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商城去大唐 第325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况是个皇帝,还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呢从瓦岗聚义之后道现在在太极殿发号施令这一路上可是有很多人崭露头角也有很多英雄好汉殒命,支持进攻突厥的不仅仅是休养生息得到了的实力同样也依仗着有李靖、李绩这样的优秀指挥。

但是有个事情不得不叫他担心,那就是壮士暮年人都会慢慢老去就算是名将名臣都一样逃不过岁月的侵蚀,可是年轻一辈的人才大部分都从了文,武将阵型始终都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经过这次对突厥的战斗,他对他的北衙禁军有了很大的信心。

根据战报他得知了火器在这次战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压制作用,当读到炮火将颉利部狠狠压制的时候李世民都觉得很爽,有一种报复的快意。

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兵部那些彻夜未眠的人员,元善睡的很香他可不想杜如晦这样的人对于战事那样的紧张,阴山战斗都结束好几天了他都想回去休息了,可是兵部这边现在倒是表现的特别的积极,打了胜仗兵部的功劳自然不能抹掉。

元善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所以这时候也应该进入角色可是这没日没夜的他也是实在是折腾不起,正睡得香的时候杜如晦进来道:“东突厥已经被大唐军队给灭了,漠南一带已经归属大唐。”

版图扩大这自然是一场大供给,元善被这些人吵起来之后都有些没有反应过来,都知道刚睡醒的人起来的那一刻其实脑子里是清醒的但是精神表现上都是很不清醒的甚至可能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

“杜尚书你刚才说什么。”元善在众人欢呼的时候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东突厥覆灭,这场仗大唐取得了胜利。”杜如晦激动的说道。

元善这会儿已经清醒了跟着说道:“大唐威武。”

兵部这些人兴奋了一会儿后杜如晦又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李靖及李绩一共俘获了近十五万的突厥士兵,现在怎么安置这些人是个头疼的事情,诸位还是想想办法吧”

“十五万人。”元善嘀咕道,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些劳动力可真不少。

“这还不好解决这些廉价劳动力自然不能够浪费,修桥铺路这些人可做先锋让他们偿还这些年对我大唐的滋扰掠夺赎罪。”元善随口说道。

“这是个好办法只是这十五万人要安置在哪里才算稳妥呢,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非常应用的战士要是因为管理不当可能会出乱子。”杜如晦说道。

“杜尚书考虑的很有道理,小子刚才也就是随口一说。”元善说道,本来是好心可是问题是人家人数太多了。

“既然聚集到一起人数太多那干脆分开好了,大唐版图那么大应该有很多地方需要劳动力进行建设吧。”元善说道。

接着民生的问题又来了虽然人家是战败的俘虏可是也不能够一味的打压这样可能还会出现反效果,跟杜如晦继续讨论了一番之后终于有了想法,“脱籍”法,就是让这些俘虏通过为大唐效力所获得的功劳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地位的现状知道,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快速的跟大唐人融合。

这样经过时间的积累他们就会慢慢的适应大唐的农耕生活,没有人会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游牧生活的,等他们适应下来之后自然就构不成威胁了。

反而如果有人对他们的生活进行破坏他们也是会誓死捍卫的。

第446章 喜忧参半

前方战事高捷太极殿内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他正在等待北衙禁军押解颉利归来,而一种大臣们现在在朝堂上都看着李世民的笑脸迎合着。

但是现在商议的事情还是要回答的,房玄龄站出来说道:“陛下突厥的俘虏太多了要是放任不管可能会引起祸患。”

大唐宰相都说话了,大臣们开始思考起来,这时候杜如晦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将突厥人分开安置在各个州府用来进行劳作。”

“臣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给这些人安排一份终身性质的工作,让他们通过工作来换取生产所需要的物品,而且对做出突出贡献者则可以提高待遇从而使他们安心的融入大唐。”杜如晦继续说道。

接着这其中就涉及到奴籍的事情又提了出来,元善提出这个其实并不全是为了奴役他们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便于管理,杜如晦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又道:“陛下臣听说沧州的船厂现在正在雇工,现在有了这些突厥人要是让各个州府去安置的话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吃食,臣以为可以将这些人员输送给沧州船厂这样按照雇工的薪酬来看朝廷能够得到一些利益岂不是更好。”

这才是今天杜如晦要说的重点,就是将这些俘虏等同于租赁出去,俘虏需要的自然是一口饭食而他们的现状也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要求。

十五万人这要是全都用在劳作的话可是能够为朝廷剩下很多银子的而且按照杜如晦的意思这些人还可以赚银子这样的好事李世民自然是愿意答应的。

沧州船长是元善搞出来的那个就连他都有两成的股份在里面,虽然不用参与管理但听了杜如晦的话后他也是很好奇这船厂需要多少人便问出来。

“沧州船厂打算雇佣多少人。”李世民问道。

“据元善说可以安置三万人。”杜如晦说道。

“三万人?”李世民很吃惊一个船厂竟然需要三万人做工这有出乎他的想象。

李世民于是继续问道:“三万人为何需要如此多的人。”

