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883节

“行,你是行家,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孙策想了想,又道:“最好将军谋处分作两组,一组想办法加密,一组负责解密,试探性攻击。虽说没有解不开的密码,但减少一些明显的漏洞总是好的。”

“正当如此。”

两人商量完保密的事,随即又将话题转回当前的形势。韩当带来了一个他们之前不确定的新消息,审配率领三万冀州兵已经赶到官渡附近,他应该会参加战斗。袁绍有两万多人,其中包括六七千由乌桓人、鲜卑人组成的骑兵,有冀州北部中小世家豪强组成的步卒。与冀北南部世家经济实力雄厚,有装备优势不同,冀北胡汉杂居,有些人的先祖甚至就是蛮夷,现在也经常出塞做生意,民风劲悍,能步能骑,战斗力较强。再加上冀南闻名的强弩兵,袁绍不仅有明显的兵力优势,在兵种方面也相对完整。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略:三百甲骑。这可是破步卒大阵的利器。

“三倍兵力优势,又是袁绍亲领,不可小觑。”郭嘉摇着羽扇,幽幽地说道:“袁绍这个人,到了绝境也是能拼命的。我从叔、沮授都是难得一见的谋士,尤其是沮授,堪称大才。生死存亡之际,这些人如果能抛下嫌隙,同舟共济,未必没有置诸死地而后生的可能。”

孙策注意到郭嘉没有提审配。“那审配呢?”

“审配啊。”郭嘉笑了。“他应该是这些人里最大的破绽。”

“为何?”

“他太专权,又有极强的乡土观念,一心想让冀州人独揽大权。汝颍系与冀州系之争有一大半是因他而起。河北人就这禀性,郭后与太子刘彊之祸兆萌于此。在他眼里,不仅汝颍人寄人篱下,不足与谋,就连冀北人都难免粗鄙,不配与他们冀南人并立。将军别忘了,田丰还在邺城呢,审配如果说心无芥蒂,我是不信的。”

孙策支着下巴,手指轻轻摩挲着唇边的胡须,回忆着相关的记载,忽然有所顿悟。按照历史记载,审配应该是参与了官渡之战的,但他在官渡之战起了什么作用却没有明确说明。联想到审配麾下的冀州强弩兵,再联想到袁曹官渡对阵时袁军在望楼上射箭,压制曹军,最后为霹雳车所破之事,这些强弩手应该就是审配的部下。还有其他史料记载说审配曾率冀州强弩兵大破曹操,只是他临死不肯投降曹操,所以他在官渡之战的记录被有意无意地抹去了。

“既然审配是破绽,那如何才能利用这个破绽?”

郭嘉沉吟不语,想了好一会儿,他站起身。“兹体事大,我要先考虑一下。将军,既然浚仪安全,车骑将军无恙,我们不必急于求成,大可耐心等待战机。种稻已是尾声,最多再过半个月,我们就可以征调屯田兵助阵了。”

“荀衍怎么办?”

“这两万人是他赖以生存的根基,不到万不得己,他不会主动进攻的。”郭嘉笑了一声,有些说不出的感慨。“书生领兵最大的问题不是无谋,恰恰是谋划太多,以至于无法决断,袁绍如此,荀衍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要急,要给他们猜疑的时间。猜疑就是像野草,永远无法除根,只要有一点机会就会漫山遍野,防不胜防。”

孙策看着郭嘉,无声地笑了起来。他听懂得郭嘉的未尽之意。人心隔肚皮,没有人能对另一个人毫无防备。这是人性决定的,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袁绍的部下如此,他的部下也如此,只不过他的部下不少人出身较低,所求也不大,不像审配、荀衍那样,要么家大业大,要么名重四方,目标自然远大。不过人的野心总是随着实力慢慢增长的,等他们有了实力,只怕会比审配、荀衍做得更过份。

“奉孝,太史公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信任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目标,猜疑也无非是有利益冲突难以调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找一个能让更多人齐心协力的目标,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利益。任重而道远,当与奉孝共勉。”

郭嘉惊讶地看着孙策,片刻后,他一声轻笑。“将军通达,真国士也。”

