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763节

三大喜报,是所有中华帝国参战将士的胜利,也是所有中华帝国军队士兵们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华帝国全体子民的胜利!

这不仅仅是三大胜利,归根到底其实是决定中华帝国是否真正崛起,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走向伟大崛起,主宰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从此以后,中华帝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成为疆域辽阔、不受西洋列强凌辱的东方帝国。

不过,中华帝国的全体子民,要永远铭记那些曾惨遭外来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为推翻满清王朝、为中华帝国的成立、为抗击西洋入侵的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而战死的将士;永远铭记为帝国的历次抗争和独立、为帝国的领土和势力扩张崛起、为帝国的强大和富裕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华族百姓。

只要帝国的全体子民能谨记朕的教诲,尊崇朕的旨意,秉承朕的方针,执行朕的指示,帝国的军人必定能战无不胜,中华帝国必定能继续更加的强大,朕的子民们必定能更加的安乐幸福。

............以上摘自《中华帝国报》刊印的1862年10月18日特刊,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亲自发表的帝论。

而事实上的当天,不但《中华帝国报》,其他《南方日报》、《扬子江晚报》、《南洋早报》等中华帝国的各大报纸上,纷纷专门以头版头条刊登转印了皇帝陛下发表的关于三大喜报的帝论。

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旁边,便是引起整个中华帝国轰动,甚至连皇帝冯云山都破天荒地发表帝论的起因——中华帝国三大喜报,或者说是三方大捷。

10月13日,圣京收到来自印度斯坦大陆以及印度洋的消息,中华帝国的混编舰队以及第五野战兵团和第六野战兵团的海陆两军分别击溃来犯的英军。

10月15日,圣京收到来自北美的消息,美利坚联邦国和美利坚联盟国一起决定向中华帝国求和,由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新墨西哥省总督彭玉麟同两个美利坚国家总统签署了停战协定,整个美洲地区的密西西比河以西,全部成为中华帝国的领地,至此,中华帝国的疆土超过沙俄,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10月17日夜,从遥远的西北各处边境,无论是贝加尔湖畔、额尔齐斯河、鄂布河或是伊聂谢河、咸海或是腾吉斯池等地,纷纷传来入侵的沙俄军队被帝国军队击溃的消息。

这三处地方,三处如今纷纷成为帝国领土或边疆势力范围的地方,分别同美利坚、英国、沙俄这几个欧美大国的数以十万以上军队的战争,中华帝国都取得了旷世瞩目的胜利,稍有见识的人都清楚,这无疑是奠定了中华帝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而其中同时战胜英国和沙俄,无疑是连法国都难以比拟的强大,从这些战事的结果来看,军事实力上,有理由相信中华已经是世界头号强国。

从10月15日的当晚开始,一连几天,连一向戒备森严的圣京,都接连几处地方举办了庞大的欢庆活动,庆祝中华帝国接连而来的伟大胜利!

而其他各重要城市,被称为东京的上海,北京、武昌、安庆、福州、重庆、杭州、洛阳、广州、长崎、河内、西贡、汉城、京都等,甚至在南洋的爪哇岛上的椰城(原巴达维亚)、星加坡和马城(原马尼拉)等地,在得知中华帝国大败西欧敌军的消息后,这段时间也都纷纷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

特别是汉城,自认为是华族一支的数千朝鲜人满怀激情地焚烧了李氏皇宫,指责李氏王朝是阻扰他们的祖先回归中华汉统的罪魁祸首,让他们如今成为不是正统的汉家儿郎,而只能是华族的偏支,还在汉城城中四处搜寻屠杀姓李的朝鲜皇族之人,发生打砸抢的暴动,但没两个小时,便被迅速出动的中华帝国第二野战兵团步兵师士兵镇压,为首的数百人全部被当场击毙,剩余的数千人纷纷跪地求饶,痛哭流涕说自己是汉人同胞,是华族同党,是忠心耿耿忠于中华帝国皇帝陛下的子民,愿意去南洋开采铜矿赎罪,事态才平息下来。

而日本的京都和大阪等地也发生了大举的游行示威活动,不过,不是针对中华帝国,而是针对关东的东京平原的日本幕府势力。这些原本的关西大和子民,如今群情激奋,斗志昂扬,纷纷高呼中华帝国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之类的口号,打着横幅,在京都知府衙门前静坐游行示威,要求向中华帝国的总参谋部或海军部请求参军,加入中华帝国的正规野战军,成为光荣的帝国军人中的一员,征战四方,为帝国统一整个世界奋斗。同时,这些人都自称姓徐,自认为是华族秦国时期徐福以及所领童男童女的后代,也是汉家儿郎华族一员,要求出兵关东,讨伐还不主动要求合并的日本幕府。