“据臣的了解沧州虽然临海可是因为地处东北百姓生活并不富裕又因为连年战乱想要开发建设那里才需要那么多的人,而且据臣所知沧州人口并不算多,实际上想要安置突厥人倒是可以将大部分放在幽州、沧州一带。”杜如晦说道。

这时候中书令温彦博站出来说道:“陛下,幽州、灵州一带地广人稀而且这些俘虏人多势众倒是可以让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统辖,这样也容易管理。”

可是温彦博的话还没有说完又继续说道:“臣因为安置突厥人当将其安置在一地,保其风俗逐渐实现融合。”

杜如晦本来还以为这温彦博是赞成他的意见的可是没有想到他的想法竟然是整体安置而且还要保留风俗,杜如晦突然担心这样下去恐怕会占用朝廷很多兵力进行管辖。

刚想反对这时候就听见魏征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突厥跟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情况不同,当分散安置最为稳妥,杜尚书的简易臣以为更好一些。”

“陛下虽然突厥人是俘虏但是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融入到大唐社会,一再强压的做法臣以为不妥。”温彦博立刻解释道。

李世民一听就明白了,杜如晦是从“利”考虑的,给突厥人提供工作不但能够让他们放弃他们的习惯还能为朝廷谋求一些利益,只是这样的做法还是有些新奇位面不太人性化而且管理起来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温彦博是从“融”的角度考虑的,让突厥人成为大唐的一个少数民族从而融入大唐的生活,这也很好但是想想突厥人对大唐百姓做下的恶事他这个做皇帝的心里就很不平衡,魏征呢还是从“稳”字出发,将突厥人分散就跟重整军队一样,分开后的突厥人就算抱团也行成不了气候可解后顾之忧。

他们三个人的想法李世民觉得都没有错而且都很好,突然李世民发现他似乎有些为难了其实怎么安置都可以,但是杜如晦提出的“利”却是他想要采用的,但是这样未免有些伤人行径,而且此事还跟沧州船厂有关系不用想都知道这跟元善那小子肯定脱不了关系。

就在朝堂议事的时候,突然有小太监过来传话随后马和在李世民耳边耳语道:“陛下,开府仪同三司李神通去世了。”

“知道了。”李世民的得知消息之后他的心情瞬间低落,胜利的喜悦似乎也难以平复他的伤感,李神通是他的叔父在李家宗室之中功勋卓著因此在降低宗室功勋爵位的时候只有李神通是破例的。

这几年都是李神通在操持李家宗室的事情可谓是李世民的一大助力如今竟然英年早逝这个消息让李世民很难接受,坐在龙椅上沉默着,殿内的重臣感觉到了非常压抑的气氛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想也知道一定不会是好事。

“朕的叔父李神通去世了,追赠司空,谥号靖。长子李道彦封胶东王。”李世民开口道。

群臣都是感慨这种事情也不好说些什么,这李神通负责李家宗室的事情也是从一品的官员,开府仪同三司也是相当三公的待遇,追封司空众臣也都毫无疑义。

李世民对宗室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对宗室分封的功勋也是有所限制非特殊情况是不会封王的,原本李神通的长子是胶东郡公突然封王这也是为了安抚宗室。

李世民非常的悲伤其中有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宗室的事情,很快平复了心情立刻说道:“朕现在很伤心,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不能这么悲伤下去,继续议事吧。”

做皇帝的心理素质都不错这种关键的时会控制好他的情绪,突然又有人进来禀报马和将信件传递给李世民,这是来自李靖的信件,李世民打开一看心中大喜。

信中写了出使突厥游说的唐俭在李靖夜袭阴山突厥部的时候成功逃脱,这表示这次的发兵突厥的计划得到了全面的成功,原本唐俭就是为了去做内应的而李靖发兵突然这让是让唐俭有点措手不及不多还好人没事。

第447章 一千万贯

刚刚看完一封信后李世民就说出了唐俭没事的消息,众臣都是非常的高兴,随后又有信件传递而来,这朝议被连续打断也是叫人感觉无奈。

李世民看了新递送过来的信息后随手就让身边的马和对这种人读出来。

听完信的内容大臣们都是一阵的惊呼,在突厥生活十八年的萧太后及其孙子杨政道投降,而义成公主负隅顽抗被李靖杀了,这两条简直就是重磅炸弹直击众大臣的内心。

这义成公主本来是隋朝时期远嫁突厥的宗室女,萧皇后逃亡突厥之后这两个人就生活在了一起,义成公主要说也是一位传奇女性,为什么呢这么说呢在突厥生活三十年的时间里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从父亲到儿子真可谓是“入乡随俗”很彻底,关键是这个义成公主还是一个死硬派,在对大唐的态度上跟他的嫂子萧皇后有很大的争议,萧皇后是主张和平的而义成公主则是选择针对大唐。

其实义成公主有这样的态度也不难理解毕竟人家公主是真正的杨姓是隋朝最后的势力,萧皇后说白了就是一个寡妇虽然是皇帝的老婆可是现在都名存实亡了,毕竟她性萧也是个能够看得清形势的人知道隋朝就这么完了,要是跟李家天下继续作对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加上她在突厥生活这么长时间客观来讲早就适应这样的生活人的年龄增长后自然不喜欢折腾,活着才是她最大的愿望。

首节上一节325/7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