第1418章 内斗

面对拥有优势兵力,急于一战而定胜负的袁绍,孙策不敢大意。对他来说,拖得越久越有利,但袁绍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可以不去梅山,却挡不住袁绍来新郑,当务之急自然是建立防线。

新郑春秋时属郑,战国时为韩所灭,设新郑县,成为韩国都城。秦汉以来,新郑地位下降,渐不如前,在荥阳、浚仪、阳翟等大城的包围下,显得很不起眼。可是韩国作为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典型,选新郑作都城自然有原因,地理优势就是其中一项。

新郑西就是嵩山余脉,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小山、丘陵,不利大军行进。向北通往荥阳,有圃田泽、青口泽、中阳泽等小泽,一到雨季就难以通行,只有向东、向南比较方便。洧水由西而来,绕城南侧,黄水由北而来,绕过城东,取水方便,又有阻挡敌军之功效,虽不敢说固若金汤,却也是易守难攻。

孙策进驻新郑,就挡住了袁绍南下的通道。说实在的,孙策一直没搞懂袁绍为什么会驻扎在梅山,没有选择新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袁绍胆怯,不敢太过深入。梅山在魏长城以北,与太山隔山相望,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在那里立营也说得过去。

袁绍将新郑拱手相让,孙策却之不恭。这里的地势对他有利。洧水下游五六十里就是长社,再五六十里就是鄢陵,吕蒙、蒋钦增援非常方便。身后还有陉山和颍水,阻击荀衍也很方便。曹操当初死守官渡,没有退守新郑,应该是考虑到这里离许县太近。如果让袁绍突到新郑,游骑足以惊动许都。他没有这样的担心,冬麦收了,稻子种了,屯田兵正好可以上阵,袁绍如果对田里的秧苗感兴趣,他可以拱手相送,一点也不心疼。

仓慈在平舆附近屯田,预计收益比许县屯田更多。只要护得汝南太平,许县屯田的这点损失,他承受得起。若非如此,他也不敢承诺淳于重。

经过与诸将商议,孙策派董袭前突到烛城。龙渊之战时,董袭没能及时击破闵建的阵地,虽然斩首过千,却不能和鲁肃相提并论,颇有些怏怏。孙策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作为前锋,扼守烛城。

烛城是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封地,有一个小城。城不算大,但城北有山有水,不利大军展开,作为前哨阵地绰绰有余。以董袭和江东军的战斗力,就算袁绍派一万人攻城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董袭知道这是孙策给他立功机会,带上辎重、军械,兴冲冲地去了。

其他人马在新郑休整,对龙渊之战进行总结,准备再战。

——

开封、尉氏失守,袁绍震怒,大发雷霆,下令将镇守两县的将领斩首。

这两个县的城池算不上坚固,守城的士卒也不多,不过两千人左右。如果遭遇大军攻击,守不住也很正常,但问题就在于此,满宠率领的步卒和水师加起来也不到四千人,和他们兵力相当,而且许攸就在附近,离开封不过三十里,随时可以增援。

这样也能把城丢了?袁绍觉得不可思议。他认定这两个将领根本没有反击,很可能听说满宠来了就弃城而走。如此怯懦无能,不杀留着何用?

两颗首级很快送到袁绍面前,又被袁绍命人送到各营公示,以儆效尤。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格杀勿论。但袁绍很快发现,杀这两个人很容易,后果却很严重。这两个人都是冀北豪强,在郭图的劝说下才投效袁绍的,现在人被杀了,冀北人很是不平,他们商议了一番,由甄俨出面找郭图要说法。战事失利,依军法论处,这没问题,但尉氏、开封失守,许攸增援不及时,该如何处置?

