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38节

不知道是不是种谊的劝说起作用了。反正在巡营时,高遵裕又恢复了志得意满的状态,一厢一厢的挨个鼓劲打气。

也是,机宜文字统计完被卷走的军卒数量后,高遵裕知道,这一次西夏人处心积虑的掘开黄河,仅仅卷走不足两千军卒,心里就没那么担心了。

六万军卒的大军,不足两千的伤亡,虽然是非战斗死伤,这样的结果,还不至于被官家责罚。

赵曦会责罚吗?真不会。之所以不责罚,并不是因为高遵裕部军卒死伤数量的问题,是觉得自己这次坑的高遵裕有些重了。

其实,高遵裕部今日的困境,这是赵曦所预料的,也是赵曦从开始就谋划的。富弼清楚,文彦博清楚,狄青清楚,种颚也清楚。所有清楚这个大布局的人,都在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平灭西夏,并不是说简单的打到兴庆府,不是大军攻进西夏的王城就算是灭掉西夏了。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

后来与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北辽,以及与大宋之间都维持着相当不错的关系。

经过两百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地泽斤还盛产上好青盐,因此平夏部党项势力逐步膨胀起来。

太祖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李继捧因不能解决家族内部矛盾,就在太平兴国七年,亲率族人入京朝见宋帝,自愿献出银、夏、绥、宥四州八县地方。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不肯入京,借故逃离。

他们逃到了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集结武装,从而有了后来大宋与西夏的诸多事宜。

这一次所谓的平灭,是真正意义的平灭。要做到再无党项人有生力量,再无党项人的贵族,再无党项人可依附的力量,再无党项人可聚拢成群!

所以,才有了王韶于西北,李宪于东北,郭逵正东,种颚东南,狄青正南,折继闵西南,对整个西夏形成一个真正的战略包围。

而高遵裕部,其实是朝廷丢出去的诱饵!

战车是赵曦指导工坊城做出的,又岂能不清楚优缺点?壕沟是赵曦针对骑兵的战术,又岂能不知道壕沟同样对战车有效?

作为一个长于谋划,习惯于大格局,大谋略的君王,在推动倾全国之力对西夏灭国的大战中,任何细节他都需要有所考虑,更何况这些属于他自有体系的内容?

在整个对西夏平灭的战略考虑时,赵曦最担心的是西夏集中他们所有的力量攻击国朝的一个点。任何一路队伍,都很难抵挡住西夏全力攻击,势必会打开一个缺口。

对于党项人,在赵曦看来,根本不能给他们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特别是贵族阶层。所以,在谋划的开始,赵曦的目的就是绝对的围歼。

可要实现绝对围歼这个目标,如何牵引西夏人入縠,是赵曦乃至富弼等人从三年前就思谋的。

因此,才有了高遵裕部突进并无限接近西平府的战局。

当初在商议时,事实上并没有考虑西夏人掘开黄河堤岸的可能,是后来赵曦携沈括等人,不断研习地形才推演出来的可能,这也是富弼当时焦急的原因。那是真焦急,不是做给其他内阁大臣看的。

放出去诱饵,并不是放弃掉诱饵,诱饵的作用必须的一直存在,才能吸引更多的西夏兵力去围剿,这样才能让整个大包围的态势形成,然后慢慢压缩,直至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一旦高遵裕部被西夏人掘开黄河堤岸而淹没,或者溃不成军,甚至全军覆灭,西夏人就可以在国朝的大包围没有形成合拢态势前,选择突围······仍然可以冲破任何一路队伍。因为各路大军不形成合围,彼此无法呼应。

“高遵裕部还算果断。两千军卒的伤亡,在黄河决堤的天威之下,是朝廷可接受的范围。”

文彦博的话虽然不好听,确实也是事实。这是高遵裕部受阻后,朝廷的又一次内阁议事。其实这段时间,朝廷的议事就没有停止过,不仅仅是内阁,甚至一些议政都随时待命,以备官家征询。

“这不是重要的,现在最为紧要的是,在这样的打击下,高遵裕部到底能在风暴的中心坚持多久?毕竟,现在打围剿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各路队伍的推进都不甚如意。”