这些疯狂的“华族分子”甚至公开宣称,中华帝国的汉族才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民族,而又汉族为主体构成的华族才有资格存活于世。其他族类,不管是非洲黑族,还是西洋白人,甚至日本和族,都是劣等民族,不配拥有土地和阳光,没资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整个日本的和族人,都必须放弃和族身份,加入华族,学习华语,否则,他们将作为徐福的后代,出于义愤,将会帮助中华帝国除掉这些渣滓。

总之,中华帝国的三大战事的胜利,让整个中华帝国控制的区域都轰动起来,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是中华帝国的一员、为自己是华族的一份子而骄傲自豪,兴奋不已。

而就在帝国的主要重城,乃至整个帝国都欢庆的时候,圣京的皇宫御花园内,海军部、总参谋部的主要将领和内阁各部的主官,都候在御花园的太平阁外,纷纷如临大敌。虽然还是一大早,这些中华帝国的重臣便已经站在这里等候几个小时了。

原因只有一个,中华帝国的皇帝,他们最尊敬的陛下冯云山,昨夜在微服出宫,在秦淮河畔的欢庆晚会上与民同乐时,被人行刺受伤了!

虽然警务部和内务部连夜封锁了消息,甚至连皇宫内不少侍卫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但帝国的主要将领、内阁各部官员都是皇帝的亲信,哪能不知道,于是,从皇帝遇刺后的一两个时辰后,这些官员变陆续来到皇宫,探视皇帝的伤势。

“何大人,到底怎么回事?什么人胆子如此之大,竟然敢行刺陛下!陛下没事吧?千万不能有事情。”司法部部长黄玉昆朝旁边的警务部副部长何见机问道。

“我也不大清楚。警务部这次是胡大人一手亲自过问的,我根本插不上手。”

“胡大妹?她虽然是警务部部长,可不是向来不插手警务部的事情么?看来,这次事件闹大了,莫非还有内奸不成?”

“谁知道啊。竟然敢行刺陛下,要是让我知道了谁是内奸,我非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不可!”

“莫非是满清的余孽?还是其他朝鲜李氏、越南或蒙古?”

“我觉得不是,要是满清余孽,为何偏偏拖到如今这个时候?早些年便早就行刺了。会不会是洋人,如今我中华帝国崛起,正面他们已经难以战胜,便想通过卑劣的手段来暗算陛下了!”

第1123章 陛下会不会被人给控制了?

外务部的吴如孝,三句不离西洋,平素总是喜欢将事情放在西洋这边去猜测,不过这一次,他这样一说,在场的朝廷大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农业部部长吴棠更是直接气愤地道:“吴大人说的不错!依我看,就是那些西洋国家的卑劣行径,那英国、沙俄甚至法国或普鲁士,都有可能,洋人根本不可信,不能长期交心,只能偶尔利用。”

财税部部长阎敬也叹道:“我赞同两位吴大人的说法!如今我中华帝国正处于最为强大的时候,可这个强大偏偏维系在陛下一人的万金之躯身上,因此,我猜测那些西洋敌国一看以堂堂正正的武力无法击败我们,便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了。万望陛下不要不要伤得严重才好,否则我等做臣子的......”

阎敬没有说下去,再说下去就有些大逆不道了。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担心。说来说去,归根到底是皇帝没有公开立太子,明确皇位的继承人,所谓国本不立,国就不安,通过此次事件,说不得大家都要劝谏陛下确立太子了。

但这个话怎么开口,这个谏言不好上啊,哪怕是开明仁慈如当今陛下,作为臣子的,也不好明白地插手这等国本大事。

当今陛下春秋鼎盛,正直壮年,文治武功也正辉煌,贸然劝谏说要立太子,皇帝未免会多疑劝谏之人是不是诅咒自己龙体不康,或者身为朝臣欲勾结皇子争拥立从龙之大功,很容易便被怀疑包藏祸心。就算这些都不说,劝谏之后,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这都是麻烦事情,一个不好,便要将自己陷入皇家的内部纷争之中,如今皇子可不止一两位,虽然没有传出争斗的事情,但这关系到整个中华帝国这般硕大的前所未有的江山,谁不想拥有,何况自古皇位之争,都是刀光剑影,哪有不产生纷争的?

