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29节

虞翻咧了咧嘴,笑道:“我听说将军让陆康等人重述吴会史地,要追溯到舜禹之时,可有此事?”

“有。”

“就是想用舜避丹朱的故事吗?”

“可以吗?”

“这倒没什么可不可以的,可是就眼前而言,对将军弊大于利。吴会世家其实大多来自中原,陆家也不例外,让他们去追溯吴会故事,也就是增加一些谈资而已,实际上用处并不大,反倒让人觉得将军以舜自比,有不臣之心。就算是高皇帝斩白蛇的故事也是后来才编的,否则项籍如何能在鸿门宴上放过他。”

孙策笑了。“你说得没错,现在造舆论的确没什么必要。不过弊大于利也谈不上。没有舆论,袁绍也不会放过我,决战在所难免。豫州在手,扬州只剩一个豫章,荆州也有一半在手,就算我韬光隐晦,袁绍也不会坐视我壮大。”

“能拖一时算一时。”

“如果仅从舆论的角度来说,的确不宜过急,可是他们能干什么?除了让他们做学问之外,我想不出太好的安排,所以找了个题目让他们去做,免得他们无事生非。仲翔,有一句话,可能有些冒昧,但是我希望你能听一听。”

“与我家的易学有关?”

“没错。”孙策坐了起来,神情很严肃。“我其实不懂易学,不管是你虞家的象数派还是郑玄的义理派,我都不懂,但是我相信一点,通经致用,学问最终还是要用,要么能产生实际利益,要么能解答我们的某些疑问。否则就算你说得再好也没用。易的初衷是什么?书上说圣人创易,我不太相信,但我觉得‘仰观于天,俯观于地,远观于物,近观于身’这个原则是应该坚守的,你研习易经应该法圣人所法,而不是法圣人所言。”

“原来将军是法先王啊。”

孙策摇摇头。“我既不法先王,也不法后王,我只问有利无利。有利,哪怕是凡夫所言,我也听,无利,哪怕是圣人所言,我也不听。”

虞翻也坐了起来,怪眼一翻。“那岂不是唯利是图?”

孙策眼皮上翻,还以白眼。“儒学是怎么大兴的?”

第833章 心腹之患

虞翻和孙策像斗鸡似的四目相对,互相瞪着,谁也不服谁。过了一会儿,虞翻眼神游移了一下,败下阵来,却还是不服气的说道:“虽说儒学大兴有仕途、利禄相诱的因素,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为利禄而学经,更不是唯利是图,不仅不能以商贾视之,亦非文法吏可比。若是只为利禄,儒门何以至此。”

孙策重新躺下,双手交叉,抱在脑后。他想了想,又说道:“利也分大利小利、公利私利,不可一概而论,也毋须言利色变。人要穿衣吃饭,言利也无可厚非,对吧?公不害私,私不害公,各得其所,就算离大同有一定距离,小康总有机会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总比言不及利,手不停捞的好。”

虞翻长叹一声,也放松身体,翻身躺下,双手十指交叉,搁在胸前。“将军能作如是想,亦为难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三代盛世难再现,乱世却接踵而至。”

孙策嘿嘿笑了一声:“上一次的乱世可是你们儒家惹出来的。”

虞翻身体一动,坐起一半,又停住了,重新躺了回去,幽幽地说道:“将军既然不读书,就不要妄议是非,免得惹人发笑。儒家纵有腐儒,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批评的。”

“我虽然不读书,但是我识人啊。秦以前的大儒不论,就说秦以后的大儒,哪一个敢说自己干干净净,问心无愧?叔孙通为高皇帝制朝仪,使高皇帝知天子之尊,却看着高皇帝屠戮功臣如屠猪狗。董仲舒大讲天人合一,以代天言命自许,两次言灾异不中,从此杜口,将天命代言权拱手相让。扬雄通儒,被人连累,吓得跳楼。马融一代儒宗,明知圣人之意,为官则贪,为文则谀……”

孙策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一直说到眼前的盛宪。儒家的黑历史太多了,数不胜数,说得孙策自己都觉得吃惊。虞翻一直没吭声,当孙策一声长叹后,大帐里一片死寂,隐隐约约能听虞翻磨牙的声音。

“仲翔,学问本是圣贤事,不可入市,入市便俗。不可入朝,入朝便陋。儒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就是和朝廷走得太近。有利害就不得从容,本想做帝王师,最后却做了利禄臣,纵有二三子直道而行也无济于事,最后不过为牺牲而已。君子儒死了,留下的都是小人儒,儒门岂能不亡?”

虞翻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慢慢转过身来,盯着孙策。“奈何?”

孙策却闭上了眼睛,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浅笑。“还没想好。”

虞翻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孙策幽幽地说道:“论易,你我平分秋色。论矛法,我略胜一筹。论拳法,我一个打你三个。论步法……”他顿了顿。“我认输。”

虞翻哑然失笑。“真是难得,原来将军还有认输的时候。”

“实事求是嘛,逃跑这种事,我的确不太擅长。”

虞翻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他恶狠狠的盯着孙策,孙策却闭着眼睛,呼吸平稳,仿佛睡着了,嘴角还带着一丝得意的浅笑。虞翻心里很窝火,很想把孙策拉起辩论一番,或者干脆打一场,不管输赢,甚至不在乎生死,只求一个痛快。

但他没这么干。孙策的确有些胡缠蛮缠,但并无非全无道理。儒家走到这一步的确不是任何一个儒生所希望看到的。朝堂上有清流浊流之争,儒门内部有今古文之争,又有师法家法之争,众说纷纭,自己就斗得你死我活,莫衷一是,哪里还能一致对外。不用别人整治,儒门内部已经大打出手,长此以往,儒门哪里还有什么希望?