“更何况,在调整战略后,偏师属于劳师远征,何时能与李宪部会师,并封堵兴庆府的北部,尚不确定。恐怕今年是不可能了。”

这时候是全内阁议事,不管是事前知晓大布局,还是目前还不清楚,在讨论是都是基于现在的状况,倒也不显得突兀。韩琦所说的话,也没有具体指明早期就有这样的谋划。

“官家,狄青部、种颚部是否应该表现出驰援高遵裕部?如果朝廷根本不支援,可能对高遵裕部的军心和信心会有打击,恐怕很难承受住长期被包围的压力。”

高遵裕部现在的整个战局的核心,也是双方的胶着点。或者说,高遵裕部的表现决定着整个战略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富相,诸位,朝廷必须保证国朝与高遵裕部的后勤保障通道,在高遵裕部折损超过三成军卒时,允许其全线撤退。”

“命狄青部、种颚部,在确保本路队伍战略任务的情况,必须对高遵裕部支援。至于支援的程度,交予狄青和种颚自行把握。”

“昭告各路大军,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虽然朕希望在年内结束战争,可这样的要求势必会让前方将领急躁,不利于作战。”

“命各路大军的斥候要尽可能的放远些,皇城司加大西夏境内以及边境的探知,要随时注意西夏人的部署,严密监视,以防西夏人选择突围。”

都已经到这地步了,演戏也要演足了。这一次如此的兴师动众,倘若仍然不能平灭西夏,恐怕几年内此事会搁置,这不是赵曦想看到的。

第718章 不予增援

从高遵裕部遭遇西夏人掘开黄河堤岸,到战况传递到朝廷,再到朝廷议定后反馈到前线,整个过程又过去近一个月了。

高遵裕部硬是抗了近一个月。

若是从开战算,宋夏的这场大战已经持续三个多月了。

这三个月,前面高遵裕一直是意气奋发的,而近一个月的时间,高遵裕真的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由于贪功冒进,自己造成了本部两千军卒的非战斗减员,对于六万大军确实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一战,已经是两成的折损了。国朝自新军成立以来,以火器装备以来,从来还没有一战曾有过两成的战损。

高遵裕也有过瞒报的念头一闪而过,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早年,军中不再是纯粹的莽汉,也不会把主帅的命令奉为圭皋。同时,整个军中的文佐官、监察官数不胜数,任何一个主帅都无法全面掌控一支军队。

现在的国朝军卒,心底里唯一效忠的只要朝廷,或者说是官家。

高遵裕老老实实的奏报了,一点都不敢隐瞒,甚至他准备延迟一两天撤军的想法,也向朝廷详细叙述了。搁以前,高遵裕绝对不会担下这干系,不说要拉上种谊,就是整个指挥部的所有文武,他会一个不拉的全部拖上。

现在他不敢了,特别是在看到兄长的告诫和皇后娘娘的手信,他踏踏实实的把所有细节都奏报了······兄长告诉他,千万不要想着推卸责任,这时候担当比推卸奏效。

兄长在事实上确实比他了解官家,可是,高遵裕真的不确定。

这些天对他而言就是煎熬,像等待判决的囚犯,根本没心思主持防御,全数交给种谊了。

近一个月,种谊指挥着击退了西夏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西夏人像疯了似的,不要命的一直在攻击······西夏人准备吃下他们这一路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

这时候,他们在等朝廷的诏令,是向西突围还是坚守,等待支援,都需要朝廷给明确的指令。

不过有一点种谊很放心,整个战车携带的物资总量,足够让他们这六万人坚持半年。从各式火器,到军用民用的食物,甚至连军用被服都是充足配备。

种谊不觉得西夏人能攻破战车构建的防御圈,可不是城池,在防御力上比城池更坚固。

唯一担心的就是物资运送线。不过现在还好,这近一个月,西夏人也有过几次攻击运输线的行动,有现在推广的兵站制度以及轨道战车的运输方式,少量骑兵的冲击,并没有切断运输线。

种谊很担心,一旦西夏人下决心灭掉他们这一路大军,下一步说不定真的会下死力气切断运输线······那时候他们就真的危险了。

首节上一节838/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