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19节

“斐福拜见蔡中郎!”

由于嬴斐七步成诗的冲击,这场诗会已经继续不下去了。见证了这样的奇迹,他们也都没有了赋诗的兴趣。

看着眼前的两个青年,蔡邕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显得有些激动。亲自扶起徐庶二人,朝着嬴斐询问道:“不知两位贤侄出自何处?”

古人对于师承极其看重,非嫡传弟子不授根本。蔡邕虽然看中了两个人的资质,却不敢做出抢人弟子的事情来。

“斐自幼随母习,兄长涉二月,自悟之!”徐庶没有开口,由嬴斐一人一笔带过。嬴斐看出了蔡邕的念头,他也有给徐庶找一个好老师的想法。

两个人可谓是情投意合,想到一起去了。一个要推荐自家兄长,一个要收衣钵传人,可谓是各取所需。

由于嬴斐这么一闹,诗会已经算是散了。再加上蔡邕这个主人的兴趣明显在嬴斐等人的身上,宾客们纷纷扬扬的告辞离去。

最终整个院落里只剩下了六个人,蔡邕父女,曹操,袁绍,徐庶兄弟。

人走了,蔡邕就显得随意多了,略微有些遗憾的看了一眼嬴斐朝着徐庶道:“你可愿拜入我的门下?”

蔡邕最初的目标是嬴斐,因为嬴斐表现的足够惊艳让蔡邕产生了爱才之心。但是方才的试探中蔡邕被拒绝了,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徐庶。

对于蔡邕的想法嬴斐有些了解。微微的摇了摇头,这个时候的蔡邕绝对不会知道,徐庶才是真的天才,也是能够让他欣慰的传人。

“福愿意!”

徐庶根本就没有选择,在最初因为震惊而愣神之外,回过神来,第一时间就开口答应了下来。

拜师蔡邕对于徐庶有着难以计数的好处,这也是徐庶一直以来的渴望。嬴斐看着徐庶眸子里闪烁过一抹得意,有了蔡邕的教导徐庶日后或许可与荀攸比肩。

第二十一章 愿为周亚夫

拜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无论是徐庶还是蔡邕都非常重视。在嬴斐与曹操等人的帮忙下,一切需要都已经准备妥当。

蔡邕端坐上首,徐庶跪地而立,眸子里闪烁着炙热,曹操袁绍二人以做见证,徐庶的拜师礼开始了。

天地君亲师!

三拜九叩大礼一行,徐庶与蔡邕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紧密,有些地方甚至会超越蔡琰。

“拜师开始!”暂时充当司仪的袁绍,眸子里闪过一抹羡慕,随之消散。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徐庶恭恭敬敬的行完三跪九叩,就在此时嬴斐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拜师茶递了过来。

接过拜师茶,徐庶神色变得越发恭敬,这一幕显得无比神圣。将茶轻轻往前推,低下头道:“老师,请喝茶!”

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蔡邕并没有立马请茶。而是眸子里露出一抹凝重,认真的看着徐庶道:“老夫半生无子,琰儿虽聪慧好学却为女儿身。老夫曾憾,一身所学埋葬黄土。”

“今日老夫年过不惑,收你为徒,当为继承吾之衣钵。”蔡邕的语气认真无比,俨然是当徐庶为关门弟子对待。轻轻的端起茶杯,蔡邕看着徐庶开口道:“福字太过平凡,老夫思学贯古今,或成一家之说,先贤有云:庶者,多也。今赐你名庶,字元直!”

“庶拜谢老师!”

“我等恭喜元直兄,拜得名师,恭喜蔡中郎收的佳徒!”看到这一幕,嬴斐是真心的为徐庶开心,而曹操袁绍也是看出了徐庶身上的价值。

蔡邕之徒,这四个字的分量太大了。这绝对可以让徐庶的名字一时之间响彻九州,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就是一个真实的概括。

在书籍不通,停留在竹简上的汉朝,知识的传承主要来自于拜师学习。

“琰儿过来见过你徐师兄,以及几位兄长!”经过拜师徐庶彻底的融入了蔡府,蔡邕也打算将自己的掌上明珠介绍给众人。

“琰,见过孟德兄,本初兄,这位小兄。”蔡琰先是见了嬴斐等人,最后才对着徐庶行了一个女子礼节口称:“徐师兄!”

