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204节

按照孙传庭的吩咐,曹文昭会将投降的蒙古妇孺老弱迁入内地屯田耕种,而青壮则在边境地带放牧牛羊。

有了家人作为人质,也不怕这些青壮能闹出什么事情来。

曹变蛟曾经放归一个蒙古部落,让其给土默特部的王帐带话:速速向大明归降,大明会给土默特部提供粮食、铁器、食盐、药材,如若不然,等到的将会是天兵诛灭其族。

“上次放归的鞑子应该早就到达土默特部的王帐了,怎地还未见有回信?难道鞑子真打算顽抗到底不成?从屠灭的几个蒙古部落来看,鞑子应该是极度缺乏粮食和食盐才对,就算你是什么可汗、大王,没了这些物资谁还听你下令?”

曹变蛟坐在一个土堆上暗自想到。

根据他和叔叔曹文昭制订的计划,他先率部袭杀蒙古人以便立威,之后再遣人传信以示亲和之意,目的就是迫使青海一带的土默特部归降朝廷,以使得自己能从蒙古青壮中挑选人手组建大规模的骑兵。

率领千军万马与敌对冲,这种场景无数次的出现在曹变蛟的梦境之中,他现在最想听到的就是土默特部举族归降的消息。

蒙古人天生就是马上的战士,只要挑选出精锐后把他们武装整齐,那将会是一只可怕的力量。

至于他们会不会产生反叛之心,这点倒是不足为虑。

因为自大明立国以来,有无数的蒙古人为大明效力过,蒙古人对加入明军并不排斥。再加上将妇孺据为人质,并为其提供足以改善生活的物资,不怕他们不忠心。

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大明人,谁让其生活的更好谁就是值得效忠之人,民族大义这个时代并不存在。

在打扫完战场之后,几名明军探马来报,前方十余里外发现一个水量不小的泉眼,并且周边有部落搬迁的痕迹,看来刚才这只与明军交手的蒙古骑兵,是为了给族人断后才主动找上搜寻过来的明军的。

“全军集结前往水源处!探马再往西查探,遇敌即刻回禀!”

清澈的泉水奔流而出,延伸出一条蜿蜒小河,明军士卒沿着两岸排开,洗刷着卸下装具的战马,百十口装满热水的铁锅中,煮熟的羊肉正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

从沸腾的铁锅中用短刀插起一大块肥厚的羊肉,待其稍稍变凉后,曹变蛟拔出短刀放到一边,双手握着大口啃咬起来,洗刷并喂饱了战马的明军士卒轮流过来用食。

这些羊肉是前段时间从蒙古人那里缴获的,被宰杀过后切成大块,用大量的食盐涂抹均匀后风干数日,便可以长久保存下来,吃的时候直接扔进锅中加水煮熟即可。

对于长久以来缺乏肉食的明军来说,起码短时间内还是百吃不腻的。

当然了,主要是北地气候寒冷成为了天然的冰箱,所以羊肉才能不会变质,要是在湿热的江南,你用再多的盐也没用,没几天羊肉就会臭掉。

“将军,看来那些鞑子是铁了心跟咱们作对,等俺们回去避过冬日,来年开了春,咱们一气杀到鞑子的王帐去,将那帮骚鞑子杀个干净!”

坐于一旁的游击陈刚一边嚼着羊肉一边开口道。

“杀人只是立威而已,多多招降蒙古骑兵才是根本;某与总制推测,皇上既是授命我等招募鞑子骑兵,其意定是在于辽东建奴!辽东平原最利大股骑兵纵横驰骋,也正是我辈男儿建功立业之所!攻灭建奴收服失地、博一个封妻荫子才是某之向往!”

想象着自己带着上万骑兵与建奴面对面互砍,曹变蛟的眼底闪现一抹狂热之色。

陈刚咧着嘴笑道:“将军勇猛无敌,将来封侯封伯不在话下!俺要是能混个参将当当就知足了!将来将军要是当了侯伯,到时可别忘了拔擢一下俺啊!嘿嘿嘿!”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参将就知足?只要你跟着某奋勇杀敌,总兵亦是唾手可得!”

“总兵?俺地乖乖!那岂不是与曹总制一般大的官儿?俺可想都不敢想啊!将军你建功无数,到现在不过是个副总兵,俺这辈子可是不好办喽!”

陈刚泄气的嘟囔道。

曹变蛟正要开口训斥,忽然一阵由远而近的马蹄声传来,听声音似有数十骑之多,莫非前面有敌情发现?

