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424节

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已经让所有士卒以及中下级将官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先那种自己是某某大将的兵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彻底消失,绝大多数士卒已经知道,自己是皇帝和朝廷的兵,自己享有的所有待遇都是皇帝给与的。

在这种普遍共识下,如果再有将领想不服从皇帝和朝廷的命令,甚至想拥兵对抗朝廷,那结局将会是非常凄惨。

辰时整,随着孙传庭的一声令下,盛京城东、西、南三面的城门外先后响起了红夷大炮的震天怒吼,明军对清军最后一次大战役拉开了序幕。

负责攻击清军南门的是五千名秦军,有总兵周遇吉亲自指挥。

由于盛京城面积不大,而城外的明军除了派遣出去的以外仍有近十万之众,再加上明军并未采用传统的蚁附攻城的战术,所以绝大多数明军只能列阵在外,羡慕的看着领到攻击任务的友军发动进攻。

距离盛京城南门一里远的地方,在接到周遇吉下达的攻击令后,一字摆放的十门红夷大炮中的一门进行了试射,由葡萄牙教官弗朗西斯科亲自操炮。

“Duang”!的一声震天巨响之后,一枚五斤重的弹丸在空中划出一道不算高的抛物线后,迅疾砸向厚重的城门,并且准确的命中了目标。

尽管城门后面堵塞了砖石麻包,但这枚带着巨大动能的弹丸依旧在城门上砸出了一个一尺左右的大洞。

看到炮击效果后,佛朗西斯科满意的点了点头,嘴里咕哝了一句本国话之后,用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大声下令道:“复位、清膛、装弹!”

旁边的十余名装填手迅速涌上前去,喊着号子将沉重的大炮复位,随后清膛装填,不到百余息时间内,这门红夷大炮便恢复到发射状态。

弗朗西斯科再次上前,几名装填手在他的吩咐下开始校正火炮的方位,几名明军炮手凑上前来仔细的观摩着,并将这位高鼻深目的教官的一举一动牢记在心。

在花费了数十息的时间重新校正好方位后,佛朗西斯科再次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他迅速走到相邻的一门大炮前,指挥着装填手们调整射击方位,与他正在进行相同动作的还有两名葡萄牙教官。

待到所有大炮全都重新校对一次后,佛朗西斯科大吼一声,跟在他身边的一名明军旗手将手中的红旗一挥,十门大炮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打响,十枚弹丸不分先后的从天空急掠而过,然后狠狠地砸向了城门。

这十枚弹丸最终有八枚直接命中目标,有两枚出现了些许的偏差,砸在了城门的砖墙上,稀里哗啦一阵响动后,随着一小股尘烟的升腾,数十块砖头被或被击碎或是脱落,露出了里面厚厚的夯土。

八枚先后命中目标的弹丸,瞬间将城门砸的支离破碎,城门后堵塞的砖石已经清晰可见。

佛朗西斯科再次高声大叫,装填手和明军炮手开始紧张忙碌起来,十门大炮在百余息后再次准备完毕,这次佛朗西斯科并没有上前亲自校对,而是下令明军炮手根据刚才的示范自己上阵。

其实在日常的演练中,明军炮手们在这些葡萄牙教官的精心教导下,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操炮水准,但演练和实战不同,在战阵上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把平时演练的积累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

又过了数十息,十门火炮打响了第二轮,这次的齐射有五枚弹丸命中目标,一旁的佛朗西斯科勉强点了点头,这成绩比起平时要差一些,但也算不错了。

最终经过四轮轰击,盛京城南门终于被弹丸轰成了渣,后面的障碍物完全显露了出来。

在明军的轰击过程中,除了城头上有不少清军露头观瞧外,清军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击措施。

不是他们不想反击,盛京城头的大炮早就被皇太极亲征时带去了松锦,并最终全部丢在了那里,现在除了一些小炮以外,守城的清军根本无力展开反击。

看到城门已经残破不堪,周遇吉一声令下,两百名辎重营的青壮拿着巨斧、铁锯、锄头、铁锨,推车挑担向城门处行去,而此时的红夷大炮再次发出怒吼,这次的目标变成了城楼以及附近的垛口,目的是压制和杀伤城头的清军,掩护辎重营顺利抵达城门进行破拆。

秦军五千名铳手也是列阵向前,在到达城门下七十步距离时以五百人为一队,开始向城头进行不间断的射击。

这七十步的距离正好处在清军弓箭射程范围之外,却正好处在火药改良后的铳阵之内。

明军这一举动果然奏效,原本埋伏在城头和城楼上的清军以及众多旗丁,本来准备好用弓箭和礌石、金汁、滚木等杀伤逼近城门的明军,但在红夷大炮和火铳的压制下根本抬不起头来,只能任由辎重营毁掉城门、拆挖砖石。

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

经过两百名辎重营青壮半个时辰的忙碌,堵塞住三丈多长城门洞的砖石麻包终于被基本清理干净,在这个时间段内,城头的清军在看到第一步阻击任务失败后,早就奉命转移到城内后散落在各个工事后面。

