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311节

田妃眼见时辰已至巳时末,而母亲田李氏以及兄长弟弟还未入宫,于是便关切地开口问道。

“启禀贵妃,皇上来了!”

还未等田弘遇回答,田妃的贴身女官绿萼由外殿匆匆而入,冲着田妃和田弘遇行礼后禀报道。

田妃急忙将手中的婴孩交于乳娘手中,整一下衣衫后便欲出迎殿外,田弘遇也是赶紧起身,整理一下衣冠跟在后面。

二人还未走到寝殿门口,朱由检负手跨入殿内,王承恩双手拢在袖中随在了身后。

“参见皇上!”

田妃冲着朱由检行了个蹲礼,田弘遇则是大礼参拜。

“爱妃免礼,左都督平身吧!”

朱由检笑着受了二人之礼后,大步行至锦榻前坐了下来。

“唔,冬日饮一口热茶,身子里之寒气顿觉消解不少。爱妃与左都督且坐,运哥儿尚在睡觉?朕闲来无事,带着坤兴四处走走,那丫头正在池塘边饲喂锦鲤呢,呵呵!左都督家人尚未入宫否?”

朱由检端起绿萼奉上的热茶品了一口,笑着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微臣家人正在准备给贤哥儿的贺礼,估摸着稍后便能入宫,有劳皇上挂牵了!”

很少能见到朱由检的田弘遇诚惶诚恐的站起来躬身施礼道。

“左都督且坐着回话,都是自家人,何必拘礼!朕与左都督虽是甚少谋面,亦知汝虽偶因任侠之气而犯下小错,但于大节上却甚是令人称道,而田家上下亦是甚为自律,所行并无太过出格,此等种种朕自是心中有数!”

朱由检示意田弘遇坐回原位,之后笑着将其夸奖了几句。

田妃与田弘遇闻言都是喜从心来。

能在皇帝心中得个大节无亏的评价,这已经算得上比较荣耀的事了。

“左都督于西城承建之宅邸进展如何了?自朕下旨裁撤南京留守有司之后,其职权尽皆收归江苏行省以及新设之南京府,预计年后就会有官员陆续抵京,其住所可是要紧之事,须得抓紧修建才好!”

南京有司规模庞大,所辖事物繁多,而江苏行省加上南京府都为新设,有关官员的赴任、所属部门的人员重组、与原南京有司事物的交接,都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依着大明官员的办事效率,想要完成这件浩大繁巨的工作,至少也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

朱由检在考虑到这一点之后再次下旨,将本身部务轻省的吏部、刑部、大理寺、太仆寺等有司列为了北迁的第一波,要求他们务必与崇祯十一年三月之前完成交接搬迁之事,否则将以自动放弃官职论处。

其他诸如户部、工部等相对重要的部司,也要在明年六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北迁一事。

李若链与李邦华奉旨俱是留在南京督促北迁之事,以防有不谐发生。

“启奏皇上,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一年有余,西城已修建大小住宅三十余所,按南京各有司主官人数计算,应已差不许多。臣与嘉定伯、袁都督所组之施工队正在加快施工进度,按照目下情形来看营伍问题。臣在此要谢过皇上对我等之关怀,能让我等受益匪浅!说到此处,臣尚有一事想禀告皇上,此事虽乃臣擅自为之,但初心却是为天家着想,还望我皇勿罪!”

“哦?何事?讲来听听,朕岂是无故罪人之君?”

朱由检故作不知的笑着开口道。

陈圆圆在通州下船后还没进入田府,朱由检就已经获悉了此事。

对于这名后世广为人知的大美女,他还是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的。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句充满了艺术夸张的诗句,说起来也是和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后世的野史上来看,能让手握重兵的大将冲冠一怒的女子,那该是有着何等的绝世之姿?

但前面那句虽说是在叙述前世思宗驾崩的事件,可是貌似与后一句毫无关联。

难道是两件事的叠加,才导致了吴三桂的开关降清?

但从正史以及后世的综合分析来讲,吴梅村的这首诗描述的是大明灭亡后那种悲愤不甘的心情,所谓的冲冠一怒只是一种情景联想而已,属于创作中的惯用的夸张手法。

不过既然能让很多文人名士所称颂,那看来陈圆圆的确有着足够强大的魅力,虽不致倾国倾城,但倾人无数还是有可能的。

田弘遇自是明白皇帝早已知晓此事,但还是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一遍,但并未直接说这是为了帮田妃固宠。

“呵呵,左都督有心了,朕于女色上并无过分之思,再加上后宫诸位爱妃也俱是秀色可餐之颜,故此朕并未着重于此。但既是左都督有此心意,那就先于府上将养着看吧!”

朱由检的表态让原本生怕他不喜的田弘遇彻底放下心来、

不管这几年间皇上选不选别的嫔妃,等将来陈圆圆进宫之后肯定会艳压群芳、独得恩宠,田家的富贵从此就又多了一层保障。

三人坐着闲话一会之后,有太监来报,说是阳武侯、新乐侯等人俱已入宫,朱由检遂起身前往了乾清宫,后宫的客人自有周后与太子招待便可。

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

阳武侯薛濂等人虽然身份尊贵,但因着性别的关系,他们的亲眷可以去后宫,他们本人是没有资格进入乾清宫往后的宫殿的,而周奎等人倒是在得到准许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出入。

这就是勋贵与勋戚的区别。

勋贵再怎么着也是外人,而勋戚是亲戚,与宫内的贵人们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在讲究亲亲的过去,这就等于是半个天家人了。

“呵呵呵呵,朕的妹子进来可好?朕那几个外甥你可得找人好生教导着,将来朕会有所安排。还有薛卿你等亦要牢记,于家中子女之管教且不可放松,若有材质可堪造就者,不论文武,说不得会有一番前程!”

昭仁殿里,君臣见礼分头落座之后,朱由检笑呵呵地开口道。

大明的勋贵子弟众多,因为条件优渥的缘故,所以长大成人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了废材,浪费了祖上优良的基因。

可能会有人说,那是因为朝廷对勋贵的限制,不允许他们的子弟出仕为官,这才造成了这个群体醉生梦死的状况。

其实大明的历代皇帝并未对勋贵子弟出仕有过明确的限制。

所谓的不准出仕是文官集团出于对勋贵们的忌惮,生怕出现既掌军权又有在朝为官的世家出现,从而形成一种不可控的态势,威胁到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才渐渐有了这种众人皆知但不说破的局面。

实际上,就算文官们不去想方设法限制勋贵集团,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二世祖们也根本没打算去读书做官。

因为根本没必要。

依照大明对勋贵们的优待以及自身的特权,哪个勋贵之家不是家资千万,生活豪奢?

就算你是庶出,或者是婢生,那至少也能衣食无忧的过完一生。

首节上一节311/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