陈刚咽下最后一口羊肉站起身来:“准是有敌情,将军且稍歇,俺去看看!”

“小五!烤个面饼吃!”

曹变蛟漫不经心的吩咐道。

一旁的亲兵小五赶紧将肠袋中的新式军粮倒进铁盔中,然后加上开水后搅和一下捏成一个大面团,用短刀插起来,就着火堆烤了起来。

不一会功夫,陈刚匆匆折返回来,身后跟着十几个身着皮袍的蒙古人。

“将军,这伙骚鞑子自称是土默特王帐啥子汗遣来的使者,受他们大汗指派,特来与我大明商议归附一事!”

曹变蛟坐在马兀上并未起身,抬眼望着眼前十余名肮脏不堪的蒙古人,一阵风吹过,蒙古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臭味让人闻之欲呕。

娘的!怪不得陈刚叫他们骚鞑子,这味道确实骚气!

曹变蛟用轻蔑的目光扫视过这群鞑子,好似要看看从何处下刀斩下他们的首级一般,那群蒙古人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颈。

一阵扑鼻的香气暂时遮盖住了鞑子身上的气味,正是小五烤制的面饼散发出来的,这种混合了油、盐、糖的香气闻着让人垂涎欲滴。

一阵雷鸣般的声响传来,这是那群蒙古人腹中饥饿发出的声音。

“这位将军,这般美好之食,可否赏给我等品尝一下?”

字正腔圆的大明官话声中,站在最前头的一名中年蒙古人单手抚胸行礼道。

“嗟!来食!”

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

当曹变蛟率部折返临洮府,并将土默特部的使者带回后,曹文昭立即带着十余名蒙古使者赶赴平凉府,去拜见正在平凉府巡视的陕西巡抚孙传庭。

自剿灭高迎祥、安抚宁夏镇后,孙传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屯田安民等事宜上。

崔世生、谢仁星、杨明盛等人以及一大批西安府的官吏被抽调到了平凉府,协助当地官员展开了大规模的收拢流民、兴修水利、开荒拓田等诸多事宜。

西安府的成功经验被完全移植到了平凉,加上河套地区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大片肥沃的荒地,又有西安府连续丰收后的大笔余粮作为支援,平凉府一改原先人烟稀少、缺少活力之像,变得热闹无比起来。整个河套平原几乎随处可见开荒的人群,一个个新的村落安静的矗立在新垦田地的边上,近百万的流民分布在了广袤的河套平原之上,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不再是麻木和绝望,一张张充满生气的面孔重新鲜活起来。

孙传庭下令将巡抚衙门以及各地官府中的吏员衙役全部派遣出去,分成若干小队,分头落实好府衙制订的各项章程。

为调动下层办差的吏员的积极性,参照朱由检在京城实施的提薪标准,孙传庭将剿贼所获的大笔银两作为补贴,直接发放到了具体办差的每个人手中,并言明这是圣上自內帑出银补贴,这种做法极大的提高了各级官吏衙役的办差热情。再加上锦衣卫和御史的四处查访,使得各项安民政策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冬小麦播种完毕之后,兴修水利成了整个农闲时节的头等大事。

在工部都水司官员的勘察指导下,黄河边上正在树立起一架架的大型水车,水车下青石修成的一道道沟渠直通田地。等到来年开春后,这些黄河两岸的沃土再也不用因为无水灌溉而发愁,丰收在望已经成了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共识。

“自中丞亲临平凉以来,崇祯九年下半年是下官永生难忘之年,下官从未想过官府应当如此应对灾情与民众,亦是从未见过此等官吏与百姓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之举!中丞所思所行皆是开历史之先河,有孙中丞在陕西执政,实是陕西之幸、大明之幸!下官从未觉做官原来竟有如此乐趣,现下心中更是豪情满怀,惟愿追随中丞做出一番更大之成就出来!”

平凉知府谢延年满面红光冲着孙传庭拱手道。

年近四旬的谢延年是天启四年的进士,中试后辗转大明各地府县,虽说也是做出了一番政绩,这才逐渐升到了了五品的位子,但始终是在荒僻之地任职。

他来到平凉已有四年,按照吏部新的章程,明年任期将满后将会被调往别处为官。朝中缺少靠山的谢延年心中明白,京官想都不用想,江南繁华之地平调也不好办,最大的可能就是去山东、河南、湖广等大府任职。

首节上一节204/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