周遇吉早就通过兵部绘制的舆图对城门附近的工事有所知晓,就在青壮们完成任务撤离之后,正对城门的一门红夷大炮进行了直射。

一枚弹丸穿过长长的门洞,将一排麻包垒砌的工事打出了一个大缺口,工事后面猬集的清军弓手练惨嚎声来不及发出,就被弹丸击倒了五六个随后几十名盾手遮护着两架炮架上带着两个轮子的威远将军炮,行到了能容纳六七人并行的门洞口,十几名身着两层铁甲的掷弹手紧随其后。

这种身架粗壮的炮车可以由一个壮汉推车,两人用绳索于车前牵引前行,样式与后世农村那种手推车相似,只不过形制上更加简单。

这就是军器监根据台湾战役后,明军缴获并送到京师的荷兰人的炮车改进的,使用的火炮变成了短身管大口径的臼炮--------威远将军炮。

最为重要的是,军器监成功仿制出了开花弹。

经过对荷兰人留下的开花弹拆解后,军器监的工匠逆向推研数月,终于研制出了属于大明自己的开花弹。

开花弹的难点在于引信所用的慢燃火药以及如何引燃引信,必须有一种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

这第一个难题是火药作坊内一名叫王顺的匠人给解决了。

王顺家数代都与火药打交道,因为生计困难的缘故,他的父亲经常私自制造火药,用于制作年节时燃放的药发傀儡(烟花)所用,王家制作的药发傀儡因为花样繁多、而且施放安全的缘故,深受大户人家的喜爱,而药发傀儡引信里用的就是与炮弹引信类似的慢燃火药。

正是王顺灵机一动,想到了药发傀儡升空后才爆炸的场景,于是将制作慢燃引信的法子讲了出来,实验数次之后虽然奏效,但绵纸引信容易出现从尾部就燃烧的问题,这可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后来有一名精擅木工手艺的匠人冯六子提出了用木管引信替代绵纸引信的方法,经过测试之后效果非常好。这个法子不仅解决了引信易燃的问题,还顺带解决了炮手点燃引信后再把炮弹塞入炮膛,从而带来操作不便的问题。

木管引信的结构大体上是一段中空,两端开口的木管,内装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

木管上标有刻度,使用时炮手先估算一下发射距离,从火炮手册里查出距离和炮弹种类对应的飞行时间,再按引信上的旋钮调整引爆时间,同时在引信的相应位置打个孔,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这时,引信的一端露在弹体外,另一端与炮弹内的炸药接触。最后把炮弹塞进炮膛,引信的位置朝前。

由于滑膛前装火炮的内膛直径略大于炮弹的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从炮弹和炮膛间的空隙渗透到炮弹的前方,直接点燃了引信露在炮弹外的部分,炮弹在空中飞行特定的时间后,引信按先前调整好的时间燃烧到炮弹内炸药的位置,点燃炸药,炮弹爆炸。

经过多达上百次的实验后,威远将军炮配开花弹的技术终于稳定了下来,随后朱由检下旨,兵部订制了五辆炮车送到了前线,用以检验实战中的效果。

为了表彰王顺和冯六子的巨大贡献,激励更多的工匠投身到发明创造的行动中去,朱由检除了下旨奖励全体参与研制的官吏工匠一千两纹银外,还特别奖励王顺、冯六子每人一千两银子的巨款。

这件事在军器监乃至整个朝堂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之间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对此都议论纷纷,但除了军器监的人之外,几乎所有的朝官都对朱由检的举动表示了不满和反对。

在这些官老爷眼中,那些贱如草芥的匠户从事的就是自己的本职,而且在皇帝大幅度提高工匠待遇后,有些匠人家庭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自己这种朝廷栋梁之才,这次为何还要用如此巨额赏金来奖励他们?

朝堂的重臣们对朱由检重赏工匠的行为大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虽然也有不少人上本对此事表达不满,但都被朱由检留中不发。

没用一个月,在国人忘性较快的本性下,这件事也就无人再去关注了。

这次操持炮车的不是勇卫营和京营的炮手,而是换成了军器监中专门试炮的士卒,这些人对于各种口径及规制火炮的操纵熟练无比,甚至比那些葡萄牙教官还要熟稔几分,整日在军器监中试射,操炮对这些人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到达城门入口处,炮车停了下来,炮手和装填手手脚麻利地将发射程序准备好,随后有人吆喝一声,前面遮蔽的大盾纷纷移开后撤,耳朵里塞着棉花的炮手点燃了发射引信。

“咕咚!”

威远将军炮发射的巨响声在城门洞中引发了久久不散的回音,一大股黑灰色的硝烟弥漫开来,然后在南风的吹拂下向着门洞内涌去。

圆形空壳内装满火药的开花弹呼啸着掠过六七丈长的门洞,在刚才红夷大炮轰出的缺口处落地后向前骨碌碌滚动了数息,就在工事后的一众清军侥幸中带着疑惑时,开花弹猛地炸响,薄薄的铁壳被火药巨大的张力炸成无数碎片后向四周飞溅开来。

首节上一节424/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