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第790节

高麒便笑了起来,将书信合上,对衙役说道:“请带我去五味书屋!”

衙役点了点头,便带着高麒去了五味书屋。

五味书屋,是司马懿在府衙内的专属场地,除了他以外,任何人都不能踏入书屋半步,因为司马懿嗜书如命,两年来,除了正常的公务要处理外,司马懿都是一个人在这五味书屋中渡过的。

抵达五味书屋之后,衙役不敢向前,停留在那里,对高麒说道:“大殿下,这里就是五味书屋了,小的只能送到此处。”

高麒点了点头,独自一人进入了五味书屋,刚一进门,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清香味道,随后便看见整间屋子都成了书的海洋,满屋子里都是整齐排列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而且无论是书柜,还是书籍,都是一尘不染的。

他随手从书架上拿下来了一本《论语》,刚刚翻开,一股清香便扑面而来,而且他注意到,在书中间夹着一片芸香草。除此之外,书的底部还有注释。

高麒不(禁)皱起了眉头,再随意翻看几页,都有注释。随后,他又从头翻到尾,发现书页的底部都有出自一个人笔迹的注释。

他好奇地又取下另外几本书翻看,惊奇地发现,每本书都被注释过了一遍。

“司马懿果然是个奇才,竟然将所看过的每本书都作出了注释,而且所注释的个人见解也颇有独到之处。”

高麒将书放回原处,只留下一本《史记》在手,开始默默地浏览了起来,他之前看过《史记》,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是今天,他却是在逐字逐句的读,每每读完一句,便会看一眼下面的注释,渐渐地发现,司马懿的注释竟然是前所未闻,不(禁)便被司马懿所注释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看,一直看……

之后的时间里,高麒都是一个人待在这五味书屋里,乐此不疲的将所有以前学过的书籍重新通读了一遍,惊奇地发现,自己以前某些不太懂的地方,在司马懿的注释中竟然找到了答案。

从此以后,高麒像是发现了偌大的宝库一样,除了吃饭和睡觉,他都在五味书屋里,后来,索(性)自己也搬进了五味书屋里去居住,吃饭都是衙役们送,除了上厕所,他几乎不再出门。

司马懿走了,可是留下的五味书屋对于高麒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宛城之战爆发之后,他就有所预料了,自己是时候踏上历史的舞台了。两年来,他在琅琊府的这段时间里,表面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实际上比谁都关心国家的军事动向,他甚至私下里让人去购买情报部里的国家机密,有些时候,甚至比朝廷里的人更先知道一些机密。

两年来,司马懿不攒金,不攒银,将所有的俸禄都花费在了从情报部购买情报上。虽然说情报部的情报人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对国家忠诚的人,但是却不能排除个别的蛀虫。

在高麒还没有抵达琅琊府的时候,司马懿便已经有所预料了,所以在圣旨抵达的那天,他就将写好的奏章让人加急送往了洛阳,举荐自己的弟弟司马孚来担任琅琊府的知府。

高麒到来后,司马懿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故意对高麒避而不见,吊足了高麒的胃口,加上他派人暗中监视高麒的一举一动,从而从各个方面了解了高麒之后,他才决定,把自己的五味书屋让给高麒。

自从几年前高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又陆续进行了一番的改良,并且对造纸术也进行了改良,所以,在华夏国神州二年的时候,印刷书籍,已经彻底普及开来。华夏国自此告别了用竹简的时代,将许多古文典籍印刷成书,大大地方便了一些饱学之士。加上新的造纸术所造出的纸张比较不错,而且高飞也严格了控制住了纸张的价格,所以纸张和书籍得以在整个华夏国普及开来。

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能得以注释那么多书籍。

几天后,司马懿抵达了京城洛阳,在皇宫侍卫的带领下,再一次踏入了皇宫。距离上一次中了状元,被任命为琅琊知府离开皇宫去琅琊府上任,已经间隔了足足两年零四个月。

两年多前,他还是一个骄狂和傲气并存的无知小子。今天,他的身上已经看不出任何的骄狂和傲气,有的只是一身书生之气。

神州无极殿上,高飞和群臣正在商讨着对荆汉用兵的具体事宜,见殿前武士进来禀告司马懿来了,高飞的脸上立刻洋溢起了一团笑容。

“快传司马懿上殿!”高飞欢喜地叫道。

“传司马懿上殿!”

