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6节

刘朝心思电转,要紧的物件,还有玉米红薯,至于试验田他没听懂。但也大致明白,这是圣上要重用自己啊!如果自己做好了,那将来可就不是这小小的奉御了!

皇爷都说了,别人会称呼自己为公公!宫里能叫公公的,那都是曹公公,王公公这类大铛啊!心里想这些就是瞬间,刘朝马上跪倒在地说道:“皇爷放心,奴婢就是舍了这条命,也不会误了皇爷分派的事情!如果做的不好,不用皇爷处置,奴婢自己就找个地方自己了断!”

“起来吧,朕就看你的行动了。”崇祯并没看他,而是举目望去,田地的尽头是葱郁的山脉,巍峨起伏,连绵不断。

“远处是哪座山?”他问道。

”禀皇爷,那座山叫妙峰山,山下有个村落,叫门头沟。沟里面出产石炭,以前当地村民每到冬季就挖碳往京城里售卖,村子因此较为富庶。但前几年听说沟里的石炭被某个勋戚圈了起来自家挖出售卖,别人不得挖碳,惹得当地村民怨声不断,好像还出过人命。”

崇祯的脸色阴沉起来,转头对骆养性吩咐道:“回去查清楚是谁干的!与民争利,还闹出人命,谁给他的胆子!”

骆养性急忙答应,招过一个锦衣卫侍卫,低声吩咐了几句,侍卫转身疾步离去。不一会,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近及远而去。

崇祯对骆养性的办事效率和态度极为满意,赞许的看了他一眼道:“难得出来,今晚在这里住一夜,明早回宫!”

王承恩大急,连忙出声相劝:“皇爷,还不到午时,用过午膳回宫也不晚,在这里过夜不仅不安全,阁老大臣们知道了也会找麻烦的!”

“安全不用担心,大臣们也不用去管!朕在武英殿避居不见廷臣,阁老们是知道的,何况温体仁不是个没有眼色的人!他不说话,其他人谁会自讨没趣?朕在这里还要细细考虑一下,然后拿出个方略让刘朝执行!你不用再劝,朕意已决!”崇祯笑着答道,他的前身崇祯皇帝除了祭祀以外,从未出过宫,现在出人意料的要在宫外过夜,让王承恩很不适应。

“朕不能总在宫里,对宫外的事情,对百姓的疾苦一无所知!朕要做个接地气的皇帝,而不是只会与文臣斗心眼的傀儡!”王承恩,骆养性,刘朝三人不敢接皇帝的话,只能低头称是,因为这些话已经牵扯到朝廷,他们三个的身份都不能掺言。

回到村里庄头家里,已到中午,王承恩,刘朝急忙去准备午膳,朱振卿和骆养性喝茶等候。

不一会王承恩,刘朝端着饭食来到屋内,刘朝满脸堆笑对朱振卿道:“皇爷,乡下饮食鄙陋,您多担待着!”

崇祯道:“饮食乃小道,如今天下不太平,与那些饥饿而死的百姓比起来,朕觉得吃饱就行。平日在宫中朕撤膳裁乐,过于奢侈的享乐非朕所需。”

骆养性等三人齐齐躬身恭声道:“圣上真乃千古名君,臣(奴婢)等敬服!”

崇祯摆手道:“恭维的话不必再说,朕勤勉节俭,望能中兴大明,方才对得起列祖列宗!”

饭菜端上桌子,八菜八碗,虽说不上珍馐美味,但也算丰盛。崇祯吩咐道:“留下四个菜,朕和骆养性足够,其余的给侍卫们享用吧。”

王承恩迟疑道:“皇爷,饭菜本就不多,再给别人就显得太寒酸了。”

崇祯催促道:“照朕吩咐非做,你常年在朕身边,难道不知道朕并不喜浪费吗?”

