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352节

咱给他的指令就是,等待时机,务必要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

他这次冒险来通知你,本来已经是犯了大忌的。

只要是跟一次剿灭弥勒教无关的消息,他完全可以无视。

或许是你们主仆情深,听到了你的名字,他忍不住了。

这是要斥责的,这是要杜绝的。你心里要有数,你要明白全局中这颗棋子的重要性。

所以,此事不要再提!”

额,郑长生不由得暗自佩服老朱起来。

自己的大局观还是不如老谋深算的朱元璋啊!

尽管此时,宫里隐藏着一个弥勒教的人,说不不好听的,随时都有被暗算的可能,但是他却岿然不动。

就这份心境和气魄就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不是所有穿越者都是王霸之气外泄,都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

郑长生虽然有着超过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知识储备,但是终究还是年轻,人生经验阅历不足。

沉不住气,是所有年轻人毛糙的一面。

“雨浓,咱是相信你的能力的,咱这段时间就把宫中的禁卫交给你了。

弥勒教宵小之辈,想要咱的脑袋,那是蚍蜉撼大树,痴心妄想也!

有你的才华和能力,咱相信他们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这些人终究不过是大势所趋之下、螳臂当车的牺牲品而已。

等咱平定四方,华夏一统,万民归心之际害怕百姓们不敬崇之?

还有,你的那个新闻周刊的建议实在是太好了。

有方孝孺的坐镇,已经发行了几期了。

反响很好啊,为我大明正塑张目,为我汉家江山发声,引导民心、舆论的导向,实在是一个无上的利器。

咱准备重用方孝孺,给他加官进爵给他荣华富贵给他足够的舞台施展手脚,你看一个三品的职衔怎么样?”

额,郑长生有点感动。

老朱也是够下本钱的了。

他知道老朱这么做,都是为了他,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晋身三品大员,这绝对是破格提拔了。

当然,这也是方孝孺有可用之处。

方孝孺要是晋升三品的话,那方家就荣耀无比,一时无两了。

整个朝堂上父子双双位列朝堂之上,一个正二品的户部尚书,一个三品的侍郎官衔,这上哪里找去?

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以来除了那些开国的元勋之外,晋升最快,地位最为荣耀,最为特殊的一个家庭了吧?

古人有一门双进士,父子沐皇恩的说法,可是现实中可还是头一次见到。

而且这皇恩沐浴的也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吧?

正二品、三品,要知道整个朝堂才有多少这样品级的官员?皇恩浩荡的也有点没边了。

郑长生无感名内:“臣,替我老师和师兄谢过皇上!”

老朱走到郑长生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好好的干,咱们可是要做君臣知遇的典范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扑通一声就跪下:“启禀皇上,太子府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晕过去了。”

老朱上去就是一脚,把小太监给踢出好远。

郑长生吓了一大跳,尼玛的,这事儿能他娘的大喘气吗?

靠,还以为太子嗝屁了呢?

朱标命短,时运不济,没赶的上继承老朱的皇位就归天了,这是史实。

按说还不该这么早太子就一命呜呼的,郑长生心里是有数的。

可是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晕厥了呢?这实在是让人有点想不明白。

太子朱标身体一向康健,没听说有什么大的疾病缠身的啊。

小太监被踢的当场就晕过去了。

你想啊,老朱一个军伍出身的人,早年间也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人,他盛怒之下的这一脚踢过去,力道能小的了吗?

这小太监也是的,你着急归着急,你回事也得把气儿喘匀乎了啊。

这大喘气的,搞的人心里不上不下,心惊胆战的。

老朱大吼一声:“来人,把他拉出去杖毙!”

一声呼唤,门外金甲卫士呼啦啦过来三四个,抬着小太监就往外走。

郑长生赶忙上前劝阻道:“皇上息怒啊,此人虽然做事毛毛躁躁的,可是罪不致死,还是请皇上从轻发落,饶恕他才好。”

额,老朱愣了一下。

小太监在他的眼里,那就是卑微如蝼蚁一般。

杖毙也就杖毙了,顶多乱葬岗舔一个孤坟罢了。

他忽然想起来太子朱标跟他顶牛的事情来。

老朱治国向来是强权铁腕,当然这也是跟时势有关。

手底下都是一帮不好调理的刺儿头,朝堂上尽管舞弄顺了,但是他也强势习惯了。

而太子朱标向来以仁为本,这就在治国的理念上有了冲突。

老朱没少训他这个继承人,可是朱标从小就接受的儒家的教育,感觉很委屈啊。

老朱看了看郑长生,在想了想儿子朱标,好吧,那就仁慈一回吧。

“算了,拉下去三十鞭子!”

老朱及时的喝住了金甲护卫。

“雨浓,你不是对医术有所涉猎吗?代替咱去太子府上看看吧!”

第482章 太子心结

说起来太子朱标,《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

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

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

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方孝孺:“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圣子承皇业,能疏四海衰。“

可以说朱标自从被老朱立为皇太子后,协理国事还是很有章法的。

他从小就被大儒宋濂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

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

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

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

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于他的死,说是病死,其实说实话应该是被老朱气死的。

朱标年仅三十八岁逝世并不是没有先兆。

在病逝八个月前,朱标奉命视察陕西之时就感到身体不适了,但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

一回皇城,朱标就像朱元璋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

但是,转折点就在朱元璋让朱标去审理罪囚这件事上。

朱标一向仁德,所以,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不会采用重刑。

由于朱标生病,朱元璋命吏部尚书詹徽辅助他审理案情。

詹徽却在朱标不知道的情况下判了囚犯重刑,得知此事的朱标立即找到父皇阐明缘由。

并且谏言:立国应该以仁为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刑法来解决的。

朱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宠爱自己的父皇居然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朱标僭越,想要替代自己治理江山。

没成想,在病中的朱标见到父亲发火十分惊恐,病情愈加严重,终于,在四个月之后离世。

朱标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将儿子叫到床边上,直言是詹徽害了自己。

其实,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埋怨朱元璋滥用刑罚来着。

朱标死后,朱元璋自己是痛心疾首,但是,他永远也不会认为害死太子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

只是时常在朝臣面前感慨太子的早逝,自己的痛心,这也可以佐证了。

郑长生对于太子朱标的了解可不紧紧限于史书上的记载。

这么多年来他也是跟朱标接触颇多的人之一,就从他被老朱任命为太子詹事府的少詹士后,尤其是以算学折服了太子朱标。

朱标是很礼贤下士的,对于人才,向来是不吝惜笼络使用。

不过郑长生是老朱看重的人,很快的就被老朱令委他任,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后来就是郑长生的各种建议均得到他老爹朱元璋的认可,大为施行,他作为储君是完全知情的。

别人不知道老朱的这些时政方针是怎么来的,朱标可是心里明镜似的。

朝臣们都私下里盛赞皇上英明神武,治国良策一拍脑门就有,张嘴就来。

为此老朱也是乐的见其成,乐的享受这份“虚荣”。

郑长生虽然没有在太子身边任职,但是关系却不曾断过。

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赏赐郑家。

尤其是担任了皇太孙的老师后,太子朱标更是心中喜悦。

虽然他固执的习儒家,但是他也知道郑长生科学之道的应用是利国利民的。

只要是能够利国利民,管你什么家,什么派,都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

首节上一节352/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