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354节

失去了距离的火铳真的不如一根烧火棍,看到明军追来,拥挤城一团的朝鲜铳手们发出了绝望的呼喊,很多人干脆将火铳随手一后想快速逃开,但还是被丈余长的长枪刺倒在地。

因为心生警觉而躲在后阵的姜有成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种一边倒是的屠杀是他从军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太惨了!

本以为是一场就算是难以取胜,但也会给明军造成大量杀伤的战斗,没成想自己这边败的如此干脆利索。

还没有到达己方的射程之内,便被人家如同杀猪宰羊一样尽情屠戮着,原本自己还以为十分精强的士卒,现在看上去就像毫无抵抗力的孩童一般。

“将主!快跑吧!明军杀过来了!”

“将主!先保住自家性命再说啊!”

身边的几名护卫满脸惊恐之色,一迭声地大声喊叫着。

姜有成回头北望,两红旗的前阵士卒正在向这边疾步而来,正在四处追杀逃兵的明军已经开始收拢回撤,他转头抽出腰间长刀指向南边大吼道:“吹号集结!随我杀敌!”

姜有成身边的护卫被自家将主突然抽刀的举动吓了一跳。

一名反应极快的护卫以为将主想要自杀,刚要扑上去想要把刀夺下,忽然听到姜有成的喊声后先是愣怔一下,随即偷眼看到大批的八旗兵正在赶来,他立刻明白了过来,随手便摸起喇叭鼓着腮帮子吹响了集结的号声。

当两红旗的清兵赶过来时,百余步外的明军长枪手已经从容地撤回了本阵。

远处骑在马上观望战场的多尔衮面色阴沉如水。

没想到被自己视作杀手锏的朝鲜铳手,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些该死的朝鲜人,还有那个该死的姜有成!

当时在被问到与明军火铳手的差距时,那个死不要脸地姜有成端着架子矜持地告诉自己:两军相差仿佛,但不忍心对自己的宗主军下手,到时候会手下留情,还望睿亲王莫怪!

自己居然真他x的信了这个邪!

这些只会吹牛皮的朝鲜人!

带着满腔的怒火,多尔衮一言不发,一带缰绳打马就走。

为了让岳托看看自己藏着的杀手锏,他连指挥两白旗作战都暂时放弃了,为的就是在岳托面前吹嘘一番。

没想到结果就是一场笑话!

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

“去!叫些包衣来拆掉拒马!多叫一些!”

阿巴泰观望着数百步外明军设置的拒马阵,以及后面一长溜的炮台,心感焦躁之下,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与明军交手十余年,大小战斗参加过百余次,但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

之前在关外与大小股数量不等的明军野战时,明军不光是战力孱弱,而且脑子也没现在这样灵光,从来都是呆呆傻傻地结阵与八旗兵接战,然后被八旗重甲步卒打破阵型,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可眼下的明军不仅是战力精强无比,各种奇奇怪怪的法子也是层出不穷,这使得习惯了在传统打法中轻易取胜地八旗上下感到极度不适应。

明军花样百出的防御工事已经超越了八旗上下的认知范围。

而这些工事都是朱由检总结后世的经验之后,把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灌输给了兵部的几名堂官。

这种远中近各级火力立体打击的方式的确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犹如黑夜中点亮的一盏明灯,让原本一直拘泥于传统作战方式的兵部官员眼前光明一片。

在对皇帝的创意和理念感到无比惊艳的同时,杨嗣昌等人率先在京城附近的勇卫营、秦军、白杆兵等几只兵马中展开了小规模的试验。

在反复模拟了八旗可能采取的各种破解方法后,上至兵部堂官、统兵大将,下至各军的低级将官一致认为,采用这种等同于将城防战移植到野战中的方式与建奴交手,依照现在建奴手中的兵器和兵种配备,就算最后能打破明军的工事,那付出的代价也必将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包括杨嗣昌、孙传庭、秦良玉等人在内的所有知情者们,都对皇帝的这种神来之笔赞叹不已。

不管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谈论时,皇帝这番能够改变战争走势的巧思让大家惊为天授,个人心中的敬畏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在他们看来,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皇帝能够琢磨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作战方式,除了天授之外,根本没有任何道理能够解释的清楚。

之后兵部立刻行文给关外的勇卫营、京营以及秦军等各部守军,详细讲述了这种立体作战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并且专门绘制了详图供各军的统兵大将借鉴。

于是,这才有了秦军张远部以少敌多、在利用工事大量杀伤建奴后从容退却的典型战例。

对于阿巴泰乃至岳托、多尔衮等众多八旗高层将帅来讲,这种从未见过的新生事物的确让人挠头不已,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出好的方法加以应对。

既然如此,那就一力降十会好了,反正有的是人命往里填。

大半个时辰过后,三千名包衣被从后营调派了过来,很多人都手持着巨斧大锯绳索等物,准备对明军的拒马阵予以强行拆除。

面对着数百步外的人山人海,两千名白杆兵步卒以及一千名弓弩手好整以暇的坐在地上歇息等候着,好像不是来参战,而是来观光一样。

几座正对赶来的包衣们的炮台上,炮手和装填手们有的在检查大炮的准备工作,有的则是对着对面密集的人群指指点点,有的炮手甚至身子斜倚在炮膛上四处打量着什么,混未将聚集成堆的敌人放在眼中。

作为最早演练这种防御阵型的秦军和白杆兵,都对己方的防线有着无比的信心,看着那些同为汉人面孔的包衣们即将前来送死,士卒们心里并没有任何的怜悯之情。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成为了建奴的奴才,现在却是在敌方阵营中效力,这种人死不足惜。

知道明军火炮厉害的清军将三千名包衣分作数组,以减少弹丸对密集目标的杀伤。

这些包衣每组大约有五六百人之数,各组包衣由日常管束他们的头领带队,每一组包衣身后都有数十名持弓拿刀的骑兵督阵,以便在包衣们遭到炮火打击逃跑时进行镇压。

随着清军的一声声呵斥,已经看到明军大炮的包衣们带着满腔的恐惧之情向拒马阵行来。

“装填弹药!”

几座正对包衣们的炮台上,主炮手不约而同的下达了命令,随后装填手们开始迅速忙碌起来。

炮手手持火钳手柄,将火钳放入另一侧燃烧的火盆中,不一会的功夫,火钳的一端就泛起了暗红色。

“duang”的巨响声中,一门佛郎机率先打响,大股的硝烟升腾而起,随即便被带着暖意的南风吹散。

一斤重的弹丸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向快要靠近拒马的一组包衣飞了过去。

紧接着,连续的巨响中,几门佛郎机炮也先后击发。

相邻的几座炮台上,炮手和装填手们合力挪动炮车,从侧翼将炮口对准了蜂拥而至的包衣。

首节上一节354/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