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532节

在朱由检的印象里,从大明到欧洲的航线无非就是一路向南,从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后驶入印度洋,横跨浩瀚无边的印度洋后进入红海,然后行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到达目的地。

虽然整个航行距离遥远,但好像也不用花费一年的时间吧。

但是刚才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让他顿时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重大错漏。

那条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的重要航道------苏伊士运河,还要在两百年后才能贯通,现在联通欧亚的所有船队,都要绕道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折而往北才能抵达欧洲。

这一绕,就要多航行四千海里以上,相当于多走了八千到一万公里。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东西方的往来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险。

要不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前将苏伊士运河打通呢?

这个念头在朱由检的脑海中跳出来之后,随即迅速开始蔓延生长,并且再也无法剥离出去。

这条运河的战略意义太重大了。

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每年约有十八万艘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

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七成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近两成。

在世界上适于海运的人工运河中,其使用国家之众,过往船只之多,货运量之大,苏伊士运河名列前茅。

对于拥有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埃及来说,这条运河更是本国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

单单是每天过往船舶的通行费,每天都会给埃及政府带来两百万美元的收入。

算下来一年就是七亿美金,而且这笔巨额资金就像往兜里划拉那样简单省力。

如果再加上引水费和航标使用费,每年下来的收入总计达贰拾亿美金。

但是如果想提前实施这一浩大的战略工程,并且想从中获取巨大利益,那就首先要将埃及变成大明的殖民地才可以。

目前的大明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社会主流中也不具备这样的思维。

只有等到大明上下从用武力获取利益中尝到了甜头后,到时候无论做什么,或许都会水到渠成。

还是要尽快让大明富强起来,才能需要什么就能去获取什么。

这个时期奥斯曼帝国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大明的官军恐怕不是他的对手。

奥斯曼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

其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

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依照奥斯曼帝国现有的领土,可以随时动员超过两百万人的军队。

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实战军队,是第一个使用案,也就没打搅您。

坤兴可真是长大了,比上半年要懂事了许多,要搁以前,早就不管不顾跑上来腻着您了!”

朱由检闻言后把奏报合上,眉头也迅速舒展开来,看着王承恩笑着开口道:“坤兴适才来过?

哈哈!

这回居然没过来打搅与朕,嗯,的确是懂事了!

朕早就说过吗,树大自直,待回到后宫,朕就把这事给皇后说道说道,看她还怎么说!

这女娃娃啊,比男童要懂事的早,朕这心里有数着呢!

肉串自然要烤,不过要等着衙门放假以后了!”

朱由检知道王承恩是怕自己生气伤了身子,这才找了个话头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昨日午间,朱由检偶尔看到宫里用的银炭,一下子便想到了后世的烤串,于是在坤兴腻着他的时候将整个想法说了出来。

朱由检的这一新奇说法顿时引起了坤兴极大的兴趣,当时便吵着非要即刻就吃,听到朱由检解释了一通还要准备许多材料后这才作罢,许是怕自家爹爹忘了这茬的缘故,今日竟然直接找上门来了。

两人随意闲谈了一刻钟后,阁臣们在温体仁的带领下来到了乾清宫。

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

“不知圣上招臣等入宫所为何事?可是与朝廷新政有关?抑或是孙、卢两位又遇到何等阻碍?

时值年关将至,各地官吏心思大都不在政务上了,此也是人之常情。

况新政推行不必急于一时,待年节过后,内阁自会行各布政使司,要求各地务必于三个月之内彻底贯彻完毕,逾期未完结者,主官佐贰一并撤换,故而,还请圣上不必心焦。”

在冲着朱由检行过揖礼之后,在发现皇帝的脸色与往常无异,心下感到奇怪的温体仁暗暗地大口呼吸几下,努力让气息恢复正常后拱手施礼,试探着把猜测到的皇帝有可能关心的问题做了简单陈述。

由于最近大明各地局势都非常平稳,除了两位阁臣南下督阵办差之外,各地官府上呈的奏报中,并无特别紧要之事发生,所以皇帝已经有数日不曾召见一众阁臣了,阁臣们也难得的轻松起来。

但今天在快到午时的时候,宫里的一名小太监忽然气喘吁吁地跑到内阁,说是皇帝紧急召见众位阁老,在看到这名小太监一脸焦急的神情后,阁臣们一边暗自猜测,一边匆匆赶来,年近七旬的温体仁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体力不支。

“今日召集诸卿前来,是因江南之地再次有大事生发!大伴,给阁老们看座!顺便将卢卿之奏报发于诸卿传看!”

朱由检此时的心情已经恢复平静,并且心中也有了计较,在敏锐地观察到温体仁的身子似乎有些站立不稳后,随即吩咐了下去。

数日之前他带着王承恩前往内阁视察时也是一路步行,从乾清宫到会极门足足走了半个钟头,算距离的话,这一段应该有三四里地的路程。

这段距离对其他正值壮年的阁臣倒是无所谓,但对于快七十岁的温体仁来说,这一路急赶确实有些吃不消,于是颇为细心地朱由检立刻吩咐给众人看座。

不一会功夫,几名太监搬来锦凳,众臣纷纷施礼逊谢后坐了下来,王承恩走下御阶,将卢象升发来的加急奏报交到了温体仁手上。

卢象升的奏报很短,只是将自己遇袭之事简略说明,并在奏报的末尾附上了几名主谋者的名单,至于还有无其他涉案之人,因为锦衣卫正在查证之中,所以并没有具体情况的说明。

很快,这份奏报便被众臣传看完毕,随后便回到了朱由检身前的御案之上。

首节上一节532/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