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114节

崇祯到是无所谓,原先刘朝管着的那个皇庄里,青壮都已抽调组成了若干只打井队,选拔能力强的作为小队长,带着各自的队伍分散到顺天府的各个州县开展打井作业,这样皇庄的种地的劳力就减少很多。

打一口井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打完的,在全凭人力的世代,在田地里打一口深井需耗费少则一月,多则数月的时间。光是顺天府就够他们忙活的了,别说还有京畿一带的府县。

青壮们被抽走后,皇庄的妇人便成了田里的主要劳动力。

她们既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又要操持田地,还要忙活家里的家务活,精力根本不够用。况且还有皇庄的作坊,每月都能拿到现成的银钱,比操持田地来钱快,也更省心。

原先在工坊里的本庄妇人,因为忙不过来,不得不辞工不做,工坊里现在基本是收拢来的外地妇人为主了。这让很多本地的妇人相当眼红和不满,但鱼与熊掌不得兼得,只能眼巴巴看着月底人家人家工钱眉开眼笑的去集市上采购物品。

崇祯招来刘朝一说之后,正愁着缺少劳力的刘朝当即表态愿意接受这批淘汰下来的士卒。皇庄本来就缺人手,现在勉强还能维持着,可查没后归到皇庄的朱纯臣、李国桢的几十万亩田地可是太缺人手了。

刘朝因为管理皇庄政绩突出,已经被拔擢到了皇庄管理监太监的位置,这个可是正四品的首领太监,就是进了宫中,也要被尊称一声公公了。

干劲十足的刘公公正担心今年皇庄的粮食会减产,这下正好。一万多虽然没有战斗力,但至少在军队里养成了服从听话习惯的士卒正好开垦荒地、伺候猪羊、种植庄稼。

这次孙传庭立下了大功,但考虑到五省总督洪承畴虽然近期未建功勋,但数年来一直带着少得可怜的官军东奔西走,四处救火的原因,崇祯并没有提升孙传庭的品级,相信他能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

因为孙传庭本就挂兵部侍郎衔,这次一提就要擢升兵部尚书衔,与洪承畴平级。可孙传庭毕竟才干了一年有余的巡抚,拔擢太快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还是等彻底平定陕西之后再说。到时洪承畴、卢象升可以赏大学士衔,孙传庭再升迁就没有多少非议了。

不过有功不赏会寒了功臣的心。这次既然立功的不能直接升赏,那就恩荫家人吧。

于是崇祯再写一道圣旨,特赐洪承畴、卢象升母亲为二品夫人,原配皆为三品淑人;特赐孙传庭老母为二品夫人,其原配为四品恭人,这样还算公平。其他重臣要是有不满,那行,你去把他们三个替回来,去前线剿贼吧,你敢不?

孙传庭在西安府附近的屯田养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崇祯九年的夏粮取得了大丰收。由于大幅减少了佃租,上交朝廷赋税后,农户家里基本都有了余粮,杜绝了因为吃不上饭而加入流贼的情况。

崇祯要求孙传庭,今年将成功的经验迅速扩展到整个西安府。对于其中展现出来的人才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不必拘泥于身份。不管是秀才举人,还是粗通文墨但治理地方经验丰富的书吏文办,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不用担心朝臣攻盰,文人声讨,一切有皇帝担着。

这个时候的陕西布政使司可不是后世的陕西省那么点地方。陕西布政使司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三省地盘,陕西巡抚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了。

西安府所占的面积也比后世大出数倍,并且集中了陕西两成的人口。要是把整个西安府治理好,那对以后的府县屯田养民将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民政孙传庭已可以放手,他要做的就是北上配合洪承畴,合力剿灭陕北之贼,崇祯在给二人的信中明确指示,其余贼首皆可降,唯闯将李自成不可降,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只有一个肉体上被消灭的李自成,才是最好的李自成。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

秦良玉的川军坐镇汉中,扼守住了陕西之贼经栈道入川的重要关口,并且随时可以北上支援凤翔府。

现在驻扎在凤翔一带的是勇将曹文昭和他的侄子曹变蛟,两人带着三千人马与马进忠、混天王等数股流贼鏖战,目前双方也是僵持状态。主要是马进忠等人旗下马队居多,官军人数少,马队更是只有曹变蛟的五百。官军基本以防御为主,喜欢冒险的曹变蛟则是带马队寻机突袭。

孙传庭屯田取得的最大功效,便是极大的减轻了朝廷和陕北当地官府以及百姓的负担。

原本官军的饷银不说,单单官军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朝廷时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南方通过漕运运到京城的粮食,再组织起数千人的运输队伍,赶车挑担运往陕西。

想到这个壮观的场景,崇祯也是挺佩服这帮朝臣的。

单凭这一点,你就不能把人家骂的狗血喷头,说的人家一无是处。

因为陕西连续数年干旱,大部分田地连年绝收,官军想从当地征粮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要是有粮老百姓还会造反吗?

