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542节

在洞内,所有人都看向中间的王金刚,他此刻正在游说这些明教余孽和江南士绅。

“当初列国争雄,秦国兵强马壮,穷六国之力也不可敌。然而渑池之会,蔺相如五步之内,却可令秦王击缶。这是什么道理?时机选择的好,匹夫之怒,亦可使天下大变。”

王金刚环视四周,继续说道:“如今大宋看似强大,却是穷兵黩武,处处树敌。南有交趾、北有大金,西边养着一群虎狼,南海还和占婆人交战。

诸位细想,这和隋炀帝有什么不同,我等揭竿而起再造一个盛世大唐,由于有什么不可能。”

顾南山是最恨杨霖的,好好一个顾家,被他给打压的藏头藏尾,说不出的难受。

他拍了拍手,道:“好,王教主说的不错,杨霖倒行逆施,弄得人心惶惶,我看和汉时王莽有些像,这是正宗的取死之道,早晚都要被推翻的。趁早起事,也能为天下之先。

我二哥在交趾,和李朝皇帝交好,到时候我们请交趾出兵,再联络金国,买通占婆人,南北夹攻,陆海齐至,我等则从荆楚、江南腹心之地开花,到时候,这天下就乱了。杨霖小儿仇家遍布天下,天下一乱,肯定是蜂拥而起,何愁大事不成啊。”

他说的兴起,洞内的人都一齐激动的叫喊起来,声音被洞穴扩大,果然像是鬼哭狼嚎。

北宋开国之初,在荆楚一带杀伐太重,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是各种邪门的巫道盛行的地方,所以弥勒教和明教一结合,吸引了不少的信徒。

还有就是通过族内的士大夫群体,吸榨了大宋百年的江南士绅们的鼎力相助,更是让邪教的气焰越来越旺。

清溪山外,方腊殒命之处,正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

---

云内,大同。

瘟疫已经被控制住,附近的军民,陆陆续续开始往城内进驻。

城郊大营内,搭起了高台,旌旗蔽空,迎风烈烈。

杨霖对这次功勋卓著的西军,大肆封赏,尤其是巷战中的有功将士。

宗泽、王禀也到了,他们在阻击完颜阿骨打时候,出击及时,功不可没。

高台上,摆满了一些勋章,特制的章每一枚都登记在册,和持有人挂钩。

这些勋章上,刻着复云二字,一旁的还有复燕勋章。

各营长官推举出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士,经过审查之后,功劳都是真的,方能得授此章。

佩戴着它,入公堂不跪,家中赋税减半。

在宋朝,只有文人的身份地位才能有此待遇。大宋为了避免五代武人作乱的遗害,死命地打压武人,推崇文人治政,更是舍得在士大夫文人身上花费银子。

有宋一代文官不仅官俸高,赏赐重,而且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

于是,就出现了“榜下捉婿”的一幕。在科举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文官的待遇太好了,不由得不让人心动。

大宋文官的俸禄和福利都是很高的,他们的俸禄内容丰富充实,高举高打,并非只是单纯发钱。

实际上,文官福利令人叹为观止,有正俸、禄粟、职钱、春冬服、从人衣粮、茶酒、厨料、薪炭以及牲畜饲料等,衣食住行,甚至家眷从人的开销,全部国家买单。

要是当了宰相和枢密使一级的执政大臣的年俸是三千六百贯钱、1200石粟米、40匹绫、60匹绢、100两冬绵、14400束薪、1600秤炭、7石盐再加上70个仆人的衣粮。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计算,宋朝宰相和枢密使的年薪是相当于后世的八百万元到一千万元人民币之间,大家熟知的包青天包拯的年薪就是令人咋舌的一千多万元,与当时一个整州的年税收差不多。

杨霖的这次授勋,算是打破文官特权的第一步,将这个福利轻微地扩散到武人。

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改动,军中无不欢欣鼓舞,至少有了盼头不是。

高台上,杀敌十人以上的,就是一等功勋,由杨霖和宗泽亲自颁发勋章,荣宠至极。

所有将士,都恨不得在上面授勋的是自己,而不是眼巴巴地看着。

站子台上的宗泽,往下一扫,心中顿时升起一股难言的感觉。

那些将士的目光,汇聚在一块,着实让人心旌神摇。

传闻商鞅以军功鞭策老秦卒,秦人至今闻战则喜,杨少宰一举非但是提高了武人的士气,更是一举收拢了军心。

军中武将,只怕都愿意为他效命了,这个人就是大宋武人眼中的希望。

这授勋要是随便换一个人来,或者说是前几年有人这么干,只怕仪式还没结束,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唯有杨霖这般权势,才敢做这种事,想到这里宗泽转头一看,杨霖的脸色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是云淡风轻。

仿佛在他看来,这石破天惊的一天,寻寻常常,没有什么不同。

这个人真的是状元出身么,他到底是什么心思,为何敢打破文人的特权,还可以没有丝毫的波动。

亲手将最后一枚一等勋章,挂到一个独臂老卒的胸前,杨霖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些人结队而下。

杨霖转过身来,就是山呼海啸的欢呼声,这一刻整个云内,都在为杨少宰高呼。

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

杨霖心底自有一股豪气冲天,自己就是麾下这些将士的靠山,是他们翻身的依仗。而他们,又何尝不是自己宰执大宋的依仗。大宋的文人,并非都是下三滥,但是这个团体确实越来越腐朽了。

所谓的过犹不及,就是说的这个,他们对武人有一种变态的防备。

后世的靖康之难,最重要的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各地军将义军自发汇聚勤王,除了西军等野战主力十余万之外,汴梁左近另有汇聚而成的勤王之师垂三十万上下。

这些军马,除了西军等经制之军外,多是装备简陋,粮秣不足。可就是这些军马屡败屡战,与女真大军纠缠不休,才让已然有些疲惫的女真大军索取了大量财货之后,解围而去。

可汴梁中枢诸公,却忧心于原来内重外轻的画皮被戳穿。怕这些勤王之军势大难制。更怕西军常驻汴梁,动摇他们地位。就跟发了疯也似的驱赶着这些军马去援救收复太原府。

军将士卒,都服从了汴梁的命令,义无反顾的杀入了河东重重山地之间。数十万粮秣不充,军械匮乏的军马,一批批地被女真击破。到第二次汴梁之围的时候,已然再无可战之军了。

好好的江山,就此沦丧,河东群山之内,战死了几十万汉家男儿。开封中原腹心,十几万妇人少女,被敬献抢夺,沦为异族玩物。

北境道路上,风尘涨天,沙雪扑面,这些柔弱的中原女子,既不被后代的历史巨眼关注,也不为当时自顾不暇的主子们怜惜,她们羊羔似地瑟缩着,凄惶着,消失在中原的土地上,留下了让后人至今难以磨灭的恨意。

一个大国想要傲立当世,必须得文武相济,缺了哪一个或者不重视哪一个都是不行的。

在场的众人,估计也没有想到,杨霖有这种魄力。

首节上一节542/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