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75节

孙策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笑道:“诸君,云长武艺绝伦,斩将夺旗如探囊取物,前年随我征战兖州,多次立功,后来助我阿舅平定九江,一战而斩周禺,再战而取阴陵,乃是响当当的英雄。能与他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

众人惊讶地交换着眼神,鲁肃愣了片刻,突然问道:“将军,这位便是在芍陂伏击周禺,又长驱直入,直取阴陵的那位将军?”

孙策笑道:“子敬也知道?”

鲁肃苦笑,点头道:“东城虽属下邳,其实与九江更近,我有几个朋友是九江人,岂能不知,只是眼拙,云长亲临,我竟然不知,失敬失敬。我当自罚三杯。”说完,连饮三杯,又向关羽敬酒以示歉意。

关羽眉飞色舞,欣然而饮。

等他们喝完,孙策又笑道:“看来子敬并非闭目塞听之人,只是置身局外,作壁上观,所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鲁肃拱手道:“还请将军指教。”

“子敬只知云长勇,却不知云长忠。”孙策感慨地叹了一口气。“云长并非是我的部下,他本从幽州刘君玄德征战,虽然屡受挫折,终不改其志。云长之勇难得,云长之忠更难得。”

关羽松了一口气,很是感动。他现在最尴尬的就是这件事,没想到孙策会主动说破,而且盛赞其忠,简直太体贴了。

鲁肃惊讶不已,看看孙策,再看看关羽,这才明白为什么在堡外时关羽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他心中一动,随即明白了孙策的用意,笑道:“依我看来,最难得的既不是云长的勇,也不是云长的忠,而是将军的气度。若非将军,谁能成就云长的大忠?”

“惭愧,惭愧。”孙策又道:“子敬,容我再为你介绍一位勇士。”他拍拍手,转身看向身后的典韦。“这位是陈留典韦,奉母至孝,奉友至义,奉君至忠,堪与云长匹敌。善使双戟,军中有谚:帐下壮士有典君,一双铁戟八十斤。”

话音未落,鲁肃的宾客中有一个中年武者失声叫道:“可是为友报仇,杀李永于睢阳闹市的典韦?”

孙策看了那人一眼,点点头。“足下见多识广,看来也是一位豪侠。”

中年武者连忙起身,拿起一只酒杯,又抱起摆在席间的酒尊,大步走到典韦面前,跪坐在地,舀满一杯酒,双手送到典韦面前。“久闻典君,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敢请典君满饮此杯,赐我奉觥之荣。”

典韦欠身还礼。“多谢壮士。只是韦有职在身,不敢饮酒。”

孙策说道:“子固,无妨,在子敬庄中能有什么危险?且饮之。”

“喏。”典韦应了一声,与中年武者对坐,接过酒杯,点头致意,一饮而尽。那中年武者欣喜交加,又连奉两杯,典韦皆是一口而尽。再次致谢后,退回原位,再次沉默,宛如铁铸。

鲁肃看在眼中,不禁动容。“典韦忠于职守,将军有如此勇士护卫,可高枕无忧矣。”

孙策微微一笑,环顾四周。“诚如子敬所言,此乃策之幸也。典君之外,帐下尚有谯县许仲康,不知在座的可有人知道?”

众人沉默了片刻,有一个人长身而起,不太自信的说道:“将军所言,可是沛国谯县大豪,倒曳牛尾的许褚许仲康?”

孙策云淡风轻地点点头。“然。”

第912章 安天下(有空来潜水打赏加更)

堂上堂下一片哗然。

鲁肃的部曲门客大多是淮泗人,对河东人关羽并不怎么熟悉,只是看到关羽体格雄伟,相貌与众不同,又提着一口难得一见的长刀,一副绝世高手的模样,这才高看一眼。伏击周禺、夺取阴陵,也只有鲁肃关心,其他人并没什么感觉。

典韦是陈留游侠儿,睢阳闹市杀李永,李永家数百部曲尾随,却没一人敢靠近,让他扬长而去,一战成名,这才有人知道,但也仅限于个别人。游侠儿杀人报仇的事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典韦这件事当年很轰动,但很快就成为旧闻了。

相比于前两位,许褚的名声大得多。一则谯县与淮泗一体,游侠儿之间互通消息,二则许褚不是一个普通的游侠儿,他不仅有一身高强的武艺,还是谯郡豪强,聚集上千家,实力还在鲁肃之上,绝非关羽、典韦那样的单干户可以相提并论。他居然成了孙策的部下,不由得这些游侠儿不震惊。

震惊之下,他们纷纷感慨,东城这地方真是闭塞,自己居然连这样的大事都不知道。

孙策端起酒杯,向鲁肃致意,嘴角挑着一丝浅笑。鲁肃还以微笑,举酒致意,两人一饮而尽。鲁肃说道:“肃有眼无珠,没想到将军麾下竟然有这么多高手,真是令人仰慕。还请将军再介绍几位。”

