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460节

在专利法推行之初,用张清远和顾永志的人头,在大宋立了一个榜样,不要试图去挑战大宋的专利法!

这件事震惊了东京城的商界,同时也在京兆府、幽州和杭州等地掀起了波澜。

接下来,大宋邸报和大宋快报正式报道了华兴纺车专利的所属权。

在大宋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候,有一个人用白话文这样写道:当时朝廷对华兴纺车的专利归属报道并未得到太多人的理解,在那个专利意识尚未萌芽的阶段,人们无法理解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直到华兴纺车真正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

关于参知政事唐恪和权知开封府尹李道尘的处置,各自罚了一个月的俸禄!

显然,皇帝是不想此事牵动现有的官员体系。

几天后,李氏布行正是开业了。

而之前的张记布行则被朝廷收编。

风向转变得太快,让朱青这样的富商一时间根本反应不过来。

等他们反映过来后,才意识到,朝廷是真的打算推行专利,鼓励民间发展工事和科学。

这无疑是给了民间商人一剂强心剂。

并且让东京城商人们眼睛发红的是,四月份,李氏布行一口气在东京城开了十家分店。

人们惊奇的发现,与其他布行不同,李氏布行的货源源不断,无论什么时候去买,都有。

朱青这样排在大宋第十名的富豪,也看得嫉妒得发狂。

他们感慨世界变了,他们靠朝廷的政策,倒卖粮食,赚了很多很多钱,并且未来的空间还会更大。

不过,以他们商人敏锐的目光来看,跟李氏布行比起来,不算什么了。

因为接下来,朝廷的品造局会使用华兴纺车,那样赚的钱才是真的多。

果然,几天后,大宋邸报就刊登了商部购买华兴纺车使用权一事。

以大宋品造局为例,大宋品造局每利用华兴纺车生产一千件衣服,其中五件衣服的所有营收要支付给华兴商社。

这件事在东京城引起了轰动,而且很快在其他地方也开始传播。

人们这才真正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华兴纺车上,不禁好奇,华兴纺车到底是什么,值得朝廷的品造局出钱使用。

据官方给出来的信息,去年品造局卖衣服就卖了100万贯。

如果是按照这个规则来给华兴纺车支付,一年要支付5000贯。

也就是说,华兴商社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得到5000贯。

随后,大宋邸报上有著名的商贸点评人士给出这样的预测:品造局一旦使用华兴纺车,出货量将至少翻6倍,响应的人工成本将至少缩减一半,无论从哪一点看,品造局都是赚翻翻。

一时间,大宋邸报为此专门开设了一个商贸板块。

春风和煦的三月,东京城出现了许多新词:支付、营收、成本、市场、服装……

让老百姓们感到更加陌生的还有:创新、科学、专利……

这篇点评更是直接预测了明年华兴纺车将从品造局收到的钱,将高达10万贯!

若这事不是朝廷参与到其中,必然没有人相信是真的。

这简直就是颠覆了大宋传统商贸的规则,一边是朝廷商部的品造局,一边是民间新兴的商社。

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

仅仅只是在这个消息爆炸后的几天,东京城的各大富商,都开始重新思考如今大宋的商业逻辑。

规则变了,朝廷明摆着是要放权给民间,鼓励民间多做创新。

靖康六年的华兴纺车案被载入史册,这一年也被称作是大宋工业革命元年,在波澜壮阔的道路修建热潮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和民间,振聋发聩。

华兴纺车出来之后,对市场的另一个馈赠则是,每一件衣服的价格从五十文,降到了三十八文。

有大宋的商贸学家这样说过:这一年,只要你有胆子参与到服装贸易中,哪怕是成立一个小小的运输队运输原料,你也可以赚一大笔钱。

靖康新政给民间注入的第一波财富,在靖康六年,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因为真正拉动大宋经济腾飞的蒸汽机,在做最后的改良。

四月,十里桃花尚未落去,路边花雨纷飞。

汴河波光粼粼,游客们早已脱去了厚厚的棉衣,穿着青衫,戴着好看的头巾,慢悠悠欣赏这醉人的春光。

一辆古朴而简约的马车在一队骑士的簇拥下,出了东京城。

出东京城后,那如诗般的风景便似一副宁静的山水画在眼前展开。

沿着宽阔的水泥道,走了约半个时辰,赵桓才来到了大宋第一辆铁轨蒸汽机车的起始点。

不得不说,军器监的执行能力非常强。

二月初,赵桓还跟陈规强调,要尽快做出铁轨蒸汽机车来。

才两个月,最原始的铁轨蒸汽机车就出来了。

这是一辆非常大的蒸汽机车,它安安静静停在双轨上,那用铁打造出来的双轨并不长,目前尚在测试阶段。

看到这个“大家伙”赵桓很满意,虽然和他来的那个世界的老式火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至少雏形已经出来了,而且比上一次的明显要改良了不少。

所有的科学创造,都是要坚定的踏出第一步,雏形破烂没关系,东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

更何况,这东西能在铁轨上跑了。

方圆几里,已经被羽林军团团围起来,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有一个人在上面的炉子里加煤炭和木材。

首节上一节460/9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