郭图气得脑壳疼,只好找袁绍建议。许攸为人狂悖,又贪财好酒,听说他现在天天喝得大醉。这样的人不适合统领大军,防范孙坚,应该另选合适的人,将许攸调回大营。

袁绍对许攸也有一肚子意见,二话没说,接受了郭图的建议,派甄俨去接替许攸。两天后,甄俨送回消息,他顺利接收了许攸的兵权,但许攸却不肯接受袁绍的命令回梅山大营,他回邺城了。

袁绍气得暴跳如雷,嘶吼着要派人追杀许攸。郭图无奈,只得劝袁绍说,许攸就这德行,主公不必与他一般见识。眼前最重要的事是击败孙策,占据中原。等主公鼎立新朝,许攸还能逃到哪儿去?现在你追杀他,人少了,不是他的对手,人多了,消息难免走漏。万一逼急了,许攸转身去投孙策怎么办?许攸不过是一匹夫,得失不足为虑,主公颜面何在?

袁绍无奈,只得宣布许攸自知失责,回邺城闭门思过。

安抚了袁绍和冀北世家,郭图越想越生气。他相信这背后不会那么简单,肯定有人在捣鬼,而这个人就是审配。审配和许攸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借着这个机会夺了许攸兵权,又打击了冀北世家,一举两得。

郭图随即建议,雨季将至,战事不宜拖延太久。孙策占据新郑,攻击不易,开封、尉氏易手,浚仪安全了,孙策主动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应该重夺开封、尉氏,封锁浚仪,威胁孙策右翼。再加上颍川的荀衍,三面包围,孙策腹背受敌,插翅难飞。

袁绍觉得有理,随即问谁适合担任此任。郭图推荐审配。理由很充足,满宠有三四千人,又背靠浪荡渠,随时可以得到鄢陵、扶乐的驻军支援,没有两三万人无法完成任务,而营里有能力指挥两三万人的除了袁绍本人,只有审配。

袁绍没有立刻答应,他找沮授来商议。沮授一听就急了,对袁绍说,当务之急是孙策,既然孙策驻扎在新郑不来,就应该全力以赴,主动进攻新郑,何必再多此一举?满宠虽然没什么名声,可他却是一个擅长用兵的将领,任城之战时,就是他守高平,拖住了冯楷,导致袁谭功败垂成。如果他再拖住审配几个月,就算最后审配攻取开封、尉氏,孙策也有足够的时间增调援兵,重整防线,到时候再想攻取新郑就难了。

袁绍很头疼,问沮授应该怎么办。

沮授说:“与其取开封、尉氏,不如取烛城,再取葛城,与荀衍会师,截洧水,扼陉山,截断长社、阳翟方向的援军。”

第1419章 兵贵神速

审配站在大帐前,看着沮授在审俊的陪同下走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抚着颌下长须,笑道:“公与,我现在可是嫌疑之身,你来见我,不怕惹上是非,无法自明?”

沮授停住脚步,拱手长揖。“正南兄,我是奉主公之命而来。”

审配目光一闪,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拖长了声音。“哦,原来如此。主公有什么话不能直接传我去中军受命,还要劳烦公与走一趟?我怕是承受不起啊。”

见审配站在帐门口不动,丝毫没有请自己进帐说话的意思,沮授心中苦笑,却不点破。他直起身。“军情紧急,我就不进帐说话了,也为正南兄节省一点时间。”

审配花白的眉毛轻扬。“什么军情这么紧急?”

“主公命你率本部将士抢占烛城,截断孙策退路。”

审配盯着沮授看了片刻,侧身让开,伸手相邀。“公与,请。”又冲着一旁的长子审英喝道:“竖子,还看什么看,还不为沮君设座,聆听教诲。”

审英被骂得一头雾水,却不敢反驳,连忙请沮授入帐。沮授进了帐,审配一边安排人准备酒食,一边催促沮授快说详情。他手下有三万冀州兵,相当于袁绍兵力之半,既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好事是袁绍做任何举动都不能不考虑他的态度,坏事是以袁绍的性格,对他的猜忌只怕已经重到无以复加。原本让他去洛阳,现在却将他调来参战,却将许攸留在浚仪,未尝不是为了便于控制。

这时候让他率本部抢占烛城,单独作战,就等于默认了他的地位,将他作为大军副将看待,地位只在袁绍一人之下。由沮授来传令,说明这个决定背后有沮授的努力。

说到底,沮授毕竟还是冀州人啊。审配暗自发笑。麹义死了,沮授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重归冀州系。

首节上一节883/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