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35节

孙策身边有两个人,左边一个是儒生,右边一个却是身穿甲胄的骑士,看他的位置,应该与孙策很亲近,但他的衣甲又不像孙策的近侍骑士。沈直正准备问全柔这两人是谁,身后的严舆突然惊声低叫。

“太史慈。”

沈直一愣,回头看看严舆,又看看那骑士。这一次,他注意到了太史慈的胡须,想起了严舆提及过的事,知道了这是谁,不免有些尴尬。严舆也很尴尬,他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太史慈,连忙低下了头,躲在沈直身后,心中涌过一顿强烈的不安。他和太史慈约好出兵,却食言了,本以为太史慈会败走,或者被杀,没想到太史慈投降了孙策,而且看起来还很得孙策器重。

孙策看到了沈直,打了个招呼,但他不认识严舆,只当是沈直的随从,也没理他。太史慈却认识严舆,但他什么也没说,既没打招呼,也没有发怒,脸色平静得像是没看到严舆一般。

进了大营,孙策让人安排太史慈驻扎,就安排在他的大营旁边。太史慈去忙了,孙策抽空接见了沈直。看到太史慈归降,沈直的得意已经去了一半,收起轻狂之心,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

得知沈直说降了严白虎,孙策夸奖了两句,没有多说什么。对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他心知肚明。山越背后有宗族支持不是什么秘密,江东的部曲制就是这么慢慢形成的,诸将都有私兵,只听调,不听命,有利可图,大家都抢着上,无利可图,个个向后缩,和太史慈说的那些匈奴人、乌桓人一个德性。孙吴后来守则有余,攻则不足,部曲制是根源之一。西晋灭吴,长驱直入,和江东世家没有抵抗之心也密不可分。

从孙策眼下的这个位置来说,他当然不会纵容这样的事成为现实。只不过这种事不能急,要小刀子割肉慢慢来,逮着机会就割一块,急则生变。

孙策把盛宪写的文章给沈直看。得知盛宪已经安全离开大营,返回山阴,沈直松了一口气,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他最怕的就是盛宪转不过这个弯来,不仅害了会稽盛家,也会连累他。至于吴郡沈家,倒不会受什么大的影响。有沈友在,吴郡沈家很安全。

“伯平,既然你来了,帮我做个说客吧。”孙策笑道:“此刻再见郭异、王晟,我想他们会客气很多。”

孙策这句话算是挠到了沈直的痒痒肉。上次被郭异、王晟鄙视,这次有机会回去打脸,他岂能放过。

“将军放心,我一定不负使命。”沈直眉飞色舞。

“不急。”孙策示意沈直稍安勿躁。“他们犯的都是谋逆大罪,我就算想放他们一马,恐怕也力不从心。槛车我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要是愿意去长安,我就留他们一条命。他们要是不愿意去长安,那我只能赶尽杀绝了。其实呢,我觉得只要他们认罪态度好,到了长安也未必会死。天子圣明,一定会赦免他们的。”

沈直的嘴角抽了抽,神情很尴尬。槛车征送长安?除非郭异、王晟脑子坏了,否则肯定不理我啊。就算天子圣明也未必会赦免他们,谋逆是不赦的。不亲自杀人,看起来是孙策守规矩,其实是给朝廷出了一道难题。杀了这些人,就等于替孙策杀人。不杀这些人,就有纵容之嫌,难免留下口实,以后想管孙策就更没理由了。

他权衡了好一会儿,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这么做……是不是太重了些?”

孙策斜睨着沈直,皮笑肉不笑,一字一句地说道:“伯平,这可是谋逆。”

沈直识相的闭上了嘴巴。郭异、王晟触了孙策的逆鳞,这次是非下死手不可了,是不是谋逆并不重要,反正他们活不成了。如果不是孙策给沈友面子,盛宪也在劫难逃。

沈直有点后悔。如果不是他拦住了严白虎,致命太史慈孤立无援,太史慈也未必会投降,孙策左右支绌,固陵之围未必不能解。现在太史慈降了,固陵内无储粮,外无援兵,非降则死,不管孙策提什么样的条件,他们都只有接受的份,否则就算孙策不攻,再围上一段时间,固陵城中粮绝,他们必死无疑。

孙策让他去劝降,他明知这个任务不容易也只能接受。吴会一体,尤其是于他而言,有盛宪这层关系在,总不能看着这些人饿死在城中。

见沈直应了,孙策转身看着严舆,露出灿烂的笑容。“听说你能坐跃?”

第844章 百步穿杨

孙策是三国时代的少年英雄,在后世人气很高,但孙策性格缺陷也不少,好杀就是其中之一。他最后遇刺身死和这个毛病有很大关系。有很多人其实完全可以不杀,但他却杀了,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抗。

严舆就是其中之一。

严舆是严白虎派来求和的,本来已经谈成了,但是严舆却被孙策杀了。固然严白虎不是孙策的对手,不仅无法替严舆报仇,自己也被孙策杀得落花流水,杀严舆并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却不得不说孙策这个举止近乎儿戏,不够稳重。

人家都投降了,为什么还要杀人?完全没必要嘛。

此刻看到严舆神情窘迫,孙策能猜到他是因为什么。无颜面对太史慈啊。这时候提起坐跃能让他觉得舒服一点。严舆武功不错,坐跃就是他的绝技之一。汉人跪坐的姿势不利于战斗,由跪坐而战斗会有一个挺身换腿的过程,需要时间,遇到偷袭时常常来不及应对。所谓坐跃就是从跪坐的状态直接跃起,和武术中的鲤鱼打挺是一个概念。

