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684节

臣以为,还是按照此前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为好!”

没等李定国回答朱慈烺的问题,张清源便抢先出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清源对大明官军的作战能力还是十分自信,官军近年来在各个方向上,无论与谁对敌,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因此,不管是一线将校官兵还是朝堂大佬,心里都是满满的自信,这也是兵部只派遣一万人就敢登陆日本进行作战的原因。

既然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取胜,多耗费些时日算不得什么,没必要去犯险,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可就在以后的仕途上留下污点了。

“殿下、张郎中。

正是依据诸多情报判断,我军才不得不行险!

以幕府之实力,若是与我军交战,其所能动用军卒数量应为二十至三十万之数,以此来计,我军当面之敌不过是其中两成左右,要按此前方略攻略日本全境,我军最终虽能取胜,但也会面临辎重补给匮乏之困,更会为敌重兵四面攻击,如此便会导致伤亡人数大增,从结果来看,实有得不偿失之嫌!”

面对太子的问题以及张清源的质疑,李定国神色从容的侃侃而谈,朱慈烺闻言不由得连连颔首,张清源则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以日本国内局势分析,幕府是其实权操控者,只要攻其不备,一举将其聚歼,那日本全境将再无有召集军队与我抗衡之人,其各部大名兵力虽仍在,但顾盼取舍之间并无聚合之力,到时我军大可从容应对,必要时可予以逐一灭之!”

这一年来,郑七安排手下随从,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搜集着日本各方面的资料,李定国刚才提到的幕府可以调动的总兵力便是其中一条,而这几十万军队是由接到幕府征集令后,各地大明拼凑起来的,作为幕府常备军的旗本武士人数并不多。

“适才殿下所问,突袭京都须多少人马,臣以为两千足矣!

剩余八千人马应对当面之敌当是毫无问题!

臣以为,幕府上下绝不会想到我大明官军会参与此战,更不会想到会攻其本部,是以,此次突袭当有绝大胜算!”

李定国的言论看似狂妄,实际上并没有轻敌之意。

当年万历年间朝鲜所谓的“壬辰倭乱”,丰臣秀吉先后派遣十四万大军登陆朝鲜,奉命“抗倭援朝”的明军,第一次参战时总共只投入不到四万人马,就把十四万日军大的屁滚尿流。

第二次抗倭援朝时,日军同样是是十四万人马,明军人数增加到七万,结果打的十四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从那之后,日本开始了闭关锁国之策,国力更加衰败,军械装备以及战略战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大明则在朱由检的带动下,从军械到战术,都具备了远超当代任何国家军队的实力,此消彼长之下,与幕府军作战当然有着十足的把握。

“既是定国将军如此说道,那孤便同意此策,但定国将军作为远征主将,不宜以身犯险,奇袭军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定国将军还是率领主力,应对眼前之敌吧!”

本着不干预主将军事指挥和部署的原则,朱慈烺考虑半天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定国新的作战计划,张清源本想再次出言反驳,但在看到朱慈烺对李定国极为信任的态度后,最后还是识趣地未再出声。

兵部职方司平时就是负责对各地军情的搜集掌控,张清源当然清楚大明官军的战斗力是多么强悍,刚才的反对是因为掺杂了文武之争的因素在里面,其实对于李定国的奇谋,他心里还是非常认可的,现在既是太子一言而决,那他就没必要再唱黑脸了。

整体策略订好之后,朱慈烺便不再过问此事,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清源、李定国以及远征军其他几位主要将领开始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包括安排带队突袭的将领乘坐郑家船只前往大阪附近查探登陆地点、郑家会日语的随从乔装上岸,尽量多的搜集幕府所在地的相关情报信息等等。

至于还在幕府军重压下苦苦挣扎的联军到底能支撑多久,早就被诸人选择性忽视了。

抵达长崎附近海面的第十二天,所有准备都已就绪,朱慈烺一声令下,北海舰队的战舰露出真容后驶入长崎港,大明对日本的攻伐正式开始。

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

平户藩所在地东南面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渐劲的西北风带来些许寒意,十月中旬的九州岛草木大多荒疏,而正在列阵对垒的两军数万人马,更是给原本萧索的深秋带来浓烈地肃杀之意。