王承恩无奈,与刘朝等将其余饭菜撤走,桌上只留了四个菜式。崇祯招呼骆养性就坐,端起米饭就着菜吃了起来,王承恩,刘朝在一旁站立服侍。

古人讲究食不言,席间无话,不一会崇祯一碗米饭下肚,桌上的菜也动的不多,骆养性在皇帝面前拘束无比,也只吃了一碗米饭,至于桌上的菜根本不敢去夹。崇祯也不管他,自顾自的放下空碗站起道:“朕吃饱了,出去走走消食。王承恩,你们坐下吃吧,不必跟着,朕就在院内。”

骆养性没想到皇帝用膳如此快速,急忙放下饭碗道:“臣也吃饱了,随陛下走走。”王承恩,刘朝待要跟着,崇祯瞪了他俩一眼,二人只能留在屋内吃饭。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院中,侍卫正在轮流用饭。看到皇帝出来,吃饭的赶紧放下饭碗操起兵器准备护卫,崇祯温声道:“你们吃,朕在院内走走,不必紧张!”侍卫们方才放松下来,没吃完的继续端起饭碗大口快速的猛吃。

崇祯走了几步,忽的想起一事,转身向身后的锦衣卫指挥使问道:“骆养性,锦衣卫缇骑有无使用火铳?”

骆养性急忙回禀道:“回圣上的话,锦衣缇骑都是武功高强之辈,以刀枪弓弩作为兵器,没有用火铳的。盖因火铳长大,发射繁琐且威力也小,兵士都不愿使用。”

崇祯眉头皱了起来。熟知历史进程的他当然清楚,火器替代冷兵器是大势所趋。但明朝的火器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火铳没有标准化流程,口径大小不一;铳子也存在同样问题,火药也不是纯净的黑火药,导致了火铳射程太近。并且因为粗制滥造,火铳非常容易炸膛。

制作火器的工匠毫无地位可言,在衣食无着,忍饥挨饿的情况下,谁还用心去生产?其实大明不缺优秀的工匠,关键是要制订严格的制度,奖惩分明,充分调动起工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在良好的制度监督下,火器肯定会在实战中大放异彩,再也不是兵士弃若敝履的鸡肋般的存在。

茅元仪!这个名字突然如闪电般出现在崇祯的脑海中。这可是明末的火器专家啊,能文能武,时人称之为“下马为学者上马既将军”。这样的人才可不能埋没,只是不知现在身在何处。对了,还有一个火器大家毕懋康,如果说茅元仪是火器专家,那毕懋康就是火器宗师了。

隐约记得历史上他研制成功了燧发火铳,那可是划时代的发明。现在的火铳受制于天气的因素,一旦雨雪大风天气基本就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士兵的战斗力。只是老先生生年岁不小了,崇祯五年以南京兵部侍郎衔致仕回了老家,不知身体能否担得起自己交付的重担呢?

想到这里,他吩咐道:“骆养性,你立刻安排人手去查访两个人!”崇祯说出名字后继续道:“着人携朕的手谕,找到后立刻护送前来京城,毕懋康年事已高,着当地官府安排人手服侍!”骆养性躬身接命,毕懋康他有耳闻,毕竟是高官致仕。这个茅元仪他却从未听说,但看的出陛下非常重视,自己可要安排精干人手前去,不能让陛下挑出一点毛病来,

他招手叫过一个锦衣卫来,低声吩咐几句,侍卫领命后迅速转身出了院门,上马直奔京城方向而去。

说话间,王承恩,刘朝吃完饭出了屋子来到朱振卿身边伺候着,王承恩道:“皇爷,是否休憩?”