(备注:许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芸香草是干什么用的,这里解释一下。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所谓的书香门第,其中的书香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822发动国战

随着一声令下,司马懿便从殿外进入了大殿,一米八的大个子,瘦长的身形,飘逸的长发,加上新潮的服饰,都让司马懿赚足了文武大臣的眼球。)

再度踏上这座神州无极殿,司马懿的心里很是平静,古波不惊的脸膛、深邃的双眸,都散发着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让人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几年前的那个骄狂、自傲的司马懿。

“臣司马仲达,叩见皇上。”司马懿刚进入大殿,便随即跪在了地上,向着高飞叩首道。

“爱卿起来说话,走到阶梯这里来。”高飞对司马懿说道。

司马懿“诺”了一声,站起来之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迈开步子,向着高飞那边走了过去。快要走到阶梯那里的时候,便急忙停下了脚步,躬身站在大殿中央,显得很是谦卑。

高飞打量了司马懿一下,对司马懿的这种谦卑很是满意。这两年来,他让司马懿去琅琊做知府,而不是一下子便跃居高位,锻炼了他的(性)子。如今两年后再度归来,确实达到了他的满意程度,心中暗想道:“司马懿终于长大了,已经完全脱去了稚嫩。”

“司马仲达,你和朕一别也有两年了吧?”高飞随口问道。

“启禀圣上,已经有两年四个月零七天了。”司马懿记得很清楚。

高飞笑道:“你倒是记得很清楚。司马懿,前几日荆汉的大军攻击了宛城,致使张辽损兵折将。我华夏国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七十万大军枕戈待旦,朕准备发兵二十万予以反击,以攻略荆汉都城襄阳为目的,不知道你怎么看?”

司马懿想都没想,当即说道:“启禀圣上,荆汉和曹魏结盟已经好久了,五年中,此二国不断的(骚)扰我国边疆,弄得边疆军民十分痛恶。臣十分同意圣上出兵伐汉的建议,只是,我军一旦发动国战,曹魏必然会在西北(骚)扰,那么圣上就不能专一伐汉。灭国之战,耗费甚具,一旦发动国战,必须要一鼓作气,不攻灭荆汉誓不罢休。最主要的是,圣上灭汉的心意绝对不能动摇,一旦动摇,那么就会前功尽弃。”

高飞听后,觉得司马懿说的很有道理,看了看贾诩、荀攸、郭嘉、盖勋以及众多文武大臣,似乎都没有什么异议。

“众位爱卿,可有什么别的意见吗?”

荀攸挺身而出,朗声道:“臣以为,我华夏国和东吴世代交好,休戚相关,更兼荆汉和东吴有世仇,如果皇上要出兵灭汉的话,可派遣使节,先赶赴建邺,邀请东吴一同对荆汉发动攻击。这样,我军便又多了一份胜算。”

“另外,我军一旦出兵,与荆汉同盟的曹魏必然会在西北有所动作,皇上必须加强西北的防御才行,只要严防死守,西北便不足为虑。”郭嘉也建议道。

高飞听后,当即思虑了一番,朗声说道:“陈琳,拟写圣旨,诏右车骑将军徐晃加强潼关防御,诏虎翼大将军太史慈率领骑兵三万,从灵州南下攻击秦州,另外以马超为征西将军,率骑兵两万,攻击武威,卫将军庞德率军两万攻击安定,以攻为守,牵制曹魏大军!若遇到曹魏大军,便采取运动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七日为限,不论取得如何战果,全部退回灵州。”

声音一落,坐在大殿上的陈琳便开笔写下了圣旨。

“司马懿!”高飞又喊道。

司马懿毕恭毕敬地道:“臣在!”

“朕封你为军师将军,即刻赶赴宛城,暂时归属到虎牙大将军张辽的麾下,明日便去上任。”

“臣遵旨。”

高飞又看了一眼户部尚书钟繇,朗声问道:“钟尚书,若要筹集一年军用的粮草,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钟繇走出班位,思量了一下,这才回答道:“请皇上给臣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臣将亲自押运一百万石粮草到宛城,以供军需。”

“嗯,不光是粮草,还有兵饷。”高飞又补充道。

“臣明白,一个月后,一百万石粮草、五十万枚银币,臣将全部运到宛城。”钟繇说这话的时候,连眉头走没皱一下,要知道一石粮草可以供一个成年人吃二百天的,而一枚银币,可以供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花销。

打仗,打的就是国力,这是一成不变的道理。所以,拥有雄厚的国力,才是发动战争的资本。

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华夏国形成了以东北、河北、中原、西北四个巨大的产粮基地,尤其是河套地区的开发,前两年还不怎么凸显,直到最近两年,河套地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全民皆兵的制度,虽然高飞提出来了,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有相当大的阻力,所以一直以来,民兵制度也只是在边防重镇周围施行,而河套地区是实行民兵制度最成功的,当年就地裁撤的十万东夷兵,成为民兵后,在拱卫边防和开发荒地上贡献巨大。所以,即使曹魏和鲜卑联盟了,却依然没有对华夏国的北部造成什么威胁。

粮草、兵饷的问题一旦解决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出兵的问题了。于是,高飞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做出决定,出兵三十万灭汉,高飞御驾亲征,以虎牙大将军张辽、虎烈大将军黄忠分别为左右先锋,让其率领本部兵马,兵分两路,开始正式的反击灭汉之战。

另外一方面,高飞从河北征调了张郃、陈到这几年训练的十一万新军,让这十一万新军从河北赶赴洛阳附近集结,留下虎威大将军赵云镇守北方,并且任其为都督,总督幽州、辽东、东夷、并州、冀州、云州等地。

首节上一节790/10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