于是与不是,他钟文还真无法辨明真假。

毕竟,一些道藏史书上记载孙思邈的行踪,也只有那么一小小的话而已。

更何况,孙思邈他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东西,自然是能跑能跳的,说不定这个月在终南山,下个月就远在千里之外去了。

“九首道长所言当真?孙神医真在终南山附近?”

李高远听闻钟文的话后,心中惊喜。

如他心中所想,真要是能把孙神医请来,那自己的孙子必然是有救的。

“李老居士,我只知其大概位置,却是不知孙神医具体所在,最终,还需要李老居士派遣一些人去寻找。”

钟文对于孙思邈所在,实在不敢打保票,能说的,基本也都说了。

“李老居士,多谢几日来的照顾,九首告辞。”

钟文不等李高远回话,再一次的行礼说道,随后,转身往着李府大门而去。

有些话还是不便再说下去了,再说,也是枉然。

还不如就此离去,该说的也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

李高远目送着钟文往着他李府的大门而去,眼中坚定。

钟文能给他提供孙思邈的大概位置,已是让他有了救孙儿的想法,定然要派人前往终南山,请孙神医前来郧乡。

钟文来到李府大门处,一名下人,把钟文前两日刚来李府时,交于他的那杆铁枪递了过来。

“道长请走好。”

首节上一节139/10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