所有人提到自己擅长的事物时都会变得健谈。一提坐跃,严舆来了精神,不仅谈笑风生,而且主动给孙策表演了一下。孙策觉得很有意思。三国刺客很多,本尊又是遇刺而死,所以他对这些事非常关注。虽说身边有不少高手保护,但技不压身,多学两招总是没毛病的。

坐跃就是一个不错的技能。

“严君能否将此许相授?”孙策笑嘻嘻地说道:“我不白学你的,必有重礼相报。”

严舆求之不得。孙策身边那么多高手,自身的武艺也是一等一的,愿意向他学艺,这是多好的机会啊,礼不礼的倒不重要,态度是关键,至少说明孙策看得起他。他连忙拱手笑道:“将军武功高绝,愿意学我区区小技,岂敢藏私。”

孙策请严舆讲解其中关键,有模有样的练习。他练拳最多,下盘力量比一般人好,练了几次就能有模有样地跃起,只是不如严舆那么熟练。他派人取来一口新刀,当作谢礼送给严舆。严舆大喜,爱不释手,立刻取下自己的佩刀,换上新刀。

见孙策和严舆说得热络,坐在一旁的沈直觉得很不自在。他和严家兄弟相识这么久,严舆都没这么热情过,怎么孙策和严舆第一次见面就说得这么开心,而且是在这么尴尬的情况下?

只能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武夫就是和武夫谈得来。

虞翻坐在一旁喝酒,饶有兴趣地看孙策和严舆学坐跃,却没兴趣和沈直聊天。沈直几次主动搭腔,虞翻烦了,干脆趴在案上装醉,不理沈直。沈直自觉无趣,借口累了,早早退席。他一出帐,虞翻就翻身坐起,还故意大呼小叫,让刚刚出帐的沈直听到。

沈直站在帐外,气得咬牙切齿。

孙策看在眼中,暗自发笑。虞翻这臭脾气果然是天生的,狂得没边啊。

——

第二天一早,孙策渡江,来到大营,将太史慈介绍给郭嘉等人。见孙策无恙,郭嘉松了一口气,随即提议派孙策乘楼船巡视探查固陵,震慑敌胆,再派沈直去劝降,肯定能事半功倍。孙策觉得有理,命凌操率一部分水师进入固陵湖,他带着太史慈、沈直等人登上楼船,来到湖中,就近查看固陵的防务。

楼船进入固陵湖的时候,郭异、王晟就看到了,见楼船抵侦察,更是如临大敌。郭异出了城,来到湖边的阵地,登上敌楼远眺。他不认孙策,但他认出了沈直,不禁拍打着栏杆,扼腕叹惜。

孙策站在楼船上,看着远处的郭异,问沈直道:“那是谁?”

“前任会稽太守郭异,字元平,南阳顺阳人。师从故太尉弘农刘宽,中平末出任会稽太守。”

孙策很好奇。“刘宽很有名吗?”

杨修咳嗽了一声:“刘文饶是高祖子孙,城阳王之后,是知名长者,为政宽仁,平易近人,即使是对家中奴仆也非常注意礼貌,倒是与将军有几分相似。”

孙策瞅瞅杨修。杨修这是拐着弯的替郭异求情。杨修是主簿,当然清楚辎重营打造的槛车,知道他打算怎么处置这帮人,不忍看着这些人坐着槛车去长安,想替他们说说情。不过他并不想打算给杨修这个面子。郭异是南阳人,不可能不知道他在南阳做的事,不仅不支持,反而聚兵抵抗,摆明了要和他对立,他岂能轻易放过他。不合作,井水不犯河水,他可以忍一忍。明着对抗,如何能忍,这要是都不处理,以后还有人把他当回事吗?

“那这郭异可真是愧对师门了。刘宽不幸,居然教出来这么一个叛逆门生。”孙策转身对太史慈说道:“闻说子义有百步穿杨之能,昨天蒙你相让,未能见识绝技,今天能否让我们开开眼?”

众人都把目光转了过来。为了安全起见,楼船离岸边百余步,在弓弩的射程之外。要在这么远射中目标,不仅要有超强的臂力,开得硬弓,还要有超人一等的射技,保证射中目标。要是射失了,那就可丢脸了。孙策这么做是让太史慈露脸,还是让太史慈丢脸?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太史慈平静地取出弓,搭上一支箭,盯着远处看了看,突然将弓拉满,随即撒手松弦。箭弦“嗡”的一声响,震颤未绝,众人眼前一花,羽箭消失在众人眼前。没等他们的目光跟上箭,对面的敌楼上传来一声惨叫。孙策定睛一看,见敌楼上乱成一团,郭异正在挣扎,扶着栏杆的手却丝毫不动。仔细再看,才发现他的手似乎被太史慈一箭射个正着,钉在了栏杆上。

孙策眉毛微挑。“高!就算是陈王在此,恐怕也要赞一声好。”

众人也是骇然变色。隔着这么远,太史慈能射中已是不易,没想到他居然选择了郭异扶在栏杆上的手作为目标。这可比射中人的身体难多了,郭异看到箭来,不可能不做出反应,太史慈要抓住一个难得的机会,才能将他的手钉在栏杆上。如果对自己的射艺没有足够的信心,根本不敢这么选。

他不仅有百步穿杨的绝技,更有过人一等的战机把握能力。

第845章 底线

“侥幸。”太史慈淡淡地说道,收起弓,拱拱手,默默地站在一旁。

孙策哈哈一笑,看向一旁的董袭、凌操。“怎么样,你们也试试?”

董袭、凌操连连摇头。董袭苦笑道:“不瞒将军说,我刚才的确是想主动请缨的,不过珠玉在前,我就不献丑了。”

凌操也道:“若是甘兴霸在此,说不定还能和子义较量一番。我们没这实力,还是别丢人了。”

首节上一节535/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