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625节

赐封李重进为世袭克虏伯。

作为从辽西将门最底层一步步杀出来的悍将,不论是在调入关内剿贼时,还是在辽西将门整体被闲置后,李重进表现出来的服从性与忠诚度还是很值得大力宣扬的,这次的封赏也是代表了朝廷对辽西将门的一种承认,能让依旧在东北地区爬冰卧雪的辽西军将获得巨大的安全感。

赐封孙应元为世袭征虏伯。

从穿越到今天,乃至到遥远的将来,勇卫营都将成为皇家最值得信赖的利器,其武器配置、人员挑选、物资供应,都是最优。

在关外灭国之战中,孙应元率领的勇卫营,以超强的火力,勇敢顽强的意志,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赐封周遇吉为世袭平贼伯。

作为勇卫营出身的秦军总兵,周遇吉的获封,是秦军这个新生军事集团的无上荣誉,此举更能加强现已拱卫京师的秦军将士们的忠心。

赐封黄得功为世袭忠勇伯。

虽然黄得功所部并没有参加剿灭高迎祥后的各场大战,但在京师及周边精锐抽调一空的情况下,黄得功所部却得到了北上拱卫京师安全的最大信任,忠勇伯这个爵号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是对山东兵团的最高评价。

赐封刘国能为世袭镇海伯、张耀为世袭定海伯。

这两名流贼出身的将领,在归降之后的一系列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在明知被当做弃子和诱饵的情况下,依然毫无怨言明面上,私底下就不好说了的率部远赴敌后,并且接连取得了一场场奇迹般的胜利,这已经充分证明他们是值得信赖的。

刘、张二人的封赏,也是为海军未来地位的提升打下一个楔子,也算是对郑芝龙集团的一种变相制衡。

朱由检这一连串的大手笔赐封,照顾到了大明官军各个方面的利益,让不同出身的官军中都有了标志性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平衡各方利益的必然手段。

除了上述升赏之外,朱由检还特意下旨,全军将官士卒按官职不等,分领二十两到五百两不等的赏赐。

这已经是朱由检在关外大战之后的第二次大赏全军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能让更多的底层士卒得到他们想要的实惠,毕竟绝大多数士卒的心里对权势的欲望并不强烈,他们更喜欢眼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在有关军队方面的措施实行之后,接下来就是民生方面了。

朱由检下旨,在具备条件的府州县城建立妇幼医院,起所涵盖的对象是十四岁一下的所有少年儿童,以及所有女性,就诊郎中及医护全部为女内容包括诊治、接生等等。

几年来,卫生署在宫里和内阁各种措施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相继培训和培养出了数百名男女郎中,以及数千名女性护理人员,所有这些医护人员的薪资都被纳入到了朝廷支出,成为了与官员一样吃皇粮的人员。

女性医护人员的组成中,既有宫里放出来的超龄宫人,又有各地早就存在的女医,更有犯事官员的家眷,也有传统女医们身边的婢女和侍从,这个人群的数量虽然与后世数以百万计的女性医护人员无法相提并论,但至少是打破许许多多传统思想的桎梏,让女性从一个特殊的行业里走向了社会。

在朱由检的根深蒂固地意识中,老弱妇孺是最应该得到社会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因为与身强力壮的成年男性相比,她们太过脆弱,尤其是现在这样的制度和环境下,如果没有政策的强力倾斜和支持,许许多多的弱者就算被瞬间淹没,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瞩目。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妇孺,她们承受压力的能力约等于无,特别是在生理方面,那些平民或贫困人家的女童,根本没有从长辈那里获取任何的生理卫生知识,往往因为某些部位的轻微感染便会夺取一些人的生命,这是极其残忍的,也是朱由检绝对无法接受的。

妇幼医院采取的是针对平民及穷苦之家妇孺治疗暂时全免费的措施,等到大明更加强盛,经济发展惠及天下人的时候,会适当收费,以减轻财政压力。

大户人家的妇孺,由于生活水准更高、知识更加普及的缘故,所以在身体的健康度上,要远远好于底层民众,对于这个群体,如果看病不收费的话,或许会让她们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

看不起人是怎么着?

老娘差你那几个诊疗费?

告诉你,府里根本不差钱!

那些贫贱之人是因为付不起钱,你这是拿我们跟她们一样看待不成?

当然了,绝大多数大户人家的家眷还是有着优良教养的,看病收取费用对她们而言是天经地义之事,不会有几个人因为付不付费的问题与医者发生争执的。

那样真的是太丢人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

各地妇幼医院的建立将会略早于普通医院,等到大明与周边藩属国、以及欧洲的贸易额稳步上升、财政状况持续良好的时候,各地将会陆续建立普通医院,惠及更多民众。

朱由检预计,各地公立医院的建立,最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耗费的资金也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要加大对藩属国各种粮食物资的采买额,用将来会一不值的银币和铜钱,尽可能多与各国进行贸易,以此来给大明输血。

随着大明籍周边各地市场上银两的流通数量越来越少,大明银币已经被华夏明圈所普遍接受,而银票也在悄然之间得到了大明商人们的更多认同,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如果不赶紧把手里的银币花出去,恐怕不出十年,银票就会替代银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货币。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打下基础,至于具体进展情况,那要看大明在科技方面的建树了。

在厘定了医疗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后,朱由检又把目光投注到了农业赋税的问题上。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根据大明越来越健康的财政收入状况,有必要对十三的农业赋税动手了。

五十亩田产以下的家庭,赋税将由十三减为十一,余者不变,此条政策自崇祯十七年夏收开始执行。

这样的减税力度是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已经远超历朝历代所谓的轻徭薄赋。

无偿为朝廷服徭役早就取消好几年,而现在这种罕见的降税措施,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底层的百姓。

十一的赋税对于所有农户来说都是天大的利好,亩产一石农作物,只需拿出十分之一上缴官府,这种情况下,说是让天下再无饥绥之口,一点都不夸张了。

朱由检希望将来大明会全面取消农业赋税,他相信这一条一定能够做到,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但他不能去做。

他要把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留给未来的皇帝。

在他退位之后,新皇帝登基后宣布这一伟大举措,会在瞬间赢得无上的赞誉,获取巨大的威信,地位会无比的牢固。

这算是他留给新皇帝最好的政治遗产。

现在他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军中,抑或是在民间,他都享有巨大的声誉。多年来诸多事实证明,他所推行的各项策略,都让大明受益无穷,也让包括朝官们在内的绝大部分人享受到了更好的福利。

不知不觉间,现在的他已经做到了一言九鼎,而这一切并不是靠单纯的杀戮和暴政取得的。

因为他懂得,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你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足够的利益,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生活一天天变好,并且将来会更好,那你的威望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根本不需要用一些旁门左道去刻意的营造。

太子今年已经年满十六岁,按照朱由检制订的计划,朱慈烺在崇祯十七年上半年就会结束在理工学院国子监的学习任务,下半年就要开始踏上四年的游学旅程。

万卷书已经读完,学识和修养都已具备,接下来该行万里路,增加人生阅历和经验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任何事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在整个过程中悟出真理。

对于朱慈烺未来的执政之路,朱由检还是很看好的。

多年来在朱由检的潜移默化下,加上出宫就学四年中接触到的真实世界,所见所闻的一切种种,让朱慈烺从一个长在深宫、单纯善良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初窥人间百态的稳重青年人,期间的变化是朱由检所喜闻乐见的。

首节上一节625/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