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711节

宗泽满意地看着下面的战果,他在幽燕招募的这些燕地汉儿,可以说是天生的战士。

这也和燕地特殊的历史有关,这个被石敬瑭割让出来的地方,自古就是汉家屏藩,却成为了契丹的边陲。

不管是大宋,还是前去大宋打草谷的契丹,都没拿他们当自己人。

宋人杀过来之后,要打燕地汉儿,契丹人南下顺便也要劫掠一番。

如此环境下,养成了这些人聚集起来,为自己奋战的习惯。

他们从未停止过厮杀,不管是哪边来的敌人,生下来就是在这个动荡之地,也养成了燕地汉儿好斗勇武的性格。

谁掌握了他们,就是掌握了一支锋利的剑,后世的忽必烈就是因为收伏了这些燕地汉儿,才所向睥睨,在蒙古内斗中,打得纯种的蒙古骑兵丢盔弃甲,夺得汗位,灭了南宋。

燕地豪强,先是被杨霖除掉了一些不投降大宋的,又被完颜宗翰将降宋的杀了一遍。

无家可归的燕地汉儿,被宗泽招募,成为了如今战场的骁勇的新兵。

宗泽兴奋地说道:“少宰,似此这般,我等尽可在半月之内,扫清北安州。然后继续北上,一战平定塞外,解我百年边患!”

杨霖听完,眼皮一抹,自言自语道:“半个月,那就是六月初可以杀到女真跟前,倒是个厮杀的好时间。就是不知道,女真鞑子是耐心在黄龙府等待决战,还是会出来迎战。”

第七百一十一章 宋少宰求稳清扫北安州,辽皇帝示威屠戮巴格达

放眼望去,整个北安州一片狼藉,除了尸体就是滚滚狼烟。

一群白布遮面的宋军,正在焚烧死尸,云内瘟疫让他们养成了这样一个默契。

事实上,在宋金蒙古争锋这段时间,是瘟疫集中井喷爆发的一段时间。

因为瘟疫,一个城的人十不存一的情况,十分普遍。

北安州的地方豪强,组成一个个堡寨,几乎全被扫灭,少有投降的。

不是他们对金国多么忠心,也不是他们多么坚贞好战,纯粹是宋军雷霆一般的进攻,没有留给他们思考和投降的时间。

血与发给高丽。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出兵,杨霖觉得可能是在自己胜券在握,围住阿骨打的时候,这些高丽兵可能会“神兵天降”,然后在自家的史书中,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宣和四年,高丽灭金于黄龙府

杨霖毫不讳言,直接笑道:“发这么个命令过去,他们若是不动,将来也是一个治罪的由头。”

宗泽和他相视一笑,轻轻颔首。

---

巴格达,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语,含义为“神的赠赐”。

烜赫一时的波斯早就被骑着骆驼的sl征服,他们的宗教被践踏,寺庙被焚烧,贵妇少女沦为奴隶。

塞尔柱人,杀掉了波斯太后的宫廷卫队,宣告彻底消灭了这个帝国。

然后仅仅在都城,就有四万波斯女人,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战利品。

这些衣着华贵的波丝贵妇,被押到大马士革,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被贩卖出售。

衣衫褴褛的阿拉伯人,从黄沙中骑着骆驼就像是中原王朝北虏一样,他们占据了富庶的波斯之后,从此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但是伤疤很快就风干了,剩下的波斯人,心甘情愿地做着奴隶,像曾经仇人的神祇虔诚地跪拜。

如今,更加强大的契丹人来了,他们要塞尔柱的皇帝,带着自己的国土和子民投降。

塞尔柱的皇帝马立克沙,并不准备束手投降,尽管他知道垂垂老矣的塞尔柱,未必能抵挡住凶狠的契丹人。

夕阳中,这个城池到处都在冒烟,灰色的烟火熏燎的痕迹到处都是,投石机打出一个个的坑洼,让城墙显得有些凄凉。

耶律大石看着满目疮痍的巴格达,心中十分清楚,这是拿下塞尔柱的第一战,必须给他们足够的震慑。

让以后想要负隅顽抗的城主知道下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不战而降,从而让契丹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南征的胜利。

他转过身来,冷冰冰地下令:“传令下去,今夜开始轮换攻城,一刻也不许让敌人歇息,攻破城池,三日之内不限将士!所获财物、掠夺妇人,皆归己有。”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朝鲜王虐流高丽生民,宋将士马踏契丹源头

开城,王宫之中。

如今的主人是朝鲜国王杨资谦,一个高丽两个国王,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奇葩事。

高丽国王依旧是被囚禁的王楷,大宋有封了一个朝鲜国王。

说起来,高丽国王是大辽册封的,虽然向大宋称臣了,但是宋帝从未册封过他。

倒是阿骨打,建国时候,曾经加封了一下王楷的爹,高丽仁宗。

杨资谦志得意满,大排夜宴,邀请高丽朝中偏向于他的大臣赴宴。

席间山珍海味,玉盘珍馐,应有尽有。

宴客的房间,更是豪奢,镶金缀玉,描龙绣凤,锦缎彩屏,说不尽富贵奢华,风致。

席间穿花蝴蝶一般,来往伺候的侍女,全都是薄粉衣裳,娇俏可人。

在场的轮番为他敬酒,杨资谦来者不拒,喝的晕晕乎乎。

这时候,一个亲信拿着一封信进来,走到近前在杨资谦耳边说了几句。

杨资谦吓得酒都醒了,一个激灵,出了一身的汗。

赶紧接过信来,展开一看,眼光直勾勾地盯着手里的纸张。

眼看杨资谦这般做派,底下的大臣也都傻了眼,一句话也不敢再说。

偷偷在侍女身上揩油的,也都收回了咸猪手,有人端着酒杯,有人举着筷著,时间好像是静止了一般。

周围的乐师,全都停了下来,中间起舞的宫姬也都垂袖等待。

首节上一节711/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