问题是明摆着的,但怎么解决,谁也不知道。孙策不知道,虞翻觉得很正常,如果他知道解决方法,反倒不正常了。指望一个学问粗浅的武夫去拯救儒门,这本来就有些强人所难。

不过孙策有句话说得对,儒家本想做帝王师,现在遍布朝堂的却是利禄臣,种下的是金种子,收获的却是苦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儒门这几百年来的奋斗真的很失败,也许从一开始就错了。

虞翻脑子很乱,半天才勉强睡去,刚刚打了个盹,耳畔突然传来一声大叫。虞翻吃了一惊,一翻身,险些从狭窄的行军榻上滚下来,他手忙脚乱的坐起,发现孙策坐在榻边,脸色苍白,额头全是冷汗。

“将……将军,做噩梦了?”

孙策挥挥手,示意冲进来的许褚无事。他瞅了虞翻一眼,嚅了嚅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说。他的确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自己被太史慈一箭射中,掉进了江里,眼前是冰冷而漆黑的江水,无论他怎么挣扎都无法摆脱,一急之下,惊醒过来,仍然心跳如鼓,冷汗涔涔。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太史慈已经成了他的心腹之患。铜官山时,太史慈潜到他身边,险些一箭要了他的命。这一次,太史慈又打了他一个伏击,几乎让他丧命江中。两次化险为夷固然有实力的因素,但运气也非常重要。这一次逃过了,下一次未必能逃过。

如果太史慈改换目标,对郭暾、沈直等人下手,那更是一场噩梦。结合山中遍布的山越、宗帅,游击各处,江东形势将彻底糜烂,成为久治不愈的溃疡,耗尽他的精力。

必须解决太史慈,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孙策突然下了一个决心。比起会稽世家,太史慈的威胁更大。会稽世家是一群蠢猪,太史慈却是一头猛虎。

“仲翔,如何才能解决太史慈?他如果游击各县怎么办?”

虞翻看着孙策,心中暗自吃惊。片刻之间,孙策眼中的不安散去,眼神变得凌厉无比,充满杀气。虽然脸色还有些苍白,眼神却非常坚定。他显然已经有了计划,只是想问问他的建议。

太史慈的确很危险。四百里奔袭,又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另一个孙策。只不过他运气没有孙策好,眼下实力还不够。但他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掌握了铜官山,得到了山贼的拥护,假以时日,谁敢说他不会成为一方豪帅?山贼们信奉强者,太史慈简直就是天生的豪帅,严白虎等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但要想杀死太史慈并不容易。这里是连绵千里的群山,山里遍布大大小小的山越,击败太史慈容易,杀死太史慈却难。他往山里一躲,孙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找不着他。

“山中作战易击溃,难全歼。要想彻底解决太史慈,最好的办法还是将他诱出来。”

第834章 大智大勇

夏架山大营,郭嘉突然坐了起来,用力摇着羽扇,扇得呼呼作响。

当值的周泰听到声音,走了进来,轻声问道:“祭酒,有何吩咐?”

郭嘉挥挥手,示意无事。周泰刚想退出去,郭嘉又问道:“幼平,江对面有什么新动静?”

周泰摇摇头。上半夜孙策抢渡发生了一些意外,但后来孙策化险为夷,安全地过了江。“大营里有火光,但没有鼓声,应该是移营,不是战斗。具体的消息要到明天早上才能知道,现在涨潮了,江水很急,斥候的船过不去。”

郭嘉无奈地应了一声,让周泰出去。他在帐里来回踱了两步,越想越不安。他觉得孙策渡江时应该是遇到了太史慈的伏击,这证明了他们的推断:太史慈已经到了附近。有这样一个对手在身后,任何人都会有如芒在背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黑暗中就会射来一支冷箭,防不胜防。

郭嘉心中烦躁。不过不是担心太史慈,而是担心孙策。太史慈再骁勇,毕竟只是一个人,孙策身边高手很多,一击不中,他只能迅速脱离,不会恋战。但接连两次遇险,孙策的感觉肯定很不好,一怒之下,他很可能会冒险寻求与太史慈的决战,以期彻底解决这个麻烦。

以他对孙策和太史慈的了解,最大的可能就是两人决斗,而这正是他最担心的。孙策好勇斗狠——孙家父子都如此,连女儿孙尚香都这脾气——以前就多次和人单挑,最近被他和张纮反复劝说,总算改了一些,可一旦受到刺激,情绪激动,他还是可能会犯老毛病。

比如现在。

郭嘉越想越不安。孙策的武功是好,但太史慈的武功也不差,不论是步战还是骑战,太史慈都堪作孙策之敌,论箭术还比孙策胜一筹。阵而后战,比整体实力,孙策有七成以上的胜算。一对一的单挑,孙策的机会不会超过五成。孙坚没有足够的大局观,孙家的前程全寄托在孙策身上,他如果出了意外,眼前的大好形势会瞬间崩溃,以孙坚的能力和号召力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郭嘉来回转了两圈,突然停住,想了想,做了一个决定。他起身出帐,来到一旁庞统的帐中。庞统睡得正香,被郭嘉拉起来,有些迷迷糊糊。他披衣而起,听郭嘉说完,点了点头,赞同郭嘉的意见。郭嘉分析的情况不仅有可能出现,而且可能性非常大。

首节上一节529/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