孙策心里明白。别看鲁肃有一身好武功,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游侠儿。就算这些部曲门客都走了,他也不会轻易俯就。他的眼界更高,需要更有份量的信息。

孙策再次拍拍手,示意众人安静,一指马超、阎行。“这位是扶风马超马孟起,伏波将军后人,其父乃是征西将军马寿成。这位是金城阎行阎彦明,镇西将军韩文约麾下爱将。蒙他们二位不弃,为我掌骑。”

游侠儿们没什么感觉,只是惊讶于马超、阎行的年轻。鲁肃却听出了其中的含义,微微颌首,若有所思。孙策见状,接着又说道:“今天是冒昧造访,只有义从步骑。将来有机会,再向子敬介绍几位俊杰,今日只能告知他们概况。一位是庐江周瑜周公瑾,为我镇荆州,眼下正在豫章作战。一位是青州太史慈太史子义,刚刚率部增援青州。一位是吴郡沈友沈子正,驻扎曲阿。一位是会稽贺齐贺公苗,经略会稽、豫章。还有一位虞仲翔,五世研易,文武双全,为我总领吴会。”

“噫,将军麾下何多士也。”鲁肃举起酒杯。“恭贺将军,请满饮此杯。”

孙策端起酒杯,却没有饮,他看着鲁肃,嘴角微微挑起。“子敬,我明日还有军务,不能多饮,这是最后一杯了。天下多事,正是我辈驰骋之时,唯俊杰能识时务,唯英雄能惜英雄。子敬大才,当知我心。”

“多谢将军。”鲁肃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亮了亮杯底。孙策也喝了。鲁肃起身,拍拍手。“诸君,将军明日还要远行,不能多饮,今日便到此为止。”

众人纷纷放下酒杯,目视孙策。孙策也站了起来,向众人点头致意,又深深地看了鲁肃一眼,转身告辞。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却没有脱衣,只是让人打来水,洗了脸,然后便静静地坐在榻上。

该说的他已经说了,能做的他也做了,接下来就看鲁肃的选择。鲁肃能成为江东重臣并非必然,反而有不少偶然。历史上,他曾经想随刘晔一起去投曹操,只是被周瑜劝住,这才留在江东。如今刘晔去了长安,鲁肃会不会也有心去长安,他不清楚。强扭的瓜不甜,如果鲁肃心意已决,他也只能就此作罢。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正在孙策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鲁肃来了。他站在门口,看了孙策一眼,笑道:“将军还没休息?”

孙策起身相迎,指指心窝。“此心未定,难以入睡。”

“若将军不弃,也许肃能为将军安心。”

“若得子敬相助,天下可安,何况此心。”

孙策哈哈大笑,挽着鲁肃的手臂,将他引到榻前。榻上已经准备好了一张案,两张席。案上一尘不染,只有一只小巧的博山炉冒着袅袅清烟,淡香盈室。孙策伸手相邀,鲁肃见状,也不推辞,脱了鞋,上了榻,并膝而坐。孙策在他对面坐好,笑眯眯地看着鲁肃,心中说不出的快意。

上了这个榻,鲁肃就是我的人了。

鲁肃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欠欠身。“将军麾下,恐怕不止周公瑾、太史子义等人吧?”

孙策说道:“诚如子敬所言,尚有彭城张昭、广陵张纮诸君。”

鲁肃拱手施礼。“将军麾下人才济济,假以时日,必能横行天下。肃本鄙人,将军赐一手书,肃必欣然而往,怎敢劳动将军百忙之中,枉驾至此。肃感激不尽,死罪死罪。”

孙策笑了。如果一封信就能请到你,我何至于费这么多口舌。他伸手虚扶。“子敬不必自谦,我所言文臣虽然都是一时俊杰,可是堪与子敬相提并论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我平生无大志,唯愿与天下英雄并力,内抚百姓,外安万邦。耕者有其食,织者有其衣,学者有其智。士农工商,各乐其业。”

“将军好大的志向,各安其业已经难能可贵,何况乐之。”

孙策笑道:“正因为难,才需要子敬这样的俊杰助我一臂之力。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正需天下有志之士同心协力,各展其长。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华夏人才济济,若能同道相谋,何事不成?”

鲁肃眉心轻蹙,看着孙策,半晌无语,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疑惑。孙策也不着急,静静地等着。鲁肃思索良久,一声轻叹。“将军所言至大,肃闻所未闻,虽不知能不能至,心向往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肃虽不才,愿为将军这惊天伟业奉一抔细壤。不当之处,还请将军指教。”

孙策躬身致意。“愿闻子敬如兰之言。”

鲁肃再次看了孙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将军,此大争之世也。争天时,争地利,争人和,非争而不能有。强者存,弱者亡。”

第913章 新榻上对

孙策微微颌首以示赞同,却没有说话。

首节上一节575/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