所以自京城组织人员物资往陕西输送成了唯一的渠道。

每次一千或几千民夫运粮,这一路近两千里的距离,单单这些民夫的消耗要多少?因为他们是双份---去了还得回来。

这一切都得兵部、户部、顺天府的官吏经过详细的计算:官军人数,民夫人数,人均每日吃用多少粮食,战马驮马的草料需要多少,运到后能供给官军多少日消耗,还得打出一些折扣,比如翻车了,遇到洪水,掉入河中等等意外之事的发生。

别忘了这不是一次性能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每年都要重复数次。在这个道路、运输工具极度落后的时代,这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明史是满清写的,自然要把大明好的东西掩盖,把缺点无限放大。要是真如明史上说的,皇帝急躁多疑,朝臣只知私利,大明早完蛋了。

之所以崇祯还能坚持十七年,就是因为还是有很多默默无闻做着实事的官吏。虽然他们也会贪墨,也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但大节上他们还真没有污点。

私心是人的本性,崇祯从来没想过要求别人只付出不求回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只要坚持赏罚分明,便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因为陕西情况特殊,未经战火的府县屈指可数,朝廷无奈之下只得连续几年减免陕西的赋税。不减也不行,很多地方粮赋根本收不上来,不如索性做个姿态,告诉其他行省的士绅百姓,看见没?朝廷体恤子民,知道陕西大旱,人民不易,直接把粮赋给免了。

西安府屯田收获的粮食可以直接供给大军食用,免去了长途运输造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这等同于是给朝廷缴纳赋税了。

单从这一点来讲,孙传庭就算没擒获高迎祥,也已经是立下大功了。

想到这里,崇祯又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位壮士。人家可是解决了让朝廷头疼好几年的大难题啊,就给人家这么点封赏?

不行,还得加点。

一个时辰后,数名锦衣卫携带崇祯书写的一封手谕驰奔山西代州,手谕的内容是让孙传庭之子孙克敌入国子监读书,几人送达授手谕后,将护佑孙克敌一同返京。

这样做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好让孙传庭明白,你儿子的前程已经没问题了,你在前面拼命吧。

崇祯的身侧已是相当安全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一一清除,手中既有完全掌控的强军,又有可以刺探官府和民间舆情的组织,不必担心被朝臣架空或指使不动人的情况。

历史上的崇祯末期相当悲催。李自成大军围困京师,无奈之下崇祯终于放下面子和架子,想给自家的儿女留条活路。于是他找到驸马都尉巩永固,让自己这个忠心耿耿的妹夫带着太子和定王前往南京,好延续大明国祚。

但巩永固非常坦白的告诉他,自己手下无人可用,只有一个家仆,想带着太子逃奔南京根本不可能。

大家想想,一国之君,要是手下能有可用之人,他干嘛要找巩永固?

而巩永固这样的勋贵手下同样无人!

那些穿越到快要上吊的崇祯身上,过去后就大杀四方的无脑文纯属瞎扯。

你还杀这个杀那个,那个时候,你连一个太监都指使不动。根本没人听你的,惹烦了人家一下就阴死你。

京城的卫生状况堪忧,除了皇城,京城的其他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生泥就是京城的日常。

并且不管是居民还是商户,都有乱丢垃圾的习惯,城内的排水暗渠基本都是堵塞严重,随地大小便更是贩夫走卒们习以为常的事。

鉴于这种状况,崇祯想起了锦衣卫的另一个职能----掌管京师街道修缮、管道维护。

于是崇祯一道谕旨,锦衣卫与顺天府联合起来,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顺天府四处贴出公告,并遣人大街小巷敲锣打鼓的到处宣扬:即日起,京城之内禁止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一经发现,不管何人,重则打板子,轻则罚铜钱。

宣传了三日之后,锦衣卫和顺天府组成联合执法队,分成若干小组,开始每日在京城内巡逻游弋。

执法队巡逻当天,便逮获违反条例者上千人,对于愿意交钱的,视情节轻重罚钱,乱丢垃圾的罚十文,随地大小便的罚五十文,没钱的穷光蛋,当场按到打十板子。

短短半月后,京城的大街小巷明显干净起来,这种积累多年的恶习基本得到彻底解决,毕竟谁也不会钱多到边丢垃圾便交钱的程度,何况被那么多人围观,太丢人了。

顺天府在城内每隔百步修建一个对方垃圾的池子,不管是住户还是商户,垃圾都要堆放到池子中,然后晚间由顺天府雇佣专门人员用车子运到城外填埋起来。

首节上一节114/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