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494节

但科道上书言事也须综合实情考量,所述不可虚妄,此六人名单记下,遣人交于督察院堂官,嘱其予以诫勉谈话!

其余人等皆因私利受侵方才出言不逊,彼辈言行于国无益,传旨,此二十余人全部降为从七品之职,全家遣送至辽宁各县,担任教谕教化万民!

若有人以辞官归家为要挟,那便夺其功名,贬为庶民,依旧全家迁关外!”

朱由检面色平静地下令道。

这帮人自从北迁之后,仍是不改旧有找茬的习气,不管朝廷何种政策出台,总要在一旁指手画脚一番,横挑鼻子竖挑眼,非得罗列出一大堆狗屁不通的名堂来表示反对。

这些人品级都比较高,都有上本奏事的权利,朱由检最初在好奇之下也翻看过他们的题奏,想看看有没有才能出众者,免得因为自己先天带来的印象而遗漏贤者,但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这些题奏通篇都是引经据典的废话,根本没有提出任何对朝政有益的建言和策略,纯粹就是为了显示存在感,以便引起自己的注意才上的本子。

从此以后朱由检对这群人的印象更加恶劣,但因为他们在现今的衙门中已经被大小官吏们无视,手中根本没有实权来影响朝廷的政令,所以才容忍他们到了今天。

比起现在朝堂上的重臣们来,这帮人在江南盘踞日久,名下或者族中都有数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免租赋田地,一旦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推广开来,利益受损最为严重的就是他们,所以在听到风声之后,这群人便撕下平日满口仁义道德的假面具,公开跳出来大声指责朱由检,竭力想阻止这条政令的出台。

朱由检心里早就对他们厌烦不已,这回正好拿来做靶子杀鸡儆猴。

有明至今两百余年间,因为得罪皇帝被杀头或者罢职回家的官员不在少数,但罢职归罢职,你的品级还在。只要你还活着,等过去风头之后,留在朝堂上的那些同年故旧时不时给你说上几句好话,指不定哪天就能原职起复,再进一步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贬官这种处置是大明历代不多见的,这是直接降级,不管你之前你花了多少年才升到今天的职级,从今天开始全部作废,直接回到了仕途的起点,要想再起来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这种惩处是除了杀头和剥夺功名以外最为严厉的处罚了,对于这些在官场打拼了多年的老官僚们来讲,这比自己被流放还要糟糕。

因为圣旨里是说全家遣往关外,这其实就是发配了。

估计这些人在接到圣旨后,死了的心都有了。

这回真是错估了形势,赔了夫人又折兵,连带着家人一起跟着受苦。

一旦去了关外那种苦寒之地,老家就算有万顷良田,年入百万金银,全都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

在关外那种蛮荒之地,你就是有多少银子也没地方花用,顶多就是比别人穿的暖和些,吃的好一些,其他的跟别人没什么两样。

至于那些因为在公共场合口出妄言而被厂卫抓起来的几十名举子,朱由检打算再关几天后就把他们放回去,之后由国子监将他们禁足一个月,每人写一份悔过书交上来。

朱由检本想把这些人一并打发到辽宁去,但考虑到不能因言罪人的缘由,最终他还是放弃了最初的打算。

总得让人家有说话的权利吧?

“皇爷虽说比原先刚肃了些许,可心肠还是太软了。这群杀才就该交由厂卫来处置才对,再抄上数十家,內帑不就更宽裕了些?”

王承恩心里嘀咕着躬身接旨,随他后转身刚要去吩咐人去传旨,朱由检略一思忖后又开口吩咐道:“大伴,顺便遣人去内阁传旨,召阁臣及六部堂官昭仁殿议事!”

要想让改革顺利地贯彻施行下去,必须要有一群忠实拥趸才行,指望自己单枪匹马与全天下为敌,那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虽说现在皇宫内外都已整治的安全无比,自己不必再担心落水而死之类的“意外”事件的发生,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大明现有的体制,而不是为了安心的享受荣华富贵。

团结一大批,孤立和打击一小批不识时务者,把值得信任、能力强的官员安插到全大明各个重要岗位上去,使自己的意志能够得到顺畅的执行,这就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那么应该如何团结大多数官员呢?

利益捆绑是唯一的手段。

当大家有着一致利益的时候,任何阻碍都会成为利益集团共同的敌人,到时候不用自己动员,这些人就会自发的站出来,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江南利益集团不就是个明证吗?

任何时候,任何制度,都会产生不同的利益集团,这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阻止的。

利益集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只顾小集团私利、枉顾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群体。

自己想要建立的,是那种在顾全了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兼顾了天下黎庶利益的集团。

自己吃肉,天下人跟着喝汤吃馍。

嗯,这样挺好。

“皇爷,阁老们已在昭仁殿候驾!”

第611章 朕有一个梦想

“不知圣上因何召集臣等前来?可是有关前番京师内相关流言之事?

臣此前专门就此召集诸位同僚会商,臣等皆以为,圣上英明睿智,不管有何旨意发下,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果,臣等食君厚禄,当一切以圣上之意为准,是以此次并无部寺主官等重臣参与上本。

至于有人欲借此传言生事,臣等皆以为,此辈居心叵测,上本非为公也!

其私心过重之下,行举处处皆以私利为先,于国于民实无半分益处,故不宜居庙堂之上!

圣上此番处置相关人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臣等对此均表示赞同之意。”

待众臣施礼落座后,首辅温体仁率先起身,就这段时间内的朝堂动向做了简单说明,代表内阁向朱由检表明了态度:关于士绅一体纳粮的传言,我已经试探过了,目前并未在重臣中引发大规模的反对,处置那群南官是大伙儿乐见其成的。

就如朱由检猜测的那样,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几年的厚禄新政实施以来,作为直接受益者的重臣们确实不好意思站出来表示反对之意了。

在听闻传言之后,重臣们心中的抵触和反对之意并不是没有,但是在仔细琢磨过后,最终没有掺和此事。

两年多来,高官们都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通常在不犯错的情况下,各人每年都可以坐享几千两银子的高薪,并且家中子弟没有功名者能进入国子监就学,将来有很大的机会被选官外任,这让所有人在内心感激的同时,也看到了子孙后代能延续荣华富贵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现在位列朝班的这些重臣们,很多人家中的田地数量并不算太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其族人打着他们的旗号,在老家添置了许多田地,以供族人享用的。

这对于绝大多数只有等致仕后才能回籍的官员们来讲,就算皇帝一刀子砍下来,伤害的也不是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强行出面反对,说不定皇帝一怒之下就让自己卷铺盖滚蛋,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还是先看看风向再说吧。

保住自家的既得利益才是根本。

皇帝既然敢对宗藩这样的自家人下手,那对外人肯定更不会手软。

“启奏圣上,此前之传言究竟真也假也?圣上可曾虑及,此策自古未有,一旦于天下推行,恐会引发不必要之动荡。

值此百废待兴之际,臣以为此等事关重大之策,还需徐徐图之为好。

首节上一节494/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