因此,阎敬他们这些朝臣无所适从,更何况他和吴棠等人还是满清降臣,更是不敢多说。

果然,阎敬话刚说完,便有大臣表示不满了:“阎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谁知道您到底是真盼望陛下伤得重还是伤的轻?难道阎大人非要陛下受伤才好,就不能如下官这般祈盼着陛下真龙天子,洪福齐天,即便遇到宵小之徒也毫发无伤么?何况,阎大人如何又一口咬定是西洋的阴谋?就不能是满清余孽,阎大人和吴大人都一口为满清余孽开脱,硬生生地推到相隔万里的洋人身上,莫非是因为两位大人都是满清降臣的原因,想为那些满清余孽打些掩护么?”

众人闻言都吃了一惊,一看,却是商务部副部长潘文涛。

潘文涛是原本广州十三行之一的潘家主事之人,而潘家是除了伍家之外十三行中最大的势力,跟随伍崇曜一道在太平圣国之初时便投靠了当今皇帝,也算是从龙之臣,在伍崇曜调任广东巡抚之后,便接替了他的商务部部长之位,只不过这个副部长已经当了数年却一直没能转正,而这阎敬和吴棠两人,均是满清降臣,原本的职位也不高,还是被皇帝破格提拔到副部长之位,资历和就任副部长的时间都远远不如潘文涛,可如今阎敬和吴棠两人都已经从副部长转正为部长了,难免潘文涛会有所不满。

阎敬脸色已经涨得通红,他怒目看向潘文涛道:“姓潘的,我阎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你污蔑谁是满清余孽?”

农业部部长吴棠也有些愤怒,抱拳朝四周的同僚一晃,对潘文涛恨恨地道:“潘大人,你这话就妥当了。谁不知道,我和阎大人都是汉人,以前虽然在满人手下做过官,但都是遭受排挤的小官,连陛下都不追究这些,如今你这样提起怀疑,还断定陛下的被刺就是满清余孽所为,还想污蔑我们与这事相关,我吴棠势力虽弱,也不敢忍气吞声。

再说,你潘大人当初在十三行,不也是帮满人办差为其效力?

各位大人帮忙做个见证,等陛下龙体好转,我要到陛下面前让陛下来评评理!”

吴棠的话很有水平,一句话便将潘文涛推到众多大臣的对立面,毕竟在场的朝臣大员之中,除了跟随冯云山的太平老人之外,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曾在满清朝廷之中做过事,监察部部长李鸿藻和监察部副部长级别的顾问程鹬采两人还是当初满清的重臣呢。因此,这些与满清有点瓜葛却一直不愿意被人提及或想着千方百计撇清的朝臣,均对潘文涛怒目而视。

监察部李鸿藻更是饶有深意地看了眼潘文涛,冰冷的眼神,让潘文涛浑身打了个激灵。

因此,潘文涛笑着打了个哈哈,解释道:“吴大人恕罪则个,潘某只是心忧陛下的随口之言,随口之言,吴大人,还有阎大人,切莫放在心上。”

两人均诚心不语,一时间气氛尴尬。

正在这时,太平阁的东侧侧门打开了,范汝增阴沉着脸,眼圈潮红地走了过来,身旁领着七八名手持左轮手枪的侍卫护卫着侧门。

“范大人,陛下龙体无恙吧?”

众人见到范汝增从侧门走出来,纷纷上前问道。

“诸位大人勿要担心,陛下龙体安康,只是些许轻伤,反倒是遭受变故而伤了些神,要休养一些时日了。”范汝增道:“众位大人都回吧,陛下如今心神受损,不想召见诸位。陛下说了,诸位大人这些日子用心办差,不可荒废朝政要事。”

“微臣等谨尊圣旨!”听到范汝增传的皇帝口谕,众人纷纷跪地应道。

见范汝增就准备转身回太平阁,为首的司法部部长黄玉昆急了,叫住范汝增:“小范大人,陛下真的没事?我黄玉昆是太平老臣了,我要去觐见陛下,没见过陛下,我心难安!”

范汝增为难地道:“黄贵丈,陛下说了,暂时不想召见诸位大人。您这样,让小子很为难啊!”

范汝增对黄玉昆很是尊敬,更是直接称呼他为当初太平天国的贵丈的称呼,黄玉昆是义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果然心中好受很多,当下也不再坚持,只是叮嘱道:“若有陛下的消息,还请小范大人尽快通知黄某!”

范汝增连忙答应下来。其他群臣也纷纷叮嘱范汝增将自己的话带给陛下,请求陛下早日召见,早日得知陛下的消息。

首节上一节763/8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