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12节

这是经过五十年更换了五个朝代后勉强算一统的赵宋,臣工对帝王的认知没那么高高在上。有国朝太祖构建了相公制衡君王的体制,养士百年,并不是帝王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也没这种土壤和环境。

所以,赵曦做什么事都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借助于各种由头,还得尽量避免对立于整个朝堂臣工。

这样的体制倒没有让赵曦难为,反倒有些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感觉。毕竟,在赵曦的概念里,权利是应该受到制约的。

由某个事件引出针对特定事件的措施和办法,而这些办法概念来自于赵曦后世的见识,再引导臣工们剖析,从而形成符合这个时代实情的办法和措施……这是赵曦遵循的原则。

就如现在,因为工坊城针对价格的谈判,赵曦提出了价格由朝廷统管的想法,这并没有脱离现实。

只是一点一点的把这事促成,有点耗时费力了。

“王相公,倘若组建物价监管部门,即可以解决大商贾垄断货品哄抬物价的行为,同时赋予监管部门对易货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如此,达到市易法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避开了与民争利的弊端……”

“而由工坊城授权出售一事,朝廷还可以尝试对各种货品分类,由官方主导涉及国计民生的货品,抓大放小,就避免了干涉市场过多会导致商贸萎缩的可能。”

如今这个时代,管理部门还不需要分的太细。赵曦这是把改革发展、市场监管、商务贸易等诸多事务统一归拢到一个部门。

但是,他还是引导,而没有把自己成型的想法说出来。

只有由这个时代的人制定的制度,才是符合这个时代实情的。他要做的是甄别,是引导。

“至于这样的部门如何组建、如何运作,包括应该具备何种职能,官级和职衔怎样确定,还需要诸公集思广益,拿出可行性的方案来。”

对于勤政殿内阁现在的这情形,赵曦有准备。

都是精英,无非是就差捅破那一层纸。现在自己点明了,肯定这些相公的心里有所触动,就是内心掀起滔天巨浪也可以理解。

所以,对于相公们的愣神,赵曦不奇怪。那怕是司马光讨厌折腾,也对官家的这提法陷入了深思。

市易法出台的基础,是针对国朝物品交易被大商贾垄断的情况,目的是为了改变官势富姓在物品交易中具有绝对主动权的事实。

针对这样的情况,王介甫才出市易法,想以官营之法,来解决易货之道的弊端。

市易法一旦实行,或许国朝易货的弊端确实能改变一些。同样,市易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与民争利这一点不可忽视,官营在整个易货中占据了优势,对一些小商户所产生的危害甚至要高于大商贾的垄断。

同时,官营会把交易的所有风险由朝廷或者说官方承担了,鉴于国朝官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对官营的前景多数人并不看好。治政和从商不同,更何况治政也并不是全是好手,如何能确保官员从事易货的成效?

官家这一提议就大不一样了。

首先,官方不介入交易,不必担负交易中的风险,更是避开了与民争利。

其次,朝廷收回定价权,并对日常交易进行监管,就解决了哄抬物价的发生。

至于大商贾还是小商户,只要是合法经营,就不存在与朝廷的相悖,这也避免了损害某些团体的利益,朝堂反对的声音也就自然少了。

如此,朝廷置身交易之外,在整个交易中处于裁决者的角色,就如断案判案一般…~这才是官方本来的职能,这才是真正的市易法。

赵曦无意管饭,把大概想法提出来后,就把场子散了……都回去想去,等想好了再议。

这时候议政厅正进行着激烈的价格谈判,每天的奏报上来,大家也可以从中看到各种物品的价格确定要素,为将来拟订这个新部门的职能做些参考。

这事急不得,也不太急。赵曦都谋划近一年了,已经到了最后一哆嗦的时候,没必要那么着急。

可是王安石急。官家再一次改变了他的市易法,而变了样的市易法,结果跟当初青苗法一样,让他没话说。

就是刻薄的王雱也不得不承认,官家这个设想是真的弥补了他王家市易法的所有漏洞,还更好的解决了市易法指向的问题。

官家这样的设想更加合理。让市易归市易,监管归监管。

“爹爹,既然官家的设想是基于市易法,咱们这边还是需要占据主动权。爹爹为推行市易法而预设的三司使制置司,无非是调整职能而已,需要向朝廷阐明了。”

王安石看了看有些兴奋的儿子……

官家设想的部门,权限之大堪比三司使,甚至比三司使的职权还要大,如何可能置于三司使之下?

原本是准备让吕嘉问主导市易的。因为工坊城那事,吕嘉问又有意做官办产业的总督办,今日向官家推荐,被晃过去了。

这个新设立的部门……看吕嘉问的意思,似乎又有想法了。

不仅仅是吕嘉问,就是蔡确、吕惠卿似乎也有想法……

章惇被官家直接丢讲武堂了,自己手里能用的人真不多。

“这几天那边谈判的奏报,我会给你们复一份。都参考一下,各自针对市易法的具体职能、职衔设定以及具体运作考虑考虑,有了完善的操作方案,在新部门的主官上就能占得先机……”

话虽这样说,但王安石对拿下这个职位的信心并不足。

第501章 扯什么淡

授权谈判,在议政厅也就是举行个仪式,真正的谈判需要很长的时间,朝廷不可能真的把议政厅留给他们用。

更何况,那些确定参与的官势富姓,地方州府,已经拉扯着掮客、牙行组队在跟工坊城谈判。所以,谈判的地点已经转移到了工坊城。

“其实在授权工艺上,重点考虑附加值,或者说是研发成本,说是知识的价值也可以。对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这类的,在授权以后就不相关了,所以是可以忽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研发成本工坊城已经赚回来了,税金这几年又免税,没必要在授权价格上坚持。”

“这次的做法,目的是能尽可能的把工坊城模式在国朝铺开,你们考虑一下薄利多销。”

赵曦原本没有关注授权谈判,只是听说谈判的进展缓慢,不得不把工坊城的各位主事喊过来说道说道。

“师正,若你就任官办产业的总督办,你认为怎样的价格合适?换位思考,变一下立场,才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价位。”

虽然这是一个假设,赵曦确实是有意让薛向就任官办产业的总督办的。

这样说出来,也是让他先以这个身份去思考,也算是提前有个准备吧。

因为赵曦临时给政事堂找了点事,官办产业总督办的举荐一事,倒是暂时搁置了。当然,也有授权谈判一直进展不太顺利的原因。

“另外,师正,有件事需要你考虑一下。一旦谈判结束,所有得到授权并开办作坊的州府郡县,都需要派遣官方的主事人。”

“而这部分人可能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并且未必在计财经营方面擅长。所以,我准备在讲武堂专门设立一个培训班,利用筹建作坊的时间,对任职官办作坊的这些官员进行短期的培训,还必须得见效果。”

“这是培训,同时也是一个遴选的过程。事关国朝的工业化促进,不可掉以轻心。此事由你主导,你提前做做讲义,拿个章程。”

首节上一节612/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