临兵斗者皆阵列于前。

深受汉唐化影响的日本,处处沿袭着华夏明各项传统,派兵布阵也是十分严谨讲究。

四万名幕府军武士足轻在各自所属旗帜的引领下,按照所用兵刃及接战后的位置,东向排成若干整齐的方阵,每个阵前都有身着样式华丽无比、以铁、皮革、竹木制成的胴丸甲的武士首领,整个军阵鸦雀无声,给人带来强烈地压迫感。

与幕府军对峙的正是大明七千名远征军。

在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完成登陆后,经过一夜的修整,官军由登陆点列阵向五十余里外,毫无察觉地幕府大军逼迫而来,并于当天下午天黑前进抵到幕府军外围十里之地。

作为主将的李定国,在请示过朱慈烺之后,并没有采取派遣马队突袭幕府军的战术,而是在大军安营扎寨的同时,派遣一队勇悍的夜不收,纵马直驱幕府军大营,在幕府军士卒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耀武后,将战书绑在箭上,射进其营中,邀约对方两日后列阵决战。

以日本国内对汉化的熟知,明军方面并不担心对方看不懂战书。

事实的确如此。

幕府军主帅颂平一郎接获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并不是琢磨明日如何对敌,而是震惊于大明官军的神兵天将。

当他与同样惊疑不定的主要将领们紧急商讨过后,得出了最正确的结论:一定是叛军引狼入室。至于明国派遣军队介入日本内战最终要达成什么目的,现在虽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对幕府非常不利的。

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颂平一郎为首的幕府军一干首要人物顿觉压力山大。

尽管由于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之策,导致日本与外界的联络几乎彻底断绝,但因为郑氏与荷兰人的存在,日本高层人氏对岛外世界并不陌生,大明帝国这个强邻重新焕发生机,并且展现出比之前更强势的姿态,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更重要的是,这次倒幕联盟所使用的优质军械,就是明国提供的,这一点已经从俘虏口中数次得以验证。

大明火铳、长枪、长弓的犀利,已经给幕府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幸亏叛军装备的大明先进军械数量并不多,要不然的话,颂平一郎很难想象,两军之间的征战现在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现在以平户藩武士为主力的叛军已被幕府军压制在一块扁平狭小的区域内,根据目前战事进展来看,再有十天左右,幕府军就会将叛军全部歼灭。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队却突然现身九州岛并下了战书,迫使幕府军不得不回转身形,以全副精力来应对这个一切处于未知的、神秘而又强大之敌,这种状况既令人愤怒又让人感到不安。

不安的主因是对明军一无所知。

既不知道此次有多少明军登陆,又不清楚明军使用的兵器,更不了解明军的战术,一旦双方交战,胜败实在难料。

但明军既然堂而皇之地下了战书,幕府军岂有畏惧避战之理,颂平一郎等人相信,只要明军人数不多,哪怕其火器犀利,幕府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大举压上,也有可能会取得一场大胜。

在议定明日战术布置后,颂平一郎立刻提笔疾书,将明军登陆日本的消息,以及自己对此事的研判写进书信中,随后派遣一队精锐武士持着信笺向北而去。

这队武士将会骑马由北向东绕路赶到门司港,之后乘船渡过关门海峡赶赴京都,把目前的状况报于德川家康,以使其早有预判和应对。

颂平一郎考虑的不可谓不细致,但遗憾的是,颂平一郎并不知道,另一路明军早就乘船沿着日本海北上,他们将穿过关门海峡向东,再折向北方,在大阪附近探查好的地界登陆,之后便会对京都幕府治所发起突袭,德川家康能不能活着见到这队信使,还是个未知数。

随着派出的探子陆陆续续回禀,在夜幕降临之前,对面明军的大体情况依次传回了幕府军大营。

探子们登高远望后探知,从明军扎营的阵势来看,人数当在一万上下,未见大股骑兵身影,所用军械看不清楚。

明军外围巡哨的小股骑兵并未对幕府军探子加以驱逐,而是以一副好奇的神态观瞧他们,并且时不时小声议论后爆发出一阵阵的大笑,笑声意味不明。

听闻明军人数并不多后,颂平一郎等人都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虽然日本战国时代早已结束,但数百年来养成的惯性认知,使得所有人都认定,打仗还是人多的一方最后能够取胜。

就拿眼前的叛军来举例,纵使他们使用的军械更加犀利,但因为人数上的巨大劣势,还是被人数占优的幕府军击败。

不过一万之数的明军已经褪去了神秘的面纱,明日之战,胜利的天平正在向幕府军倾斜。

首节上一节684/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