“我等见过蔡小姐!”曹操与袁绍一本正经的朝着蔡琰回礼,这里是蔡府,这点面子还是要留给主人公的。

看着俏生生的蔡琰,嬴斐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最后变得灿烂了起来:“琰儿,你好,在下嬴斐!”

不同一般的见面礼,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顿。察觉到气氛的诡异,嬴斐才发现他走神了,尴尬的神色一闪而逝,将伸出去的手收了回来。

蔡琰身上的气质给了他一种后世学校女同学的感觉,这让嬴斐在一时间有些恍惚,以至于失了礼节。

拜师结束了,蔡邕自然不会就这样让徐庶离去。这一次蔡邕是真的动心了,打算全身心的培育徐庶。

“琰儿,吩咐厨房准备些吃食,为父与孟德本初几人畅谈一番。”蔡邕活了四十几年,对于人情世故把握的熟练无比。这个时候他自然不会让曹操等人就此离去。而是准备吃食,以全心意。

“诺,”

蔡琰离去之后,几个人都入屋落座了。以蔡邕为首,袁绍次之。几个人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坐在一起自然是谈歌论赋,好不自在。

当然了嬴斐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听的状态,七步成诗虽然惊才艳艳,那不过是嬴斐剽窃所得。充一下门面尚可,一旦深入内在嬴斐还是那个崇尚权术势的法家。

自幼熟读韩非,这不是随便的环境人物可以轻易改变的。这种信仰深入骨髓,与人成为了一体。

“几位都是当时贤才,不知诸位志向如何?”风花雪月终有尽时,到蔡琰返回之时几个人不约而同的改变了话题。

蔡邕十分的精明,一句话就将话题转达到了几个年轻人都热衷的话题。

几个人以袁绍为长,年二十九,曹操年二十八,徐庶年十五,嬴斐最小年十二,此时距离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爆发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袁绍饮尽杯中的酒水,眸子里闪烁着骇人的精芒看了看几个人,抬头望着天空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带甲数十万,北击大漠,内震宵小。绍愿为周亚夫!”

愿为周亚夫!

此话一出,在座的几个人都深深的看了一眼意气奋发的袁绍,心里闪过一抹赞叹。袁本初的志向确实不凡,当初汉景帝时周亚夫统领细柳营,大破吴楚联军,平定七国之乱。

战功彪炳,当世再无二人!

其后周亚夫再进一步,成为大汉王朝的丞相。可以说周亚夫做到了一个臣子所梦想的极处,出为将帅领兵数十万,入为丞相统领百官协助天子治理天下。

由此可见袁绍此人心中的抱负,再加上袁氏树恩四世,位列三公,如此强大的政治力量,袁绍的能量远远比周亚夫要强大。

嬴斐甚至认为,若袁术袁绍二人齐心合力,这个天下九州,中原汉土一定会姓袁,天下三分将会是梦一场。

蔡邕也是为袁绍的志向为之震惊,不过这个话题是由他提起,自然要由他接下去。蔡邕深深的看了一眼袁绍开口评价道:“本初志向远大,他日必是另一个绛侯。”

绛侯是周亚夫的爵位,蔡邕此言自然是认可了袁绍的话,认为袁绍有那个能力和潜质,成为下一个周亚夫。

这个时候惊讶最大的不是蔡邕,也不是嬴斐兄弟二人,而是袁绍的玩伴曹操。两个人厮混至今,他都没有发现袁绍居然有如此远大的志向。

当然了除了嬴斐,在座的众人此刻并不知道,袁绍的志向并不是空话,他最终还是实现了。坐拥北方四大洲,拥甲百万,虎视天下无人敢捋其须。

首节上一节19/19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