崇祯道:“朕又不是七老八十,你俩跟我来,我有事吩咐,刘朝你去拿笔墨,骆养性,你去找个地方,把朕所言锦衣卫事物好生想想,拿出一个方案给朕。”说罢,当先回了屋内。

第八章 皇庄4

王承恩跟着进屋,刘朝急忙去取笔墨纸砚。他进宫后在内书堂读过书,谈不上多大学问,但文墨还算通顺,骆养性则在庄头的殷勤引领下去了北厢。

崇祯进屋后在太师椅上坐定。王承恩连忙拿过茶壶给皇帝倒上茶水,双手捧起递到他面前,崇祯接过喝了一口。茶叶自是宫中带来,水是村里的井水,这个没有工业污染的年代,井水甘冽甜美,泡出来茶水入口爽滑,回甘芳香。

刘朝拿着文房四宝小跑着进来,崇祯放下茶杯指了指侧面的椅子道:“坐!”

刘朝哪敢在皇帝面前坐下啊,头手皆摆道:“皇爷面前哪有奴婢的座位,您要折煞奴婢啊!”

崇祯不耐烦道:“让你坐你就坐!待会朕说的你要写在纸上,你站着怎么写?”

刘朝这才找了个座位坐下,屁股只挨着半边,把笔墨纸张放在身侧的小几上,歪扭着身子禀道:“皇爷,奴婢静听圣喻!”

“庄里有几个粮仓?这次夏粮给宫里的输粮有没有成行?”崇祯问道。

“回皇爷的话,庄里建有三个粮仓,每个大约容纳粮食一万石左右,因为夏粮收完不久,一部分尚未晒干,所以收上来的粮食都在粮仓里。加上尚未晾干的,总数约两万余石,都是小麦和大麦,没有杂粮。”刘朝答道。

“朕记得你说过一共三万余亩田地,亩产多少?怎么纳粮如此之多?”崇祯疑惑的问道。

”禀皇爷,亩产平均一石左右,宫里收的田租是十七,因是皇庄,所以不交税赋。”刘朝答道。

崇祯眉头皱起,说道:“田租怎的如此之多?按人口算的话,农户剩下的口粮岂不是仅仅裹腹吗?”

“回皇爷的话,这规矩自隆庆爷起一直如此。因离京城不远,农闲时节庄里的青壮男丁会去城里打短工,多少挣点银钱补贴家用。老弱妇孺则养鸡鸭,也有几户养猪,以前河里水多还能捕点鱼虾,所以庄户们倒也勉强能度日,也并无怨言。”

剥削,赤裸裸的剥削啊!土里刨食辛苦一年,收成的七成要被收走,余粮加杂粮勉强能不会饿死,就这样大家竟然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崇祯心里暗叹。

“从今天起,田租改为十四,以后是为永例!”,崇祯吩咐道。

“啊?这这这,皇爷是不是太宽容了了啊?田租可是宫里的一大进项啊,少了进项,宫里的贵人们可会埋怨闹腾啊!”王承恩、刘朝皆大吃一惊。在他们心里只有皇家的利益,皇家水涨了,他们的船才会高,至于这些又穷又贱的庄户,能有口吃的就是皇家的恩典了。

崇祯并不打算向他俩解释什么民权,平等之类后世的价值观。只是果断的一挥手道:“朕意已决,休得啰嗦,宫里谁敢闹腾,朕让其去凤阳守皇陵去!”,二人脖子一缩,不敢再吭气。

“朕有个打算,预备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军队后勤基地,以后大明官兵的衣帽,军粮等军需都要自这里出产!”崇祯继续说道。

“你开始记录!“

刘朝迅速拿笔蘸好墨,眼睛看向皇帝。

“你安排人,选好大片连接的空地,建造工坊。一是制作军粮,二是制作衣帽,其他的朕还没想好。要建足够宽敞的工坊,能容纳千人劳作。工坊的样式以及如何施工,朕会知会工部安排相关人等前来。你的任务是召集庄里的青壮施工,这不是劳役,要管两顿饭食,并且要吃饱!”至于工钱,崇祯没打算给,因为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国库拨银,那些文臣肯定能和皇帝吵翻天。

首节上一节6/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